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坛庙
坛庙是祭祀性建筑物,在中国古建筑中占很大比重,其建筑规模之大, 建筑造型之精美,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主要类型有:
一、坛
坛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最初的祭祀活 动在林中空地的土丘上进行,后逐渐发展成用土筑坛。早期,坛除用于祭祀 外,也用于举行会盟、誓师、封禅、拜相、拜师等重大仪式。后来,逐渐成 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专用的祭祀建筑。规模由简而繁,体型随天、地等不 同祭祀对象而有圆有方,由土台变为砖石砌;并且发展成宏大建筑群。 在科学不发达的农业立国的封建时代,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上的, 主宰一切。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和山川河流也都各 有神明,支配着农作物的丰欠与人间祸福。所以自古以来,从封建帝王到州、 郡、府、县的各级官员,以及黎民百姓都要祭祀天地,并制订一套与之相适 应的建筑和礼仪制度。当然以帝王的祭坛建筑最为宏伟。北京城内的清代祭 祀坛有天坛(圜丘坛)、地坛(方泽坛)、日坛(朝日坛)、月坛(夕月坛)、 祈谷坛(祈年殿)、社稷坛、先农坛、天神坛、地祇坛、太岁坛、先蚕坛等。 其中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别位于都城的南、北、东、西。 天坛,是明清皇帝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是保存下来的封建帝王祭祀 建筑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组建筑,也是现存艺术水平最高、最具特色的优 秀古建筑群之一。天坛整个组群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 280 公顷。围 墙的平面接近正方形,但北面两角采用圆形、南面则为方角,以附会“天圆 地方”之说。按使用性质分四组。在内墙内,沿南北轴线,南部有祭天的圜 丘;北部有祈祷丰年的祈年殿;内墙西门南侧是皇帝祭祀前斋宿的宫殿斋宫; 外墙西门以内有饲养祭祀用的牲畜的栖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其中 圜丘和祈年殿是建筑群的主体,中间为 400m 长砖砌的南道,通称“丹陛桥”。 圜丘,是汉白玉石砌的三层露天圆形台子,是皇帝每年冬至日祭天的地 点。周围环绕着两重矮墙,内墙圆形、外墙方形。两重矮墙的四面正中都建 有白石棂星门。古人认为天为阳性,又以奇数为阳,故圜丘的台阶、栏杆、 铺地石块等都取奇数,以象征同天的联系。这一组露天建筑,主题明确,造 型简单,气氛庄严而开朗。 祈年殿,是皇帝每年正月举行祈谷礼的地方。它在天坛建筑群中是主体 建筑。下面是三层圆形台基,高约 6m,直径 90.9m,称祈谷坛。坛中央建有 直径 24.5m 的圆形大殿。周围 12 根朱柱,上覆三重檐蓝琉璃瓦攒尖顶,总高 38m。殿内外围以 12 根金柱,12 根檐柱共同承托中、下层檐。中心用 4 根龙 井柱承托天花藻井和上檐屋顶。这些设计体现天的崇高、神圣和皇帝与天的 密切关系。坛和殿面圆形象征上天,四根龙井柱象征着四季,12 根金柱和檐 柱象征着十二个月和十二个时辰。此殿雄伟、高耸,同扁平的圜丘形成鲜明 对比。殿内部结构精巧,层层升高,向心聚拢,造成强烈向上的动感。蓝色 琉璃瓦象征青天,与天相接,更添十分神秘色彩。殿周围是大片苍翠浓郁的 古柏林,使人倍感肃穆庄严。
二、庙
庙,是中国古代又一类祭祀性建筑、其形制要求严格整齐。大致可分为 三类:
(一)祭祀祖先的宗庙
