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心理距离的测算
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客观存在的。一般说来,在相同的条件下,师生 之间的心理距离越近,无论个体或群体教育教学效果就越好;相反,师生之 间的心理距离越远,教育教学效果就越差,可用这样的近似公式表述: 常量( ) 师生心理距离( ) 教育教学效果( ) M S = h 上述公式是湖北武汉市第四十八中吕忠秀老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工作 中的归纳总结,直观明了。师生心理距离 S 越小,显然,教育教学效果 h 值 就越大;反之,h 值越大。常量 M 是多元的,对一个学校的同一个班级来说, 每一个同学的常量 M 是相同的。因为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因子是很多的,其 中也包括学生的个性素质差异。在其它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即相同的条件下, 教育教学效果和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成反比。 上述公式是经验型的,也很不成熟,但证明其成立非常容易。每个中学 都有这样的例子,在初一或高一年级时都有几个平行班,分班的男女比例和 表现、成绩等诸因素都“平均”搭配,班主任也随机分配,但到初三或高三 毕业时,平行班不平级班风好,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近,有良好的学风和教 风,那么那个班级的教育教学效果一定是很好的,一定是平行班中的佼佼者。 在实践中家长和学生都要挑选和学生心理距离比较接近的所谓喜欢的教师教 课和当班主任,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吕忠秀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用心理距离近似公式指导自己, 在生物教学中长期进行“平等教育”实验,把学生大体分为三类,成绩好的 和表现好的为一类,实行“开笼放雀”,让他们自然成长;而对二、三类中 等学生和教师的心目中“没有位置的学生”进行分类推进,对他们平等对待、 一视同仁、公平透明,做到严有依据、宽有情理。实施这种办法,在其教的 所有班级中都很奏效,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都很贴近,没有厌学调皮的,更 没有顶牛不听的,即使有,也约束到最低限度,很快化解到最低限度。因此 在教学中,无论在高考、会考,也不论带哪种类型的班级都会收到比较满意 的效果。
本文标题:师生心理距离的测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9/1995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9/19958.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9/1995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9/1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