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规模
城市规模指城市大小上的差异,即城市的等级划分。现代城市规模是按人口多少来分级的,百万人口以上称特大城市,50万至100万人口为大城市,20万至5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市。由于各国人口的多少不同,城市分级的人口标准也不一样。然而在古代,城市人口很少有精确的统计数字,不可能用人口多少作为城市分级的标准,只有用城的大小作为分级的标准。当然,城的大小也是不断变化的,但作为全国或地区一级政治中心的城都比较大,其他则等而下之。所以,从城的大小也可以区分城市的大小,而且也比较准确可靠,这是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所造成的城市分级体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中国古代城市分级的根据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这里的国指国都,因为西周的许多封国也就是一个城圈子,城既是国,也是国都。《疏》云,周亦九里城,则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诗·大雅·文王有声》篇《疏》云,《春官·典命》云:“上公九命,侯伯七命,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皆以命数为节。”《注》云:“国家之所居,谓城方也。公之城盖方九里,侯伯之城盖方七里,子男之城盖方五里……则天子之城为十二里矣。”《书传》云:“古者百里之国,九里之城,七十里之国,五里之城,五十里之国,三里之城”。《注》云:“……或者天子实十二里之城,诸侯大国九里,次国七里,小国五里。”这里的十二里之城,九里之城,七里之城,五里之城,三里之城,就是指的城的大小,即城的规模。同时也显示了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奴隶主的地位越高,都城的规模越大,反之则越小。所谓十二里、九里、七里、五里、三里,都是指方形城的边长而言。按照周尺19.9厘米为一尺计算,一里为1800尺,则十二里之城边长4298米,面积18.47平方千米;九里之城边长3222米,面积10.2平方千米;七里之城边长2500米,面积6.25平方千米;五里之城边长1790米,面积3.2平方千米;三里之城边长1074米,面积1.15平方千米。西周的丰镐尚未发现城墙,城的面积尚难知晓。但东周王城的面积达8.3平方千米,接近10平方千米,也就是九里之城,可以证明丰镐的面积也为10平方千米左右,《周礼》王城九里的记载是正确的。
西周是发达的奴隶制社会,这种奴隶制的等级制确实是存在的,反映在城市规模的大小上也就有了严格的区分,各个奴隶主都城的大小自有定制,不能僭越。然而,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同,地理条件有异,各个诸侯国的都城未必都如《周礼·疏》所言,略大或稍小都有可能,很难做到整齐划一。不过作为一种等级制度在城市规模上的反映,应该承认它基本上符合西周时代城市等级的划分与规模的大小。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的都城都已突破成规,向规模宏大、壮丽辉煌发展,成为当地经济、文化的中心。
2.城区范围广阔
从春秋战国起,中国城市的规模愈来愈大,主要表现在城区范围广、面积大,显示了中国城市的新规制。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即近代大工业、商业城市兴起以前。尽管持续的时间很长,但城市规模仍然有等级之分,并不都是整齐划一的大城市,而是大、中、小相结合,以中、小城市最多,大城市较少。虽然西周的城市等级制早已抛弃,但中国城市的绝大多数都以政治功能为主,政治权力的大小自然使城市就有了等级之分。凡是作为首都的城市,规模都大,其次才是省、府、州、县的中心,依次减杀。这种等级制的存在,虽然不像西周时代有严格的规定,但它都是客观存在,是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基本特点之一。