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称为太庙。庙制历代不同。夏 5 庙,商周 7 庙。东汉 以后只立一座太庙,分供各代皇帝神主。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后世惯用 庑殿顶。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是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太庙建筑。 太庙二重围墙,平面呈南北矩形。南面并列三座琉璃门,门内有金水河 通过,跨河有 7 座单孔石桥。金水河北为太庙主体建筑,有内围墙环绕。它 的南面为戟门,门外原有 120 杆戟作仪仗用。戟门内中轴线上布置前殿,中 殿和后殿三座大殿。前殿,是主殿,皇帝祭祀时行礼的地方,共 11 间,黄琉 璃瓦重檐庑殿顶。殿前有月台和宽阔的庭院,东西两侧各建配殿 15 间,分别 配飨有功的皇族和功臣;中殿,供奉历代帝后神位,面阔 9 间,黄琉璃瓦单 檐庑殿顶;后殿,供奉世代久远的从中殿迁出的帝后神位,面阔 9 间,黄琉 璃瓦殿顶。在设计中,以大片林木包围建筑物,并在较短距离内安排多重门、 殿、桥、河等,以增加入口部分的深度感,造成肃穆、深邃的气氛。大殿的 体积巨大,座落在三层台基上,庭院广阔,周围廊庑环绕,以增强雄伟气氛。 贵族、显臣、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的方位, 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已超出祭 祀范围。广州的陈家祠是现存祠堂建筑中保存最为完整、规模较大、建筑极 为精美的世家宗祠,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二)奉祀圣贤的庙
祭祀圣贤先哲的庙遍及全国。其中以祭祀孔子的文庙和关羽的武庙最 多。孔庙以曲阜孔庙最大、历史最久、规制也最高。它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 北京故宫的巨大古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型,保存着宋金 以来的总体布局和金元以来的十座古建筑。现存孔庙总平面为一不等边的近 似长方形,东西宽 141~153m,南北宽 637~651m,总面积 144 亩。其建筑仿 皇宫建制,共分九进庭院,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整个建筑包括 5 殿、1 阁、 1 坛,2 庑、2 堂、17 座碑亭、3 祠、2 斋、共 466 间。四周围以高墙,配以 门坊、角楼。成为我国古代建筑、雕刻、绘画、书法之集锦。这一庞大建筑 群,面积之广大,气势之宏伟、历时之久远、保持之完美,被古建筑学家称 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它同孔府、孔林(简称“三孔”)被联合 国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太和元气门、 至圣庙坊、圣时门、壁水桥、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碑亭、 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其中大成殿是孔庙主体。从金声玉 振坊至大成殿,共经过 3 座牌坊、2 座桥、7 座门、7 进院落,如此以多重空 间组成前导,在我国建筑群中也是少见的。即使明清的宫殿建筑也无此例。 中轴线的两侧,还有两条次要道路作两翼,用桥梁、掖门、串联、分割,从 而加强了主轴线的分量。 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 年),始名“藏书楼”。金章宗明昌 二年(1191 年)重修时,改为此名,意指孔子应属天上星宿奎星。明弘治十 七年(1504 年)重修至今。高 23.35m,面阔 7 间 30.1m,深五间 17.62m,黄 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重斗拱。楼三层,二明一暗,“上厅下殿”。工艺 上实行层叠式构架,底层木柱上施半拱。斗拱上再立上层木柱。此种结构, 坚固异常,历经 493 年,虽经康熙年间大地震,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 者一”,而奎文阁安然无恙。至今完好如初,是我国成功的古代建筑之一。 大成殿,取《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同故宫太和殿、 岱庙天贶殿并称中国三大殿。正中供至圣孔子像,两侧为复圣颜子,述圣子 思、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及十二哲像。