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5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1.(2021·吉林·长春市第二十中学高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月31日环球网报道,日本全国各地近期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超过2m,有的地区超过5m,甚至导致雪灾。
材料二下图为日本暴雪分布图。
(1)说明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2)判断此时节日本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受其影响日本的气候特点。
(3)说明导致2012年1月31日日本全国各地普降大雪的天气系统类型,并分析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日本的天气变化趋势。
(4)说明本次暴雪主要分布地区并说明其降雪多的原因。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西北风。气温低,降水相对较少。
(3)冷锋。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4)日本中北部日本海沿岸。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过,增温增湿。
【分析】本题考查气候及其形成原因、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降雪的影响因素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1)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侧,濒临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临近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因此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日本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夏季均为高温多雨,降雪主要集中在冬季,因此材料所述季节为冬季,该季节日本盛行由亚欧大陆吹出的西北风,即其盛行风为西北风。西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由高纬度地区吹出,温度较低。在其影响下,日本气候特点为气温低,降水相对较少。
(3)根据图中暴雪分布情况,其为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降雪带,最可能为锋面雨,加之该季节西北风(冷气团)势力强,因此属于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同时,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
(4)结合图中信息,此次降雪主要集中在日本海沿岸。结合第(1)小问解析可知,此时盛行西北季风,日本海沿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其次,根据图例可知,沿岸有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日本海沿岸降雪多。
2.(2022·江苏常州·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州是我国古代海上造船基地,自三国吴起,历南朝、唐、宋、元、明久负盛名。福州港口连接着闽江。从福州港海行至山东、朝鲜半岛、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极为便利。中国最好的红茶,出自武夷山区。1866~1888年间,福州号称中国“第一茶港”,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地。
材料二福州市已知温泉近30处,主要为基岩构造裂隙热水,贮存在花岗岩和火山岩中。福州温泉与山水相伴共生,市区中心地带也有温泉分布,多数温泉在河流附近,特别是闽江流域。
材料三福建与祖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图左为“福建省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毫米)”。图右为“福州市区温泉形成示意图”。
(1)说明福建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解释福州市区温泉形成的地理条件。
(3)简析福州港成为我国当年重要茶港的原因。
【答案】(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地多于平原。
夏季风带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受台湾山脉的雨影效应,沿海降水较少。
(2)地处断裂带,地热资源丰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闽江支流众多,水源丰富;断裂构造为地下热水提供储存和流通条件;平原上的淤泥和黏土层使温泉得以保温,隔绝污染:冷热水密度差、山区与平原地形差,促使温泉涌出。
(3)地处东南沿海与闽江口,地理位置优越,成为闽江流域货物的集散地、发展海外贸易的枢纽;闽江沟通了沿海与武夷山红茶主产区,红茶等产品顺江而下,交通快捷便利:造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为海外贸易提供了运输工具保障。
【分析】本题以福建省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以及福州市区温泉形成示意图,考查了福建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福建省东南沿海降水量为1200mm左右,向西北内陆增高至2000mm以上;之间有局部闭合高值区域,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等降水量线分布大致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北部武夷山地多于东南部沿海平原。形成主要原因是,福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带来水汽。从太平洋来的东南季风在越过台湾山脉时下沉,由于台湾海峡水域比较狭窄,因此受台湾山脉的雨影效应,再加上沿海为平原地形,抬升作用较弱,因此在沿海地区降水较少。东南季风湿润水汽在向西北运行过程中受地形抬升逐渐形成迎风坡降水。因此在西北山区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降水多。
(2)读图可知,福州市周边为花岗体和火山岩体,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下有多条断裂构造带,断裂带附近地热资源丰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闽江支流众多,水源丰富;地表水沿断裂带处下渗补充地下水,北北东断裂构造带的地下冷水渗流与北北西断裂构造带的地下热水接触,冷热水密度差、山区与平原地形差,促使温泉涌出。断裂构造带为地下热水上升提供储存和流通条件;平原上的淤泥和黏土层使温泉得以保温,隔绝污染。
(3)读图并结合材料“福州港口连接着闽江。从福州港海行至山东、朝鲜半岛、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极为便利”可知,福州地处东南沿海与闽江口,通江达海,地理位置优越,成为闽江流域货物的集散地、发展海外贸易的枢纽;由材料“中国最好的红茶,出自武夷山区”可知,闽江沟通了沿海与武夷山红茶主产区,红茶等产品顺江而下,交通快捷便利:由材料“福州是我国古代海上造船基地,自三国吴起,历南朝、唐、宋、元、明久负盛名”可知,造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为海外贸易提供了运输工具保障。
3.(2022·江西吉安·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横跨亚欧两洲,地域辽阔,人口、产业多集中于欧洲部分。铁路以东西走向为主,大河较多,但航运价值不高(如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下图示意俄罗斯地理简图及沿60°N的地形剖面。
(1)描述俄罗斯的地形地势特点。
(2)简析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大河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3)评价俄罗斯亚洲部分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答案】(1)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2)地处西伯利亚,人口、城市稀少,经济相对落后,运输需求少:纬度高,河流结冰期长;河流多南北走向,开发价值不大。
(3)利:耕地面积广阔,土地集中成片;冬季气温低,病虫害较少。弊: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年际变化大;虽平原广阔,但冻土、沼泽广布,耕地质量不高。
【分析】本题以俄罗斯地理简图及沿60°N的地形剖面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地形特征、河流航运价值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考察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根据所学结合图示可知,俄罗斯西部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有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西伯利亚地区河流向北流入北冰洋,故其地形特征可表述为: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河流航运价值分析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加以思考: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大河地处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流经区域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少;南北流向,而俄罗斯东西走向运输需求大,开发价值不高。
(3)评价农业发展条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评价。有利条件:地域广阔,耕地面积大;作物生长周期长,品质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较少。不利条件: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缓慢;降水较少且年际变化大,农业生产不稳定;冻土发育,沼泽广布,耕地质量低。
4.(2022·河南许昌·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中、下游河段常见基岩矗立江边,悬崖峭壁,如列屏障,突出江中,三面临水,形如半岛,当地人民称为“矶”,地学上一般称“矶头”。矶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层与沉积物)及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矶头可以改变河流主流的轴线,不同程度地把主流挑向对岸。长江中、下游的“矶”,从湖北宜昌至江苏江阴附近,据不完全的统计约有各种矶头110多个。图甲为长江中、下游部分“矶”的分布示意图,图乙为顺直型分汊河道示意图。