东周的王城位于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面积8.3平方千米。齐国首都临淄城位于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有大小二城,小城镶在大城西南隅,合计面积15平方千米左右。鲁国首都曲阜城,位于山东曲阜市区,面积12平方千米。赵国首都邯郸城,位于河北邯郸市区,由宫城和大北城构成,合计面积17.4平方千米。燕下都位于河北易县东南的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由东、西两城构成,面积在30平方千米左右。魏国旧都安邑,位于山西夏县西北,外城面积17.4平方千米。郑韩新郑城位于河南新郑县,面积22平方千米左右。楚都郢也就是湖北江陵以北的纪南城,面积17.75平方千米。秦都雍城位于今陕西凤翔城南,面积约11平方千米。除此而外,一些小国的都城规模也很可观。位于河北平山县的中山古城,面积8平方千米;位于山东滕县的滕国古城,面积6.25平方千米;位于河北蔚县的代国古城,面积34平方千米左右;位于山东莒县的莒国古城,面积25平方千米左右;位于绍兴市的越国古城,面积约5平方千米,位于山东邹县的株国古城,面积5平方千米;位于河南固始县的蓼国古城,面积8.7平方千米;位于河南上蔡县的蔡国古城,面积6.7平方千米等等。这些小国,虽然国力有限,但首都的范围都不算小,多数都在5平方千米以上。
春秋战国时代,相当于县级的城邑很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只有大县和郡城的范围比较大。位于成都市区的成都城,面积2.25平方千米;位于郫县的郫城,面积0.76平方千米;位于邛崃的临邛城,面积0.56平方千米;位于河南宜阳县的宜阳城,面积1.9平方千米;位于山西芮城的魏城,面积1.26平方千米(11);位于河南扶沟县的曲洧城,面积0.38平方千米;位于河南濮阳附近的戚城,面积0.09平方千米(12);位于湖北秭归的夔城,面积0.029平方千米;位于河南修武县的颓城,面积0.026平方千米,欑茅城,面积0.04平方千米等等。不难看出,郡和大县城的范围多在1平方千米以上,而小县城的面积多数不足1平方千米。
从汉代起,中国城市的规模和分级已经趋于定型,即首都最大,省、府州、县依次减小,下一级城市超越上一级城市规模的状况几乎是没有的,除非城市的地位升格,城市的规模才会随之升格。这是因为政治级别较高的城市,城内人口较多,机构复杂,需要修筑较大的城市。另外,城墙是一宗巨大的工程,修筑城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的政治等级愈低,财力也就有限,修筑大城既无必要,也无力量,故城市政治地位的高低与城市规模的大小基本吻合。
秦咸阳城未发现完整的城墙,其规模大小尚难知晓。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城的西北,面积达36平方千米,为中国统一王朝都城的宏大奠定了基础。东汉洛阳位于今洛阳市东,即白马寺东1千米处,面积11.16平方千米。曹魏邺城位于河北临漳县西南17.5千米处,面积6.8平方千米。北魏洛阳外城位于洛阳市东,面积75平方千米左右。北齐邺都南城,位于曹魏邺城之南,面积近10平方千米。隋唐长安城即今西安城及其附近郊区所在地,面积84平方千米。隋唐东都洛阳城位于今洛阳市区,面积47.29平方千米。渤海国上京龙泉府,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面积16.11平方千米。北宋开封城的外城,位于今开封市区,面积37平方千米。辽上京临潢府,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面积12.25平方千米。元大都城位于今北京市,面积近50平方千米。明南京城位于今南京市区,面积55平方千米。明清北京城,即现在的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内城(北部)面积35.52平方千米,外城(南部)24.64平方千米,合计60.16平方千米。由此可见,凡是作为首都或陪都的城,范围都比较大,往往要大出省、府州城的数倍或二三十倍,而且还有逐步增大的趋势,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在统一王朝的都城中,隋唐长安城的规模最大,其原因是隋初修城时,可能准备迁徙人口以实京城。在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经常迁徙人口充实京城,强本弱枝,以削弱地方势力,维护中央集权和全国的统一。但隋初并未向首都迁徙人口。炀帝即位以后,洛阳已成为实际上的政治中心,炀帝迁“徙洛州郭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以实之”。因此,隋唐两代,长安城南部“耕垦种植,阡陌相连”,被称为“围外地”,显得空旷、闲僻。如果除去城南三坊(东西尽郭)之地,长安城的面积并不是中国都城中最大的,而实际建成区面积最大的仍然是明清的北京城,可见首都越来越大毕竟是一种趋势。其原因是封建官僚机构不断膨胀,京城人口愈来愈多,增大空间势在必行。