殿始建于宋天嬉元年(1017 年),明 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 年)再建,成现状。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 歇山顶,九脊,覆黄色琉璃瓦。殿建于 2.10m 石砌两层高台上,规制相当于 故宫保和殿。高 24.80m,阔 45.78m,进深 24.89m。突出于周围建筑物之上, 表现孔子的崇高地位。东西两庑长达 80 开间,意味着孔子弟子众多和儒家传 统源远流长。尤其前檐 10 根石龙柱是艺术精品,柱高 6.11m,直径 0.85m, 用深浮雕手法,每柱有升龙降龙各一条,作对翔争戏大球之状,龙身周围均 布朵云作填充,下端刻有海涛,山峦,以象征二龙腾海而飞翔于空中。云龙 突起 8~10cm,不论远观近看,龙翔栩栩如生,使大殿平添华美壮丽韵味。 这等规格的石柱,北京故宫也没有。据说乾隆来祭孔时,龙柱用红绫包裹, 以防皇帝看到雕刻,因超过皇宫而怪罪。 大成殿前露台宽阔,为祭祀时舞乐之处。相传殿前是孔子讲学的所在, 建有“杏坛”亭,周围古柏参天。大成殿后为寝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 的专祠,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枋檩围龙和藻井团 凤由金泊贴成,回廊 22 根擎檐石柱浅刻凤凰戏牡丹,仿皇后宫室制。再后为 圣迹殿,明万历二十年(1592 年)建,现存仍为原物。孔子一生被刻成石画 120 幅,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人物的连环画,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成殿东西两侧是一批较小的庭院和殿堂。东侧有诗礼堂(祭祀前演习 礼仪),崇圣祠(供奉孔子五代祖)、孔子故宅;西侧有供奉孔子父亲的启 圣殿、供奉孔子母亲的启圣寝殿和演奏韶乐的金丝堂。这群建筑在祭祀上起 分祭、准备礼乐牺牲供品的作用。 孔庙的整体建筑设计旨在突出孔子至圣地位和形象。沿中轴线延伸,空 间由窄而宽、建筑由少而多,高度由低而高,由郁郁葱葱的丛翠环抱进入金 碧辉煌的庭院。其大成殿无论高度,规模,还是装饰点缀,都称得上规格最 高的建筑,使进谒者情绪于此达到高潮,沉浸于庄严崇敬的气氛。同时大成 殿前导部分的六层庭院和左右后侧小庭院相呼应,起着陪衬作用,使大成殿 处于众星拱月之地位,外观更加庄严巍峨,形成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层次 丰富、色彩鲜明的建筑艺术整体。 此外,北京的孔庙,四川富顺孔庙,贵州安顺孔庙、上海嘉定文庙等, 在建筑规模和艺术水平上也相当可观。 祭祀武圣关羽庙以山西解县最大。此外北京的武庙规模较大,安徽亳县 关帝庙的花戏楼和砖坊雕刻艺术堪称一绝。 还有一些祭祀圣哲先贤的祠堂,如成都杜工部祠、眉山三苏祠、北京文 天祥祠、扬州史可法祠等,规模虽不大,建筑也不甚华丽,但纪念性较强, 建筑布局亦有独到之处。
(三)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生活中,首先看到天上的日月星辰、雷雨风云影响地 上草木庄稼的生长,认为有神灵佑佐,从而产生对天地的崇拜;高大的山像 个柱子立在大地上,支撑着苍穹,与天相接,因而产生了对大山的敬仰。中 原大地上,以黄河为中心,西有华山、北有恒山、南有衡山、东有泰山,中 有嵩山,尤以泰山雄伟高大,立于东方,因此成为自黄帝起,历代帝王的柴 望、巡狩、封禅到设神祭祀的对象。由“秦既作畴”、“汉亦起宫”,到唐 封泰山“天齐王”、宋封“天齐仁圣帝”,并建庙,以帝王规格祭祀泰山神。 岱庙,又称东岳庙,泰岳庙。位于泰安市东北,从旧泰安城南门始至通 往泰山极顶封禅祭祀的古御道的中轴线上。庙南北长 406m,东西宽 237m,面 积 9.6 万多 m2。有古建筑,仿古建筑 160 余间,碑碣 175 块,汉画像石 48 块,古柏桧 212 株、观赏植物 290 多种。城堞环围、宫阙重叠,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是泰山上下最大古建筑群。 岱庙是按照唐宋以来祭祀建筑中最高标准、仿效帝王的宫城体制修建 的。采用了以三条主线为主、两条横轴线为辅,均衡对称、向纵横双方扩展 的组群布局风格。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有:遥参亭、岱庙坊、正阳门、配天 门、仁安门、天贶殿、正寝宫、原载门。