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3地域文化
下图为浙江某一以姓氏命名的古村落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类建筑主要建造于清朝时期。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地政府计划对该村落进行重构改造。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推测该古村落( )
A.位于平原地区 B.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无祠堂建筑 D.“大户人家”居住在北部
2.当地政府在对该村落进行改造时,计划修建一个小型公共活动的绿化区域,最可能位于(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当前,我国乡村重构改造过程中,活力普遍不足,原因在于( )
A.建筑老旧 B.人口外流 C.污染严重 D.距城市远
【答案】1.D 2.A 3.B
【解析】1.从图示可看出,该古村落建筑大部分为砖石结构建筑。房屋建筑一般就地取材,说明该地岩石多,应为山区,A错误;该古村落以姓氏命名,说明是聚族而居。古代中国家庭观念较强,聚族而居的村落往往都有宗族祠堂,C错误;“大户人家”一般是指较为富有的家庭。由于较为富有,通过购买木料,建造更为舒适、形式多变(砖石、土木建筑基本上为单一的长条形)的木结构房屋。故图示中木结构建筑应为历史上“大户人家”居住地,D正确;该地位于浙江,多洪涝灾害,“大户人家”一般会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修建房屋,可推测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B错误。故本题选D。
2.根据材料,该古村落建筑主要建造于清朝时期。图示中甲区域土木结构建筑历经久远,尤其是土墙历经风雨,破损较为严重,保护价值不大,且土墙不易于修葺维护。位置上甲位于村落中心地带,因此最可能拆除修建公共活动、绿化空间,A正确。故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
3.根据题意,乡村“活力”应与人的因素有关,即使建筑再新颖,若没有人的活动,也缺乏活力,故其与距城市远近关系不大,A、D错误;由于我国目前大量青壮年人口外流,乡村人口数量锐减,经济增长慢,导致活力不足,B正确;乡村地区与城市环境相比,污染较轻,C错误。故本题选B。
河网密布、水多地少的围田区占据了珠三角的核心区域。区内的平原水网型传统聚落——广州海珠区小洲村,选址于河流“讷位”(河流弯道处沉积岸)。当地以主街为梳背,多巷道为梳齿,形成“主街-巷道”的梳式布局(图1)。围田区民居多采用蚝壳搭建墙体(图2)以适应当地环境。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
4.小洲村选址于河流“讷位”,解释合理的是( )
①减少地基冲刷②降低洪水风险③充分利用水源④提高水运效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相比现代街区,梳式布局( )
A.容纳民居数多 B.交通便捷度高 C.空间利用率高 D.交通脉络单一
6.围田区蚝壳墙的蚝壳呈向下45度整齐垒砌,最主要作用是( )
A.遮阳隔热 B.坚固防盗 C.排水防浸 D.装饰美化
【答案】4.A 5.D 6.C
【解析】4.“讷位”为河流弯道处沉积岸,水流速度较慢,提高水运效率应选水流速度快的侵蚀岸,④错误。减少地基冲刷、降低洪水风险、充分利用水源都为选址沉积岸的原因,①②③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相比现代街区,梳式布局最大的特点是布局规整,以横纵向的巷道对整个聚落进行切割,整齐清晰、交通脉络较单一,D正确;在河网密布、水多地少的围田区,梳式布局虽然能尽量容纳更多民居,方便居民抵达公共空间,但相比现代街区,梳式布局交通便捷度低、空间利用率低、容纳民居数少,ABC错误。故选D。
6.蚝壳呈向下45度整齐垒砌,方便雨水下泄,避免雨水浸入内墙,保持室内干爽,C正确;蚝壳导热能力低,且表面凹凸不平,日照下可形成大片蚝壳阴影,起到遮阳隔热的效果;蚝壳墙七菱八角,具有防盗功能;阳光斜射在蚝壳墙上,具线条感和雕塑感;但ABD不是“向下45度整齐垒砌”的最主要作用,不按该方式搭建也可具备。因此ABD错误。故选C。
(2021·河北邯郸·高三期末)聚落窑洞的排列模式是窑洞民居、主体性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为探究影响聚落窑洞排列模式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小明对陕西聚落的窑洞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成果整理为下表;小明家所在的村落位于几条沟壑的交会处,交会点是聚落的布局中心。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排列模式 | 带枝式 | 向心式 | 环山式 | 自由点级式 |
示意图 |
A.河流分布 B.文化传统 C.地形地貌 D.植被覆盖度
8.小明家所在村落的窑洞排列模式最可能是( )
A.带枝式 B.向心式 C.环山式 D.自由点缀式
【答案】7.C 8.B
【解析】7.黄土高原窑洞的排列模式各具特色,与其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直接相关,而在其中又主要分布于采光好的偏南向坡地,C正确;与河流分布、文化传统、植被覆盖度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8.小明家所在的村落为几条沟壑的交会处,受地形影响,窑洞的排列呈向心式,B正确;带枝式应分布在一条主沟壑及其边缘的支沟处,A错误;环山式应分布于黄土峁地形,中部高,周围低处的模式,C错误;自由占缀式分布区于沟壑较少的位置,D错误。故选B。