(1)据图甲描述长江两岸矶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图乙简析分汊性河道的形成过程。
(3)分析矶头对河道下游江堤产生的作用。
【答案】(1)分布特征:右(南)岸多,左(北)岸少。
形成原因:长江右岸主要属于江南低山丘陵地区,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岸侵蚀严重,松软岩石被侵蚀带走,坚硬岩石出漏水面形成矶头:左岸以平原为主,堆积巨厚沉积物,低山丘陵少,形成几率小。
(2)矶头附近河床较窄,流速较快,束水攻沙:矶头下游河床变宽,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江心洲:河水分流,形成分汉型河道。
(3)矶头具有挑流作用,改变河流主流流向,把主流挑向对岸,对岸水流集中,侵蚀严重,可能发生崩岸(对江堤产生破坏作用);矶头同侧的下游出现回水滞流区,流速变缓,促使泥沙淤积,形成边滩,保护江堤。
【分析】本题以长江矶头为背景,涉及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由图可知,长江自西向东流,因此矶头右岸比左岸多(南岸比北岸多)。原因:长江自西向东流,长江右岸属于江南丘陵地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右岸被河水侵蚀严重,比较疏松的岩石被流水侵蚀带走,剩下坚硬的岩石出漏水面形成了矶头。长江左岸以平原为主,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沉积作用较强,堆积巨厚沉积物,丘陵较少,形成矶头的几率就小。
(2)由图可知,矶头附近河道较为狭窄,由于狭管效应,流速较快,束水攻沙。到了矶头下游,河道又变宽阔,河水流速变慢,沉积作用明显,泥沙沉积多,形成江心洲。江心洲就把河水分开,使河水分流,形成分叉型河道。
(3)矶头具有挑流作用,河流水碰到矶头后会转向,改变了河流的主流流向,河水主流被挑到矶头对岸,导致对岸水流集中,侵蚀较重,对江堤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可能导致江堤发生崩塌。矶头同侧的下游地区会出现回水滞流区,流速比较慢,泥沙淤积多,形成边滩,保护江堤免受侵蚀破坏。
5.(2022·江苏泰州·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涵盖7个城市群,城市群建设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点。高质量发展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高质量发展往往表现为产业层次更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
材料二:下图为黄河流域城市群分布图。表1为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经济指标。
(1)概括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
(2)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晋中城市群相比较的优势区位条件。
(3)说出黄河流域城市群协同应对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
【答案】(1)部分城市群第一产业高于全国水平,大部分城市群高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大部分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略低于全国水平;中上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下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发育程度较好;不同城市群之间出现产业同质现象;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靠近长三角和津京唐地区,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日韩,对外联系方便;海港众多,海运便利;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多,劳动力丰富。
(3)水土流失,水资源不足加大科技创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提升核心城市地位;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
【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城市区位因素、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读取表中数据分析,整体看,黄河流域城市群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部分城市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城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从内部差异看,中上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下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合理;不同城市群之间出现产业同质现象,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
(2)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晋中城市群相比较的优势区位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交通、产业基础、资源、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靠近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地理位置更优越;海港众多,海运便利;靠近日韩,对外开放程度更高,联系更便利;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更雄厚,经济发展水平高,协作条件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素质较高;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多,整体科技水平较高。
(3)黄河流域城市群协同应对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严重的水土流失及水资源不足。结合材料“高质量发展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高质量发展往往表现为产业层次更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升核心城市的地位,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基层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等。
6.(2021·山东·高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棉花是喜温、好光、耐旱、忌涝渍的一年生作物。受自然条件及栽培技术、机械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棉花生产时空分布不断变化。标准差椭圆法是分析空间分布方向性特征的经典方法之一。椭圆的长半轴表示的是数据分布的方向,短半轴表示的是数据分布的范围。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中国棉花产量和面积标准差椭圆。
(1)指出1950—2015年我国棉花生产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气候条件对西北棉区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
(3)分析土地流转对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答案】(1)中国棉花生产的空间分布由集中趋于分散;形成"东南一西北"的格局;棉花主产区由黄河流域棉区转为西北内陆棉区。
(2)干燥少雨,晴天多,洪涝灾害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棉花品质好;冬季寒冷,夏季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3)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有利于实行(种植品种、模式、播种、田间管理、采摘)统一经营管理,提高棉花的品质;有利于实现机械化生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人工等成本;土地流转,可以提高产量。
【分析】本题以1950—2015年中国棉花产量和面积标准差椭圆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我国棉花生产的空间分布特征、气候条件对西北棉区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土地流转对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注重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1950-2015年中国棉花产量和面积标准差椭圆的长半轴向两端扩散,表明中国棉花生产的空间分布由集中趋于分散,并且由中国东部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西北内陆棉区的棉花产量和种植面积占比增加,形成"东南一西北"的格局。具体来看,1950和1980年椭圆居于中国东部,黄河流域棉区的大部分及长江流域棉区东北部均包含在椭圆范围内:1995年椭圆范围明显向西北方向延伸,但椭圆的短半轴仍位于东部,以黄河流域为主体;2010年和2015年椭圆范围持续向西北方向延伸,椭圆的短半轴也随之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棉花主产区的主体区域转为西北内陆棉区。
(2)棉花是喜温、好光、耐旱、忌涝渍,气候条件对西北棉区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可从光、热、水分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棉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在棉花生长季热量资源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降水少,晴天多,洪涝灾害少;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棉花品质好;冬季寒冷,气候干燥,病虫害少;棉花生长的后期,晴天多,有利于棉花采摘收获。
