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香港与澳门(2)
因此,香港近年来大规模填海造陆,扩大土地面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至1983年,填海土地面积共1850公顷,约占城市土地总面积的1/5。其中香港岛北岸的填海区面积达 596公顷,现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和金融中心。现在香港的国际机场(在九龙沿海)也几乎全由填海造陆所成。
据1991年人口普查,香港人口共578.5万人,人口密度平均5400人/平方公里,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香港人口的增长速度最近已逐步放缓,1981—1986年间,人口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5%,1986—1991年间降至0.7%。香港岛是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地”。九龙是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地”,新界是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地”,1899年占未入租借的九龙城寨。三条不平等条约形成今天香港辖区。因此,1997年租借期满,英国答应连香港一起归还。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规定1997年7月1日结束英国对香港的主权和治权。今天香港的繁荣与英国经营管理香港150多年有关。因为英占之前,香港只是渔民和少数居民聚落,如上、中,下环、湾仔等村,因村落都在湾内平原建立,故以湾为名,如铜锣湾、土瓜湾等等。居民有疍、广府,客家、福佬人等,香港以疍民居多,今天香港话即为疍家语演变来的,与广州话略异。疍民古代为越族先民,今天在香港各岛有岩画和新石器发现,反映当时人以渔猎为生,因为发现有网堕、骨剌针等,年代为距今6000多年(香港捕鱼湾陶片6100±160年、海德湾木炭 5100±100年、海湾木炭4000±300年等)。但成为港口性质则可见于文字记载中。《新安县志》称香港即运东莞香出广州港口,故名,即明代已有港口,地点即今香港仔,因有清泉流出,亦名香江,为英人登陆之地。清代属官富司地,现成全岛之名。英人实际占领是1841年1月26日,登陆在太平山下上环大笪地。当时该岛16村寨共4350人,疍家2000人,1842年人口为12000人,1845年为24900人,到1850年为34000人,1855年为 75000人,1860年为 94000人,人口增加很快,租借九龙后,又增为119000人(1861),1881年达16万多,到清末(1911)已达45万,1941年为164万,1951年 207万。华人占98%,尤以广州人为主。
香港的飞速发展,主要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与远东间以及太平洋西岸与东岸间海运航线的枢纽位置。且有优良的深水港,如维多利亚港东口鲤鱼门可进出吃水12米巨轮。港内有74个巨轮泊位,200艘巨轮可入内避风,航道水深10米,面积59.5km2。目前香港市区已以维多利亚港为中心,在该港的南、北两岸发展,南岸的香港市区(维多利亚城)与北岸的九龙隔海峡遥遥相望,成为繁荣的双联市。南北两岸间有两条海底公路隧道、海底地铁及渡轮相联系,交通十分便利。九龙半岛西岸的荃湾、葵涌还有长2300m的泊位可泊第三代集装箱货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6/609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6/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