同时东西两侧有对称的四个别院: 西为唐槐院(原延禧殿院)、雨花道院;东为汉柏院(原为炳灵殿院)、东 御座。由正阳门向北,过两个庭院进入岱庙中心、主体建筑天贶殿。岱庙四 周高筑城堞,四向碎门八个,四角按八卦方位建艮、巽、乾、坤四个角楼, 俨然一个小紫禁皇城。 岱庙在建筑色彩上享有皇宫的规格,即红墙黄瓦。黄色在我国古代是最 尊贵的色彩,五行说认为黄色代表中央方位。从唐以后规定,只有皇帝宫殿、 陵墓和奉旨修建的坛庙等建筑才准许使用黄琉璃瓦。红色则美满、喜庆的象 征,意味着庄严、幸福、富贵。自周代开始,宫殿建筑普遍用红色,显示“至 高无上”和“尊贵富有”。 在组群建筑处理上,岱庙以遥参亭作前导,独立存在,以烘托岱庙的尊 严气氛。是帝王驾临后举行简单参拜仪式的地方。为二进院落,主要由山门、 正殿、配殿、方亭和后山门组成。整体建筑规模不大,但设计、布局和建筑 形式非常规范,同岱庙保持协调,起衬托作用。这在古建筑艺术的处理上是 不多见的事例,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岱庙与遥参亭间有岱庙坊,以烘托, 突出岱庙的祭祀地位。它是泰山现存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坊。 正阳门是岱庙南面正门。其门早圮。如今的正阳门高 6.8m,是 1986 年 修成,为仿宋建筑。整体建筑仅次于宋天贶殿,形体宏大,富丽堂皇。用以 渲染庙宇的宏伟气势。经正阳门、配天门和仁安门便到达宽阔的中心院落, 四周围廊组成廊院,东西廊房中间又置重檐高大的钟鼓楼,北面是矗立在露 台上的主体建筑物宋天贶殿。天贶殿,是宋真宗祥符元年(1008 年)为摆脱 内外交困的处境,借“君权神授”,在泰山导演“降天书”,而感谢上天恩 赐,于祥符二年建庙,封泰山神为帝,进行祭祀,因此有了这如同皇宫一样 的天贶殿。天贶殿面阔 9 间 48.7m,进深 5 间,19.79m,高 22.3m,端座于白 碉栏环绕的高 2.65m 的 847 平方米的露台上。檐下竖八根红木明柱,檐施彩 绘。重檐庑殿,四注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梁、檩、枋、额遍绘沥粉金琢石 碾玉彩画。天花板彩绘金龙。内槽殿顶为四个覆斗式藻井。大殿两层出檐较 短,五彩缤纷,檐下结构形式尽览无余。双檐中间,高悬“宋天贶殿”,巨 制匾额。整体建筑高大宏伟、气势磅礴,庄严肃穆,金碧辉煌,俨然一座“金 銮宝殿”。 为加重大殿崇高威严的气氛,1984 年重塑了 41.4m 泰山神像,头顶冠冕 十二旒,身着衮袍,手执圭板,肃穆端庄,尽显帝王威仪。供案上陈设着乾 隆御赐铜质五供。其东、西、北三面内壁上是一组高 3.3m,长 62m 的《泰山 神启跸回銮图》,画面上金銮殿前有卫士和 18 位大学士为其送行,东岳大帝 端坐 4 轮 6 马大辇,文武百官前簇后拥。前有两乘亮桥陪行,左为炳灵王, 右为延禧真人。再前是祥兽奔腾,旌旗飞卷,骑士严阵、仪仗列队。先头是 夜叉鸣锣、麒麟开道、18 位城隍接驾。回銮图与出巡图基本相同,仅增加两 夜叉抬虎和骆驼驮卷宗,以示出巡圆满成功。这幅壁画人物众多(691 人)、 场面宏大、加以祥兽坐骑、山川林木、宫殿桥涵,内容极尽丰富,但布局疏 密相间,繁而不杂,是我国壁画中上乘之作。 按着帝王宫殿礼制“前朝后寝”和“三宫”的规定,天贶殿后为寝宫。 泰山既成神,又封帝,有帝就要有后,于是宋真宗又“封”泰山“夫人”为 “淑明后”,遂建寝宫祭祀之。寝宫一字排列,分东、西、中三宫。寝宫后 花园为岱庙五进院落。 岱庙的文物价值,不仅在于祭祀历史、古建筑、文物、古树等,其珍贵 书法更加深了岱庙的文化内涵。李斯篆书《泰山刻石》,历经 2100 年沧桑, 今仅存 10 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国宝。其字风格严肃、功底深厚、 行笔平稳,立意端宁;字形工整匀称,线条圆健似铁,结构左右对称,横平 竖直,外巧内拙,疏密适宜。李斯上承籀篆,下拓汉隶,为书法家鼻祖,被 历代书法家师法和敬仰。元代翰林郝经赋诗颂赞:“拳如钗股直如筋,屈铁 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 其它各岳,华山、嵩山、衡山、恒山都有祭礼庙,但规模均不如岱庙。 山西万荣“金后土庙碑”,以祭祀河流、土地神,其规格同岱庙相仿。
一、坛