(3)提高棉花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将农村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或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可实行棉花规模化种植,从而有利于实行从种植品种、模式、播种、田间管理、采摘等农田统一标准化管理模式,便于大型农业农机具进行机械化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人工等成本;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得到土地的经营权后,有利于加大农业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让“低产田”变成了“高效田”。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使用,不仅提高了棉花生产效益,又使棉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7.(2022·江苏无锡·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易地搬迁扶贫剧《山海情》火了,剧中讲述的移民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宁夏对西海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帮他们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移民到宁夏平原的闽宁镇,从大山走向平川。在政府的带领下,图中西吉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采用“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业并举的产业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脱贫。下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图。
(1)读图简述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西海固地区“苦瘠甲天下”的原因。
(3)简析闽宁镇相比西吉县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4)说出西吉县的马铃薯脱贫策略对我国农村脱贫的启示。
【答案】(1)深居内陆。大致位于36°N-38°N,105°E-107°E之间;地处暖温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地带;地处半湿润区到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交汇处;毗邻甘肃、陕西、内蒙古。
(2)气候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资源短缺。
(3)地形平坦开阔;热量条件较好;靠水黄河,水源相对丰富;土壤肥沃。
(4)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产业;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多种经营;改善交通;保护环境。
【分析】本大题以宁夏西海固为材料,涉及宁夏的地理位置、西海固生态、农业区位和扶贫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地理位置可以从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等来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大致位于36°N-38°N、105°E-107°E之间;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黄河穿越,塑造了肥沃的宁夏平原;毗邻甘肃、陕西、内蒙古等省级行政区,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是我国各种自然地理分界线集中的地区之一,在积温上:地处暖温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地带;在干湿分区上:地处半湿润区到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形区上:地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结合部;在三大自然分区上:地处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交汇处等。
(2)西海固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当地贫困导致的恶性循环,植被破坏多,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地势高,土层薄,土壤贫瘠,耕地资源短缺。
(3)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和灌溉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中的信息可知,闽宁镇地处宁夏平原上,地势相对平坦,热量相对充足;土壤肥沃,靠近黄河,水源充足;而西吉位于山区,海拔高,地面崎岖,积温数值较小,热量相对缺乏。
(4)西吉县马铃薯脱贫策略对我国农村脱贫的启示,主要从该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考虑。其他地方可以借鉴该地具体、较好的做法推而广之。总结概括该地发展马铃薯产业对我国农村脱贫致富的启示应该是: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产业;促进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视生态保护;大量发展交通;加大科技投入等。
8.(2022·江苏连云港·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市场。T公司是国外一家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随着全球对于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快速增加,该公司于2019年在我国上海临港产业园内建设了超级工厂。
材料二:下图为T公司电动汽车产业链供应商分布示意图和T公司上海超级工厂位置示意图。
(1)简述T公司中国产业链的特点。
(2)分析T公司在上海建厂的原因。
(3)说明T公司在上海建厂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的影响。
【答案】(1)相关生产企业集中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产生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供应链生产基础好,成熟度高;位于产业链中低环节,利润较低。
(2)有效提高产能;抢占中国广阔市场;临港便于产品外运;产业基础好,配套产业齐全,政策支持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我国新能源车企自主创新发展,提高中国车企国际竞争力;提供就业机会,吸引高端人才;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促进我国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打造我国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
【分析】本题以T公司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厂、公司产业链供应商示意图、T公司在上海超级工厂位置示意图回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产业链特点、工业区位、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从T公司产业链供应商示意图可知,T公司中国产业链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出工业集聚的状态,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中国东部地区工业基础好,设施完善,产业链完整,可为T公司提供绝大多数的原料和配件;产业链位于电动汽车的中下游环节,技术要求较低,利润低。
(2)此题应从工业区位因素作答。从材料可知,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在上海建厂,有利于抢占中国市场;从图示可看出,上海海运交通、航空交通、陆路交通便利,可降低物流成本;有政策支持;产业基础好,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链完整;劳动力素质高等。
(3)根据T公司电动汽车产业链供应商分布示意图可知,公司带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和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端人才;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发展,提高中国新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促进我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有利于形成我国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西洋与地中海曾有广阔的水道相连。在距今800万年前,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在大西洋与地中海相连处形成山脉,地中海与海洋唯一通道中断,在被阻隔的几十万年里,地中海逐渐变成一个深达3000多米的巨大盆地,其底部堆积了2千米厚的盐层,这就是地质时期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墨西拿盐度危机”事件。期间,古地中海向西亚地区输送了巨量的盐分。直到约533万年前,直布罗陀地区大面积断裂,直布罗陀海峡完全被打开,海水重新注入地中海。下图为地中海地区示意图。
(1)分析地质时期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对地中海水文特征的影响。
(2)推测古地中海向西亚地区输送盐分的过程。
(3)根据地中海在地质时期的演变历史及板块运动的趋势,推测地中海未来的演变趋势。
【答案】(1)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水交换阻断,由于地中海地区夏季高温少雨,海水被大量蒸发,导致海面不断下降,盐度不断上升。
(2)气候干旱,湖水干涸后,古地中海湖盆大量盐分结晶;西风将盐分吹至空中,带到西亚地区;风速减弱,盐分在西亚沉积。
(3)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海底逐步抬起形成山脉,地中海逐步缩小和封闭,再次形成湖泊);由于缺少大西洋海水注入,地中海水量收入少于支出,湖泊干涸;地中海逐步演变为荒漠广布的盆地。
【分析】此题以地中海地质变迁为材料,考查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来分析地理问题,通过考查地质变化对海水水文特征、水体面积变化的影响、气候与湖泊关系,来探究地形地貌要素、水文要素、气候要素三者相互作用。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由材料可知,地中海曾经与大西洋有广阔的水道相连,使得地中海的盐度应该是较低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大西洋与地中海相连处形成山脉,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消失,使得地中海由海洋变成了一个内陆湖盆,从而使得地中海得不到大量盐度较低的大西洋海水补充,造成地中海面积变小、盐度升高。从气候角度来看,地中海夏季受副高下沉气流控制,高温少雨,海水大量被蒸发,进一步导致地中海海面下降、面积变小,盐度不断升高。