明初在贵州、云南一带建设了大大小小的屯军据点——屯堡村落,建筑材料以石材为主,其中贵州安顺一带最为密集,现已成为安顺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下图示意安顺屯堡村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9-10小题。
9.屯堡建筑材料以石材为主,主要是因为( )
①坚固防火②冬暖夏凉③美观大方④原料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0.贵州安顺的屯堡文化能保存至今,关键在于( )
A.国家政策的支持 B.当地屯堡规模庞大
C.屯堡人思想保守 D.地形封闭交通不便
【答案】9.D 10.B
【解析】9.屯堡作为军事据点,防御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石头坚固防火可以抵御敌人的撞击火烧,①正确;石头建筑比热容小,夏季容易升温,冬季容易降温,并不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并且门窗开口较小,夏季不易通风,反而夏季会更热点,②错误;从图中景观看出屯堡建筑并非美观大方,③错误;屯堡建筑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所以建筑原料丰富,④正确。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选项。
10.新中国有政策支持,但从古至今,屯堡文化并非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故A选项错误;材料提示安顺屯堡村落是最密集、文化独具特色,屯堡建立之初分布广,数量多,但只有安顺保留下来,主要在于其规模较大,生命力顽强,自成体系,经历几百年依然能保留下来,故B选项正确;屯堡人思想保守、地形封闭交通不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屯堡文化保存,但不是主因,其他地方的屯堡亦是如此,C、D选项错误。故选B选项。
翁丁村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四周有连绵的大山相围,森林茂密,是中国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有400多年的历史。翁丁村先人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迁入,建寨前会选好建寨地点并种一棵R树,若R树长得茂盛就在此建寨,反之,则另选地点。翁丁村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统一,为全木结构茅草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翁丁村建寨初期村民不断增多给当地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A.物种灭绝加速 B.粮食短缺 C.地震和台风频发 D.臭氧层破坏
12.翁丁村建寨先人种的R树( )
A.不耐旱,耐水湿 B.喜干燥的气候
C.不耐阴,较耐寒 D.不耐酸性土壤
13.翁丁村传统民居的主要优势是( )
A.就地取材,工艺精湛 B.造价低廉,通风散热
C.冬暖夏凉,利于排雪 D.防虫防蛀,提高湿度
【答案】11.B 12.A 13.B
【解析】11.翁丁村建寨初期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A错;翁丁村地处山区,建寨初期(距今400多年),当地生产力水平落后,以农业生产为主,耕地面积有限,随着村民不断增多,田地不够耕种,会造成显著的粮食短缺问题,B对;人类活动对地震、台风的发生没有影响,C错;农业文明阶段,没有向大气中排放氟利昂等气体,不能对臭氧层造成破坏,D错。故选B。
12.翁丁村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光热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四周有连绵的大山相围,说明该村地势较低,土壤疏松肥沃,因此,建寨先人种的R树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旱,较耐水湿,A对,B、C错;亚热带地区土壤显酸性,D错。故选A。
13.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翁丁村传统民居为全木结构茅草房,以草、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结构简单,A错;该区域气候湿热,全木结构的茅草房,造价低廉,并且有利于通风散热,B对;该地地处云贵高原,冷空气影响不到,没有降雪现象,C错;该地湿度大,对身体危害大,并且木结构房屋容易产生虫蛀现象,D错。故选B。
我国某地的高台民居(左图)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民居之一。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三面临河。房屋搭建随意,以土坯和杨木作为建材。有些房屋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右图是该区域河流径流及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14-16小题。
14.高台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东南丘陵
15.将民居建在高崖上,主要原因是( )
A.避暑御寒,保暖效果好 B.通风散热,排水条件好
C.减少受冬季寒潮影响 D.避免受夏季洪水影响
16.对该地区高台民居进行保护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 )