坛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最初的祭祀活 动在林中空地的土丘上进行,后逐渐发展成用土筑坛。早期,坛除用于祭祀 外,也用于举行会盟、誓师、封禅、拜相、拜师等重大仪式。后来,逐渐成 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专用的祭祀建筑。规模由简而繁,体型随天、地等不 同祭祀对象而有圆有方,由土台变为砖石砌;并且发展成宏大建筑群。 在科学不发达的农业立国的封建时代,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上的, 主宰一切。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和山川河流也都各 有神明,支配着农作物的丰欠与人间祸福。所以自古以来,从封建帝王到州、 郡、府、县的各级官员,以及黎民百姓都要祭祀天地,并制订一套与之相适 应的建筑和礼仪制度。当然以帝王的祭坛建筑最为宏伟。北京城内的清代祭 祀坛有天坛(圜丘坛)、地坛(方泽坛)、日坛(朝日坛)、月坛(夕月坛)、 祈谷坛(祈年殿)、社稷坛、先农坛、天神坛、地祇坛、太岁坛、先蚕坛等。 其中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别位于都城的南、北、东、西。 天坛,是明清皇帝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是保存下来的封建帝王祭祀 建筑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组建筑,也是现存艺术水平最高、最具特色的优 秀古建筑群之一。天坛整个组群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 280 公顷。围 墙的平面接近正方形,但北面两角采用圆形、南面则为方角,以附会“天圆 地方”之说。按使用性质分四组。在内墙内,沿南北轴线,南部有祭天的圜 丘;北部有祈祷丰年的祈年殿;内墙西门南侧是皇帝祭祀前斋宿的宫殿斋宫; 外墙西门以内有饲养祭祀用的牲畜的栖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其中 圜丘和祈年殿是建筑群的主体,中间为 400m 长砖砌的南道,通称“丹陛桥”。 圜丘,是汉白玉石砌的三层露天圆形台子,是皇帝每年冬至日祭天的地 点。周围环绕着两重矮墙,内墙圆形、外墙方形。两重矮墙的四面正中都建 有白石棂星门。古人认为天为阳性,又以奇数为阳,故圜丘的台阶、栏杆、 铺地石块等都取奇数,以象征同天的联系。这一组露天建筑,主题明确,造 型简单,气氛庄严而开朗。 祈年殿,是皇帝每年正月举行祈谷礼的地方。它在天坛建筑群中是主体 建筑。下面是三层圆形台基,高约 6m,直径 90.9m,称祈谷坛。坛中央建有 直径 24.5m 的圆形大殿。周围 12 根朱柱,上覆三重檐蓝琉璃瓦攒尖顶,总高 38m。殿内外围以 12 根金柱,12 根檐柱共同承托中、下层檐。中心用 4 根龙 井柱承托天花藻井和上檐屋顶。这些设计体现天的崇高、神圣和皇帝与天的 密切关系。坛和殿面圆形象征上天,四根龙井柱象征着四季,12 根金柱和檐 柱象征着十二个月和十二个时辰。此殿雄伟、高耸,同扁平的圜丘形成鲜明 对比。殿内部结构精巧,层层升高,向心聚拢,造成强烈向上的动感。蓝色 琉璃瓦象征青天,与天相接,更添十分神秘色彩。殿周围是大片苍翠浓郁的 古柏林,使人倍感肃穆庄严。
二、庙
庙,是中国古代又一类祭祀性建筑、其形制要求严格整齐。大致可分为 三类:
(一)祭祀祖先的宗庙
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称为太庙。庙制历代不同。夏 5 庙,商周 7 庙。东汉 以后只立一座太庙,分供各代皇帝神主。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后世惯用 庑殿顶。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是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太庙建筑。 太庙二重围墙,平面呈南北矩形。南面并列三座琉璃门,门内有金水河 通过,跨河有 7 座单孔石桥。金水河北为太庙主体建筑,有内围墙环绕。它 的南面为戟门,门外原有 120 杆戟作仪仗用。戟门内中轴线上布置前殿,中 殿和后殿三座大殿。前殿,是主殿,皇帝祭祀时行礼的地方,共 11 间,黄琉 璃瓦重檐庑殿顶。