(2)由于地壳运动使得地中海与大西洋唯一通道中断,古地中海一开始由海洋变成巨深的内陆湖泊,之后在被阻隔的几十万年里,湖泊逐渐蒸发干涸,最终变成了内陆盆地,其底部积累了大量的盐分。由于地中海位于中纬度西风带上,冬半年在强大西风的搬运作用下,盐粒向东面的西亚移动。当到达西亚地区时,由于风速减弱,导致盐粒大量沉积。
(3)首先,由材料可知,地中海处在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中海海底地壳可能隆起抬升形成山脉,依据地中海在地质时期的演变历史,可能会导致直布罗陀海峡再次闭合,进而造成地中海面积变小,由海洋再次变成内陆湖泊。其次,由于失去大西洋海水的注入,再加上气候变干,蒸发加剧,地中海(湖泊)水量收入会少于支出,盐度升高,湖水逐渐干涸,最终形成巨厚盐层覆盖的盆地。第三,由于盐层覆盖地表,植被难以生长,最终会形成荒漠景观。
10.(2021·江西·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潮汐往复冲刷而形成的水道被称为“潮沟”,潮汐涨落,潮沟就像是伸展的动脉和静脉,肩负着潮滩湿地与外海间物质、营养和能量交换的重任,滋养潮沟植被的生长。同时,潮沟植被对潮沟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潮沟演变机理主要有两种理论:冲刷理论和淤积理论。冲刷理论认为,潮沟起源于潮滩表面的地形扰动,且地形扰动较强时,所产生的潮沟系统也会有较大的密度和复杂性,在演变初期,尤其在退潮阶段归槽水流向潮沟汇聚时,潮沟系统依靠潮沟头部的溯源侵蚀而增长。淤积理论认为,潮沟由潮滩上不同流路的薄(无植被)泥沙不断淤积束窄而形成。
(1)指出潮沟植被的性状。
(2)分析植被在潮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简述涨潮时从主沟到支沟水文特征的变化。
【答案】(1)耐盐碱;喜涝耐旱;根系发达。
(2)植被减缓海水流速,加上根系固土,减轻潮汐对海滩的侵蚀;植被阻碍海水运动,加速泥沙沉积。
(3)流速减慢;含沙量下降;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分析】本题以潮沟为材料,主要涉及外力作用以及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潮沟是由于潮汐作用形成的,海水盐度较高,所以植被应该耐盐碱;潮汐动能较大,所以该地植被应该根系发达,抗冲击侵蚀能力较强;潮沟中水量较大、变化较大,所以该地植被应该喜涝耐旱。
(2)植被可以降低海水的流速,使得海水的搬运能降低,加速泥沙的沉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植被根系发达,固土能力较强,能够降低潮汐对海滩的冲蚀;植被可以降低海水流速,降低侵蚀潮汐的侵蚀能力,减少潮汐对海滩的冲蚀。
(3)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潮沟是由潮汐侵蚀形成的,涨潮时海水是由主沟流向支沟,流速逐渐降低;海水的搬运能力降低,泥沙含量减少;潮沟变窄,逐渐分散,水量减少;水位下降等。
11.(2022·广东揭阳·高三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题目。
狮泉河盆地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一段狭长河谷盆地(如图10),海拔约4300m,年降水量不足100mm,受高空西风影响,年大风日数达l00多天。其四周山地基岩裸露,盆地内各处布满了松散的沙砾质沉积物。狮泉河贯穿盆地中央,常年有水,其约67%的水源来自地下水补给。狮泉河盆地成为阿里山地荒漠区中的“湿润中心”。
(1)说出狮泉河盆地气候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2)狮泉河盆地内各处布满了沙砾质沉积物,解释其形成过程。
(3)分析狮泉河盆地成为阿里“湿润中心”的主要原因。
【答案】(1)干旱、寒冷、多大风。其地形为内陆盆地(或四周为山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海拔高,气温低;高空西风进入东西向狭长河谷,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增强。
(2)盆地周边裸露的基岩山地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了大量碎屑物;在重力作用和冰雪融水搬运作用下,碎屑物沿山麓向谷地底部沉积;继续受西风或山谷风的风力和流水搬运的影响,沉积于盆地的各个部位。
(3)有朗曲、噶尔藏布两条支流汇入狮泉河,使河水水量大增;宽阔的盆地地形,使河水流速放缓,形成了大片湿地(或众多河曲、汊道);冬季,有稳定的温暖的地下水补给,狮泉河不会断流。
【分析】本题以狮泉河盆地为背景,考查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以及陆地各水体的相互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由材料“年降水量不足100mm,受高空西风影响,年大风日数达l00多天”可知,狮泉河盆地气候特点是干旱、寒冷、多大风。由材料“狮泉河盆地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一段狭长河谷盆地”可知,其地形为内陆盆地(或四周为山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海拔高,气温低;由材料“受高空西风影响”并结合图示可知,高空西风进入东西向狭长河谷,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增强。
(2)由材料可知,盆地内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因此盆地内风化作用强,盆地周边裸露的基岩山地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了大量碎屑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山高坡陡,冰川广布,在重力作用和冰雪融水搬运作用下,碎屑物沿山麓向谷地底部沉积;由材料“受高空西风影响,年大风日数达l00多天。”以及盆地中河流较多,继续受西风或山谷风的风力和流水搬运的影响,沉积于盆地的各个部位。
(3)由材料“狮泉河贯穿盆地中央,常年有水”可知,有朗曲、噶尔藏布两条支流汇入狮泉河,使河水水量大增;读图可知,盆地面积宽阔,盆地地底部地势较平缓,宽阔的盆地地形,使河水流速放缓,形成了大片湿地(或众多河曲、汊道);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较弱;由材料“约67%的水源来自地下水补给”并结合图示可知,西藏自治区南部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冬季,有稳定的温暖的地下水补给,狮泉河不会断流。
12.(2022·北京海淀·高三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是菲律宾最大的海港,并有国家铁路“火车总站”之称。马尼拉是菲律宾的基础制造业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下左图为马尼拉城市空间结构图,下右图为菲律宾局部区域图。
(1)描述马尼拉工业区的分布特征。
食品加工业是马尼拉主要工业部门之一,产品有椰子干、椰子油、糖、饮料等。
(2)简述马尼拉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优势条件。
菲律宾政府以马尼拉为核心城市,将其周边17个市、镇组成马尼拉大都会。
(3)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说明马尼拉的城市辐射功能。
【答案】(1)工业区主要沿河流分布;沿港口(海)分布。
(2)原材料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交通便利,有利于货物转运;国内外市场广阔。
(3)依托城市发达的公路和轨道交通,将工业生产分散到周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作为工业中心,依托发达的海运和公路运输,促进原料、工业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通过完善的交通网和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人才和技术的流通,带动国家工业创新能力提高。通过产业转移与发达国家联系,通过工业产品出口,影响世界其他国家。
【分析】本大题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和城市空间结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读“马尼拉城市空间结构图”可知:马尼拉城市功能区主要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和绿地。工业区主要沿河流分布和沿海分布,特别是西部沿海分布较密集。
(2)马尼拉食品产品主要有椰子干、椰子油、糖、饮料等,发展这些食品加工业的优势条件:马尼拉为热带盛产椰子,说明食品的原材料丰富;“马尼拉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说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最大的海港”、“火车总站”说明交通便利,有利于货物转运;食品加工是市场指向型工业,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马尼拉发展食品加工国内外市场广阔。
(3)马尼拉是菲律宾的基础制造业中心,从区域空间组织看马尼拉是核心城市,为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依托四通八达的公路和轨道交通,将工业生产分散到周边城市,促进周边城市经济发展。作为工业中心,依托便捷的水运条件和公路运输,把原料、工业产品输送到国内外,影响国内其他城市及世界其他国家;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合作,不断提高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不断完善交通网和信息网络,带动国家工业创新能力提高。
材料一2012年1月31日环球网报道,日本全国各地近期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超过2m,有的地区超过5m,甚至导致雪灾。
材料二下图为日本暴雪分布图。
(1)说明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2)判断此时节日本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受其影响日本的气候特点。
(3)说明导致2012年1月31日日本全国各地普降大雪的天气系统类型,并分析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日本的天气变化趋势。
(4)说明本次暴雪主要分布地区并说明其降雪多的原因。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西北风。气温低,降水相对较少。
(3)冷锋。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4)日本中北部日本海沿岸。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过,增温增湿。
