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4图表判读
下图为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假若积雪边缘气温为0℃。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 )
A.0.6℃ B.1.8℃ C.2.5℃ D.4.6℃
2.沿图中a~b剖面线所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 )
A. B.
C. D.
【答案】1.B 2.D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拔每降低100m,气温升高0.6℃。从图中可以看出积雪边缘在海拔高度为2500m的等高线附近,是积雪分布的最低下限,根据题干可知其气温为0℃,c点的海拔为2200m,比积雪边缘海拔高度低300米,300&pide;100×0.6=1.8℃,通过计算可知c点的气温大约为1.8℃,B正确。故选B。
2.根据图中剖面线的位置,可以判断a端点海拔为2200m,b端点海拔在2200~2300m;A图中a端点海拔小于2200m,C图中b端点海拔在2200m以下,AC错误。在接近a端点的2300m~2400m等高线之间有一闭合等高线,由于其内侧有湖泊,所以可以判断该处为一低地,该低地海拔在2200~2300m,山顶的海拔高度应在2500~2600m之间,B图湖泊海拔在2400m附近,不符合题意,C错误,D正确。故选D。
(2022·江苏·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等高线和某时刻该区域等压线分布,图中天气系统东移,移动速度为120km/天。读图完成下面3-5小题。
3.图中山峰和城市的相对高差可能是( )
A.700m B.800m C.900m D.1000m
4.图中河流( )
A.以雨水补给为主 B.夏季流量大,冬季断流
C.水能集中于中下游 D.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
5.未来48小时内,图中城市的天气特征及变化是( )
A.盛行偏南风、晴朗 B.盛行偏北风、雨雪
C.偏南风转为偏北风、降温 D.偏北风转为偏南风、升温
【答案】3.C 4.B 5.C
【解析】3.图中山峰海拔高度介于1000m~1100m之间,城市海拔高度介于100m~200m之间,因此,山峰与城市之间的相对高度介于800m~1000m之间,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4.图中我国西北某地,河流为内流河,下游为季节性河流,可判定为干旱地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A错误;夏季有冰雪融水,夏季流量大,冬季气温低,无冰雪融水,冬季断流,B正确;通过等高线疏密可知,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下游等高线稀疏,下游为季节性河流,水量小,水能不丰富,C错误;水量小,落差大,几乎不能航运,D错误。所以选B。
5.根据图上比例尺推算,48小时内,城市位于冷锋锋前,再根据等压线分布情况,先盛行偏南风,后吹偏北风,ABD错误,冷锋过境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C正确。所以选C。
(2022·四川·石室中学模拟预测)读我国东部局部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完成下面6-8小题。
6.图中最可能体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意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该地区时常可以看到枝干扭曲的树木,尤其是M地最为突出,导致树干扭曲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 B.海陆风 C.大暴雨 D.泥石流
8.游客发现图中M地附近地区到处是针叶林,该省最可能是( )
A.青海省 B.台湾省 C.吉林省 D.云南省
【答案】6.B 7.A 8.C
【解析】6.“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指的是到达河流源头时看到的景象,甲、丙两地位于山脊,没有河流流过,AC错误;丁位于谷地但不在河流源头,D错误;乙位于山谷中的地势最高处,最可能是河流源头,有水汽凝结可能看到云雾,B正确。故选B。
7.树木枝干扭曲是长期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结果。M地位于峡谷,峡谷走向与夏季盛行的东南季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夏季风风力大,容易导致树木枝干扭曲。A正确。海陆风势力非常弱;大暴雨、泥石流不会导致枝干扭曲,BCD错误。故选A。
8.M地海拔1100米,植被为针叶林,说明其纬度较髙,台湾省纬度较低,云南省不仅纬度低且在我国西部地区,青海省位于西部地区,只有吉林省满足条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分布示意图,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米。读图,据此完成下面9-10小题。
9.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790米 B.915米 C.985米 D.1050米
10.图中村落因多古桥、古民居、古牌坊等而著名,驴友小王想拍摄村落全貌,在①②③④处应选择的拍摄点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9.B 10.D
【解析】9.由材料可知,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米,根据图示等高线可知古牌坊海拔为165~200米之间,山峰海拔为1000~1100米之间,两者相对高度约为800-935米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在①②③④处选择的拍摄点应可以看到古桥、古民居、古牌坊等景观。①地地势较低,无法看清村落全貌,A错误。②地地处山谷,无法看到古桥,B错误。③地前方有山阻挡无法看到村落,C错误。④地地处山脊,且海拔较高,视野开阔,可以看到村落全貌,D正确,故选D。
