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长江三角洲城镇发展(4)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3-25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苏州未来发展将以电器、仪表、丝绸、工艺美术工业以及精细化工等无污染、少污染的轻型加工工业为主,建设全省彩电开发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保护古城,迁出污染工业(1979—1991年已迁出93家),提高环境质量。

  苏州古城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早期封建都城的代表,流传下来的宋平江图是城市规划史的杰作,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由城内、城外,水路,陆路两套密切结合的“双棋盘”格局组成的交通系统体现了现代化的人车分流思想;“前街后河”体现了用地布局与交通结构密切结合的观点;运输、排水、防洪3者结合起来的多功能河道设计,超过了意大利的威尼斯。

  为了保护好这珍贵的历史遗产,又促进苏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苏州城市规划采取了东部古城、西部新区的布局,确定了“全面保护古城风貌,重点建设现代化新区”的建设方针。市区人口控制在70万人(2000),古城迁出人口,并加以控制,在古城西的运河两岸建设26平方公里的新区,人口25万。

  14.2平方公里的古城,通过对文物古迹、古典园林和古建筑的保护,以及从整体上对反映古城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特色作体系性保护等,组成了完整的保护规划。新区重点是发展信息、金融、商业贸易、科技教育等产业,反映现代化水平。而新区的河东部分,位置接近市区几何中心,将成为全市新的中心。

  除了建设新区以外,苏州市还规划发展浒墅关、唯亭两个卫星城。吴县也已规划在市区南建设新的县城,并已开始建设。苏州正面临着欣欣向荣的新的发展形势。

  常州市 是一个以轻型加工工业为特色的明星城市。尤以机械(柴油机)和纺织(灯芯绒等绵纺)在苏南著称。近几年自行车、照相机生产已有一定地位。

  常州位处沪宁铁路中段,京杭大运河横贯市区,公路、航空均较发达,并有很好的工业基础。未来将以发展机电、提高轻纺、开拓化(工)医(药)、建立外向型结构为方向,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在地域上将向长江推进,建设德胜港以推进贸易,并建立江边技术经济开发区1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上采取控制东西延伸,发展南北,形成以老城为中心,以戚墅堰、新闸、湖塘桥、龙虎塘4大镇为辅的“一城四点”组群式布局。

  3.杭州市

  杭州市是国际著名的风景城市,又是我国6大古都之一,湖山秀丽,文物荟萃,为“天堂胜境”。南宋时为国都,自元、明、清以来一直为浙江省治。建国以来,依托杭嘉湖平原的丰饶农业资源和高校科技的智力资源,轻纺工业和电子仪表工业发达,为全省首位,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工艺美术业也十分兴旺,都锦生丝织、龙井茶和张小泉剪刀享誉中外。杭州已建成为与风景旅游、历史名城相协调的现代化大城市。

  杭州将按我国东南部的旅游中心、国际一流的风景旅游城市的要求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在经济上以发展传统的轻纺和高新技术的技术与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迁出城区的污染工业,保持洁净的环境。

  调整单中心布局为多中心的组团式布局,在市辖县范围内形成以杭州市区为核心,半径约35公里,包括肖山、余杭两县大部分,富阳的一部分,总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的各类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市区,为全省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控制西湖区周围的建筑高度;内环为半径15公里的绿带,控制建设项目,保护生态环境,外环半径15—35公里为发展区,建设肖山、富阳、余杭、临平等卫星城,以安排不宜在市区建设的项目。外围则随风景旅游建设而得到发展。结合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及钱塘江2桥建设,杭州将建立以吸引侨胞、台商投资为主的钱江开发区,近期启动面积14平方公里。同时,将建设风景旅游特区。

  中小城市的发展:

  长江三角洲中小城市发达,且各有特色,港城的南通、江阴、张家港,轻纺工业的常熟、湖州、启东,工商贸易结合的宜兴、溧阳等山区边界城市,以及如昆山外向经济发展的加工型城市等。按市区计,工业产值多数在40亿以上。这些均衡分布的中小城市成为大城市与广大农村间联系的纽带和生产与服务基地。