【分析】本题考查气候及其形成原因、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降雪的影响因素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1)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侧,濒临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临近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因此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日本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夏季均为高温多雨,降雪主要集中在冬季,因此材料所述季节为冬季,该季节日本盛行由亚欧大陆吹出的西北风,即其盛行风为西北风。西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由高纬度地区吹出,温度较低。在其影响下,日本气候特点为气温低,降水相对较少。
(3)根据图中暴雪分布情况,其为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降雪带,最可能为锋面雨,加之该季节西北风(冷气团)势力强,因此属于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同时,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
(4)结合图中信息,此次降雪主要集中在日本海沿岸。结合第(1)小问解析可知,此时盛行西北季风,日本海沿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其次,根据图例可知,沿岸有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日本海沿岸降雪多。
2.(2022·江苏常州·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州是我国古代海上造船基地,自三国吴起,历南朝、唐、宋、元、明久负盛名。福州港口连接着闽江。从福州港海行至山东、朝鲜半岛、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极为便利。中国最好的红茶,出自武夷山区。1866~1888年间,福州号称中国“第一茶港”,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地。
材料二福州市已知温泉近30处,主要为基岩构造裂隙热水,贮存在花岗岩和火山岩中。福州温泉与山水相伴共生,市区中心地带也有温泉分布,多数温泉在河流附近,特别是闽江流域。
材料三福建与祖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图左为“福建省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毫米)”。图右为“福州市区温泉形成示意图”。
(1)说明福建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解释福州市区温泉形成的地理条件。
(3)简析福州港成为我国当年重要茶港的原因。
【答案】(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地多于平原。
夏季风带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受台湾山脉的雨影效应,沿海降水较少。
(2)地处断裂带,地热资源丰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闽江支流众多,水源丰富;断裂构造为地下热水提供储存和流通条件;平原上的淤泥和黏土层使温泉得以保温,隔绝污染:冷热水密度差、山区与平原地形差,促使温泉涌出。
(3)地处东南沿海与闽江口,地理位置优越,成为闽江流域货物的集散地、发展海外贸易的枢纽;闽江沟通了沿海与武夷山红茶主产区,红茶等产品顺江而下,交通快捷便利:造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为海外贸易提供了运输工具保障。
【分析】本题以福建省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以及福州市区温泉形成示意图,考查了福建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福建省东南沿海降水量为1200mm左右,向西北内陆增高至2000mm以上;之间有局部闭合高值区域,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等降水量线分布大致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北部武夷山地多于东南部沿海平原。形成主要原因是,福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带来水汽。从太平洋来的东南季风在越过台湾山脉时下沉,由于台湾海峡水域比较狭窄,因此受台湾山脉的雨影效应,再加上沿海为平原地形,抬升作用较弱,因此在沿海地区降水较少。东南季风湿润水汽在向西北运行过程中受地形抬升逐渐形成迎风坡降水。因此在西北山区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降水多。
(2)读图可知,福州市周边为花岗体和火山岩体,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下有多条断裂构造带,断裂带附近地热资源丰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闽江支流众多,水源丰富;地表水沿断裂带处下渗补充地下水,北北东断裂构造带的地下冷水渗流与北北西断裂构造带的地下热水接触,冷热水密度差、山区与平原地形差,促使温泉涌出。断裂构造带为地下热水上升提供储存和流通条件;平原上的淤泥和黏土层使温泉得以保温,隔绝污染。
(3)读图并结合材料“福州港口连接着闽江。从福州港海行至山东、朝鲜半岛、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极为便利”可知,福州地处东南沿海与闽江口,通江达海,地理位置优越,成为闽江流域货物的集散地、发展海外贸易的枢纽;由材料“中国最好的红茶,出自武夷山区”可知,闽江沟通了沿海与武夷山红茶主产区,红茶等产品顺江而下,交通快捷便利:由材料“福州是我国古代海上造船基地,自三国吴起,历南朝、唐、宋、元、明久负盛名”可知,造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为海外贸易提供了运输工具保障。
3.(2022·江西吉安·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横跨亚欧两洲,地域辽阔,人口、产业多集中于欧洲部分。铁路以东西走向为主,大河较多,但航运价值不高(如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下图示意俄罗斯地理简图及沿60°N的地形剖面。
(1)描述俄罗斯的地形地势特点。
(2)简析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大河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3)评价俄罗斯亚洲部分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答案】(1)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2)地处西伯利亚,人口、城市稀少,经济相对落后,运输需求少:纬度高,河流结冰期长;河流多南北走向,开发价值不大。
(3)利:耕地面积广阔,土地集中成片;冬季气温低,病虫害较少。弊: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年际变化大;虽平原广阔,但冻土、沼泽广布,耕地质量不高。
【分析】本题以俄罗斯地理简图及沿60°N的地形剖面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地形特征、河流航运价值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考察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根据所学结合图示可知,俄罗斯西部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有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西伯利亚地区河流向北流入北冰洋,故其地形特征可表述为: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河流航运价值分析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加以思考: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大河地处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流经区域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少;南北流向,而俄罗斯东西走向运输需求大,开发价值不高。
(3)评价农业发展条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评价。有利条件:地域广阔,耕地面积大;作物生长周期长,品质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较少。不利条件: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缓慢;降水较少且年际变化大,农业生产不稳定;冻土发育,沼泽广布,耕地质量低。
4.(2022·河南许昌·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中、下游河段常见基岩矗立江边,悬崖峭壁,如列屏障,突出江中,三面临水,形如半岛,当地人民称为“矶”,地学上一般称“矶头”。矶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层与沉积物)及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矶头可以改变河流主流的轴线,不同程度地把主流挑向对岸。长江中、下游的“矶”,从湖北宜昌至江苏江阴附近,据不完全的统计约有各种矶头110多个。图甲为长江中、下游部分“矶”的分布示意图,图乙为顺直型分汊河道示意图。
(1)据图甲描述长江两岸矶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图乙简析分汊性河道的形成过程。
(3)分析矶头对河道下游江堤产生的作用。
【答案】(1)分布特征:右(南)岸多,左(北)岸少。
形成原因:长江右岸主要属于江南低山丘陵地区,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岸侵蚀严重,松软岩石被侵蚀带走,坚硬岩石出漏水面形成矶头:左岸以平原为主,堆积巨厚沉积物,低山丘陵少,形成几率小。
(2)矶头附近河床较窄,流速较快,束水攻沙:矶头下游河床变宽,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江心洲:河水分流,形成分汉型河道。
(3)矶头具有挑流作用,改变河流主流流向,把主流挑向对岸,对岸水流集中,侵蚀严重,可能发生崩岸(对江堤产生破坏作用);矶头同侧的下游出现回水滞流区,流速变缓,促使泥沙淤积,形成边滩,保护江堤。