下左图为某日某时航拍到的某公路山区路段汽车刚出乙隧道口的景观图(车影位于汽车右后方),下右图示意该区域的等高地形(粗实线为公路,虚线为公路隧道)。据此完成下面11-12小题。
11.汽车行进途中起伏最大的路段是( )
A.甲—乙段 B.甲—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
12.根据汽车影子判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此日澳大利亚的农民正在收割小麦 B.此日该地地方时6:20日出
C.此时北京的小学生刚刚开始晨读 D.此时甲地正好可见夕阳西下
【答案】11.B 12.C
【解析】11.从图中可看出,甲—乙段修建了隧道,但乙隧道口的海拔范围为1900~2000米,甲隧道口海拔为20~210米,甲—乙段高差为0~200米;甲—丙段公路穿越多条等高线,且未修建隧道,地势起伏大,坡度陡;丁—戊段海拔最高为1900~2000米,最低为1800~1900米,该路段高差为0~200米;丙—丁段为隧道,丁地隧道口海拔为1900米,丙隧道口海拔为1900~2000米,高差为0~100米。经对比,汽车行进途中甲——丙段起伏最大,B正确。故选B。
12.据图可知,汽车行驶在乙处,且刚好出乙隧道口,说明汽车大致自西向东行驶;车影位于汽车右后方,据此说明太阳位于东北,日出在6点之前,BD错误。此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南半球冬半年,此日澳大利亚的小麦停止生长,A错误。从图中可看出该地纬度为44°N,经度为81°E;与北京时间120°相差约39°,大约为2小时36分,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约2小时36分,此时北京时间为8:36前,北京的小学生刚刚开始晨读,C正确。故选C。
下图为某区域等值线分布图,其中a>b>c>d>e.读图,完成下面13-15小题。
13.若为等高线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坡度大于甲地 B.甲地位于分水岭,利于河流形成
C.乙地北部有一小山丘 D.乙地气温低于甲地
14.若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风速大于甲地 B.甲地为干燥天气
C.乙地受高压脊控制 D.甲乙两地都吹东北风
15.若为等温线分布图,甲为海洋,乙为陆地,PQ为海岸线,下列现象与图示季节最吻合的是( )
A.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北迁徒 B.北印度洋从西向东航行油轮顺风顺水
C.圣地亚哥(33°27's,70°40'W) 正处于炎热干燥期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答案】13.D 14.C 15.C
【解析】13.读图可知,甲地等高线密集,乙地等高线稀疏,甲地坡度大于乙地,A错误;甲地等高线向高处凸,是山谷地带,不是河流分水岭,B错误;乙地北部是封闭的等高线,由等高线数值 a>b>c>d>e ,根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规律可知,该处为等高线低值区,所以是盆地,C 错误;由等高线数值 a>b>c>d>e 可知,甲地海拔低于乙地,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甲地气温高于乙地,D 正确。故选D。
14.图示为等压线,甲处等压线比乙处密集,所以甲处风力更大,A 错误;根据气压值,可知甲地处在低压槽,多阴雨天气,而乙地处在高压脊,多晴朗天气,B错误,C正确;无法判断南北半球,不能判断风向,D错误。故选C。
15.若为等温线分布图,图示等温线由北向南数值逐渐减小,说明该区域为南半球。甲为海洋,乙为陆地,根据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可知,甲地等温线向高值凸,所以为低温区,而乙地等温线向低值凸,所以为高温区,即同一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说明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食草动物向南迁,A错误;北印度洋受东北信风影响,洋流自东向西,轮船由西向东航行,逆风逆水,B错误;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地球公转速度快,D错误;南半球圣地亚哥是地中海气候,此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正处于火热干燥期,C正确。故选C。
16.读“某区域等值线图”,且等高距与等深距相同。下列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C三地中,选C处建设大型港口最佳
B.甲处与乙处海底的相对高度最大是548米
C.甲处为丘陵区,适合种植茶树、苹果等经济作物
D.乙海域的海底地形为大陆坡
【答案】A
【解析】读图,结合等高线、等深线数值可知C地陆地条件满足地形平坦,水域条件满足水深且位于避风港,因此C地适宜建设大型港口;AB处地形不平坦,不适合建港口,因此A选项正确。根据等值线数值可知甲处与乙处海底的相对高度最大是接近450米,B错误。甲处为丘陵区,且根据经纬网可知位于我国南方,适合种植茶树等经济作物,苹果属于北方的经济作物,C错误。乙海域的海底地形为大陆架,D错误。故选A。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7-19小题。
17.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18.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19.下列针对解决城市建设后出现的问题提出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
B.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
C.加快环行道路建设
D.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
【答案】17.D 18.C 19.C
