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名教学谈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
地名是人类社会出现以来,根据人们的观察、认识和需要,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给以共同约定的语言文字的代号。地名表征的是地理实体,空间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因此,地理教学不能回避地名,地名无疑成为地理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实际地理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在教材或地图中的地名下划线,机械、孤立地记忆地名;地名繁多,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地名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低下,地理空间能力差。如何改变目前地名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空间能力的形成。这是值得广大地理教师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在地图上,地理实体常表现为点、线、面等,而地名是以注记的形式存在的。地名只有与约定的符号相结合,才能完整地表达某个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如,地名与不同等级的“⊙”相结合表示不同级别的城市,其大小反映城市的规模,中间的小点表示该城市的空间位置,线条的粗细反映城市重要性,文字说明该城市的名字。可见在地图上,地名与地理实体是不可分割的。与约定的符号一起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地理实体的分布规律。这决定了地名教学不能脱离地图。
地名常表征一定方位、范围和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从世界到国家到地区存在着繁多的地名,这就构成了不同等级的地名系统。在实际生活中,要求每个人都掌握所有的地名显然是不必要的,中学地理教材中学生地图册上出现有许多地名,而且旧的地名在不断消失,新的地名在不断产生。教学中也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这些地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繁多的地名中解放出来,抓住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重要地名。如世界重要国家的首都、历史文化名城、港口城市、工矿城市、交通枢纽、国际大都市等,特别是与地理热点问题相关的地名。这样学生就不会背上对枯燥地名进行记忆的沉重负担。
加纳博士在多元智慧论中,把空间智慧归纳为人的八种智慧之一。美国心理学家西莱辛格和格德曼,则把人的能力归纳为三大类:“空间能力、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见地理空间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只有具有一定的空间能力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空间智慧。地名教学中突出其空间特性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地名属于非物质文化景观,具有空间性、功能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其中空间性是其最基本的特性。其文化景观属性决定了地名教学要突出其空间性,这是地名教学要遵从的基本原则之一。地名的空间性与其它地理事物一样,其空间性有四个方面的内涵: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结构。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名空间能力的培养应侧重突出地名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并解释空间效应。
地理教学接触的地理空间主要是图象空间。而图象空间由距离(比例尺)、方位(经纬网、指向标)、高度(等高线、等深线)、地理(图例)等空间要素组成。充分利用地图是培养学生空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构成地理图像的空间要素入手,在地图上通过“找”和“指”、“读”和“写”、“想”和“说”等活动,通过读、描、画、算等过程,多种感官交替使用,把“哑图”变为“活图”。如在地图上通过量算等探究活动,可以知道天津在北京的什么方向,有多远。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会利用经度和纬度来表达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如,亚马孙河的出海口在纬度0°和50°W的地方,几内亚湾在赤道与本初子午线交点附近,台湾海峡在120°E和北回归线附近。
上一篇:试论地图的空间分析功能
下一篇:抓好集体备课 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更有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lunwen/2669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lunwen/26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