殿前有月台和宽阔的庭院,东西两侧各建配殿 15 间,分别 配飨有功的皇族和功臣;中殿,供奉历代帝后神位,面阔 9 间,黄琉璃瓦单 檐庑殿顶;后殿,供奉世代久远的从中殿迁出的帝后神位,面阔 9 间,黄琉 璃瓦殿顶。在设计中,以大片林木包围建筑物,并在较短距离内安排多重门、 殿、桥、河等,以增加入口部分的深度感,造成肃穆、深邃的气氛。大殿的 体积巨大,座落在三层台基上,庭院广阔,周围廊庑环绕,以增强雄伟气氛。 贵族、显臣、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的方位, 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已超出祭 祀范围。广州的陈家祠是现存祠堂建筑中保存最为完整、规模较大、建筑极 为精美的世家宗祠,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二)奉祀圣贤的庙
祭祀圣贤先哲的庙遍及全国。其中以祭祀孔子的文庙和关羽的武庙最 多。孔庙以曲阜孔庙最大、历史最久、规制也最高。它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 北京故宫的巨大古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型,保存着宋金 以来的总体布局和金元以来的十座古建筑。现存孔庙总平面为一不等边的近 似长方形,东西宽 141~153m,南北宽 637~651m,总面积 144 亩。其建筑仿 皇宫建制,共分九进庭院,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整个建筑包括 5 殿、1 阁、 1 坛,2 庑、2 堂、17 座碑亭、3 祠、2 斋、共 466 间。四周围以高墙,配以 门坊、角楼。成为我国古代建筑、雕刻、绘画、书法之集锦。这一庞大建筑 群,面积之广大,气势之宏伟、历时之久远、保持之完美,被古建筑学家称 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它同孔府、孔林(简称“三孔”)被联合 国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太和元气门、 至圣庙坊、圣时门、壁水桥、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碑亭、 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其中大成殿是孔庙主体。从金声玉 振坊至大成殿,共经过 3 座牌坊、2 座桥、7 座门、7 进院落,如此以多重空 间组成前导,在我国建筑群中也是少见的。即使明清的宫殿建筑也无此例。 中轴线的两侧,还有两条次要道路作两翼,用桥梁、掖门、串联、分割,从 而加强了主轴线的分量。 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 年),始名“藏书楼”。金章宗明昌 二年(1191 年)重修时,改为此名,意指孔子应属天上星宿奎星。明弘治十 七年(1504 年)重修至今。高 23.35m,面阔 7 间 30.1m,深五间 17.62m,黄 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重斗拱。楼三层,二明一暗,“上厅下殿”。工艺 上实行层叠式构架,底层木柱上施半拱。斗拱上再立上层木柱。此种结构, 坚固异常,历经 493 年,虽经康熙年间大地震,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 者一”,而奎文阁安然无恙。至今完好如初,是我国成功的古代建筑之一。 大成殿,取《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同故宫太和殿、 岱庙天贶殿并称中国三大殿。正中供至圣孔子像,两侧为复圣颜子,述圣子 思、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及十二哲像。殿始建于宋天嬉元年(1017 年),明 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 年)再建,成现状。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 歇山顶,九脊,覆黄色琉璃瓦。殿建于 2.10m 石砌两层高台上,规制相当于 故宫保和殿。高 24.80m,阔 45.78m,进深 24.89m。突出于周围建筑物之上, 表现孔子的崇高地位。