【解析】17.根据图中信息,城市建设地面硬化,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A错误;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B错误;地面硬化,植被减少,蒸发量由40%减少到25%,C错误;由于下渗量减少,地面径流增加,汛期洪峰流量加大,D正确,所以选D。
18.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主要是下渗量减少,C正确;生活用水不是直接来自城市的降水,所以生活用水量增加与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增加无关,A错误;城市建设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B错误;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所以选C。
19.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A不符合题意;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可减轻城市内涝,B不符合题意;加快环行道路建设是针对城市交通所采取的措施,与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关系不大,C符合题意;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可减轻城市内涝,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
(2022·山东潍坊·高三期末)霍斯曼太阳能供暖系统(下图)是对太阳能的新型利用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把水加热,给室内供暖,通常该系统还包括燃气壁挂炉。我国某地太阳能保证率(指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由太阳能供给的热量占系统总热负荷的百分率)为60%,供暖季为150天,计划采用该系统进行室内供暖。据此完成下面20-21小题。
20.霍斯曼太阳能供暖系统通常离不开燃气壁挂炉的主要原因是( )
A.保证供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B.采集更多的太阳辐射热量
C.储存更多的太阳辐射热量备用 D.降低供暖系统的安装成本
21.计划采用霍斯曼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该地冬季( )
A.严寒漫长 B.日温差大 C.降雪天多 D.温和少雨
【答案】20.A 21.B
【解析】20.阅读材料,霍斯曼太阳能供暖系统主要依靠的是太阳辐射,但是太阳辐射能不是随时随地都有的,可能受到天气或地球公转的影响导致其无法使用,因此配套燃气壁挂炉,保证能供暖的持续使用和稳定性,故A正确;采集太阳辐射热量主要靠的是集热板,不需要燃气壁挂炉,故B错;燃气壁挂炉不能储存热量,故C错;供暖系统安装燃气壁挂炉,是增加了系统组件,同时增加了成本,故D错。故选A。
21.根据材料可知,计划采用的地方太阳能保证率高,表明当地太阳辐射强烈且太阳照射时间较长,冬季严寒漫长的地方,日照时间短,故A错;当地太阳能保证率高,表明当地太阳辐射较强,太阳照射时间较长,则晴天多,降雪天不多,云层少,因此日温差大,B正确、C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供暖季为150天,表明当地冬季并不温和,故D错。故选B。
下图为热常气旋“烟花“登陆前后的位置和中心气压值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22-23小题。
22.图示热带气旋“烟花”的移动方向和强度变化是( )
A.东北方向, 强度逐渐增强 B.西北方向强度先减弱后增强
C.东北方向强度逐渐减弱 D.西北方向强度先增强后减弱
23.影响该热带气旋移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转偏向力 B.纬度
C.副热带高压脊位置 D.海水温度
【答案】22.D 23.C
【解析】22.结合其纬度变化以及经度变化可知,“烟花”的移动方向为向西北方向移动。根据图中该热带气旋中心气压值的变化可知,中心气压先减小后增大,因此强度先逐渐增强,后有所减弱。故选D。
23.该热带气旋为低压中心,位于西北太平洋地区,东部有副热带高压,受副热带高压脊位置的影响,移动方向只能往偏西方向移动,并沿着副高的外围移动,C正确。纬度、海水温度对移动方向影响不大,B、D错误。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旋的形成,对移动方向影响小,A错误。故选C。
(2022·山东烟台·高三期末)白河为黄河源区的典型弯曲河流,考察发现,河湾凸岸的景观呈环形条带状分布,一般分布有卵砾石滩、灌木、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等,且高矮分明。下图为“白河某弯曲河段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4-25小题。
24.白河河湾中,草本植被最可能位于(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5.研究表明灌木植被的树龄与河湾凸岸顶端的距离呈正相关,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高低 B.河湾坡度大小 C.地下水位差异 D.淤积时间早晚
【答案】24.C 25.D
【解析】24.湿生植被应在位置较低的有河水的河岸①处;湿生植被会降低流速,使卵砾石块堆积在②处;草本植被可能生长在丰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河漫滩,高于卵砾石滩,故在③处;灌木耐旱不耐涝,应分布在较高的位置④处,综合以上,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5.据所学可知,弯曲的河道凸岸沉积,随时间推移,凸岸沉积使凸岸顶端越向河流方向拓展,故生长在凸岸高地的灌木植被的树龄与河湾凸岸顶端的距离呈正相关,D正确。土壤肥力、河湾坡度、地下水跟灌木植被的树龄与河湾凸岸顶端的距离呈正相关没有关系,A、B、C错误。故选D.
