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三地理微专题--热岛效应·冷岛效应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6-2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高考真题回顾】
  【例1•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甲卷】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A.高密度居住区
  B.文教区
  C.低密度居住区
  D.工业区
(2)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A.冷锋过境日
  B.低压控制期
  C.暖锋过境日
  D.高压控制期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屋顶面积越大,反射率越高,与文教区、低密度居住区和工业区相比,高密度居住区住房多,安装高反射率屋顶能最大限度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第(2)题,根据题意,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时间是气温最高、反射率最强的时候,冷锋、暖锋和低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反射率较低;高压控制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反射率高,对城市气温降低最明显,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缓解城市热岛的措施: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
  2.消除裸地、减少扬尘。
  3.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
  4.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
  【参考答案】(1)A(2)D

  【例2•2020年高考全国II卷】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解析】第(1)题,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选C。
  第(2)题,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选A。
  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参考答案】(1)C(2)A(3)C

  【必备知识推介】
一、热岛效应
  【含义】在近地面等温线图上,郊区气温相对较低,而市区则形成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出露水面的岛屿,被形象的称之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中心,气温一般比周围郊区高1℃左右,最高可达6℃以上。在城市热岛作用下,近地面产生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热岛环流。城市热岛增强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烟尘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凝结核,故城市降水比郊区多。对欧美许多大城市研究发现,城市降水量一般比郊区多5%~10%。
  【成因】气候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部因素,而城市化才是热岛形成的内因。一般认为热岛成因有三:一是城市与郊区地表面性质不同,热力性质差异较大。城区反射率小,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热量传导较快,而辐射散失热量较慢,郊区恰相反;二是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三是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气溶胶微粒多,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大气污染在城市热岛效应中起着相当复杂特殊的作用。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大气污染物在城区浓度特别大,它像一张厚厚的毯子覆盖在城市上空,白天它大大地削弱了太阳直接辐射,城区升温减缓,有时可在城市产生“冷岛”效应。夜间它将大大减少城区地表有效长波辐射所造成的热量损耗,起到保温作用,使城市比郊区“冷却”得慢,形成夜间热岛现象。
二、冷岛效应
  【含义】“冷岛效应”特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
  【成因】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块得以保 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分布】“冷岛效应”在干旱地区的湖泊(包括水库)、绿洲地带普遍存在。
  【意义】绿洲上空的这种效应,使湍流发展较弱,抑制了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绿洲节约水源、种草种树和发展农业,是很有利的。
  【创新对点演练】
  “冷岛效应”在干旱地区的湖泊(包括水库)、绿洲地带普遍存在。结合下图完成1~3题。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
  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2.“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年降水量增多
  B.热量交换变缓
  C.水汽蒸发加快
  D.地面风速增强
3.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1.B 2.B 3.D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对。该效应大气没有形成环流,A错。阳光照射强弱绿洲与沙漠相同,C错。和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差异无关,D错。
  第2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对。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A、D错。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
  第3题,读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的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A、B、C错。丁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冷岛效应”最显著,D对。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下图为北京市四季热岛强度平均一天内变化示意图。回答4~6题。

高考资源网(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4.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A.6时~8时
  B.10时~12时
  C.12时~16时
  D.0时~4时与22时~24时
6.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①增加市区绿化面积
  ②机动车限行
  ③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
  ④道路铺设渗水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4.D 5.D 6.A
  【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在四个季节中,冬季热岛强度最大,故该季节热岛效应最强。
  5.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夏季一天中热岛强度最大的时段有两个,即0时至4时与22时至24时,这两个时段热岛效应最强。
  6.增加市区绿化面积、机动车限行都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增加了市区的人为热源,会加强城市热岛效应;道路铺设渗水砖可增大下渗量,但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效果不大。

  下图为“某地夏季午后2:00实测的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处最可能是
  A.灌丛中的一小片空地
  B.草原中的一小片森林
  C.公园中的一小片石山
  D.池塘中的一小片沙洲
8.丁处高温中心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多
  B.接受的地面辐射量多
  C.锋面中的暖气团上升
  D.周边的热空气流入
9.日出前后,图中四处气温最高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7.B 8.D 9.A
  【解析】7.读图知,甲地气温比同一水平面其他区域温度低,根据不同性质地物比热容,夏季午后温度较低的最可能是草原中的一小片森林。
  8.丁处位于与近地面有一定距离的空中,其高温中心形成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周边的热空气流入。
  9.结合前面两题分析,甲地为林地,夜间降温幅度较小,成为图中四处气温最高的地点。

  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回答10~12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0.该山可能是
  A.长白山
  B.太行山
  C.贺兰山
  D.武夷山
11.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
  B.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
  C.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
  D.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米附近高度出现“暖带”
  【答案】10.D 11.C 12.D
  【解析】10.该山山麓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可判断该山位于亚热带地区,则D正确。
  11.1月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气温要低于东南坡;则图中气温较高的实线代表东南坡、虚线代表西北坡。则①是西北坡极端最低气温、③是西北坡平均最低气温。
  12.图示1月份西北坡300米处气温最高而形成“暖带”,但并不能看出全年西北坡近地面会出现“冷湖”现象,则A错误、D正确。“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先增后减,则B错误;“暖带”中气温升高,农作物的生长变快,使生长周期变短,则C错误。
  知识拓展: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东部东西走向或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对冬夏季风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成为气候的分界。

  由于沙漠戈壁和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照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块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湖效应”。读图完成13~15题。

13.“冷湖效应”显著出现的时段是
  A.1月上午
  B.7月午后
  C.10月中午
  D.4月傍晚
14.在博斯腾湖“冷湖效应”的作用下,可能导致
  A.沙漠戈壁近地面形成高压
  B.风从沙漠戈壁吹向湖泊
  C.沙漠戈壁与湖泊降水增多
  D.冷空气沉积在湖泊上面
15.该地区“冷湖效应”可能
  A.减少湖面水分蒸发
  B.加快湖泊增温速度
  C.增加沙漠植物蒸馏
  D.使得沙漠辐射停滞
  【答案】13.B 14.D 15.A 
  【解析】13.冷湖效应发生时沙漠戈壁气温高于湖面,夏季,沙漠戈壁升温快,气温高,B正确。
  14.冷湖效应发生时沙漠戈壁气温高形成低压,风从湖面吹向沙漠戈壁;因出现逆温现象,对流不旺盛,沙漠戈壁与湖泊降水减少,冷空气沉积在湖泊上面,D正确。
  15.“冷湖效应”使空气对流减弱,湖面水分蒸发减少,A正确。

16.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仙桃一中高三(1)班某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下面两图(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几种下垫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

下垫面 道路
(沥青)
混凝土
吸收率 0.8~
0.95
0.65~
0.9
0.6~
0.8
0.65~
0.8
下垫面 土壤
(黑土)
沙漠
吸收率 0.6~
0.95
0.55~
0.85
0.74~
0.84
0.9~
0.97
  材料二:下图中小区1为下垫面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下垫面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微专题60讲正文/A46.EPS

  材料三:下图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米/秒;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米/秒。

../../../../微专题60讲正文/A47.EPS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值的影响及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6分)
(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6分)
  【答案】(1)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2分)
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2分)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升温幅度小。(2分)
  (2)风速与热岛强度(升温幅度)呈负相关。(2分)
  风速越大,升温幅度越小;(2分)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2分)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2分)
  (3)①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引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2分)
  ②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2分)
  ③通过合理布局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热量散失,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2分)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微专题--热岛效应·冷岛效应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845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8457.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