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世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第三节世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世界工业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了美国因远离战场,战时工业得到发展以外,世界上其他主要工业国家都受到很大破坏,日本、德国尤为严重,原苏联的欧洲部分和西欧各国也都损失很大。1945—1953年,整个世界的工业生产基本上处于恢复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核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及石油资源的广泛利用,不仅使老的工业部门增强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各主要工业国家工业增长的速度,都远远超过战前,其中日本增长的速度最快。70年代之后,日本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并与当时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美国并列,成为世界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民族解放和独立以后,经过长期努力,在民族经济工业化的道路上已有所前进,有些国家,像印度、巴西等国的工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和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为一股强大的经济力量,例如,印度的纺织、钢铁等工业。
1950年到1992年,世界电力、原油、钢、汽车煤等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速度都很快。其增长情况如下表:
工业生产和布局的趋向
(一)在新的燃料、原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不断出现,原有的生产部门不断得到改造,从而使人类利用自然、开发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除铁矿石、煤炭仍为发展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燃料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也成为发展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燃料和原料。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树脂、特种陶瓷等工业的发展,不仅改变着工业材料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化工资源的开发。因而,在这些新的燃料、原料基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工业中心。例如,英国北海沿岸的石油工业城市阿伯丁,美国休斯敦石油化工和航大研究中心,我国大庆油田、贵阳炼铝工业、甘肃金昌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二)大型现代化传统工业发展趋缓,新兴工业多以中小型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统工业的生产曾向大型化、联合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从具体企业来看,年开采量达1000万吨以上原油的大油田、2000万吨以上原煤的煤矿、年产量达300万吨以上的钢铁厂、装机2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区域化电站、年产几十万辆以上的汽车厂不断出现,并趋向集中。
这种大型企业的出现和集中,不仅反映了新的科学技术(如电子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要求;而且使企业布局更加紧凑、合理,更能充分利用资源和公共设施,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技术效益。从具体国家来看,战后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来自对老工业区的改建、扩建与新建。例如,美国的东北区、原苏联的欧洲部分、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德国的鲁尔区,在战后都得到很大发展,现在这些地区仍然是各该国的主要工业基地,也是发展新工业区的重要支撑点。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中欧、原苏联和日本。
大型传统工业耗费的能源、资源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效慢。70年代以来,在石油、有色金属、木材等资源价格暴涨的情况下,美国、西欧、日本传统的钢铁、造船、汽车等工业均开工不足,“重厚长大”型的产品产量下降,而新兴的电子工业则蓬勃发展,因其省能源、省资源、省劳力、省空间,故企业多为中小型。新兴工业的畅销产品,如微型计算机、家用电器、轻型轿车等均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
(三)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分散。一个地区工业布局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就会呈现“饱和状态”,如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有些老工业中心不得不向外扩散,在环境及条件适宜、或是发现新资源的地区布局生产。例如,日本工业向其国土南北两端扩展,美国工业向西部和南部扩散,俄罗斯工业向乌拉尔山以东延伸,德国由北部向南部(斯图加特、慕尼黑等地)扩展,以及世界若干大工业城市周围出现的工业卫星城镇,还有些工业发达国家在劳动力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或迁厂等,都是工业生产由集中转向分散的趋向。
总的说来,现在工业分布有由集中趋向分散的趋势。但是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技术条件、不同时期的要求不同。例如,从经济技术考虑,往往要求集中;从保护环境考虑,则要求分散。发达国家建立新兴工业,多向新区扩展;发展中国家建立基础工业,则仍多以集中为主。
(四)工业布局在“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的格局基础上,出现了“临空型”的新布局方式。在近代工业发展史上,主要工业中心均系环绕“煤铁复合体”建立的。例如英国的英格兰中部地区,美国的五大湖—宾夕法尼亚州,德国的鲁尔区,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顿巴斯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①的出现,能够大幅度地减少运费,降低成本,从国外运进石油、煤、铁等原料,制成工业产品再输往海外,这就为临海地区建立大型工业联合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日本在濑户内海福山、意大利在南部海港塔兰托建立的年产10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厂,其布局就是临海型的。
时至今日,这种靠资源决定工业布局的重要性在某些新兴工业部门有所降低。小型、轻量的电子元件主要靠飞机运输,空运被认为是尖端技术产品工厂传送带的延伸。这类工业的布局越来越取决于人才和交通。近些年,日本在九州南部和本州东北地区积极修建现代化飞机场,以飞机场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中心,在周围地区大建电子工厂,这种格局被称为“临空型”的工业布局。
世界南北经济的差距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多数的亚非拉国家已经独立,并在民族经济工业化的道路上取得进展。但是就世界范围来说,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占全世界人口约1/4的20多个发达国家,它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在世界总额中都各占75%左右①,即控制了地球上将近3/4的财富和贸易。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占世界人口3/4的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享有地球上1/4的财富和贸易额。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发达国家198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9090美元;发展中的低收入国家只有330美元,其中最不发达的国家还不到100美元。可是发达国家所需要的燃料、原料很大部分是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例如,发达国家所需要的石油75%来自发展中国家。世界主要农业和矿业原料出口额的60%也是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反过来,发达国家又把不发达国家当作制成品的推销市场。8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据1989年统计,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已由不到20%上升到25.4%。但是,现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还存在巨大困难,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还占绝对优势的控制地位。世界经济秩序的确立和运行规则的制定,基本上取决于它们,如世界关税、贸易协定等。发展中国家所承担的沉重债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以及所受的不合理经济制裁和超经济的压力等,都是不利因素。
目前,国际上所进行的南北对话,就是要通过谈判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符合公平合理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利于发展世界经济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家必须实行自力更生的方针,根据各自的国情,制订自己的战略,以争取经济独立,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而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即“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至关重要的事务。
问题和练习
1.根据下表数字,绘成圆内扇形百分比图:
2.根据影响工业布局的各种因素,分析德国的鲁尔区、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福山三地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并作出适当评价。
3.为什么世界工业分布有由集中趋向分散的趋势?
4.学校所在地有什么主要工厂?该厂的原料来源和能源供给情况怎样?产品销往何处?劳力和技术条件怎样?试作一些调查,然后加以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