某校学生利用实验装置开展水土流失成因探究的四次实验。四次实验中只有表中所列的条件有变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实验结束后坡面上都有残留沙土。据此完成下面26-27题。
实验组 | 实验甲 | 实验乙 | 实验丙 | 实验丁 |
坡面坡度 | 15° | 25° | 15° | 25° |
降水强度 | 2mm/h | 2mm/h | 1mm/h | 1mm/h |
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 | a | b | c | d |
26.四次实验结果可能会是( )
①b>a>d>c②d>b>c>a③b>d>a>c④c>b>d>a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在不改造的情况下,此实验器材无法模拟或演示( )
A.坡面沟谷发育 B.流水堆积地貌发育
C.山洪泥石流 D.冲积扇上河流改道
【答案】26.B 27.C
【解析】2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有地形坡度大小、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等,实验表格显示没有植被因素,只考虑改变坡度和降水强度。数据显示:降水强度一样时,坡度越大则水土流失越严重,则b>a,d>c;坡度一样时,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则a>c,b>d;由于a和d条件没有一致因素,所以a>d或d>a都有可能;综合比较答案可能存在①b>a>d>c或③b>d>a>c,因此选择B①③。
27.该实验装置中强降水冲刷作用,可以模拟出坡面沟谷发育地貌,故排除A;泥沙收集盘内泥沙沉积,可以模拟流水堆积地貌发育,故排除B;同时作用下可以模拟出冲积扇上河流改道地貌,故排除D;由于山洪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破坏性较大,该模拟装置无法模拟,故此选择C答案。
(2021·四川绵阳·二模)赣州古城位于江西省南部山间盆地内,易发洪涝。北宋时,赣州城修建了被称为“福寿沟”的地下排水系统(如下图),其由福寿沟、水窗、沉井和众多的水塘等组成,能有效地防治内外水对古城带来的水患。读图完成下面28-30小题。
28.该排水系统中的沉井,主要作用是( )
A.集蓄雨水 B.淤积泥沙 C.净化雨水 D.减缓地下径流
29.一年中,水窗开闭频率最大的时段是( )
A.12—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30.推测设计者设计水窗开与闭的驱动力是( )
A.人力 B.风力 C.水力 D.畜力
【答案】28.B 29.C 30.C
【解析】28.当该地遭遇强降水时,江水水位淹没水窗时,由于江水压力,水窗被封住,福寿沟中的水无法通过水窗向江中排水,池塘起到集蓄雨水的功能,A错;为了减少福寿沟因泥沙淤积而堵塞,福寿沟设置了一定的坡度,且设置了沉井,沉井的功能主要是使泥沙沉积在此处,通过检查口定期清理泥沙,从而减少了对整个福寿沟清淤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B对;沉井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福寿沟的排水能力,且该地水资源充足,无需通过收集雨水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池塘能够起到净化雨水的功能,C错;该水利设施的主要目的是排洪,D错。故选B。
29.水窗主要是通过水位高低变化自动开合,水窗开合频率高说明此时段水位变化大应处于雨季时,结合材料赣州古城位于江西省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地表径流丰富,汇入福寿沟里面的水量大,因此水窗开合频率较高。6月份雨带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C对;12月-次年2月,该地受蒙古高压控制,降水较少,A错;3-5月,雨带在华南地区,该地降水相对较少,B错;9-11月,锋面雨带迅速南撤,相对6、7月份,降水时间较短,D错。故选C。
30.水窗设置在福寿沟与河流的交界处,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借助下水道水力,“水窗”将会被冲开;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之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C对;在水窗上部未设置进出口,也无机械传动设备,故不可能为人力、畜力、风力来驱动,ABD错误。故选C。
(2022·湖南株洲·一模)下左图为“1983-2019年黑江省养季0~30cm土湿度空间分布图”,下右图为“1983-2019年黑龙江春季各月土壤湿度年际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31-32小题。
31.1983-2019年黑龙江省春季0-30cm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东高西低②西高东低③5月-般低于3、4月
④1983年以来3、4月星下降趋势⑤1983年以来5月呈上升趋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32.下列对黑龙江省春季0-30cm土壤湿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秋季降水量越大,次年春季土填湿度越大
B.积雪状况对5月土壤湿度影响最大
C.3、4月土壤湿度主要受降水影响
D.风速对土壤湿度不产生影响
【答案】31.B 32.A
【解析】3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相关知识黑龙江三江平原河流汇合处地势低,土壤湿度大,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可推出湿度东高西低,故①正确,②错误;据右图读图即可判断5月湿度一般低于3、4月,3、4月受积雪融化影响,湿度较大,5月积雪已融化,又加上气温升高,蒸发较大,故湿度低于3、4月,故③④正确;5月湿度变化线基本稳定,无上升趋势,故⑤错误。因此正确的是①③④,答案选择B。
32.根据题意,结合图文材料可知,秋季降水后,积雪覆盖对土壤的保墒作用大,故次年春季土壤湿度受前年秋季降水量影响大,A正确;积雪融化对土壤湿度有很大影响,但主要影响3、4月,5月则主要考虑降水的影响,B、C错;风速会加速对积雪融化及蒸发量,故D错。答案选择A。
(2021·北京房山·高三期末)某地理科研团队在我国某山地进行垂直自然带考察,沿途发现该山东坡发育了5个垂直自然带,下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33-34小题。
自然带层 | 海拔(m) |
亚高山草甸、草原带 | 3100~3556 |
云杉林带 | 2600~3100 |
针阔叶混交林带 | 2000~2600 |
落叶阔叶林带 | 1800~2000 |
温带荒漠草原带 | <1800 |
33.该山最可能是( )
A.秦岭 B.贺兰山 C.天山 D.武夷山
34.该科研团队对该山地五个垂直自然带考察后得知( )
A.形成山麓基带的基础是热量 B.山麓基带所在地是温带沙漠气候
C.纬度因素决定山地垂直带谱数量 D.影响森林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答案】33.B 34.D
【解析】33.读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地山麓地带自然带是温带荒漠草原带,排除秦岭(山麓地带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武夷山(山麓地带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即AD错误;天山山脉山麓地带为温带荒漠带,山顶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且山上有终年积雪,C错误;贺兰山位于半干旱和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大致与2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相一致,山麓地带为温带荒漠草原带,东坡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有森林带分布,B正确。故选B。
