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区沿革(5)
天宝时有沿边九节度使(即范阳、平卢、朔方、河东、河 西、陇右、剑南、安西、北庭),一经略使(岭南)。安史乱后,内地也遍 设节度使,大者领州十余,小者也有三、四。节度使职权也由原来只管军事, 发展为总揽一区的军、政、财、监大权,位尊权重。节度使所辖地区称镇、 方镇、节镇、藩镇或道,比较不重要的地区则置观察使或防御使、经略使统 辖一道,从而形成了道(镇)、州(府)、县三级地方行政区划。唐朝后期 全国有四、五十个镇,除首都京兆府和附近几个州和陪都河南府外,其余府 州均属方镇。
唐代前期国势强盛,先后灭了东突厥、高昌、薛延陀、西突厥、高丽, 其余边疆少数民族也纷纷归附。为了加强这些地区的统治,唐朝政府仿效汉 代西域都护府的建制,采取了都护府和羁縻府州的制度。羁縻府州是由唐朝 政府任命当地少数族首领为都督刺史,颁发印信,可以世袭。各边地共设置 了 800 余羁縻府州,分别由若干边州都督府和都护府统辖。
开元、天宝年间 有六都护府分布四边,安东都护府管辖东北地区,安北都护府管辖漠北,单 于都护府管辖漠南,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北庭都护府管辖 天山以北的西域地区,安南都护府管辖越南北部地区及滇东南、桂西。由于 政治形势的变化,上述各都护府辖区也屡有变迁。 宋代初年吸取了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革除了藩镇的实权,诸州皆直属 中央,节度使仅存空名而已。并将全国分成若干个称为路的区域,每路置转 运使负责征收和转输各地的财赋。以后转运使职权远渐扩大,兼及“边防、 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控制了一切地方行政事务,形成了分路而 治的局面。真宗时(998~1022)考虑到转运使权力太重,于是设置了提点刑 狱使,总揽一路司法和监察,安抚使主持一路军事,而转运使专理一路财赋 和民政。所以宋代一路有三种长官:转运使(简称漕司)、提点刑狱使(简 称宪司)、安抚司(简称帅司),总称监司。
北宋分路以转运使为主,初分时极不稳定。至道三年(997)始定为 15 路,天禧四年(1020)又分为 18 路。元丰八年(1085)定为 23 路。这 23 路是京东东、京东西、京西南、京西北、河北东、河北西、永兴军、秦凤、 河东、淮南东、淮南西、两浙、江南东、江南西、荆湖南、荆湖北、成都府、 梓州、利州、夔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路。崇宁四年(1105)将首都开 封一府置为京畿路。宣和四年(1122)宋金盟约,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 宋燕云十六州地。
于是北宋预置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不料金灭辽后未能 践约,仅归还六州。所以北宋末年号称 26 路,实际上只有 24 路。 北宋所谓 18 路、23 路,均指转运使分路而言。宪司、帅司分路则不同。 如河北转运使分东西 2 路,帅司因防御契丹需要分为大名府、高阳关、真定 府、定州四路。宪司则合为一路。 南宋时因军事防御需要,分路以安抚使为主。在其秦岭、淮河以南全境 内所分的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 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等 16 路,是指安抚使路而言、漕司、宪司分路则不同。如两浙安抚使分为东西路, 漕司则合为一路。
本文标题:中国历代政区沿革(5)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71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716.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71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