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有机体除了最低等的类型(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单细胞有机体的个体就是一个细胞,一切生命活动都由这一个细胞来承担;多细胞有机体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组成,在整体中,各个细胞有着分工、各自行使特定的功能,同时,细胞间又存在着结构上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它们相互依存,彼此协作,共同保证着整个有机体正常生活的进行。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要追溯到17世纪,当时,显微镜发明不久。1665年英人虎克用显微镜观察薄木软片,看到软木是由一个个被分隔的小室集合而成,形似蜂窝,他称这些小室为“cell”,中文译为“细胞”。实际上,当时虎克并未看到完整的生活细胞,他所看到的是失去了生活内容物,仅留下细胞壁的木栓细胞。以后,荷兰的列文虎克(Anthoni van Leeuwenhoek,1632—1723)、意大利的马尔比基(Marcello Malpighi,1628—1694)等人先后用显微镜观察和研究了其他多种动、植物材料,更丰富了人们对动、植物的显微结构和细胞的认识,逐渐了解到细胞内有比细胞壁更重要的生活内容物,这就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在细胞核内还具有核仁,在植物的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等。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第一个指出:“一切植物,如果它们不是单细胞的话,都完全是由细胞集合而成的。细胞是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几乎同时,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在研究动物材料中也证实了施莱登的结论,并于1839年首次提出了“细胞学说”(Ce11 theory),他指出细胞是有机体,动、植物都是这些有机体的集合物,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在动、植物体内。细胞学说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结构单位的思想,从理论上确立了细胞在整个生物界的地位,把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有机体统一了起来。
20世纪初,细胞的主要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已被发现,但对各部分的功能和它们彼此如何联系还知道得很少,直到20世纪40年代,电子显微镜发明后,用电子束代替了光束,大大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率*,从而使人们看到了光学显微镜下所看不到的更为精细的结构。同时,细胞匀浆,超速离心,同位素示踪等生化技术在细胞学研究上的运用,使人们对细胞的结构及其与功能间的关系,以及细胞的发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60年代,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把植物离体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一事实表明了从复杂*分辨率即是能区别的二点间的最小距离。肉眼的分辨率为0.1mm;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0.3μm;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5nm。的有机体中分离出来的单个生活细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它能够分裂、生长和分化,并能产生亲本有机体的“复制品”,这就更进一步证明了细胞是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自然界中也存在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但是病毒单独存在时,只是一类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大分子,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代谢,只有寄生于宿主的细胞内后,才具有生命特征,能进行代谢和繁殖。
对“细胞”这一生命单位的了解,是我们认识生物体结构、代谢和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因此,要了解植物的结构及其形态建成的规律,有必要从认识植物细胞着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44/975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44/9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