34.由小题1推论可知,该山地山麓基带的温带荒漠草原带是因为降水少,形成基础是水分,A错误;山麓基带所在地不是沙漠,也没有温度沙漠气候,B错误;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引起了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C错误;山地森林带分布地区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而形成了森林分布。D正确。故选D。
(2022·江苏盐城·一模)湖北应城黄滩镇刘垸村利用当地丰富的石膏矿发展粉笔生产,这些传承在家庭作坊中的粉笔加工,成为了石膏产业链上的特色经济。目前该地把粉笔产业打造成一个集功能研发、主产、印刷、包装、营销、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链,将小粉笔做成了大产业。读刘垸村粉生产状况柱状图,完成下面35-36小题。
35.2014年刘垸村粉笔产量一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信息技术发展 B.产业链不完整 C.生产成本提高 D.生产原料枯竭
36.刘垸村将小粉笔做成了大产业的有效措施有( )
A.扩大家庭作坊的数量 B.开发粉笔的新用途
C.加大学校粉笔使用量 D.大力发展立体交通
【答案】35.A 36.B
【解析】35.2014年刘垸村粉笔产量一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信息技术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教学粉笔的市场需求减少。A正确;由材料“成为了石膏产业链上的特色经济”可知,与产业链无关,B错误;家庭作坊式生产,生产成本不高,C错误;当地石膏矿丰富,且之后又依特色产业得到发展,说明不是原料枯竭的原因,D错误。故选A。
36.根据材料“目前该地把粉笔产业打造成一个集功能研发、主产、印刷、包装、营销、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链,将小粉笔做成了大产业”可知,将小粉笔做成了大产业的有效措施是新用途,推动产品的多样化和高端化,B正确;推动当地粉笔产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而不是扩大家庭作坊的数量,A错误;加大学校粉笔使用量不符合现实,会加大学校负担,C错误;大力发展立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与产业发展无关,D错误。故选B。
(2022·湖南郴州·二模)某省会城市的第一条地铁1号线大致呈南北走向纵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下图示意1号线建设期和试运营期沿线各站点周边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1号线正式运营2个月后,中心区地铁站周边住宅价格有所下降,边缘区地铁站周边住宅价格持续上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区域拥有的城市公共服务最完善的是( )
A.①站点 B.②站点 C.③站点 D.④站点
38.在1号线试运营期,中段地铁站周边住宅价格涨幅总体低于南、北两段,主要是因为中段附近( )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②房价基数较大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大④环境质量更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9.与边缘区相比,中心区地铁站周边住宅价格在地铁正式运营2个月后有所下降的原因有( )
A.地铁站周边噪声、震动干扰大 B.流动人群骤增降低居住舒适度
C.中心区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高 D.站点周边交通通达度有所下降
【答案】37.B 38.A 39.C
【解析】37.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会显著影响所在地区内商品住宅的价格,且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图中②站点所在区域,1号线建设期和试运营期内与其他三个区域相比,单位住宅价格最高,所以②站点区域拥有的城市公共服务最完善,B正确,ACD错。本题选B。
38.依据材料信息,该城市的地铁1号线大致呈南北走向纵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中段地铁站周边区域临近城市中心区域,公共交通密度较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更完善,房价基数起点高,所以中段地铁站周边住宅价格涨幅总体低于南、北两段,①②③正确;与城市中心区域相比,城市边缘区环境质量更好,④错。故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
39.地铁是运行在地下的铁路线,地铁线两侧受地铁运行影响,噪声和振动感较大,对城市边缘区和中心区地铁站周边居住环境的影响没有差别,据此可排除A项;居住舒适度与小区绿化率、容积率、物业配套等有关,与流动人群关系不大,B错;地铁正式运营使站点周边交通通达度提升,D错;地铁的正式运营,凭借其快速、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的通勤时间,中心区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高,出现了城市中心居民向环境质量更好的外缘区居住的现象,C正确。故本题选C。
(2021·福建·莆田二中高三期中)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0.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1.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答案】40.A 41.C
【解析】40.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选A。
41.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在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时,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2·江苏·模拟预测)“积分入户”指外来人口取得政策规定分值后即可申请落户,是迁入地促进外来人口融入的有效方式,东莞市于2010年推出“积分入户”政策。下图为2010~2015年东莞市积分入户和外来人口的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图示时段内,该地“积分入户”人数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人口增加 B.经济增速变化 C.入户政策调整 D.居住条件变化
43.“积分入户”政策给当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最可能是( )
A.拓展城市空间范围 B.加速人口老龄化
C.加大人口管理难度 D.提升劳动力素质
【答案】42.C 43.D