东西两庑长达 80 开间,意味着孔子弟子众多和儒家传 统源远流长。尤其前檐 10 根石龙柱是艺术精品,柱高 6.11m,直径 0.85m, 用深浮雕手法,每柱有升龙降龙各一条,作对翔争戏大球之状,龙身周围均 布朵云作填充,下端刻有海涛,山峦,以象征二龙腾海而飞翔于空中。云龙 突起 8~10cm,不论远观近看,龙翔栩栩如生,使大殿平添华美壮丽韵味。 这等规格的石柱,北京故宫也没有。据说乾隆来祭孔时,龙柱用红绫包裹, 以防皇帝看到雕刻,因超过皇宫而怪罪。 大成殿前露台宽阔,为祭祀时舞乐之处。相传殿前是孔子讲学的所在, 建有“杏坛”亭,周围古柏参天。大成殿后为寝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 的专祠,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枋檩围龙和藻井团 凤由金泊贴成,回廊 22 根擎檐石柱浅刻凤凰戏牡丹,仿皇后宫室制。再后为 圣迹殿,明万历二十年(1592 年)建,现存仍为原物。孔子一生被刻成石画 120 幅,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人物的连环画,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成殿东西两侧是一批较小的庭院和殿堂。东侧有诗礼堂(祭祀前演习 礼仪),崇圣祠(供奉孔子五代祖)、孔子故宅;西侧有供奉孔子父亲的启 圣殿、供奉孔子母亲的启圣寝殿和演奏韶乐的金丝堂。这群建筑在祭祀上起 分祭、准备礼乐牺牲供品的作用。 孔庙的整体建筑设计旨在突出孔子至圣地位和形象。沿中轴线延伸,空 间由窄而宽、建筑由少而多,高度由低而高,由郁郁葱葱的丛翠环抱进入金 碧辉煌的庭院。其大成殿无论高度,规模,还是装饰点缀,都称得上规格最 高的建筑,使进谒者情绪于此达到高潮,沉浸于庄严崇敬的气氛。同时大成 殿前导部分的六层庭院和左右后侧小庭院相呼应,起着陪衬作用,使大成殿 处于众星拱月之地位,外观更加庄严巍峨,形成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层次 丰富、色彩鲜明的建筑艺术整体。 此外,北京的孔庙,四川富顺孔庙,贵州安顺孔庙、上海嘉定文庙等, 在建筑规模和艺术水平上也相当可观。 祭祀武圣关羽庙以山西解县最大。此外北京的武庙规模较大,安徽亳县 关帝庙的花戏楼和砖坊雕刻艺术堪称一绝。 还有一些祭祀圣哲先贤的祠堂,如成都杜工部祠、眉山三苏祠、北京文 天祥祠、扬州史可法祠等,规模虽不大,建筑也不甚华丽,但纪念性较强, 建筑布局亦有独到之处。
(三)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生活中,首先看到天上的日月星辰、雷雨风云影响地 上草木庄稼的生长,认为有神灵佑佐,从而产生对天地的崇拜;高大的山像 个柱子立在大地上,支撑着苍穹,与天相接,因而产生了对大山的敬仰。中 原大地上,以黄河为中心,西有华山、北有恒山、南有衡山、东有泰山,中 有嵩山,尤以泰山雄伟高大,立于东方,因此成为自黄帝起,历代帝王的柴 望、巡狩、封禅到设神祭祀的对象。由“秦既作畴”、“汉亦起宫”,到唐 封泰山“天齐王”、宋封“天齐仁圣帝”,并建庙,以帝王规格祭祀泰山神。 岱庙,又称东岳庙,泰岳庙。位于泰安市东北,从旧泰安城南门始至通 往泰山极顶封禅祭祀的古御道的中轴线上。庙南北长 406m,东西宽 237m,面 积 9.6 万多 m2。有古建筑,仿古建筑 160 余间,碑碣 175 块,汉画像石 48 块,古柏桧 212 株、观赏植物 290 多种。城堞环围、宫阙重叠,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是泰山上下最大古建筑群。 岱庙是按照唐宋以来祭祀建筑中最高标准、仿效帝王的宫城体制修建 的。采用了以三条主线为主、两条横轴线为辅,均衡对称、向纵横双方扩展 的组群布局风格。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有:遥参亭、岱庙坊、正阳门、配天 门、仁安门、天贶殿、正寝宫、原载门。同时东西两侧有对称的四个别院: 西为唐槐院(原延禧殿院)、雨花道院;东为汉柏院(原为炳灵殿院)、东 御座。由正阳门向北,过两个庭院进入岱庙中心、主体建筑天贶殿。岱庙四 周高筑城堞,四向碎门八个,四角按八卦方位建艮、巽、乾、坤四个角楼, 俨然一个小紫禁皇城。 岱庙在建筑色彩上享有皇宫的规格,即红墙黄瓦。黄色在我国古代是最 尊贵的色彩,五行说认为黄色代表中央方位。