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历代政区沿革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7-0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中国历代政区沿革 ( changes of administrativ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ese dynasties)
  可分为下列 4 个时期: 郡县制的萌芽和确立为春秋中期至秦汉时期。中国商周时代实行分封 制,即采取“封建邦国”的办法进行统治。商王及周天子除王畿附近的土地 由自己直接统治外,其他土地和人民都分封给大小各级领主,作为他们的采 邑。各领主在自己封地内独自为政,在整个王朝疆域内无所谓地方行政区划。
  春秋中叶后,有些诸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发展中央集权,就将新开拓的疆土, 或从私家剥夺来的土地,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君主直接统治,于是开始出现 了地方行政区划。 最早的地方行政区划是县。据现有的文献记载,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 国。例如楚文王时(公元前 689~前 677)灭申(今河南南阳)、息(今息县 西南)2 国为县。秦武公时(公元前 697~前 678)灭邦戎、冀戎地置邽县(今 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谷县东)。
  以后晋、齐、吴等国都有设置。不过 那时的县已不仅设在边区,还有设在经济发达、交通冲要的地方。如晋顷公 十二年(公元前 514)在汾水流域一次就置了 10 个县(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其中平阳和杨在战国时为重要商业都会。吴国在今江苏镇江市置朱方县,也 是地处交通冲要。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 区划。不过早期的县和战国以后的县有所不同:一是保留着分封制的残余, 如可以分赐给臣子,县尹可以世袭,食县邑可以互换等;二是县的大小差别 很大,大至如楚灭陈、蔡那样中等国家后以一国为一县,小至齐国的县约等 于一乡,而以相当于一邑之地为最多。
  郡的出现也在春秋而较晚于县。初期皆设于边远荒僻之处,经济开发程 度低于县。故春秋末赵简子誓师,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的说法。战国时各国所置郡亦多在边区。一郡之长称守,由将军充任,可征 发一郡兵力,进行征伐。一县之长称尹、公、大夫,后又称令。以后边郡地 大,遂分置数县;内地事多,数县上置郡以统之。以郡统县的制度才逐渐确 立,郡县大小也渐趋一致。这种制度可能始于三晋。如魏上郡领 15 县,赵上 党郡领 24 县、韩上党郡领 17 县。以后秦、楚、燕皆相继效法,不过整个战 国时代郡县制和采邑制始终同时存在。至秦统一六国后,郡县制才正式成为 全国划一的地方行政区划。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并天下时为 36 郡,以后在南北新开拓的疆土上增置和原有郡的分置,至秦末约有近 50 郡。 楚汉之际又有分析,至汉初约有 60 郡,大部分属于当时的“异姓七国”。汉 高祖在消灭异姓七国过程中,又建立了“同姓九国”。至末年同姓九国和异 姓中剩下的长沙国共占有 40 余郡,汉天子所自领者仅 15 郡。以后经文帝、 景帝、武帝时多次中央镇压诸侯叛乱的战争,并推行了一系列削弱诸侯王国 封土和特权的政策,至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汉尽收诸侯支郡;一国便 只领一郡,王国与郡自此在行政区划上处于同一级别。武帝以后,由于推行 “王子封侯别属郡”的政策,王国封域不断缩小,汉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 年大郡领县至三、五十,大国最多领十余县,小国仅三、四县,级别虽同, 实际上则郡大国小。 武帝时一方面开疆拓土增置了许多郡,一方面将内地的郡分小。至公元 前 108 年时达 110 郡(国),以后逐步省并,至公元前 46 年弃海南岛上的珠 崖郡后为 103 郡,一直维持到公元 2 年不变,即《汉书·地理志》所记载的 103 郡国制度。
  本文标题:中国历代政区沿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71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716.html

标签:中国历代政区沿革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