【解析】42.根据材料“东莞市于2010年推出积分入户政策”,而2010年积分入户人口数较大,之后有所降低,说明该政策对外来人才的吸引有限,后随着政策不断地优化调整,于2013年通过积分入户政策落户的人数又逐渐上升,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入户政策的调整,C正确;积分入户是指外来人口取得政策规定的分值后即可申请落户,因此其数量的变化主要与户籍政策有关,与其他因素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43.通过积分入户政策,使得高素质人才落户东莞,能有效提高劳动力素质,且通过图示数据,相比于外来人口数量,通过积分入户的人口数量少,也可以推断该政策主要为了吸引高素质劳动力落户东莞,因此D正确;对拓展城市空间范围影响不大,A错误;劳动力落户东莞,会减缓加速其人口老龄化进程,B错误;高素质劳动力落户东莞,不会加大人口管理难度,而大量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力的迁入,可能会加大城市人口的管理难度,C错误。故选D。
煤炭是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煤炭工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将2000~2019年我国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和代表发展规模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44-46小题。
44.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
①煤炭资源日趋枯竭②煤炭企业抗风险能力差③从业人员数量大④煤矿管理模式粗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5.推测2013~2016年我国煤炭工业( )
A.煤炭企业利润增大 B.煤炭产能过剩
C.煤炭市场需求旺盛 D.整体质量下降
46.针对我国近20年来煤炭工业发展特点,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应( )
A.产业转型发展 B.扩大生产规模
C.缩减从业人员 D.加快原煤外运
【答案】44.C 45.B 46.A
【解析】4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我国煤炭工业起步晚,生产分散,小煤矿多,行业底子薄,生产工艺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差,生产环境恶劣,煤矿长期管理模式粗放,导致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②④正确;煤炭资源日趋枯竭、从业人员数量大不是导致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的主要原因,①③错误。所以选C。
45.读图可知,2013~2016年我国煤炭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负值,主要原因是由于进口煤的冲击,国内煤炭需求疲软,国内煤炭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利润下降,B正确;A、C错误。此时段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平稳增长,说明煤炭工业总体质量上升,D错误。所以选B。
46.
读图可知,近20年来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有了较大提高,为产业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国煤炭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易受市场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变化,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应“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发展,A正确;扩大生产规模、缩减从业人员、加快原煤外运,都不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BCD错误。所以选A。
我国的气候干旱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左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47-49小题。
47.左图中( )
A.①代表蒸发 B.③代表降水 C.④代表地下径流 D.⑤代表水汽输送
48.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⑤增加
49.水循环( )
A.只能使外流区的一部分水体不断更新 B.促使物质不断从陆地向海洋单向迁移
C.可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 D.使水资源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取之不尽
【答案】47.C 48.C 49.C
【解析】47.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表降水;A错误;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B错误;④为地下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下径流,C正确;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C。
48.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表降水,砂石覆盖,对大气降水影响较小,A错误;②是地表水转为大气水,代表环节是蒸发。砂石覆盖能减少蒸发,B错误;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覆盖砂石,有利于雨水的下渗,C正确;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覆盖砂石,利于雨水下渗,从而可以减少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C。
49.水循环能使陆地水资源得到更新,不只是外流区,A错误;水循环促使化学物质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双向迁移,B错误;可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C正确;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才能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以达到循环利用。不合理利用下,会造成水资源枯竭。D错误。故选C。
(2022·江苏·模拟预测)高山冻原是指在温带和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灌木构成的低矮植被。下图为我国某高山冻原带的一种植物类型。据此完成下面50-51小题。
50.该山地可能是( )
A.雪峰山 B.太行山 C.武夷山 D.长白山
51.图示植物多生长在石质山坡上,其生态习性表现为( )
A.株形高大 B.根系发达 C.生长周期短 D.花朵硕大
【答案】50.D 51.B
【解析】50.据题干材料可知,高山冻原是分布在温带和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而雪峰山、武夷山位于亚热带地区,且海拔不高,不符合形成条件,AC错误;长白山与太行山相比,主峰海拔均超过2000米,但长白山纬度更高。最有可能形成高山冻原。故选D。
