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地震测报-地震的基础知识(2)
根据地震成因,地震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一)构造地震
在地壳构造运动过程中,地应力不断积累加强,一旦超过岩石的弹性变形强度,岩层突然破裂,释放能量,产生地震,称为构造地震。特别是在地壳比较脆弱的地方,更容易破裂,引起地震。据统计约占世界地震总数90%以上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问题目前有以下几种假说:
1.断层说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最早提出来的假说是断层说。这个学说认为地震是岩层断裂形成的。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发生弹性形变,当应力积累超过岩层弹性形变强度时便发生破裂,释放出应变能。其中一小部分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来,造成地震。据断层说看来,构造地震的成因是应力积累和岩层弹性强度之间矛盾斗争的结果。根据许多地震资料的研究证实,地震是伴随着地壳某一部分的断裂而发生的。从地球上大地震的分布基本上与地壳的巨型断裂带相吻合等现象看来,断裂活动确实是地震的主要原因。断层说能较好地解释浅源地震的成因,但对中、深源地震的解释就有困难了。因此,相继又提出了其他一些假说。
2.岩浆冲击说这个假说认为地震是由地下岩浆的冲击或热应力的作用形成的。即岩浆上升,体积膨胀,挤压围岩;或由岩浆的热力导致岩层破裂,产生地震。并认为深源地震并不一定伴有断层,可以由岩浆活动所引起。这一假说对于解释深源地震和火山地震有一定的意义。
3.相变说 在数百公里以下的地球内部压力可增加到10 万大气压,物质已成塑性,很难想象岩层会有弹性破裂。在这种条件下,岩石可以由一种结晶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晶状态,因而发生密度变化,这叫做相变。由于相变引起物质的体积突然变化,释放出结晶能,导致地震。相变说用来解释深源地震是可能的,对浅源地震来说相变的物理条件似乎还不够。
4.板块构造说 板块的划分与全球地震的分布有很大的一致性。板块的分界处,如大洋中脊、俯冲带、海沟、地缝合线等都是地震频繁的地带。因此有人认为板块构造说是目前解释地震分布的完善理论。
(二)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爆发高温的岩浆的冲击或热应力作用而形成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因而多火山活动的地区,往往地震也多。但多地震的地区不一定也多火山;这是因为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仅占地震总量的7%,大多数地震并不是岩浆活动引起的。
(三)塌陷地震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形成的地下空洞塌陷时形成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火山爆发后,大量岩浆迅速喷出地表,地下深处的岩浆来不及补充,于是留下空间;那里的岩层就会塌陷,造成一些规模很小的陷落地震。石灰岩地区的溶洞和矿山采空区也容易形成塌陷地震。这类地震震级比较小,大的也只有4—5 级,发生的次数仅占地震总数的3%。
(四)激发地震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等主要是内力地质作用的结果。但某些外部原因也可能成为激发地震的因素。比如,岩石孔隙和裂隙里失过水分或增加水分,都会对岩石的物理性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岩石破裂;因而地下水在岩石中的储存状况,对地震的发生是有影响的。因此,大旱、大涝等天气因素可能与地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再如,水库蓄水也常引起地震,因为水库中水的重量会增加对那里地壳的压力,同时还由于水向岩层里渗透所产生的力的作用,以及岩石中的水增多后,会改变原来的性能,打乱了原来地壳中力的平衡等原因,都会引起不大的地震。1962 年广东新丰江水库曾发生过一次6.4级地震。大型的地下核试验也能引起一系列小地震,类似大地震之后的余震情况,最突出的例子是美国1964 年4 月的一次地下核试验引起的数以千计的小震。此外,天文因素、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以及许多人类活动都可能成为激发地震的外部因素。
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带的组成部分,广大地区都受它们的影响,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之一。
上一篇:3.4.3地震测报-地震预报问题
下一篇:3.4.1地震测报-在中学开展地震测报活动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18/2575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18/2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