【分析】本题以长江矶头为背景,涉及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由图可知,长江自西向东流,因此矶头右岸比左岸多(南岸比北岸多)。原因:长江自西向东流,长江右岸属于江南丘陵地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右岸被河水侵蚀严重,比较疏松的岩石被流水侵蚀带走,剩下坚硬的岩石出漏水面形成了矶头。长江左岸以平原为主,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沉积作用较强,堆积巨厚沉积物,丘陵较少,形成矶头的几率就小。
(2)由图可知,矶头附近河道较为狭窄,由于狭管效应,流速较快,束水攻沙。到了矶头下游,河道又变宽阔,河水流速变慢,沉积作用明显,泥沙沉积多,形成江心洲。江心洲就把河水分开,使河水分流,形成分叉型河道。
(3)矶头具有挑流作用,河流水碰到矶头后会转向,改变了河流的主流流向,河水主流被挑到矶头对岸,导致对岸水流集中,侵蚀较重,对江堤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可能导致江堤发生崩塌。矶头同侧的下游地区会出现回水滞流区,流速比较慢,泥沙淤积多,形成边滩,保护江堤免受侵蚀破坏。
5.(2022·江苏泰州·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涵盖7个城市群,城市群建设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点。高质量发展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高质量发展往往表现为产业层次更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
材料二:下图为黄河流域城市群分布图。表1为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经济指标。
城市群 | 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 | 年末总人口(万人) | 进出口总值(亿元)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上游 | 呼包鄂榆城群 | 1.32 | 1154.55 | 381.06 | 4.42 | 50.37 | 45.21 |
宁夏沿黄城市群 | 0.34 | 569.61 | 240.39 | 6.37 | 49.69 | 43.83 | |
兰西城市群 | 0.62 | 1535.23 | 202.39 | 7.62 | 31.36 | 61.02 | |
中游 | 关中平原城市群 | 2.17 | 4462.43 | 3596.64 | 8.50 | 39.36 | 52.24 |
晋中城市群 | 1.03 | 1981.07 | 1225.51 | 3.17 | 45.68 | 51.15 | |
下游 | 山东半岛城市群 | 7.11 | 10070.21 | 20422 | 7.20 | 39.80 | 53.00 |
中原城市群 | 4.29 | 7474.46 | 5370.99 | 6.66 | 45.09 | 45.09 | |
全国 | -- | -- | -- | 7.11 | 38.97 | 53.92 |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份2020年统计年鉴整理
(1)概括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
(2)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晋中城市群相比较的优势区位条件。
(3)说出黄河流域城市群协同应对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
【答案】(1)部分城市群第一产业高于全国水平,大部分城市群高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大部分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略低于全国水平;中上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下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发育程度较好;不同城市群之间出现产业同质现象;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靠近长三角和津京唐地区,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日韩,对外联系方便;海港众多,海运便利;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多,劳动力丰富。
(3)水土流失,水资源不足加大科技创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提升核心城市地位;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
【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城市区位因素、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读取表中数据分析,整体看,黄河流域城市群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部分城市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城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从内部差异看,中上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下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合理;不同城市群之间出现产业同质现象,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
(2)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晋中城市群相比较的优势区位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交通、产业基础、资源、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靠近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地理位置更优越;海港众多,海运便利;靠近日韩,对外开放程度更高,联系更便利;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更雄厚,经济发展水平高,协作条件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素质较高;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多,整体科技水平较高。
(3)黄河流域城市群协同应对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严重的水土流失及水资源不足。结合材料“高质量发展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高质量发展往往表现为产业层次更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升核心城市的地位,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基层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等。
6.(2021·山东·高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棉花是喜温、好光、耐旱、忌涝渍的一年生作物。受自然条件及栽培技术、机械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棉花生产时空分布不断变化。标准差椭圆法是分析空间分布方向性特征的经典方法之一。椭圆的长半轴表示的是数据分布的方向,短半轴表示的是数据分布的范围。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中国棉花产量和面积标准差椭圆。
(1)指出1950—2015年我国棉花生产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气候条件对西北棉区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
(3)分析土地流转对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答案】(1)中国棉花生产的空间分布由集中趋于分散;形成"东南一西北"的格局;棉花主产区由黄河流域棉区转为西北内陆棉区。
(2)干燥少雨,晴天多,洪涝灾害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棉花品质好;冬季寒冷,夏季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3)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有利于实行(种植品种、模式、播种、田间管理、采摘)统一经营管理,提高棉花的品质;有利于实现机械化生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人工等成本;土地流转,可以提高产量。
【分析】本题以1950—2015年中国棉花产量和面积标准差椭圆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我国棉花生产的空间分布特征、气候条件对西北棉区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土地流转对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注重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1950-2015年中国棉花产量和面积标准差椭圆的长半轴向两端扩散,表明中国棉花生产的空间分布由集中趋于分散,并且由中国东部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西北内陆棉区的棉花产量和种植面积占比增加,形成"东南一西北"的格局。具体来看,1950和1980年椭圆居于中国东部,黄河流域棉区的大部分及长江流域棉区东北部均包含在椭圆范围内:1995年椭圆范围明显向西北方向延伸,但椭圆的短半轴仍位于东部,以黄河流域为主体;2010年和2015年椭圆范围持续向西北方向延伸,椭圆的短半轴也随之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棉花主产区的主体区域转为西北内陆棉区。
(2)棉花是喜温、好光、耐旱、忌涝渍,气候条件对西北棉区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可从光、热、水分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棉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在棉花生长季热量资源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降水少,晴天多,洪涝灾害少;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棉花品质好;冬季寒冷,气候干燥,病虫害少;棉花生长的后期,晴天多,有利于棉花采摘收获。
