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规模(2)
汉代以后的省、府州、县统治中心,由于政治权力的大小不同,城市的规模也就有了差异。凡是省、府州级的城,范围都大,县城的范围一般都比较小。这是因为省、府州级的权力变化较大,而县的辖区却十分稳定,作为县的统治中心的城,范围也就比较稳定,变化很少。
蜀汉的巴郡城,位于今重庆市区,面积4平方千米。唐代的晋阳城,位于今太原市区西南,面积13.49平方千米。扬州城位于今扬州市区,仅罗城面积达27平方千米。北宋大名府称为北京,位于今河北大名东北,面积34平方千米左右。郓州城位于今山东东平,咸平三年(1000年)重建,面积4平方千米。明清西安府城即今西安城,面积11.1平方千米。开封府城位于开封市区,面积6.56平方千米。彰德府城位于今河南安阳市区,面积2.19平方千米。南阳府城位于今南阳市区,面积3.5平方千米。苏州府城位于今苏州市区,面积14平方千米左右。不难看出,作为省、府州的统治中心,城的规模都比较大,多在5平方千米左右。尤其是作过省会的太原、西安、苏州,其城区的面积都在10平方千米以上。唐代扬州城的范围比较大,显然是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必然结果。
县的辖区有限,县城的范围一般都比较小。明清时的陕西佳县位于山上,面积仅0.75平方千米。上海市奉贤县位于长江三角洲,面积0.4平方千米。浙江镇海县位于甬江口,面积1.29平方千米。山西平遥、太谷位于南北大道之上,为明清时代的票号金融中心,前者面积2.7平方千米,后者面积1.57平方千米。仅以上数例,已足以证明县城的面积也就是1平方千米左右。因为在方方百里地区,1平方千米的县城已能建立起完整的统治机构,充分行使统治权力,并形成地方的经济、文化中心。
当然,从城墙发展的历史看,西周时才完全学会了筑城,但城的规模一开始就向宏大的方向发展。春秋战国时代,10平方千米以上的城已比比皆是,更不要说两千年以后的明清时代了。筑城技术的成熟是城区规模宏大的基础。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制主义,无偿剥削劳动力,是城越修越大的基本条件。中国人口多也为建城提供了众多的劳动力,供统治阶级调发和使用。
3.城市人口众多
人口是城市分级的主要标志。也就是说,城市人口愈多,城市的等级也就愈高,反之,城市的等级也就愈低。就是近现代的工商业城市,尽管经济实力雄厚,但由于人口较少,城市的等级仍然比较低。现在看来仅以人口多少作为城市分级的标志并不科学,将来要不要以经济实力划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由于中国是一个多人口的国家,尽管在城市兴起发展的初期,城市的数量并不很多,但城市的人口数量都相当可观,这应该是中国城市发展史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作为首都的城市,由于有庞大的政治机构和驻扎军队,一开始人口就比较众多。商、周都城中有多少人口已不得而知。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首都的人口都比较多,最典型的莫过于齐国的临淄和魏国的大梁城。苏秦说齐宣王曰:“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临淄之中七万户,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如果以每户五口计,战国时临淄的人口已达35万。因此,尽管临淄城的规模很大,由于人口众多,几乎是“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惟,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出于策士之口的人口数字当然不是准确的统计数字,但在没有人口统计数字的情况下,苏秦的话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说魏国的大梁城,城墙高大坚固,守城士卒众多,“以三十万之众,守十仞之城,臣以为虽汤武复生,弗易攻也”。可见魏国的大梁城也是以人口众多闻名于世。大梁城处于中原水陆交通要道的中心,临淄城位于东西大道之上,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众多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位于长江流域物资交流中心的楚都郢,人口稠密,被称为“车毂击,民肩摩”的地方。实际上,战国时代各大国都城的面积多在10平方千米左右,都已成为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因为国都以下的地方城市也都向人口众多的方向发展,名城大邑比比皆是。赵奢说:“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若按战国尺每尺23厘米计算,则三百丈之城,边长0.69千米,面积0.47平方千米,一家按五口计,则三百丈之城有人口15000人。千丈之城边长2.3千米,面积5.29平方千米,其人口也就是五万口左右。根据《墨子·杂守》,“率万家而城方三里”,则千丈之城并非万家之邑,而是数万家之邑。因为三里之城边长1.035千米,面积1.06平方千米,以1平方千米之城可容万家,即5万口左右,5平方千米之城,人口当在20万以上。那么各国国都的人口当在50万之普。当然,仅按城的面积来计算人口并不科学,但城大人口也就多却是基本事实。由此可见,战国时代各大国的都城人口都在数十万以上,奠定了中国都城人口众多的基本格局。
秦咸阳的人口到底有多少,不得而知。但从城区规模、秦国原有的人口和迁徙富豪来看,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人口众多的大城市。秦咸阳的范围到底有多大,至今尚无定论。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发现完整的城墙,范围大小也就不好下结论。根据考古发掘,仅宫殿区就东西长达6千米,其城市范围之大可想而知。秦咸阳确实宫殿林立,居室栉比,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为宏伟壮观的大城市,人口众多,自不待言。据范文澜先生推论,战国时代全国有人口2000万左右,秦国的人口当在二三百万之数。既然如此,咸阳人口较多也是完全可能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数字相当可观。若一户按五口计,仅这次迁徙的富豪就有60万人,更不用说咸阳原有的人口了。秦咸阳大约有60万人口已被大家所公认,以战国人口为基数计算,则咸阳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十分之一,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直到14世纪,伦敦才4万人,汉堡才7千人,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已出现了60万人的大城市,其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城市人口不仅仅是城市等级的标志,而且与城市建设、城市布局、城市管理、城市供应都有密切关系,很值得研究。
西汉长安城的人口没有准确记载,《汉书·地理志》仅记载长安县户80800,口246200。长安城在长安县的辖区内,上述人口数字当然包括城区人口在内。由于长安城郊区属于上林苑,人口稀少,上述人口数字可以代表城区人口数。不过从长安城的范围来看,上述人口数字显然是太少了。就是每户按五口计,其人口数字也应该在40万以上。若再加上皇族、禁军、流动人口,汉长安城的人口当在60万左右,绝不会比秦咸阳的人口少。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的规模(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7/617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7/6170.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7/617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7/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