A.粮食存储 B.应急避险 C.红色教育 D.旅游开发
【答案】14.C 15.D 16.D
【解析】14.黄土高原地区传统民居多为窑洞,据此排除A;由图可知,该地河流流量较小,汛期集中在夏季,冬季断流,有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C正确;不会在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河流流量较大,且有春汛和夏汛,因此排除B;读图可知,该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不可能位于我国南方东南丘陵,排除D。所以本题选C。
15.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民居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将民居建在高崖上,不利于御寒,保暖,A错;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不易积水,无需考虑排水条件,B错;建在高崖上,会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C错;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导致河水暴涨发生洪水,将民居建在高台上,是为了避免受洪水影响,D正确。故本题选D。
16.高台民居作为旅游资源,其蕴含的民族文化背景、民俗风情、独特技艺、建筑本身的独特魅力等游览价值较高,保护性开发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D正确;高台“房屋搭建随意,以土坯和杨木作为建材。有些房屋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被保护起来当作一种景观供游客参观,不适合粮食存储、应急避险,也不具备红色教育功能,ABC错。故本题选D。
(2021·山东·临沂市兰山区教学研究室高三开学考试)埃塞俄比亚的岩石教堂举世无双,最有名的要数亚的斯亚贝巴以北300多公里的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此地在熔岩高原上。教堂完全凿建在山体岩石内,开凿时首先要在山坡上寻找完整的、没有裂缝的巨石,除去表层浮土和软岩,再把四周凿出12米〜15米深的沟槽,使其与整个山体完全脱离。尔后在巨岩石内预留墙体、屋顶、祭坛、廊柱、门和窗,再艰难而小心地将岩石内不要的石块一点一点凿掉,形成空间;接着,在石壁上精雕细镂,最后成为一座具有特殊质感和观感的教堂。下图为当地一座教堂的景观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17-18小题。
17.教堂的选址与建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有( )
A.雨水 B.风沙 C.光照 D.温度
18.关于图中教堂建设的叙述,最可能正确的是( )
A.教堂建设的顺序是从下向上逐层进行 B.教堂建设的顺序是从内向外依次进行
C.教堂建设的顺序是从上向下逐层进行 D.教堂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防洪问题
【答案】17.A 18.C
【解析】17.根据材料信息“把四周凿出12米〜15米深的沟槽”以及图示信息可知,该教堂是在平地上开挖修建教堂,在选址和修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雨水对教堂的影响,避免雨水大量汇聚导致内涝,A正确;埃塞俄比亚地区风沙作用较少,B错误;埃塞俄比亚地区纬度位置较低,光照和温度不是影响教堂选址的主要因素,CD错误。所以选A。
18.根据材料信息“开凿时首先要在山坡……具有特殊质感和观感的教堂。”可知,该教堂的修建是在平地上先开挖深沟,然后由上向下逐层修建,C正确,AB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在教堂修建的过程中考虑了防洪的问题,D错误。所以选C。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古村一条小巷照片。据此完成下面19-21小题。
19.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的优点是( )
①坚固耐用②易清扫③缓解酷暑④易渗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小巷两侧房屋门槛明显高出路面,最主要是为了( )
A.通风好 B.采光好 C.防潮 D.防涝
21.小巷狭窄,而两侧房屋墙体较高,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
A.小巷夏季阴凉通风 B.小巷冬季较为温暖
C.有利于房屋防潮 D.便于收集雨水
【答案】19.A 20.D 21.A
【解析】19.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坚固耐用,泥土较少,易清扫,①②正确;石板路面热容量小,夏季白天升温快,不具有缓解酷暑的作用,③错;石板路面不易渗水,④错。综合上述分析,A正确,BCD错。故本题选A。
20.南方雨水多,小巷两侧房屋门槛均明显高出路面,是为了防涝,D正确;房屋门槛的高低与通风、采光、防潮无关,ABC错。故本题选D。
21.小巷狭窄,而两侧房屋墙体较高,小巷内接受的阳光少,夏季温度比巷外低,形成狭管效应,小巷内风力大,因而小巷夏季阴凉通风,相对凉爽,A正确;由于两侧房屋墙体较高,小巷内接受的阳光少,不利于冬季提升巷内的温度,B错;两侧房屋墙体的高低与防潮无关,C错;房屋墙体不具备收集雨水的功能,D错。故本题选A。