51.石质山坡上,土层薄、肥力低,导致植物生长低矮、根系发达,发达的根系有利于吸收水肥和稳定植株,B正确。由于水肥缺乏,气候寒冷,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株形矮小,枝叶密集,A错误。高山冻原常年气温较低,生长期短,C错误。花色粉红,色泽鲜丽,但花朵小,D错误。故选B。
美国黄石公园猛犸温泉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景观(如下图),那就是温泉中的白色或者暗黄色的台阶,就像是梯田一样,远远去堆金积玉、晶莹剔透,流下呈酸性的热泉沿着山坡形成一个一个非常漂亮的五彩大台阶。据此完成下面52-53小题。
52.形成五彩大台阶的基础要素就是石灰石岩层,推测形成石灰石岩层的地理条件为( )
A.频繁的岩浆活动 B.温暖的浅海环境
C.寒冷的冰河时期 D.干旱的沙漠气候
53.五彩大台阶的形成主要原因是( )
A.热水溶解石灰石,气体释放沉淀析出 B..石灰石岩层受外力侵蚀作用
C.岩层间歇性、差异性抬升 D.热水使石灰石发生变质作用
【答案】52.B 53.A
【解析】52.湖海中所沉积的碳酸钙,在失去水分以后,紧压胶结起来而形成的岩石,称为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海水中CO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温暖浅海地区,海水层压力较小,同时水温比较高,因而CO₂的溶解度较小,更容易生成CaCO₃沉淀,产生石灰石沉积。B正确;石灰石属于沉积岩,其形成与频繁的岩浆活动无关,A错;石灰石的形成需要有温暖的气候条件和海洋环境,寒冷的气候、干旱的沙漠与石灰石的形成关系不大。CD错。故本题选B。
53.五彩大台阶的形成属于钙华(或石灰华)现象,是高温的酸性地下热水流经石灰石层的过程中,溶解了大量的沉淀性石灰石。含碳酸氢钙的温泉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呈酸性的热泉沿着山坡下流时,因压力降低,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形成一个一个非常漂亮的五彩大台阶,A正确;五彩大台阶的形成属于化学沉积作用,与外力侵蚀作用、岩层抬升关系不大,BC错;热水的温度不会使石灰石发生变质作用,D错。故本题选A。
近年来,广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在风电场的位置选择上,放弃了沿海岸线的滩涂而选择了距海岸线有一定距离的近海,并逐渐向深海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54-55小题。
54.与滩涂相比,广东选择近海开发海上风电( )
A.对海岸生态影响更大 B.风电场的建设空间更广阔
C.减少风电开发的投资 D.不利于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55.发展海上风电有利于广东省( )
A.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B.减少水能资源开发
C.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提前实现“碳中和”
【答案】54.B 55.D
【解析】54.滩涂地区受到周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较大,开发也比近海要早要更充分,近海空间范围更广,可利于规模化开发,风电场的建设空间更加广阔,B正确;滩涂目前已被人类用做了其他的用途,例如养殖、湿地保护等,海上风电开发放弃滩涂而选择近海可以减小对滩涂养殖、海岸生态环境等影响,AD错误。与滩涂上的风力发电,近海海水较深,建设时的设备成本和技术要求要高,后期设备维护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到达设备区, 这个过程加大了风电开发的投资,C错误。故选B。
55.广东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而本地区的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生产和生活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于本地的能源供给量,导致本地区能源短缺。广东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为本地区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能够缓解能源短缺,不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A错误;广东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是继本地区的水电核电之后的又一种能源,能够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前实现“碳中和”,D正确;广东省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虽然发展了风电,但是对于水能资源的需求仍然很大,不能减少水能资源开发,B错误;该风能开发不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主要作用是缓解广东省能源不足问题,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用不明显,C错误;故选D。
下图是一位游客到北极圈内某地旅游,在午夜时分拍摄的太阳贴近地平线景观图片。读图完成下面56-57小题。
56.游客拍摄该图片时,此地( )
A.一年只能拍到一次 B.可能刚进入极昼期
C.地方时为22时 D.出现了极光现象
57.午夜过后2小时,该地太阳位于(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答案】56.B 57.C
【解析】56.极圈内任何一地的极昼期均是从午夜太阳高度0°开始,图中午夜太阳贴近地平线,可能为极昼的第一天或极昼快结束时,地方时为24时,B正确,C错误。极光主要在黑夜可见,极昼期难以出现极光现象,D错误;极圈上该极昼现象一年只有一天,但极圈以内地区一年有两天,A错误。故选B。
57.午夜时,太阳最低,太阳应在正北方向,午夜后太阳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地方时2时太阳还没有升至正东方向,所以地方时2时时,太阳位于当地的东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如图为湖南省张家界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据此完成下面58-59小题。
58.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 )
A.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 B.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
C.增加线路长度,发展观光旅游 D.减小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
59.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干旱 C.滑坡 D.台风
【答案】58.D 59.C
【解析】58.读图可知,该地为山区,坡度陡峻,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减小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D正确;图中地区村落少,A错误;只是弯曲的一条公路,线路稀疏,B错误;增加线路长度,增加施工难度,不是修路的目的,C错误。故选D。
59.此地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山区,降水多,山地陡峭,修建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滑坡,C正确;降水多,B错误;由于地处山地,降水虽多,但径流速度快,不易产生洪涝,A错误;湖南省张家界山区,位于内陆地区,很少受到台风的影响,D错误。故选C。
