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城市的水源(9)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3-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唐代晋阳城规模扩大,城区拓展到汾河以东,城市供水也有新的变化。由于东城一带地多盐碱,井水无法食用,贞观十三年(639年)并州长史李勣“乃于汾河之上引决晋渠,历县经廛,又西入汾水”。这项称之为“晋渠”的引水工程要架设渡槽,跨越汾河,水工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晋渠除供水外,东城居民“取晋渠用剩余水,抑斗掣灌”,用来浇灌农田园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并州长史马燧“以晋阳王业所起,度都城东面平易受敌……乃引晋水架汾而注城之东,潴以为池,寇至计省守陴者万人。又决汾水环城,多为池沼,树柳以固堤”。马燧引晋水入城除供水外,主要为了军事目的。唐代这两次引水工程,都使用了很高的水工技术,满足了城市的供水。

  历城 历城即今济南市,战国时称历下,历城因位于历山之下而得名。济水从城北流过,宋末升齐州为济南府,“济南”之名始流行于世。

  历城的主要供水为泉水,泉源旺盛,溢流为河,为历城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趵突泉位于历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俗谓之为娥姜水”,这就是泺水的源头。“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即指趵突泉。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湖水引渎东入西郭,东至历城西,而侧城北注”。也就是说,从大明湖东出之水,进入历城西北部,又北流出城,成为历城西部的主要供水干渠。另一条供给城东部用水的渠道则为历水。“陂水上承东城历祀泉下,泉源竟发,其水北流迳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分为二水:右水北出,左水西迳历城北,西北为陂,谓之历水,与泺水会。”证明历水发源于历祀泉下,北流汇为流杯池,又分为二水,一水北注,一水西流汇为陂,再与泺水相会,为历城东部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水经注》以后,济南城的供水有了新的变化,应该是河流变迁的结果,最明显的就是趵突泉水不再注入大明湖。

  寿春 

  寿春位于淮河之南,战国时楚国曾迁都于此,由于军事地位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今为安徽寿县。

  相传楚相孙叔敖曾在寿春以南修建芍陵,既发展了农田灌溉,又为寿春城提供了水源,芍陂实际上就是寿春的人工蓄水库。“陂水上承涧水于五门亭南……积而为湖,谓之芍陂。陂周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南八十里,言楚相孙叔敖所造……陂有五门,吐纳川流。”“肥水又左纳芍陂渎。渎水自黎浆分水,引渎寿春城北(南),迳芍陂门右,北入城……渎水又北迳相国城(刘裕筑)东……又北出城注肥水。(肥水)又西迳金城北,又西,左合羊头溪水。水受芍陂,西北历羊头溪,谓之羊头涧水……侧迳寿春城西……北注肥渎。”不难看出,寿春城处在水网中心,南有芍陂,东、北有肥水,西有羊头溪水,纵贯全城的就是芍陂渎。城东还有东台湖,城北有船官湖、横塘等,湖、河贯通,水网密集,寿春城供水充沛自不待言。芍陂渎和羊头溪水都是引芍陂水北流为寿春城提供水源的人工渠道。船官湖就是航船停泊和修造的场所,证明肥水为淮水支流,寿春的水运交通也十分方便。由于寿春水利发达,河网密集,在南北战争中往往会堵水灌城。但寿春城防坚固,防洪设施是城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万无一失。

  武汉 

  今武汉市是由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组成,其中武昌、汉阳兴起较早,汉口晚到明代才兴起,但后来居上,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镇(景德镇、朱仙镇、佛山镇、汉口镇)之首。

  武汉三镇夹长江、汉江鼎足而立,长江、汉江既为武汉三镇通航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为武汉三镇供给了丰富的水源。长江、汉水既拥有便利的航道和天然良港,充足的水资源,又能满足城市用水的需要。武汉城区附近较大的湖泊有东湖、沙湖、南湖、墨水湖、月湖、紫阳湖、莲花湖等,为城市供水储备了丰富的水源。武昌市区的主体部分位于东湖、沙湖、南湖与长江所围绕的区域内。汉阳市区则受月湖和墨水湖从南北两个方向的制约,显示出武汉城区与湖泊的密切关系。像月湖、沙湖、紫阳湖、后湖、墨水湖、东湖、南湖之滨都分别成为汉口、汉阳、武昌城区的主要地域,正是为了供水方便。由此证明,武汉三镇的供水是以两江和主要大湖为水源,城市供水源源不绝。

  南阳 南阳即今河南南阳市,秦汉宛县,王莽改名南阳县。南阳城位于淯水(今白河)之侧,淯水“南迳宛城东……又屈而迳其县南,故《南都赋》所言,淯水荡其胸者也”。淯水绕城东、南两侧,不仅为南阳城提供了舟楫之利,而且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水源。距城三里的石礉,实际上就是淯水上的滚水坝,使“淯水环流,为一城之胜”,既可“以御水患而障城郭”,又可以抬高水位,使城市供水源源不断。

  怀远 怀远有旧、新二城,旧城位于汉延渠旁,为西汉农都尉冯参修建,唐仪凤二年(677年)被洪水冲毁。次年西迁到唐徕渠东、今银川老城城址上重筑新城,称为怀远新城。怀远县城由汉延渠畔迁到唐徕渠畔,除唐代银川平原的经济重心已由汉延渠两岸转移到唐徕渠畔,而要求政治中心(县治)也同时西迁外,主要是今银川老城东距黄河达14千米,西离今银川火车站以西的荒滩也有11千米,位置适中。在这里建设新的城市,既可避免黄河的威胁、重蹈覆辄,又可防止贺兰山山洪的袭击,显然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结果。这里不仅是银川平原南北的中心点,也是平原东西两面地势最开阔的所在,交通十分便利。另外,今银川老城位于唐徕渠东、红花渠西,两渠构成天然的护城河与供水源,使城市防御和供水有充分的保障。加之两渠淤泥的堆积,这里地势较高,选作城址是再好不过的了。正因为怀远新城城址优越,西夏建都和元、明、清几代建府,城址再未转移,使这里成为唐以后银川平原、宁夏地区,乃至大漠南北最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证明银川城位于两条干渠之间,可以左右逢源,城市供水一直很充沛,为城市的延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扬州 

  扬州即今扬州市,不过今天的扬州城仅是宋代扬州大城的南半部,唐代的扬州罗城比宋代的扬州大城更大。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的水源(9)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7/616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7/6168.html

标签:城市中国水源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