(2021·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西部,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仅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村落的中心为钟池,一半水塘一半陆地,两面各设一口水井,形成极具象征意义的鱼形太极图(下左图)。全村又以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向四面八方延伸,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村落整体地势较高,村外有溪流穿越。居住区多顺应地形建在山坡上,且围绕众多祠堂形成多个居住片区,居住片区之间隔着农田和水塘(下右图)。据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22-23小题。
22.诸葛村外侧有溪流,村内却人工开挖了许多水塘和水井,其目的是( )
A.内外隔离,抵御外敌入侵 B.内外相连,完善村内水运网络
C.内外相连,利于洪水外泄 D.调节气候,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23.诸葛村的居住区多顺应地形分散建在山坡上,其考虑的区位优势是( )
①便于敌情观测和防御②村落少占农田和水塘③减轻洪灾害④利于采光和空气流通
⑤减轻村落中心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22.D 23.B
【解析】22.根据材料可知,诸葛村地势较高,使得村外溪流难以汇入,而村内的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用水,因此人工开挖水塘和井,可用来保证村民生产、生活、消防用水,且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改善村民居住环境,D项正确;不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A项错误;村内为人工开挖的池塘和水井,无法发展水运,B项错误;从水的实用功能来看,水系能够满足灌溉、浣洗、消防、排水、温度和湿度调节等要求,村内开挖水塘和水井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洪水外泄,C项错误。故选D。
23.当地夏季高温多雨,居住片区分散布局在山坡上,首先,能够减少对农田和水塘的占用,提高水塘调蓄洪水能力,可以减少涝灾对居住区的影响;其次,居住片区分散布局,各片区之间留有农田和水塘作为通风廊道,有利于居住区的采光和空气流通,②③④正确,B项正确,与敌情观测与防御关系和村落中心压力关系不大,①⑤错误。故选B。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勾勒出别样“乡愁”。以竹为骨,以纸为盖,绘有山水花鸟人物,再刷上桐油晾干,一把精美的油纸伞就做好了。油纸伞制作工艺复杂,但却流传了千年,现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一朵奇葩。据此完成下面24-25小题。
24.油纸伞文化景观反映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修林茂竹,淫雨霏霏 B.风萧石滚,黄沙漫漫
C.晴暖高温,烈日炎炎 D.纵沟横壑,骤雨纷纷
25.与“撑着油纸伞”的别样乡愁相映衬的地方建筑景观是( )
A.西双版纳高脚屋 B.豫西地坑院
C.北京四合院 D.皖南高墙院
【答案】24.A 25.D
【解析】24.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油纸伞是我国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竹条做伞架,以涂刷桐油的纸做伞面可以防水。所以油纸伞作为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的雨具,其中基础功能是防雨,应该是多雨的气候和竹林繁茂的区域实用。A正确;油纸伞没有抵御风沙的功能,故B项错;油纸伞虽然可以遮挡烈日,但防晒不是其主要功能,故C项错;油纸伞的制作原料及功能主要反映当地气候与植被特点,不能反映地形特征,故D项错。所以本题选A。
25.结合相关知识可知,《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场景,西双版纳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豫西、北京属于我国北方地区,故排除ABC三项;材料中勾勒出的油纸伞的乡愁是窄窄的雨巷,与之相对应的建筑景观也应是南方徽派建筑的高墙窄巷(如皖南高墙院)最与材料中的雨中乡愁相衬,选项D正确,故选D。
(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期中)江南地区居民将房舍的一部分延伸架设于河上,称作水阁,下图为水阁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26-27小题。
26.水阁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打造优美居住环境 B.扩展居住空间
C.利于冬季室内保温 D.便于生活取水
27.随着当地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年久失修的水阁建筑宜采取的措施是( )
A.维持建筑现状,保留真实样貌 B.做好记录备案,适当修复维护
C.进行全面拆除,依据特色重建 D.加大宣传力度,及时组织参观
【答案】26.B 27.B
【解析】26.根据材料可知水阁设计位于江南地区,江南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河湖众多,人口稠密,交通以河运为主,故居民多选择临河而居,居民将房舍的一部分架设于河上,主要为了增加利用空间,B正确;美化居室环境、便于生活取水没有必要将房舍的一部分架设于河上,A、D错误;将房舍的一部分架设于河上,有利于通风散热,不利于冬季室内保温,C错误;故选B。