1.中国古代城市分级的根据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这里的国指国都,因为西周的许多封国也就是一个城圈子,城既是国,也是国都。《疏》云,周亦九里城,则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诗·大雅·文王有声》篇《疏》云,《春官·典命》云:“上公九命,侯伯七命,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皆以命数为节。”《注》云:“国家之所居,谓城方也。公之城盖方九里,侯伯之城盖方七里,子男之城盖方五里……则天子之城为十二里矣。”《书传》云:“古者百里之国,九里之城,七十里之国,五里之城,五十里之国,三里之城”。《注》云:“……或者天子实十二里之城,诸侯大国九里,次国七里,小国五里。”这里的十二里之城,九里之城,七里之城,五里之城,三里之城,就是指的城的大小,即城的规模。同时也显示了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奴隶主的地位越高,都城的规模越大,反之则越小。所谓十二里、九里、七里、五里、三里,都是指方形城的边长而言。按照周尺19.9厘米为一尺计算,一里为1800尺,则十二里之城边长4298米,面积18.47平方千米;九里之城边长3222米,面积10.2平方千米;七里之城边长2500米,面积6.25平方千米;五里之城边长1790米,面积3.2平方千米;三里之城边长1074米,面积1.15平方千米。西周的丰镐尚未发现城墙,城的面积尚难知晓。但东周王城的面积达8.3平方千米,接近10平方千米,也就是九里之城,可以证明丰镐的面积也为10平方千米左右,《周礼》王城九里的记载是正确的。
西周是发达的奴隶制社会,这种奴隶制的等级制确实是存在的,反映在城市规模的大小上也就有了严格的区分,各个奴隶主都城的大小自有定制,不能僭越。然而,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同,地理条件有异,各个诸侯国的都城未必都如《周礼·疏》所言,略大或稍小都有可能,很难做到整齐划一。不过作为一种等级制度在城市规模上的反映,应该承认它基本上符合西周时代城市等级的划分与规模的大小。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的都城都已突破成规,向规模宏大、壮丽辉煌发展,成为当地经济、文化的中心。
2.城区范围广阔
从春秋战国起,中国城市的规模愈来愈大,主要表现在城区范围广、面积大,显示了中国城市的新规制。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即近代大工业、商业城市兴起以前。尽管持续的时间很长,但城市规模仍然有等级之分,并不都是整齐划一的大城市,而是大、中、小相结合,以中、小城市最多,大城市较少。虽然西周的城市等级制早已抛弃,但中国城市的绝大多数都以政治功能为主,政治权力的大小自然使城市就有了等级之分。凡是作为首都的城市,规模都大,其次才是省、府、州、县的中心,依次减杀。这种等级制的存在,虽然不像西周时代有严格的规定,但它都是客观存在,是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基本特点之一。
东周的王城位于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面积8.3平方千米。齐国首都临淄城位于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有大小二城,小城镶在大城西南隅,合计面积15平方千米左右。鲁国首都曲阜城,位于山东曲阜市区,面积12平方千米。赵国首都邯郸城,位于河北邯郸市区,由宫城和大北城构成,合计面积17.4平方千米。燕下都位于河北易县东南的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由东、西两城构成,面积在30平方千米左右。魏国旧都安邑,位于山西夏县西北,外城面积17.4平方千米。郑韩新郑城位于河南新郑县,面积22平方千米左右。楚都郢也就是湖北江陵以北的纪南城,面积17.75平方千米。秦都雍城位于今陕西凤翔城南,面积约11平方千米。除此而外,一些小国的都城规模也很可观。位于河北平山县的中山古城,面积8平方千米;位于山东滕县的滕国古城,面积6.25平方千米;位于河北蔚县的代国古城,面积34平方千米左右;位于山东莒县的莒国古城,面积25平方千米左右;位于绍兴市的越国古城,面积约5平方千米,位于山东邹县的株国古城,面积5平方千米;位于河南固始县的蓼国古城,面积8.7平方千米;位于河南上蔡县的蔡国古城,面积6.7平方千米等等。这些小国,虽然国力有限,但首都的范围都不算小,多数都在5平方千米以上。
