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珠江三角洲人口(2)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3-25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第二节  区外人口的移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制定了对外开放政策,1985年国务院决定将珠江三角洲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珠江三角洲吸引外资条件好,地理上,三角洲基本上和港澳连成一片,向来是香港的腹地。三角洲大量廉价土地和劳动力,正好成为香港中、小企业的救命良药。因为在当时东亚四小龙兴起(港、台、南朝鲜、新加坡),国际市场竞争强烈,香港地狭民富,地租贵,工资高,中小企业难于承受,有破产危险,而台、朝、新都有大量腹地可用,三角洲开放,正好解决香港企业的厂房和劳动力问题,于是争相投资,建“三来一补”企业(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加工及补偿贸易)。今天不少香港小厂商得以发展成为大厂,即因投资三角洲所致。香港工业是以中小厂商为主,故三角洲开放对香港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

  “三来一补”企业也适合当年三角洲情况,对三角洲乡镇企业兴起,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当时情况,以深圳所在宝安县为例,1952—1979年人口只增加3.8万人(全县人口33.6万),年增长率0.5%,这里是人口密度最小的县。原因是经济落后,交通阻塞(半山区),青壮年大量外流香港,女多于男(比例为100:85)。工业发展上是“一穷二白”,且人口素质低,就业难,生活难。吸引中小厂商正好解决了上述问题,即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解决当地温饱、学习技术和管理方法,资金累积(包括外汇)等问题,起了很大作用。

  一般万人工厂需要服务人员1.5万(饮食、住房、学校、医疗、邮电等等),服务人员又可激发手工业发展(各类维修、小工具等),手工业工人也要求有相应服务人员,于是连锁反应,结果可形成3—5万人口的小城市,促使人口剧增。如以深圳为例,1981—1985年期间,兴建特区,在罗湖建商业区时,曾吸引外地劳动力大军40多万,比市民还略多,即因投资各类高层建筑(12—53层)200栋于2平方公里土地上所致,由此还引发各种供应紧张,物价上涨,最后由国家直接压缩基建投资才得解决。1989年外地劳动力仍占深圳市人口1/3,33.2%。广州市1986年外来劳动力即达57万人,占就业市民人口三分之一。可见城市发展吸引外地人口移入加速。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加,也使大量劳动力移入三角洲。但劳动力仍感不足,且缺口不断扩大,如广州每年需要的40万建筑工人就只能在区外各县招募。三角洲向外地招募劳动力远达四川、浙江、湖北等省,近省桂、湘、赣等更是经常招工的地区。现在各地乡镇多已有外地劳动力移入,多选择年青力壮的未婚男女青年,具有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为主,且多属内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推动了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如顺德县外来劳动力有76864人(1989),以广西,湖南,四川省人为多。广州主要为湖南、四川、广西、湖北人。外来劳动力将是三角洲城市化过程的一部分。但也存在问题,他们多处于城市社会底层,干“脏、累、重”工作,收入少,居住条件差,并且常受雇主剥削,应加改善。移入原因是三角洲工资高,外来劳动力工资比劳动力原住地高出1倍或更多(3—5倍),生活条件(交通、教育、医疗、购物、文化生活等)也比原住地好,但和当地市民相比确相差很远,使城市景观呈二元化,即现代繁荣区和贫民区已开始形成。近郊区形成环带状包围城市的外来劳动力居住区,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出现。简易住房区(棚窝)是超生、娼妓、作案、非法占地、违章建筑等经常发生的地方,应加强领导和管理。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应立法管理、保护外来劳动力合法权益,流动人口也应与常住人口同列入规划之内,以消除当地市民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心理。

  流动人口在三角洲有如下特色,外地劳动力主要集中在春节前后“春运期间”,1天人口可达7万到11万人(火车,1992),全期达180万人;香港澳门探亲估计为20万人以上;平时探亲人流约300万人次;旅游系统,1987年深圳接待国外游客41万人次,国内126万人次。广州国外游客268万人次,为全国首位,国内游客1200万人次;澳门游客为551万人次;香港游客达450万人次;香港和内地间旅客达3010万人次;内地和澳门间旅客1000万人次;香港至澳门间为510人次。港澳和三角洲间学生、工作人员来往亦以万计,故需建立高速公路和超速火车来满足需要。

  本文标题:珠江三角洲人口(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6/609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6/6099.html

标签:珠江三角洲人口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