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分区(2)
三、中原古文化旅游资源区
(一)地理位置 本区位于我国黄河中下游,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河南、山 西、山东、陕西五省。本区东临渤海和黄海,东南与华东区(指旅游资源区, 下同)为邻,西南紧靠华中区,西面与西北区接壤,北方与内蒙古区相接, 东北邻接东北区,居于我国北部中枢地区。本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种类最多、 数量最丰富、分布最集中、质量最高的旅游资源区。
(二)区域分析 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冀北山地、山东丘陵、秦巴山地、黄土高原等地 貌形态,各具特色,呈并列布局;第四纪黄土和黄土冲积物组成了黄土景观;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黄河横穿全区,为本区河流的主干。可见,本区 地域辽阔,山川壮丽,这些均得力于自然地理基础的底衬。本区是中华民族 的摇篮,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数千年的文明史给本区留 下了丰富、多样的人文旅游资源。 本区平原广阔,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有众多的城市和港口,加上地处 中心的区位条件,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重点地区。
(三)区域特色 1.人文旅游资源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表现在:①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本区自然旅游资源以名 山、名泉为主,如华山、嵩山、泰山、恒山、五台山等,均在长期的开发历 史中,融进了大量人文景观,使得文化历史遗迹与名山胜水浑然一体;②以 人文景观为主体的多种旅游资源分布密集。本区为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以丰 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著称于全国,这里有首都北京,有古人类文化遗址周口店, 我国六大古都有四个位于本区,“五岳”有四个分布在本区,三大古代石窟 艺术宝库有两个在本区,还有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等历史文化瑰宝。同时本区 还是我国古代文化和佛教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 2.旅游资源开发历史悠久 本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普遍久远,如泰山的开发始于 2 千多年前的 秦始皇时期,曲阜的孔林相沿 2 千多年,历代加以扩建,规模不断扩大。 3.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本区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同时由于受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交 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关中平原、汾河谷地、豫西山地北部和东部山麓、太 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山东山地丘陵外围等旅游资源密集带。这些密集带基 本上包括了本区最主要的旅游资源。 4.地域组合优良 本区旅游资源往往以城市为中心成带状或环状分布,且类型齐全,形成 良好的地域组合。如北京市区和周围分布的众多旅游资源,类型齐全,组合 良好,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半环状分布带。
四、华东山水园林旅游资源区
(一)地理位置 本区位于东南沿海中部,行政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四省一市。本区地处长江下游,濒临东海、黄海,其中苏、浙、沪属于沿海 省市,因此具有很大程度的近海位置优势。本区北靠中原区,西接华中区, 南邻华南区。是一个自然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兼优的旅游资源区。
(二)区域分析 本区为平原与低山丘陵交错地区,平均海拔较低,江河分布如织、湖泊 密集成群、陆地水面较大,兼有暖温带、副热带多种多样的气候,属于降水 丰沛的“湿润区”,加上热量充足,植被繁茂,形成一派“水乡泽国”和以 秀见长的景致。 至隋唐时代,政治中心虽仍在北方,但经济中心则已逐渐南移,使其社 会、经济、文化得以长足发展,成为人杰地灵之区,并保存了大量以文化为 特点的历史遗迹。 本区沿海多良港,也多国际航空港,因而在吸引国际客源上占有优势。 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经济又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总之,本区是一个结构 完整、层次丰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型”旅游资源区,也是国内最重 要的旅游客源地。
(三)区域特色 1.在全国旅游资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同时,其平均质量甚高,地域分布密度很大, 加上其特有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促使其发展成为旅游资源开发较成熟的 区域,在全国的地位与中原区并列,高于其他旅游资源区。 2.人文旅游资源以园林、名城和宗教为代表 本区是我国园林最集中的地区,为数众多的江南园林,工艺精巧、结构 轻盈、布局紧凑、风格特异,它与北方皇家园林并列,组成我国园林的主干; 名城有虎踞龙盘的古城南京,“人间天堂”杭州和苏州,瓷都景德镇,英雄 城南昌,还有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普陀山、天台山、九华山、齐云 山、龙虎山、茅山等都是全国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 3.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胜景为支柱 本区是我国名山最多的旅游资源区。以黄山、庐山、雁荡山、天柱山、 九华山和普陀山等为主组成的山水风光,旅游价值极高。
本文标题: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分区(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0/1911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0/19110.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0/1911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0/1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