小明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道:“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级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分别用于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之后通过排水沟流走。”3个水潭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60-61题。
60.三眼井的主要补给是( )
A.降水 B.湖泊水 C.河流水 D.地下水
61.三眼井最有可能( )
A.水位季节变化大 B.含沙量很大
C.是某条河流的源头 D.Ⅰ潭用于洗衣
【答案】60.D 61.C
【解析】60.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补给水源为地下泉水,所以三眼井的主要补给是地下水,D正确;降水、湖泊水在材料中没有明确信息指向属于三眼井的主要补给来源,因此排除AB两项;由材料可知,三眼井虽然与青龙河相临近,“从河边拾级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一信息表明,三眼井所处位置高于青龙河,故河流水成为三眼井主要补给源的可能性不大,据此可排除C。故本题选D。
61.由上题可知,三眼井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地下水比河水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A错;三眼井的补给水源为地下泉水,故水体含沙量较低,B错;由材料信息“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级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可知,三眼井所处位置高于青龙河,故三眼井的水通过排水沟流走后,有可能成为某条河流的源头,C正确;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Ⅰ潭的位置最高,可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故Ⅰ潭水质最好,用于饮用水;Ⅱ潭用于居民淘米洗菜,Ⅲ潭用于洗衣,D错。所以本题选C。
“撮罗子”是东北狩猎和游牧民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其选址在地势较高、阳光能照射到而且水和柴草就近可取的平坦之处。用木杆搭成上聚下开的骨架,外面有覆盖物才能遮风挡雨,按照季节的不同,分别用桦树皮、草帘子和犴、狍等兽皮,做成自上而下一层压一层的围子绑在木杆上,门帘则用草或树条编、狍皮做成。在南面(或东面)留出门。据此完成下面62-63小题。
62.推测撮罗子的主要用途是( )
A.当地居民的住房 B.居民的牲畜圈
C.当地居民厨房 D.路人的避雨场所
63.影响图中撮罗子造型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地势②就地取材③气候④河流流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62.A 63.C
【解析】62.结合材料可知撮罗子的选址,是在地势较高、阳光能照射到而且水和柴草就近可取的平坦之处,故是居民的牲畜圈的可能不大,B错误;外面还要覆盖才能遮风挡雨,故密闭效果较好,厨房的可能性不大,C错误;路人的避雨场所也不需要做的这么细致,D错误;撮罗子是东北鄂温克等森林少数民族的住房。故选A。
63.撮罗子木杆和木骨架的造型和地形地势以及河流流向作用不大,①④不正确;木杆和木骨架的造型源于就地取材的需要和遮风挡雨以及排水、排雪和保暖的需求②③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堰塞湖是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地震活动等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2018年10月10日,四川省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大型堰塞湖(又称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对该地区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隐患和危害。读图完成下面64-65小题。
64.金沙江段上游河谷大型山体滑坡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流落差大,河床下切速度快,地形陡峻②河流侵蚀作用强,掏空山体坡脚
③人们在洪积扇地区过度开垦④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5.下列有关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堰塞湖上游河段不会出现洪涝灾害,人们的生活几乎不受影响
B.堰塞湖可以自然泄流,只要及时疏散下游人们即可消除灾害
C.可以利用该堰塞湖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D.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当地抢险救灾重要因素
【答案】64.B 65.D
【解析】64.金沙江段上游河谷位于横断山脉地区,山高谷深。河流因为落差大,重力势能大,下蚀严重,河床下切速度快,地形陡峭,易发生滑坡灾害,①正确;河流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会掏空山体坡脚,导致山体不稳,容易产生较大的滑坡体,②正确;洪积扇多位于河流的出山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分布稀疏,人们即使在洪积扇地区开垦影响也有限,与③关系不大,③错;横断山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活动,容易诱发大型山体滑坡,④正确。故选B。
65.堰塞湖上游河段会出现水位上涨,淹没上游河谷地带,影响人们的生活,A错;堰塞湖可以自然泄流,但堰塞滑坡体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泄流时间和导致的下游洪水强度难以预测,及时疏散下游群众只能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程度有限,B错;利用大型堰塞湖发展旅游业的可行性较低,且危险性较高,C错;该地区人口分布稀疏,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当地人民抢险救灾的首要因素,D正确。故选D。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4图表判读
上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3地域文化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5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98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981.html
上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3地域文化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5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98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