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第一章 历史自然地理
第一节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一、冰后期的气候周期性变化
人类历史时期正处于第四纪最后一次亚冰期之后的冰后期的后半期。过去有西方学者认为人类历史不过是冰后期中的短暂瞬间,气候没什么变动。实际上,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仍然存在冷暖交替的变化,只是变化幅度相对地质年代的变化较小而已。竺可桢是我国历史时期 气候变迁研究的开创者,他利用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中丰富的气象和物候的记载,提出了我 国近 5000 年来气候变化的趋势。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考古时期:
公元前 3000 年一公元前 1100 年的温暖期竺可桢把它称为"考古时期",因为 这一时期的气候主要是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进行考证推断的。 在半坡村的仰韶文化(测定距今 5600 一 6080 年前)遗址中,发现有獐、竹鼠和貉等亚热带动 物的骨骼遗骸;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前 1400 一前 1100)遗址中,除了獐、竹鼠外,还发现有象貘、水牛等的遗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不少关于象的记载,把象作为打猎的对象,就说明它是野生的,自然分布的。
另外,《吕氏春秋·古乐》和《孟子·滕文公下》也有关于 象的记载。河南省古称豫州,"豫"就是一个人牵着一头象的标志。 这些喜暖古生物的遗骸,指示了当时黄河流域气候比现在温暖和湿润。考古学家还在山东历 城县一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 了一块炭化的竹节。商周时期竹类在黄河流域分布较广,现代竹类虽然在黄河流域一些庭园 内有分布,但大面积的生长大体上已不超过长江流域。竺可桢据此假设 5000 年来竹类分布 的北限大约向南后退了 10~30 纬度,从而证实当时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 2℃左右,冬季 1月的平均温度比现在的高 3~5℃。 殷墟甲骨文记载当时安阳人相当阳历 3 月下种,比现在要早 1 个月;山东的郯国人每年观察 家燕的最初来到以定春分,作为农耕的开始。现在的家燕在 3 月 22 日(春分日)才到达上海, 而山东郯城和上海两地的年平均温度相差 1.5℃,11月的平均温度相差 4.6℃,正与上面 根据竹子分布区域温度变化的推算是一致的①。
长江流域在这个时期气候也十分温暖湿润,从孢粉分布来看,长江下游的气候比现在高 2.3℃左右,降雨比现在多。长江上游的气候也较温暖。商周时期成都气候温暖湿润,有较多 湖沼水面。广汉三星堆的象牙可能是当时生存在川西森林中的亚洲象②。
(二)物候时期:
公元前 1100 年一公元 1400 午的寒暖交错时期 竺可桢把它称为物候时期,因为分析这一时期气候主要依据当时的降霜、下雪、结冰开冻、 树木抽芽、开花结果、候鸟春来秋往等来判断寒来暑往,即主要依靠物候来研究。 这一时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从公元前 1100 年到前 850 年的西周时期,为我国近 5000 年来第一个短暂的寒冷期。
第一节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一、冰后期的气候周期性变化
人类历史时期正处于第四纪最后一次亚冰期之后的冰后期的后半期。过去有西方学者认为人类历史不过是冰后期中的短暂瞬间,气候没什么变动。实际上,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仍然存在冷暖交替的变化,只是变化幅度相对地质年代的变化较小而已。竺可桢是我国历史时期 气候变迁研究的开创者,他利用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中丰富的气象和物候的记载,提出了我 国近 5000 年来气候变化的趋势。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考古时期:
公元前 3000 年一公元前 1100 年的温暖期竺可桢把它称为"考古时期",因为 这一时期的气候主要是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进行考证推断的。 在半坡村的仰韶文化(测定距今 5600 一 6080 年前)遗址中,发现有獐、竹鼠和貉等亚热带动 物的骨骼遗骸;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前 1400 一前 1100)遗址中,除了獐、竹鼠外,还发现有象貘、水牛等的遗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不少关于象的记载,把象作为打猎的对象,就说明它是野生的,自然分布的。
另外,《吕氏春秋·古乐》和《孟子·滕文公下》也有关于 象的记载。河南省古称豫州,"豫"就是一个人牵着一头象的标志。 这些喜暖古生物的遗骸,指示了当时黄河流域气候比现在温暖和湿润。考古学家还在山东历 城县一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 了一块炭化的竹节。商周时期竹类在黄河流域分布较广,现代竹类虽然在黄河流域一些庭园 内有分布,但大面积的生长大体上已不超过长江流域。竺可桢据此假设 5000 年来竹类分布 的北限大约向南后退了 10~30 纬度,从而证实当时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 2℃左右,冬季 1月的平均温度比现在的高 3~5℃。 殷墟甲骨文记载当时安阳人相当阳历 3 月下种,比现在要早 1 个月;山东的郯国人每年观察 家燕的最初来到以定春分,作为农耕的开始。现在的家燕在 3 月 22 日(春分日)才到达上海, 而山东郯城和上海两地的年平均温度相差 1.5℃,11月的平均温度相差 4.6℃,正与上面 根据竹子分布区域温度变化的推算是一致的①。
长江流域在这个时期气候也十分温暖湿润,从孢粉分布来看,长江下游的气候比现在高 2.3℃左右,降雨比现在多。长江上游的气候也较温暖。商周时期成都气候温暖湿润,有较多 湖沼水面。广汉三星堆的象牙可能是当时生存在川西森林中的亚洲象②。
(二)物候时期:
公元前 1100 年一公元 1400 午的寒暖交错时期 竺可桢把它称为物候时期,因为分析这一时期气候主要依据当时的降霜、下雪、结冰开冻、 树木抽芽、开花结果、候鸟春来秋往等来判断寒来暑往,即主要依靠物候来研究。 这一时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从公元前 1100 年到前 850 年的西周时期,为我国近 5000 年来第一个短暂的寒冷期。
本文标题:1.1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16/305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16/3052.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16/305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16/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