  1.南通市

  南通是我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滨江临海,位置重要,植棉等农业发达,是我国较早的棉纺织工业城市。改革开放后,随着港口建设,经济发展,已成为新型轻纺机电工业城市。已建有4.62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南通的狼山港区将进一步扩建,未来苏北铁路和宁通铁路通车,南通—常熟汽渡开通,南通的区域地位更加重要,将发展成三角洲北翼的大城市。

  城市按1城3填(唐闸、天生、狼山)规划。唐闸为轻纺工业,天生镇电力、建材,狼山自然风景区,沿江自天生港至狼山港为码头区。城区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外调整为5个工业区。

  2.江阴市

  具有优良的10公里长的深水岸线,已建有万吨级泊位,并批准对外轮开放。是苏南苏北的通道。随着长江大桥建成,沂长铁路通车,将与张家港及对岸的靖江形成以港口功能为特色的组合城市,一个新的大城市。

  昆山是近年新建制的市,以自办经济技术开发区(6.18平方公里)而著称,是新兴的小城市。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西与宁镇扬以重化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沿江城市群相衔接,东南与宁波、舟山等海港城市相结合,构成了一条连绵的,以长江、铁路、运河、沿海交通相联系的巨大城市带,这是我国经济的精华所在。

  3.小城镇的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布全区的小城镇。

  长江三角洲的市镇始于北宋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南移,集市贸易和商业市镇相率而起。明清时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及地处江河湖海交汇点的地理优势,小城镇发展更为迅速,并以其区位条件和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特征而各具特色。太仓浏河为明代远洋航运基地,造船业发达;立基于植棉养蚕,棉纺、丝织等手工作坊的盛泽、震泽、芦墟、浒关、木渎等发展很快;湖州的菱湖、双林也为两大丝绸重镇;杭州的塘栖为水陆交会的交通重镇(表3-16)。

  经过历史的洗礼,长江三角洲小城镇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苏锡常一带平均每150平方公里有一个建制镇,每35平方公里有一座集镇,成为我国城镇分布密集区。不少城镇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吴江市的盛泽,为著名“绸都”,镇区面积不到4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人,有丝织厂22个,织机4.2万台,产品1/2出口,建有东方丝绸市场,全国最大,91年营业额达10亿元。1991年全镇工业产值超过15亿元,92年可达20亿元,是全国第一个突破10亿元的镇。震泽,面积57平方公里,建成区1.4平方公里,人口 4.3万人,为著名“缫丝之乡”。现有164个工业企业,职工1.3万人,产值3.45亿元。

  江阴的周庄,称“纺织之乡”,1/3农户从事织布,年产值2亿多元,占镇村工业51%。1983年即进入亿元乡行列。

  宜兴丁蜀是著名陶都,面积53.3平方公里,人口8.2万人,实际人口已超过10万,工矿企业350家,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4.2亿,其中陶瓷产值1.9亿元。

  长江三角洲小城镇发展与布局的特点是:①以乡镇企业为主干,工业产值占一半以上,多数超过 2/3;②城镇人口中,亦工亦农人口超过镇区常住人口,全镇(乡)从事农业劳动力小于50%;③城镇分布主要集中在运河、沪宁与沪杭铁路和环太湖地区,形成富有特色的带形和环形空间格局。

  除了各类小城镇以外,长江三角洲还涌现了一批乡村企业发展,经济实力较强的农村和居民点。武进县1991年1年就新增了16个工农业产值超亿元的乡。上海县马桥乡旗忠村,1989年总收入3.14亿元,其中工业收入占90%以上,称“华东第一村”。江阴的华西村,已成为“村庄里的都市”,全村由工业、农业、副业、生活、商业、娱乐6个区组成,全村1300多人已提前进入小康,人均分配超过1000元,人均产值10万元,1989年即为“亿元村”。近几年新涌现的江阴三房巷村,有化工、化纤,纺、织、染、建材等10个厂,产值超亿元。

  长江三角洲正在向城乡一体化迈进。

  本文标题:长江三角洲城镇发展(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6/610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6/6104.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