(3)提高棉花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将农村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或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可实行棉花规模化种植,从而有利于实行从种植品种、模式、播种、田间管理、采摘等农田统一标准化管理模式,便于大型农业农机具进行机械化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人工等成本;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得到土地的经营权后,有利于加大农业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让“低产田”变成了“高效田”。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使用,不仅提高了棉花生产效益,又使棉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7.(2022·江苏无锡·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易地搬迁扶贫剧《山海情》火了,剧中讲述的移民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宁夏对西海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帮他们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移民到宁夏平原的闽宁镇,从大山走向平川。在政府的带领下,图中西吉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采用“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业并举的产业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脱贫。下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图。
(1)读图简述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西海固地区“苦瘠甲天下”的原因。
(3)简析闽宁镇相比西吉县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4)说出西吉县的马铃薯脱贫策略对我国农村脱贫的启示。
【答案】(1)深居内陆。大致位于36°N-38°N,105°E-107°E之间;地处暖温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地带;地处半湿润区到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交汇处;毗邻甘肃、陕西、内蒙古。
(2)气候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资源短缺。
(3)地形平坦开阔;热量条件较好;靠水黄河,水源相对丰富;土壤肥沃。
(4)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产业;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多种经营;改善交通;保护环境。
【分析】本大题以宁夏西海固为材料,涉及宁夏的地理位置、西海固生态、农业区位和扶贫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地理位置可以从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等来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大致位于36°N-38°N、105°E-107°E之间;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黄河穿越,塑造了肥沃的宁夏平原;毗邻甘肃、陕西、内蒙古等省级行政区,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是我国各种自然地理分界线集中的地区之一,在积温上:地处暖温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地带;在干湿分区上:地处半湿润区到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形区上:地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结合部;在三大自然分区上:地处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交汇处等。
(2)西海固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当地贫困导致的恶性循环,植被破坏多,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地势高,土层薄,土壤贫瘠,耕地资源短缺。
(3)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和灌溉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中的信息可知,闽宁镇地处宁夏平原上,地势相对平坦,热量相对充足;土壤肥沃,靠近黄河,水源充足;而西吉位于山区,海拔高,地面崎岖,积温数值较小,热量相对缺乏。
(4)西吉县马铃薯脱贫策略对我国农村脱贫的启示,主要从该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考虑。其他地方可以借鉴该地具体、较好的做法推而广之。总结概括该地发展马铃薯产业对我国农村脱贫致富的启示应该是: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产业;促进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视生态保护;大量发展交通;加大科技投入等。
8.(2022·江苏连云港·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市场。T公司是国外一家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随着全球对于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快速增加,该公司于2019年在我国上海临港产业园内建设了超级工厂。
材料二:下图为T公司电动汽车产业链供应商分布示意图和T公司上海超级工厂位置示意图。
(1)简述T公司中国产业链的特点。
(2)分析T公司在上海建厂的原因。
(3)说明T公司在上海建厂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的影响。
【答案】(1)相关生产企业集中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产生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供应链生产基础好,成熟度高;位于产业链中低环节,利润较低。
(2)有效提高产能;抢占中国广阔市场;临港便于产品外运;产业基础好,配套产业齐全,政策支持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我国新能源车企自主创新发展,提高中国车企国际竞争力;提供就业机会,吸引高端人才;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促进我国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打造我国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
【分析】本题以T公司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厂、公司产业链供应商示意图、T公司在上海超级工厂位置示意图回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产业链特点、工业区位、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从T公司产业链供应商示意图可知,T公司中国产业链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出工业集聚的状态,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中国东部地区工业基础好,设施完善,产业链完整,可为T公司提供绝大多数的原料和配件;产业链位于电动汽车的中下游环节,技术要求较低,利润低。
(2)此题应从工业区位因素作答。从材料可知,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在上海建厂,有利于抢占中国市场;从图示可看出,上海海运交通、航空交通、陆路交通便利,可降低物流成本;有政策支持;产业基础好,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链完整;劳动力素质高等。
(3)根据T公司电动汽车产业链供应商分布示意图可知,公司带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和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端人才;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发展,提高中国新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促进我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有利于形成我国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西洋与地中海曾有广阔的水道相连。在距今800万年前,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在大西洋与地中海相连处形成山脉,地中海与海洋唯一通道中断,在被阻隔的几十万年里,地中海逐渐变成一个深达3000多米的巨大盆地,其底部堆积了2千米厚的盐层,这就是地质时期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墨西拿盐度危机”事件。期间,古地中海向西亚地区输送了巨量的盐分。直到约533万年前,直布罗陀地区大面积断裂,直布罗陀海峡完全被打开,海水重新注入地中海。下图为地中海地区示意图。
(1)分析地质时期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对地中海水文特征的影响。
(2)推测古地中海向西亚地区输送盐分的过程。
(3)根据地中海在地质时期的演变历史及板块运动的趋势,推测地中海未来的演变趋势。
【答案】(1)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水交换阻断,由于地中海地区夏季高温少雨,海水被大量蒸发,导致海面不断下降,盐度不断上升。
(2)气候干旱,湖水干涸后,古地中海湖盆大量盐分结晶;西风将盐分吹至空中,带到西亚地区;风速减弱,盐分在西亚沉积。
(3)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海底逐步抬起形成山脉,地中海逐步缩小和封闭,再次形成湖泊);由于缺少大西洋海水注入,地中海水量收入少于支出,湖泊干涸;地中海逐步演变为荒漠广布的盆地。
【分析】此题以地中海地质变迁为材料,考查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来分析地理问题,通过考查地质变化对海水水文特征、水体面积变化的影响、气候与湖泊关系,来探究地形地貌要素、水文要素、气候要素三者相互作用。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由材料可知,地中海曾经与大西洋有广阔的水道相连,使得地中海的盐度应该是较低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大西洋与地中海相连处形成山脉,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消失,使得地中海由海洋变成了一个内陆湖盆,从而使得地中海得不到大量盐度较低的大西洋海水补充,造成地中海面积变小、盐度升高。从气候角度来看,地中海夏季受副高下沉气流控制,高温少雨,海水大量被蒸发,进一步导致地中海海面下降、面积变小,盐度不断升高。
