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城市的水源(8)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3-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周、秦、汉、隋、唐建都西安期间,城市供水以地面水供水为主,以地下水供水为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为一个城市范围很大,湖泊只是一个点,渠道只是一条线,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只有以地面水供水为主,地下水供水为辅,才能满足城市供水的需要。不仅西安如此,其他著名都城也有相似的情况。秦咸阳供水比较困难,采用密集的井群,解决城市供水问题,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汉长安考古中,在未央宫椒房殿(前殿遗址北200米)遗址中,发现西汉用弯形砖砌的水井一眼,证明皇宫中有水井,那么离渠道较远的居民区的水井就更多了。汉长安城内外有九市,《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可见市与井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人对“市井”有不同解释,颜师古认为“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尹知章则云,“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不管怎么解释,市场有井则毫无问题,证明汉长安城井的分布十分普遍。这是由于凿井比开渠容易得多,是解决小范围供水的最好方法。

  隋唐长安城范围广阔,人口众多,渠网密集,湖泊星罗棋布,但也有不少水井。最典型的就是醴泉坊。该坊“本名承明坊,开皇二年缮筑此坊,忽闻金石之声,因撅得甘泉浪井七所,饮者疾愈,因以名坊”。醴泉坊在永安渠西侧,引水方便,仍撅得“甘泉浪井”,距离渠道较远的坊,水井更多,自不待言。兴庆宫(原为隆庆坊)中的龙池,也因“旧井忽涌为小池”而形成,证明隆庆坊也有井。

  开封位于华北大平原上,在北宋建都期间,有四条运河流经开封城,是六大古都中水源最丰沛的城市,但地下水供水也很普遍。宋代皇宫大内就有井,直到明代水甘甜。另外,仅相国寺东门街巷(内城御街以东)就有小甜水巷、第一条甜水巷、第二甜水巷、第三条甜水巷等四条甜水巷。醴泉观,在东水门里。浴室院,在第三条甜水巷。上述醴泉、甜水巷,都是水源旺盛、清水甘甜的井泉所在。开封城内,供人役使的各种杂工都有,也各有自己的特长。“其供人家打水者,各有地分坊巷”,就是专门打井的民工。另外,“夏月则有洗毡淘井者,举意皆在目前”,随叫随到,十分方便。既有打井、淘井的专业户,证明开封的水井是很多的。由此可见,即使在地面水供水十分充沛的城市,地下水供水也是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废弃。

  南宋杭州主要靠西湖供水,但井泉也很多,故《梦梁录》有专章记载井泉,据说“杭城内外,民物阜蕃,列朝帅臣,常命工开撩井泉,以济邦民之汲,庶无枯涸之忧”,可见凿井汲饮也是普遍现象。仅见于记载的著名水井如吴山井、天井、四眼井、乌龙井、沙井、八眼井等四五十眼,未见记载的就更多了。譬如祥符寺中,“吴越王于寺内开井九百九十眼,后改创军器所湮塞,仅存数井耳”,就是典型例证。

  泉主要在市郊,“城外两赤县有冷泉、醴泉、温泉,并见武林山”。另外还有玉泉、真珠泉、灵泉、金沙泉、萧公泉、法华泉、参寥泉、颍川泉、喷月泉、白沙泉、虎跑泉等三四十处,皆水源旺盛,甘冽可口,既为一方名胜,又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元明清的北京城,尽管不断开渠引水,使城市供水从未间断,但遍布全城的水井也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源泉。今天北京城内的无数条胡同,就是居民区的地域名称。据考证,“胡同”一词来自蒙文,也就是蒙文“水井”的意思。如果此说可靠,则遍布全城的胡同,也正好是水井遍布全城的确凿证据。事实上,直到现在,北京胡同中仍有不少水井存在,就连明清故宫中的“珍妃井”,也供游人凭吊。据说这眼井就是光绪皇帝的爱妃——珍妃被暗害的地方,成为历史的见证。

  中国著名都城的供水,都以争取地面水供水为主,以地下水供水为辅,开创了中国大城市供水的基本格局,对今天的城市供水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国著名地方城市的供水

  地面水供水 中国著名的地方城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尽量争取地面水供水,不断开凿渠道,引附近河水入城,以解决城市供水问题。

  蓟城 蓟城也就是今北京的前身。三国时,刘靖于嘉平二年(250年),在梁山(今石景山)修戾陵遏,堰灅水(今永定河)东流,注入高梁河,再出高梁河东流,注入潞水(今潮白河),称为车箱渠。车箱渠主要是为灌溉农田而开凿的,但流经蓟城西北,又与高梁河贯通,当与蓟城供水也有一定关系。

  成都 

  成都城为战国时张仪所筑,“以象咸阳”,自古以来就是成都平原的中心,也是水利条件最优越的所在。《水经注》说:“江水又东迳成都县……具有二江,双流郡下,故扬子云《蜀都赋》曰,两江珥其前者也。《风俗通》曰,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也就是说,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江水分流为二,犹如耳环一样绕过成都城的两侧,为成都城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两江就是郫江和检江,前者绕成都城北、东两则,后者绕成都城西、南两侧。另外,“张仪筑城,取土处去城十里,因以养鱼,今万顷池是也。城北又有龙堤池,城东有千秋池,西有柳池,西北有天井池,津流径通,冬夏不绝”。这些位于城东、北、西和西北和五大湖,犹如一链明珠镶嵌在成都城外,“津流径通,冬夏不竭”,使成都城的水源格外充沛。实际上,五大湖与两江贯通,成为成都城的天然蓄水库,成功地解决了城市供水问题。城南锦里位于江岸,“锦工织锦,则濯之江流,而锦至鲜明;濯以他江,则锦色弱矣”。证明成都最早解决了手工业用水问题,蜀锦所以名扬天下,也和成都城市供水丰沛有密切关系。

  晋阳 

  晋阳位于今太原市西南的晋水之阳。“《山海经》曰,悬瓮之山,晋水出焉。今在县之西南。昔智伯之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沼水分为二派:北渎即智氏故渠也……其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城,以周灌溉……东南出城,流注于汾水也;其南渎于石塘之下伏流,迳旧溪,东南出迳晋阳城南。城在晋水之阳,故曰晋阳矣。”从上文可知,晋水被储蓄以后,分为南、北两渎,北渎即智伯旧渠,成为晋阳城的供水干渠;南渎为晋水故道,成为蓄水库的排水渠道。由于晋阳城有自己的蓄水库,并有横贯全城的干渠,供水丰沛当了无疑义。魏晋北朝时期晋阳城中出现了“太液池”、“九曲池”等面积可观的水面,美化了城市环境。这条曾入晋阳城中“通流街衢公馆”的渠道,直到明代“渠道俱存,而水不行”。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的水源(8)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7/616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7/6168.html

标签:城市中国水源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