春秋战国时代,相当于县级的城邑很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只有大县和郡城的范围比较大。位于成都市区的成都城,面积2.25平方千米;位于郫县的郫城,面积0.76平方千米;位于邛崃的临邛城,面积0.56平方千米;位于河南宜阳县的宜阳城,面积1.9平方千米;位于山西芮城的魏城,面积1.26平方千米(11);位于河南扶沟县的曲洧城,面积0.38平方千米;位于河南濮阳附近的戚城,面积0.09平方千米(12);位于湖北秭归的夔城,面积0.029平方千米;位于河南修武县的颓城,面积0.026平方千米,欑茅城,面积0.04平方千米等等。不难看出,郡和大县城的范围多在1平方千米以上,而小县城的面积多数不足1平方千米。
从汉代起,中国城市的规模和分级已经趋于定型,即首都最大,省、府州、县依次减小,下一级城市超越上一级城市规模的状况几乎是没有的,除非城市的地位升格,城市的规模才会随之升格。这是因为政治级别较高的城市,城内人口较多,机构复杂,需要修筑较大的城市。另外,城墙是一宗巨大的工程,修筑城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的政治等级愈低,财力也就有限,修筑大城既无必要,也无力量,故城市政治地位的高低与城市规模的大小基本吻合。
秦咸阳城未发现完整的城墙,其规模大小尚难知晓。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城的西北,面积达36平方千米,为中国统一王朝都城的宏大奠定了基础。东汉洛阳位于今洛阳市东,即白马寺东1千米处,面积11.16平方千米。曹魏邺城位于河北临漳县西南17.5千米处,面积6.8平方千米。北魏洛阳外城位于洛阳市东,面积75平方千米左右。北齐邺都南城,位于曹魏邺城之南,面积近10平方千米。隋唐长安城即今西安城及其附近郊区所在地,面积84平方千米。隋唐东都洛阳城位于今洛阳市区,面积47.29平方千米。渤海国上京龙泉府,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面积16.11平方千米。北宋开封城的外城,位于今开封市区,面积37平方千米。辽上京临潢府,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面积12.25平方千米。元大都城位于今北京市,面积近50平方千米。明南京城位于今南京市区,面积55平方千米。明清北京城,即现在的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内城(北部)面积35.52平方千米,外城(南部)24.64平方千米,合计60.16平方千米。由此可见,凡是作为首都或陪都的城,范围都比较大,往往要大出省、府州城的数倍或二三十倍,而且还有逐步增大的趋势,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在统一王朝的都城中,隋唐长安城的规模最大,其原因是隋初修城时,可能准备迁徙人口以实京城。在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经常迁徙人口充实京城,强本弱枝,以削弱地方势力,维护中央集权和全国的统一。但隋初并未向首都迁徙人口。炀帝即位以后,洛阳已成为实际上的政治中心,炀帝迁“徙洛州郭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以实之”。因此,隋唐两代,长安城南部“耕垦种植,阡陌相连”,被称为“围外地”,显得空旷、闲僻。如果除去城南三坊(东西尽郭)之地,长安城的面积并不是中国都城中最大的,而实际建成区面积最大的仍然是明清的北京城,可见首都越来越大毕竟是一种趋势。其原因是封建官僚机构不断膨胀,京城人口愈来愈多,增大空间势在必行。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的规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7/617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7/6170.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7/617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7/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