(2)由于地壳运动使得地中海与大西洋唯一通道中断,古地中海一开始由海洋变成巨深的内陆湖泊,之后在被阻隔的几十万年里,湖泊逐渐蒸发干涸,最终变成了内陆盆地,其底部积累了大量的盐分。由于地中海位于中纬度西风带上,冬半年在强大西风的搬运作用下,盐粒向东面的西亚移动。当到达西亚地区时,由于风速减弱,导致盐粒大量沉积。
(3)首先,由材料可知,地中海处在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中海海底地壳可能隆起抬升形成山脉,依据地中海在地质时期的演变历史,可能会导致直布罗陀海峡再次闭合,进而造成地中海面积变小,由海洋再次变成内陆湖泊。其次,由于失去大西洋海水的注入,再加上气候变干,蒸发加剧,地中海(湖泊)水量收入会少于支出,盐度升高,湖水逐渐干涸,最终形成巨厚盐层覆盖的盆地。第三,由于盐层覆盖地表,植被难以生长,最终会形成荒漠景观。
10.(2021·江西·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潮汐往复冲刷而形成的水道被称为“潮沟”,潮汐涨落,潮沟就像是伸展的动脉和静脉,肩负着潮滩湿地与外海间物质、营养和能量交换的重任,滋养潮沟植被的生长。同时,潮沟植被对潮沟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潮沟演变机理主要有两种理论:冲刷理论和淤积理论。冲刷理论认为,潮沟起源于潮滩表面的地形扰动,且地形扰动较强时,所产生的潮沟系统也会有较大的密度和复杂性,在演变初期,尤其在退潮阶段归槽水流向潮沟汇聚时,潮沟系统依靠潮沟头部的溯源侵蚀而增长。淤积理论认为,潮沟由潮滩上不同流路的薄(无植被)泥沙不断淤积束窄而形成。
(1)指出潮沟植被的性状。
(2)分析植被在潮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简述涨潮时从主沟到支沟水文特征的变化。
【答案】(1)耐盐碱;喜涝耐旱;根系发达。
(2)植被减缓海水流速,加上根系固土,减轻潮汐对海滩的侵蚀;植被阻碍海水运动,加速泥沙沉积。
(3)流速减慢;含沙量下降;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分析】本题以潮沟为材料,主要涉及外力作用以及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潮沟是由于潮汐作用形成的,海水盐度较高,所以植被应该耐盐碱;潮汐动能较大,所以该地植被应该根系发达,抗冲击侵蚀能力较强;潮沟中水量较大、变化较大,所以该地植被应该喜涝耐旱。
(2)植被可以降低海水的流速,使得海水的搬运能降低,加速泥沙的沉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植被根系发达,固土能力较强,能够降低潮汐对海滩的冲蚀;植被可以降低海水流速,降低侵蚀潮汐的侵蚀能力,减少潮汐对海滩的冲蚀。
(3)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潮沟是由潮汐侵蚀形成的,涨潮时海水是由主沟流向支沟,流速逐渐降低;海水的搬运能力降低,泥沙含量减少;潮沟变窄,逐渐分散,水量减少;水位下降等。
11.(2022·广东揭阳·高三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题目。
狮泉河盆地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一段狭长河谷盆地(如图10),海拔约4300m,年降水量不足100mm,受高空西风影响,年大风日数达l00多天。其四周山地基岩裸露,盆地内各处布满了松散的沙砾质沉积物。狮泉河贯穿盆地中央,常年有水,其约67%的水源来自地下水补给。狮泉河盆地成为阿里山地荒漠区中的“湿润中心”。
(1)说出狮泉河盆地气候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2)狮泉河盆地内各处布满了沙砾质沉积物,解释其形成过程。
(3)分析狮泉河盆地成为阿里“湿润中心”的主要原因。
【答案】(1)干旱、寒冷、多大风。其地形为内陆盆地(或四周为山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海拔高,气温低;高空西风进入东西向狭长河谷,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增强。
(2)盆地周边裸露的基岩山地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了大量碎屑物;在重力作用和冰雪融水搬运作用下,碎屑物沿山麓向谷地底部沉积;继续受西风或山谷风的风力和流水搬运的影响,沉积于盆地的各个部位。
(3)有朗曲、噶尔藏布两条支流汇入狮泉河,使河水水量大增;宽阔的盆地地形,使河水流速放缓,形成了大片湿地(或众多河曲、汊道);冬季,有稳定的温暖的地下水补给,狮泉河不会断流。
【分析】本题以狮泉河盆地为背景,考查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以及陆地各水体的相互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由材料“年降水量不足100mm,受高空西风影响,年大风日数达l00多天”可知,狮泉河盆地气候特点是干旱、寒冷、多大风。由材料“狮泉河盆地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一段狭长河谷盆地”可知,其地形为内陆盆地(或四周为山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海拔高,气温低;由材料“受高空西风影响”并结合图示可知,高空西风进入东西向狭长河谷,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增强。
(2)由材料可知,盆地内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因此盆地内风化作用强,盆地周边裸露的基岩山地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了大量碎屑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山高坡陡,冰川广布,在重力作用和冰雪融水搬运作用下,碎屑物沿山麓向谷地底部沉积;由材料“受高空西风影响,年大风日数达l00多天。”以及盆地中河流较多,继续受西风或山谷风的风力和流水搬运的影响,沉积于盆地的各个部位。
(3)由材料“狮泉河贯穿盆地中央,常年有水”可知,有朗曲、噶尔藏布两条支流汇入狮泉河,使河水水量大增;读图可知,盆地面积宽阔,盆地地底部地势较平缓,宽阔的盆地地形,使河水流速放缓,形成了大片湿地(或众多河曲、汊道);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较弱;由材料“约67%的水源来自地下水补给”并结合图示可知,西藏自治区南部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冬季,有稳定的温暖的地下水补给,狮泉河不会断流。
12.(2022·北京海淀·高三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是菲律宾最大的海港,并有国家铁路“火车总站”之称。马尼拉是菲律宾的基础制造业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下左图为马尼拉城市空间结构图,下右图为菲律宾局部区域图。
(1)描述马尼拉工业区的分布特征。
食品加工业是马尼拉主要工业部门之一,产品有椰子干、椰子油、糖、饮料等。
(2)简述马尼拉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优势条件。
菲律宾政府以马尼拉为核心城市,将其周边17个市、镇组成马尼拉大都会。
(3)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说明马尼拉的城市辐射功能。
【答案】(1)工业区主要沿河流分布;沿港口(海)分布。
(2)原材料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交通便利,有利于货物转运;国内外市场广阔。
(3)依托城市发达的公路和轨道交通,将工业生产分散到周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作为工业中心,依托发达的海运和公路运输,促进原料、工业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通过完善的交通网和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人才和技术的流通,带动国家工业创新能力提高。通过产业转移与发达国家联系,通过工业产品出口,影响世界其他国家。
【分析】本大题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和城市空间结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读“马尼拉城市空间结构图”可知:马尼拉城市功能区主要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和绿地。工业区主要沿河流分布和沿海分布,特别是西部沿海分布较密集。
(2)马尼拉食品产品主要有椰子干、椰子油、糖、饮料等,发展这些食品加工业的优势条件:马尼拉为热带盛产椰子,说明食品的原材料丰富;“马尼拉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说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最大的海港”、“火车总站”说明交通便利,有利于货物转运;食品加工是市场指向型工业,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马尼拉发展食品加工国内外市场广阔。
(3)马尼拉是菲律宾的基础制造业中心,从区域空间组织看马尼拉是核心城市,为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依托四通八达的公路和轨道交通,将工业生产分散到周边城市,促进周边城市经济发展。作为工业中心,依托便捷的水运条件和公路运输,把原料、工业产品输送到国内外,影响国内其他城市及世界其他国家;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合作,不断提高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不断完善交通网和信息网络,带动国家工业创新能力提高。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5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上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4图表判读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6意义影响类综合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98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982.html
上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4图表判读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6意义影响类综合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98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