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师素质构成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6月)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富有时代特色的我国基础教育也在以全新的面貌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新课改带来的地理教育的变化
新课改突破了历次课程改革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的局限,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和实施策略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内容和要求。其总体目标是顺应时代要求,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即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上述改革精神突出体现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推出与实施,其核心是“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到地理教学上,则带来了以下的改变:
1.在学习内容上
强调学习有用的地理,不仅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具有判断方向,运用地图识别方位、估算距离、了解地形,观云识天等等基本能力,还要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如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爱国情感、环境伦理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和其它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全球意识。
2.在学习方式上
强调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通过阅读、观察、观测、实验、调查、讨论、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在评价方式
强调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改变过去只对学习结果(卷面考试)的评价以及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和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调评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行为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4.在课程建设上
强调构建开放式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即地理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保证内容的时代性;地理课程目标的开放性——保证课程的探讨性(突出表现性目标,而不是教学性目标,让学生的思考具有多样性);地理课程形态的开放性——扩大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性(必修与选修,国家与乡土!校本课程,单科地理与综合课程的地理);地理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多种实施,有利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和嘴巴,让其自由思考、自由试验、自由表达;地理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地理教学与教材的多媒体化、情景的虚拟化、教学的个性化、学习的自主化、活动的合作化"。
上一篇:如何利用高中地理新教材进行德育教育
下一篇:初中地理矿产资源一课的德育教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lunwen/2692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lunwen/26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