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1.2历史时期的河流湖泊变迁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7-13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第一章 历史自然地理
  第二节 历史时期的河流湖泊变迁

一、黄河流域的河流变化

  (一)历史时期黄河下游的改道

  黄河在历史上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历史时期黄河变迁较复杂,特别是其下游河道的变迁更加复杂。

  据文献资料记载,从先秦时期到 20 世纪中叶约 3000 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达 1500 余次,平均 2 年 1 次决口,重要的改道有二三十次。其中有六大徙,加上战国前原有故道,概括为七个阶段。

1.战国初期以前河道

  根据《禹贡·导水》的记载是"东过洛内,至于大侄;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这条河在今河北曲周县南,接纳自西向东来的漳水,然后北过大陆泽,呈逆流之势而在今天津市东南入海,即历史上的古黄河下游河道"禹贡大河"。

  据谭其骧先生考证,发现"禹贡大河"流至今河北深县后,分道北流,先后会合孚沱水、弧水、漉水后,东流至今天津市东北人海,即历史上的"山经大河"。

2.战国中期至西汉末河道

  据《汉书·地理志》及《汉书·沟洫志》有河水,也就是《水经·河水注》的"大河故渎",是大禹治水以后黄河的第一次改道。"大河故渎"的具体流径是宿胥口以上与《禹贡》、《山经》河道同,自宿胥口东北流至长寿津(今河北滑县东北)后北流,从汉章武县(今黄骅市)东人海。从此以后河床相对固定下来。

3.东汉至北宋前期河道

  王莽始建国三年(11),黄河发生第二次大徙,洪水在鲁西、豫东一带泛滥了近 60 年,直至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王景治河,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北)海口千余里,形成东汉大河,也就是《水经注》以及唐《元和郡县志》所载的大河。东汉大河的位置较西汉大河偏东,从长寿津至西汉大河故道别出,循古漯水河道东北行,至今滨州利津人海。王景治水后,黄河相对安流大约 600 多年,到 7 世纪以后改道才频繁起来。

4.北宋庆历以后河道

  北宋庆历八年(1048),黄河发生第三次大徙。黄河在澶州商胡埽(今濮阳市东昌湖集)决口,经今滏阳河和南运河之间,合御河(今南运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人海,宋人称这条河道叫黄河的"北流"或"北派"。12 年后,嘉韦占五年(1060),黄河又在大名府魏县第六埽(今南乐西)向东决出一支分流,东北流经一段西汉大河故道,下循笃马河(今马颊河)在冀、鲁之间人海,名为二股河,宋人称它为黄河的"东流"或"东派"。

  本文标题:1.2历史时期的河流湖泊变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16/389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16/3899.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