从唐以后规定,只有皇帝宫殿、 陵墓和奉旨修建的坛庙等建筑才准许使用黄琉璃瓦。红色则美满、喜庆的象 征,意味着庄严、幸福、富贵。自周代开始,宫殿建筑普遍用红色,显示“至 高无上”和“尊贵富有”。 在组群建筑处理上,岱庙以遥参亭作前导,独立存在,以烘托岱庙的尊 严气氛。是帝王驾临后举行简单参拜仪式的地方。为二进院落,主要由山门、 正殿、配殿、方亭和后山门组成。整体建筑规模不大,但设计、布局和建筑 形式非常规范,同岱庙保持协调,起衬托作用。这在古建筑艺术的处理上是 不多见的事例,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岱庙与遥参亭间有岱庙坊,以烘托, 突出岱庙的祭祀地位。它是泰山现存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坊。 正阳门是岱庙南面正门。其门早圮。如今的正阳门高 6.8m,是 1986 年 修成,为仿宋建筑。整体建筑仅次于宋天贶殿,形体宏大,富丽堂皇。用以 渲染庙宇的宏伟气势。经正阳门、配天门和仁安门便到达宽阔的中心院落, 四周围廊组成廊院,东西廊房中间又置重檐高大的钟鼓楼,北面是矗立在露 台上的主体建筑物宋天贶殿。天贶殿,是宋真宗祥符元年(1008 年)为摆脱 内外交困的处境,借“君权神授”,在泰山导演“降天书”,而感谢上天恩 赐,于祥符二年建庙,封泰山神为帝,进行祭祀,因此有了这如同皇宫一样 的天贶殿。天贶殿面阔 9 间 48.7m,进深 5 间,19.79m,高 22.3m,端座于白 碉栏环绕的高 2.65m 的 847 平方米的露台上。檐下竖八根红木明柱,檐施彩 绘。重檐庑殿,四注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梁、檩、枋、额遍绘沥粉金琢石 碾玉彩画。天花板彩绘金龙。内槽殿顶为四个覆斗式藻井。大殿两层出檐较 短,五彩缤纷,檐下结构形式尽览无余。双檐中间,高悬“宋天贶殿”,巨 制匾额。整体建筑高大宏伟、气势磅礴,庄严肃穆,金碧辉煌,俨然一座“金 銮宝殿”。 为加重大殿崇高威严的气氛,1984 年重塑了 41.4m 泰山神像,头顶冠冕 十二旒,身着衮袍,手执圭板,肃穆端庄,尽显帝王威仪。供案上陈设着乾 隆御赐铜质五供。其东、西、北三面内壁上是一组高 3.3m,长 62m 的《泰山 神启跸回銮图》,画面上金銮殿前有卫士和 18 位大学士为其送行,东岳大帝 端坐 4 轮 6 马大辇,文武百官前簇后拥。前有两乘亮桥陪行,左为炳灵王, 右为延禧真人。再前是祥兽奔腾,旌旗飞卷,骑士严阵、仪仗列队。先头是 夜叉鸣锣、麒麟开道、18 位城隍接驾。回銮图与出巡图基本相同,仅增加两 夜叉抬虎和骆驼驮卷宗,以示出巡圆满成功。这幅壁画人物众多(691 人)、 场面宏大、加以祥兽坐骑、山川林木、宫殿桥涵,内容极尽丰富,但布局疏 密相间,繁而不杂,是我国壁画中上乘之作。 按着帝王宫殿礼制“前朝后寝”和“三宫”的规定,天贶殿后为寝宫。 泰山既成神,又封帝,有帝就要有后,于是宋真宗又“封”泰山“夫人”为 “淑明后”,遂建寝宫祭祀之。寝宫一字排列,分东、西、中三宫。寝宫后 花园为岱庙五进院落。 岱庙的文物价值,不仅在于祭祀历史、古建筑、文物、古树等,其珍贵 书法更加深了岱庙的文化内涵。李斯篆书《泰山刻石》,历经 2100 年沧桑, 今仅存 10 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国宝。其字风格严肃、功底深厚、 行笔平稳,立意端宁;字形工整匀称,线条圆健似铁,结构左右对称,横平 竖直,外巧内拙,疏密适宜。李斯上承籀篆,下拓汉隶,为书法家鼻祖,被 历代书法家师法和敬仰。元代翰林郝经赋诗颂赞:“拳如钗股直如筋,屈铁 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 其它各岳,华山、嵩山、衡山、恒山都有祭礼庙,但规模均不如岱庙。 山西万荣“金后土庙碑”,以祭祀河流、土地神,其规格同岱庙相仿。
本文标题:第三节 坛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0/1913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0/19135.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0/1913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0/1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