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运用非言语行为的七条原则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3-15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不论采取哪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信息沟通。其目 的都在于师生间信息的顺利传输、情感的及时交流,以便对课堂活动及其主 体进行必要、及时的调节,达到师生之间的全面互动。由此可见,选择的基 础或出发点是其效果要符合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需要,符合于教学论基本 原则。全面考察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具体特点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要求、非言 语行为本身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以及教师自身的有关方面后,根据上述“基 础”,我们提出七项一般性要求,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运用非言语行 为的基本准则。 (1)善意尊重原则 教师在运用非言语行为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应从善意出发,对学生 寄予殷切希望,饱含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学生,并要体察学生的情感、认识 等方面的要求,亦即要进行移情体验。 (2)师生共意原则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运用的非言语行为必须是师生双方都能接受、领会、 掌握并合理运用的,必须是符合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 教师当然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特方式和风格,也可以有自己的“特殊规定”, 但这要在不违背上述要求的范围内。 (3)协调一致原则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非言语行为,必须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课堂的 具体教学情景和学生具体情况相协调、一致。 与课堂教学气氛、具体教学情景相协调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到他的非言语 行为的具体运用环境,其中的某些特殊要求如在课堂上讲话声音不能大,即 使“很愤怒”或“很烦恼”也不能对学生发泄,尽管你可以表示出不高兴、 不满意,但在很热烈、愉快的课堂讨论中突然拉下脸来严厉训斥某个做出不 必要行为的学生,会使全班扫兴、受影响;在学生都很安静地看书时,不应 大声与某一学生谈话,或在全班思考黑板上的问题时在讲台上来回走动;要 求教师机智、反应敏捷、自然,与课堂活动和谐等。 与学生具体情况相一致,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运用非言语行为 时,也要注意个别差异,也要“因材施教”。因此,对于小学生与中学生, 对一般表现良好的学生与纪律性历来较差的捣蛋鬼,对于交际能力差、怕羞、 性格内向的和开朗、大方、性格外向的,对于和自己关系很融洽的或与自己 关系比较紧张的……,教师只有采取不同的、各相适宜的非言语行为,才能 取得运用这种手段的理想效果。 (4)积极作用原则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 实际情况,正确运用非言语行为,会在教学管理和信息传递中收到良好的效 果,若盲目滥用、错用,或故弄玄虚,反而不能突出主要意图,从而影响效 果,甚至产生负作用。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运用,贵在自然。 (5)程度控制原则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对于不同的情况,不仅在各类上要有所选择,在程 度上也必须有所控制,要求恰当、适度,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传达着不同的 信息(思想、情感、态度等),起着具有某些微妙差别的作用。 这一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运用非言语行为于课棠教学管理时,要简洁明 了、及时果断。要防止非言语行为在同一时刻运用次数过多,种类变化过于 频繁,纷杂无序反而不能突出主要意图,实际上还可能互相干扰,所有这些 在程度控制或分寸的把握上,又都以师生沟通效果最佳为度。 (6)最优搭配原则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如果需要与言语行为一起运用时,必须是合理搭配、 最优选择;如果是同时运用多种非言语行为,也要求进行最佳组合。贯彻这 一原则需要教师有对各种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有对各种 非言语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详细了解,有对课堂管理具体问题情境的准确把 握以及有关对策的富于艺术性的选择能力。 (7)自我意识原则 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自己每时每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 监督之下,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某种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自我意 识,经常保持清醒的身份意识,以自己整个人格和全部行为来自觉地、有意 识地影响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 应当指出,这些原则是在对课堂教学管理中非言语行为的有关方面进行 全面考察后提出的,因而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联系性,必须把它们联系起 来加以运用,它们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的具体要求和规定。
  本文标题:运用非言语行为的七条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5/1973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5/19732.html

    标签:非言语行为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