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浅析地理环境对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10-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曾有言:“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中医对中国古代地学有重要贡献,其基础理论中蕴含有丰富的地学思想,传统中医药学十分注重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重视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

  自然环境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广义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此处所探讨的地理环境,主要是指近代以前影响中医学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及动植物资源等,它对中医的影响较大,主要影响人体体质、疾病类型、治病方法、道地药材、民族医药以及医学流派,对医者医学理论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及医者认知方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

一、地理环境对疾病类型的影响

  古医籍中,尤其是《内经》中很多内容具有地理特色,医家以整体观念为基本思想,在论述不同的证候类型时充分考虑到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带给机体的影响,包括居住条件、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等各方面。某些疾病流行于某些地区,与地理环境的某种因素关系密切。如寒冷的北方及山区多见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认为该病以寒、热、风、燥为病因;江河湖海等潮湿地区则多发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病证中属于“痹病”范围,《中藏经•论痹篇》中写到:“痹者,风寒湿之气中于人脏腑之为也”;北方地区风大寒冷,经脉痉挛易收缩,故中风病以北方居多;东南地区气候潮湿,湿邪风毒侵袭经脉,流注于脚而致脚气病;大骨节病则多发于久居山中之人,山间树皮枝叶腐烂之后产生毒气,并随之流至于沟渠、江河,导致当地人群手足缩而短,及指节、脚痛生病。由此可见,地理环境对疾病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多种,涉及的地理环境主要有两种,一是所在地域水质、土质不同而造成的地域性疾病。《嵇中散·养生论》云:“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古人虽然还没有认识到水土中具体缺乏某种成分,但已经意识到了这些病主要因于水土。二是由于不同的地理气候、饮食习惯、体质等特点,决定着机体对某种治病因子的易发病亦不同,造成某些疾病容易在某些地域多发、易感。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素问·异法方宜论》:“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 西方者……其病生于内”;“北方者……脏寒生满病”;“南方者……其病挛痹”;“中央者……其病多痿厥寒热”。《瘟疫论》云:“西北高原之地,风高气燥,湿证希有;南方卑湿之地,更遇久雨淋漓,时有感湿者”。这些都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疾病类型的差异。

二、地理环境对人体体质及治法差异的影响

  中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不同,导致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体质。吴颢昕认为,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地理环境可以影响人体的体质,如《大戴礼记·易本命》中提到“坚土之人肥,虚土之人大”等,指出由于各地土质不同,人体体质存在“肥、大”等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降水丰沛,是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多雨且潮湿,地形上多丘陵和小型盆地,水汽不容易散发,易产生內湿。人们喜欢吃酸味及发酵食品。湿热交阻,久留不去,内着筋脉,导致气血运行不利,因此易发生筋脉拘挛、肢体麻木、痹痛。治宜微针刺之,其功能疏通经络气血,祛除湿热之邪。

  我国华北北部及东北地区,地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地势平坦。纬度较高,日照不强,冬天冰雪覆盖时间较长,气候寒湿,人体内湿气重,尤以东北地区更为明显。当地居民劳动强度小,生活安逸、舒适。过逸则血气运动滞涩,湿滞于内导致阳气不运,因此易发生肢体痿厥以及寒热病证。治宜“导引按跷”,其功能活动肢体,舒畅气血,通利经气。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大陆内部,距海远,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具有寒冷干燥的特点,多风沙,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所以人们饮食多为脂肪含量高的牛羊肉等乳肉制品,因此形体肥胖,肌腠致密,卫外抗邪力较强,六淫之邪不易伤人体表。但饮食失调,七情过激,则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故《素问》载:“水土刚强之西北……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病既在脏腑而不在皮毛经络筋骨,则治法少用针刺砭石按摩,宜服药物以调治其内脏,注重调理恢复体内的平衡功能。

  本文标题:浅析地理环境对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lunwen/1297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lunwen/12975.html

标签:地理环境中医药文化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