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课堂提问学生不作答的十五条对策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3-1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课堂提问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检验自己教学效果,发展 学生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堂提问直接获取学生的信 息反馈,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协调教学步骤,增强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 随意性。然而,教学实践中却时常出现学生不能、不肯作答的现象,这种状 况对于教和学都是不利的。因此,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主动寻找不 作答的成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地加以防止和克服。现从学生与教 师双方提出对策: 学生方面的原因与对策
  (1)个性品质 学生个体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气质性格等非智力个性心理品质影响他 们的课堂答问。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性格内向、 沉默寡言、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学生,他们往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虽具有 一定程度的理解,甚至完全理解,但却不敢回答,或由于紧张产生暂时遗忘 而不能回答。对此,提问中教师对他们的答回要善于激励,并注意创设情境 和条件为他们的成功提供机会,从而使他们通过教师的激励和对自我价值、 能力的肯定,树立信心和勇气,大胆发言。
  (2)疑惧心理 学生的疑惧心理是影响他们课堂答问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具有疑惧心 理的学生,他们往往惧怕教师提问他们,而正是由于内心的惧怕,影响了他 们对问题的思考,使他们不敢作答。从疑惧心理的产生来看,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教师教学上的专制作风,对不能作答或答问错误的学生随意训斥, 甚至是讽刺挖苦,造成了对答问的惧怕心理;一是班集体的不良学生气氛造 成的个体间冷漠、嫉妒和敌视;以致产生答问者一旦出现错误或吱唔不清便 嘲笑、起哄等,使个体在没有十分把握时不敢冒然作答。
  (3)自卑心理 学生个体的自信心、气质性格等非智力个性心理品质影响着他们的课堂 答问。缺乏自信心的学生,由于他们对自己的成功不抱希望,或是由于屡遭 挫折而在心理上存在“失败情结”,因而他们在自我认知和评价上往往认为 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低人一等”。在这种消极心态支配下,他们在 课堂上往往不敢积极答问。而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 学生,他们不仅具有思维言语动作迟缓的因有特点,而且具有超越他人的心 理紧张焦虑。这种气质性格上的特点,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使他们 往往采取“旁观者”的态度对待课堂答问,甚至采取躲避性行为,尽量不让 教师提问自己。
  (4)对立心理 不同的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课堂答问。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 立思维能力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和教师之间在心理始终存在着思想、感 情、兴趣和爱好等心理活动的双向交流,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友好、谅解、亲 近和依恋的心理关系。这种良好的心理关系有利于形成学生认真听课、刻苦 学习、勤于思考、虚心求教和乐于表达的优良学风。相反,当教师作风专制, 对待学生不公正、不尊重、不信赖,简单地采取训斥、讽刺,甚至是辱骂和 体罚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心理障碍,甚至出现逆反的对立情绪。在 这种不良的心态支配下,个体对教师的提问就会采取拒不作答的消极态度, 甚至破坏性行为。
  (5)侥幸心理 学生的侥幸心理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过程, 而且影响着他们的进取心、自信心和意志等非智力个性心理品质。具有侥幸 心理的学生,他们在课堂答问中往往认为教师不会提问自己而不认真思考, 也不认真倾听他人的回答。从侥幸心理产生的原因上看,与教师的提问方法 密切相关,诸如一些教师平时提问时只集中于几个学生;提问时先指名后提 出问题,而又没有给其他学生提出一定的目的要求等。这样往往使其他学生 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认为教师不会提问他们而充当“旁观者”。其结 果造成教师提问他们时不是茫然不知所措,不能作答,就是答非所问,偏离 问题。
  (6)从众心理 个体的从众心理是也是影响他们课堂答问的原因之一。具有从众心理的 学生,他们往往不加分析与判断地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而自己却不认真地 思考、力求提出独立的见解。因而当他人不能作答时,他们往往了不能回答。 从众心理的产生,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学生个体的知识基础 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是群体的压力。当个体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理解不深或 全然不解时,由于他们心里没有把握而往往采取不作答或盲目重复他人答问 的行为;而一些个体则是屈从于群体的不良压力不敢作答或盲目接受他人观 点。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取民主的教学作风,加强对学生、 特别是差生的“感情投资”,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人 际心理障碍;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的、符合自信心不足 和性格内向学生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的问题,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 会。
  (7)知识储备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牢固,分析认识问题能力差,不善于动用已有知 识解决具体问题,这是造成个别学生课堂提问中不能作答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新 旧知识的前后联系,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且 要有计划、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以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积累,从 而有效地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他们不能作答的消极现象发 生。
  (8)能力水平 学生个体的能力水平存在着差异。同样问题,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概 括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强的往往能够作答;相反,能力差的则不会回答或回 答不完整。一般当教师提问对象选择不当又不给予他们以思考时间并加以启 发引导时,就可能出现个别学生不能作答的现象。因此,教师既要“吃透” 教材,又要注意“吃透”学生。在重视并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同时, 提问中认真考虑和合理安排答问对象。对于一时不能作答的学生,要善于启 发诱导,根据不同情况机智地加以处理。诸如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改 变提问出发点,补充适当条件等,引导并鼓励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9)情绪状态 个体的情绪状态不仅影响着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而且影响着他们对答问 的态度取向。特别是当答问对象对教师存在着心理障碍,甚至逆反心理时, 他们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拒不作答或不愿作答。对此,教学中教师在注意保 持自身良好教学情绪的同时,要善于利用情绪产生的情境性、表现的冲动性 和外显性、影响的感染性等特点,运用激励、暗示等手段和方式调控学生的 情绪,以促使他们产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乐于表达的良好心 理状态。对于与教师存在着心理障碍,甚至是抵触情绪的学生,教师要注意 加强心理的沟通,以真诚打动他们的心,使他们从内心里感受到教师对他们 的关心、爱护、信任和期待。从而消除心理上的障碍,乐于接近教师,乐于 听从劝导,认真对待课堂答问。
  (10)学习风气 松散、懈怠、互不关心、缺乏生气的不良风气,容易使个体产生思维的 惰性,形成个体较强的心理依赖性,易受他人的暗示性影响而简单、盲目地 接受他人的观点和行为。因此,教师在注意加强纪律教育的同时,要注意班 集体的建设,培养积极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并善于发挥集体舆论与规范对个 体思想言行的约束、导向作用,以促进学生正确行为规范的养成,逐步形成 仿佛成员间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勤于思考、奋发进取、勇于探 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和风气。此外,教师要注意做好不良小群体和个别活动能 量大、组织号召力强、对班集体有较大破坏作用的差生的疏导和转化工作, 使他们逐步改变不良风气,自觉地维护课堂纪律。
  本文标题:课堂提问学生不作答的十五条对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70/1958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70/19589.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