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操作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3-17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人们常说,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就是艺术家。这主要指的是富有艺 术情趣和魅力的教学语言。语言艺术专家李燕杰在《育人要讲艺术》中说地, 这种语言必须具有“相声的幽默、小说的形象、戏剧的冲突、诗朗诵的激情”, 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由此看来,教学语言的艺术综合 性极强,缺乏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 的、内容、对象、方式及场合气氛,在合乎规范性、科学性的前提下尽量使 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化,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具体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教学语言首先必须具备生动性。它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简 练精辟,富有哲理,思想性、知识性蕴含量大。学生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 神圣而宝贵的,教师要力戒任何一句絮絮叨叨的废话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 教学中,教师要“挤掉”语言中的“水分”,尽可能做到语言精辟凝练,并 赋予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知识含量。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运用饱含思想内容 和知识内容的诗歌格言、名人警句,代替冗长平淡,白开水般的语句。一句 富有哲理的精辟格言,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令他 们永志难忘。我国古人说道:“真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教 师的教学语言要达到“约”、“微”、“罕”的境地,就必须对语言千锤百 炼,具有“沙里淘金”的功夫。此外,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还要求教师的课 堂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横生。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教育的过程。教师 要关于将教材中抽象的数理语言、陌生的情节内容,变成风趣生动的教学语 言,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 适时穿插古今中外人物典故史料和相关学科知识,也可以充分运用排比、拟 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发挥形象思维和逻辑的力量,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富有勃勃生动。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还包括教师教学中体态语言的正确 使用。有关资料研究表明,人的感觉印象的 77%来自于眼睛,14%来自于耳 朵,9%来自于其它感官,即是说,人们彼此间用语言传播、交流信息,语言 决不是说话的全部。无论是信息的传播者还是接受者,都得不同程度地借助 于双方的表情、姿势、动作等无声的语言。教师教学实践也证明,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借用一个手势、一种表、一个维妙维肖的动作摹仿,都 将对教学效果起到奇迹般的渲染、强化,对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起到意想不到 的调节和催化作用。 其次是形象。讲解叙述要形象。学生接受各科知识总是始于具体的形象,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的。如果在教学时,尽量使用各种方法让语言生 动、形象化,拟人状物,有声有色,背景逼真、细腻动人,就能化“闻”为 见,产生“视觉效应”,强化认识。其次,是语言要含蓄,富于启发性。问 要问到疑处,点要点到妙处,恰如其分,隽永耐嚼。以婉转的语言来烘托或 暗示,让学生有所思,进而有所得。耐人寻味的含义就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 力和诱导力。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体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 始。”这说明,启发一直是各科教学语言所追求的佳境。启发,一可启发动 机,二可启发思维。通过启发性的语言,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 独立地获得知识,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 创造能力。再次是幽默风趣。“富有幽默感”现在已经列入好教师的重要素 质之一。幽默是指判明喜剧性的特征和现象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语言中,往 往通过修辞手段的运用来获得。幽默性的语言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 语言运用中的结晶,具有极高的精神愉悦感,是“智慧的微笑”,是“一种 人情味、亲切感”。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对打破课堂沉闷局面, 缩短师生情感距离,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开启学生智力,增加教学主动性和 亲切性等方面都起着十分微妙的作用。于漪就极力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 趣横溢”。魏书生更是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 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尽可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 动”。最后,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还要具有撩拨力和刺激力。平铺直叙、单调 沉闷的教学语言简直是浪费时间。教师追求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引火线、冲击 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就生理方面来说, 首先要根据“协同律”,尽量刺激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识活动,加深教学第 一印象。听觉上,依“强度律”,声音过大易使人疲惫反感,过小则费劲, 过快跟不上,过慢易开小差;依“差异律”,则要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注意调节运用语法、逻辑、心理等重音。视觉上,要有效地借助表情、身态、 手势及其它一切具有视觉形象的手段、增强语言的“可视性”,刺激视觉感 官和大脑皮层,强化语言的“视觉效应”,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印象,提 高记忆效率。这些非语言的视觉符号,常常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交 际效果,而将它与语言信号合理、巧妙地结合一体,则能更高地传递信息、 表情达意。心理学家研究出来的一则公式表明了面部表情的重要性:感情表 达=7%的言词+ 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课堂用眼法有环视法、点视 法、虚视法、余光法等;手势具有描绘、暗示、指示、象征等作用;不同的 姿态也显示出各种含义。还有板书、直观教具,这些教师补益于教学语言的 视觉手段,教师应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 从心理方面来说,语言是信号的信号(即第二信号系统),是事物的符 号,和具体的事物密切地联系着。人类正是因为有了语言,才产生和发展智 慧。语言作为媒介物把客观世界和人的智力直接地联系起来,使人的认识由 直觉(第一信号)上升到抽象(第二信号),从而驾驭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学习就是借助语言进行记忆(词与词形成的暂时联系)、抽象思维、创造想 象(通过两信号系统的交互作用实现的),唤起情感,并通过语言获得知识 和经验。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丰富的词汇、新颖的组合及新奇的联 想,且宜常教常新,富于变换,不断加深难度,展示新的未知领域,转换兴 奋中心。这样,才能刺激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不断产生和获得精神上 的快感而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无穷的力量,达到唤起情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以及开发智力的目的。如果教学语言单调贫乏、平淡死板,千课一 腔,模式化,对大脑皮层将失去刺激作用,学生很快就会形成一种惯性反射, 产生保持性抑制,引起疲劳感,进而昏昏欲睡。
  本文标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操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71/1978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71/19785.html

    标签:教学语言艺术性操作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