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山水,中国编地理总志;望尽天涯,欧洲写航海游记(8)
比较老的世界图——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埃夫托尔夫的世界图,绘于13世纪,对于海和陆还是用以前的方法加以绘制。
但是,后来的图,如绘于1375年的卡塔拉尼的世界图,则正确表示出了地中海和它的沿岸国家。这些地方画得好而且准确,地球的其他部分则画得比较粗糙而且有错误,比较起来,两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因为这些地方常常是单纯仿照古代的地图,没有注意到一些新的发现。东亚、非洲,在各种地图上画得也不一样。
西方中古时代的晚期,在自然知识方面,也远比中古时代的初期要丰富得多了,因为大约在公元1200年,通过住在西班牙的阿拉伯人介绍又知道了亚里士多德。
经院派的科学把亚里士多德的一些学说和教会的学说硬扯生拉地拼凑在一起。而一些新的知识,特别是关于北方诸地和东亚的知识,则是慢慢地接受过来。
讨论得最多的是,在再次承认大地为球形时又重新提出来的对蹠人问题(所谓对蹠人就是在与我们相对的地球另一面上的人)。
教会拼命地否认对蹠人存在的可能性,因为按照他们的逻辑,如果有对蹠人存在,那么人类怎么能够由天国来呢?耶稣基督又怎样才能把超度世人的事业带到那里去呢?因此,教会断然下结论,世界上只有我们居住着的这一大地,即上古时代的有人烟的地区。
在地球另一面不但存在人类,而且存在一个大陆,这些都须用科学的论据来加以反驳: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元素论,水圈是稍稍偏心地环绕固体地球的,因而这个大陆在一面,而且也只在一面崛起。
这显然是一个谬论。然而,直到很久以后,公正的意见才逐渐占了上风。
另外,古代关于气候带的学说,绝大多数所采用的波赛多尼阿斯假定的七个气候带,这时也重新被接受了。
但是,由于人们地理视野的扩大,地理知识的丰富,比起上古时代,现在人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事实与这个学说间的偏离。
人们已经再清楚不过地知道,热带也可以住人,随高度增加而温度减低的情况也看得更清楚了,并且还知道了终年积雪的大雪山。
这个时期,对于山脉的注意,一般来说超过了古代的和阿拉伯的地理学。生长别种植物和动物的地方也认识得多了,并且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注意力转向那些可供利用的动植物。
人们也开始考虑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到底能够有多大,并且从事研究适合人类居住的和卫生的地方,从而更加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最重要的著作,是马格罗斯的《论地方的自然情况》,时间稍微迟一点的有1410年的彼得・冯・艾利的《世界图像》。而比较系统的著作,具有地球物理学特性的要多于地志特性的。
本时期的航海指南这一种特殊的文献种类,由于航海事业的发展,也日渐增多起来。航海指南是海岸和港口的记载,相当于上古时代的回航记,也许它就是回航记的一个变种。
旅行记这一类的书籍比先前更丰富了,其中尤其是亚洲的大旅行记,显得格外突出,有时更多地采用记载旅行本身的形式,有时也采用记载所经过的地区的形式。《马可・波罗游记》是其中重要的一本书。
如果我们说中古时代和上古时代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注重实践,后者注重想象,那么,中古时代和近代之间却没有如此明显的沟壑,它其实是悄无声息的,逐渐过渡到近代的。
而15世纪是这个过渡时期,这时东方的中国已经进入明朝,而在西方,则进入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早期,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一方面从中世纪被严重禁锢了的教会教条的权威下像松了绑似的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开始重新审视并接受古代的文献和古代的思想方式。
一种全新的对世界的看法——人文主义,摆脱了教会的正统。针对教会的神权中心、来世主义、禁欲主义等宗教意识形态,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本,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道”反对“神道”,一切以“人”的现世利益和要求为最高原则。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人文主义意味着对柏拉图的疯狂崇拜。人们重新认识托勒密,而这一点,对于地理学具有决定的作用。他不仅变成15世纪的、而且也成为后一个世纪的大地理学家。
重新承认托勒密,自然首先有利于数理地理学。数理地理学受到扶植,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有了托勒密的表,绘制了新的世界图。如绘于1474年具有历史意义的托斯卡内利的世界图。
还出现了测量角度的一种新仪器,即所谓的象限仪,特别是在船上使用为最好,从而有可能增加用天文学测定地点的工作。
1492年,正是中古时期晚期的结尾,贝海姆设计了一个地球仪,这个地球仪标志着新的地理世纪即将开始。
而这时印刷术的发明也十分有利于地理书的普及。一切都似乎是一个好兆头。
不知近代人类地理学又将发展到怎样的高度,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3/598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3/5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