27.年久失修的水阁建筑游览价值降低,不利于旅游业发展,要做好记录备案,适当修复维护,能够更好的维护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B对。维持建筑现状,保留真实样貌不利于水阁建筑保护,也不利于特色旅游业发展,A错。进行全面拆除,依据特色重建使水阁建筑民居文化丧失,简单复制使旅游价值降低,C错。加大宣传力度,及时组织参观与对年久失修的水阁建筑采取的措施无关,D错。故选B。
灵渠修筑于秦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灵渠由南北两渠组成。灵渠采用铧嘴(与大、小天平衔接的具有分水作用的砌石坝)分水。铧嘴与大、小天平(拦河坝,大天平即拦河坝的右部,小天平为拦河坝的左部)相连,三七分流,小部分通过南渠汇入漓江。其中,大、小天平的设计高度较低。如图为灵渠南北两渠分布图和灵渠分水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28-29小题。
28.大天平和小天平设计的高度较低,主要是为了( )
A.降成本 B.排沙 C.航运 D.分洪
29.灵渠建设的意义主要是( )
A.防止洪涝灾害 B.降低泥沙含量 C.加强区域联系 D.增加水源供给
【答案】28.D 29.C
【解析】28.图示范围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差异大,造成河流径流季节差异明显,分水之后,如果流量过大,可能对水利工程本身造成威胁,大、小天平设计高度较低,可以在汛期排泄过量的洪水,起到分洪的作用,D正确;古时的砌石坝高低成本差异不大,A错误;砌石坝无论高低,都有拦沙的作用,而不是排沙的作用,B错误;砌石坝无论高低都会对航运造成影响。C错误;故选D。
29.湘江和漓江分别为长江和珠江的支流,灵渠的建设使两大水系连为一体,方便了两大流域之间的联系,C正确。灵渠修坝较矮,对防止洪涝灾害的作用不大,A错误;图中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不是主要为了降低泥沙含量,B错误;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源充足,不用修渠来增加水源供给,另外灵渠是穿通南岭而建,南岭地区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降水丰富,周边果林需水少,也不必修渠引水。D错误。故选C。
砂田种植是中国农民在长期实践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恶劣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的伟大创举。下图示意砂田种植,据此完成下面30-31小题。
30.我国砂田主要分布在(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1.砾石层的作用很多,这其中包括( )
①减少杂草滋生②提高土壤湿度③增大昼夜温差④增加土壤有机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0.C 31.A
【解析】30.结合材料“砂田种植是中国农民在长期实践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恶劣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的伟大创举”可知,我国的砂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既有利于水分下渗,又能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能增加土壤中的湿度,C正确;北方地区主要是黑土和黄土,土质肥沃,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A错误;南方地区水热资源优越,农业生产条件优越,B错误;青藏地区冻土广布,不是主要农业区,不适合砂田生产模式,D错误。故选C。
31.砾石层的作用,包括减少杂草滋生,①正确;既有利于水分下渗,又能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湿度,②正确;砾石的比热容小,能增大昼夜温差,③正确;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江苏中部的兴化地区(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有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垛田。当地人们在号称“锅底洼”的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高成垛。垛四面环水,形同海上小岛,各不相连,垛上排水良好,利于耕作。读图,据此完成下面32-34小题。
32.有关该地垛田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垛田上主要种植水稻 B.机械化水平很高
C.可作为旅游景观 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33.当地每年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主要作用有( )
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
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流域上游兴修水库,新修垛田的高度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泥沙淤积加剧 B.地壳不断下沉
C.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减少 D.人口密度增加
【答案】32.C 33.B 34.C
【解析】32.垛田适宜旱地种植,而水稻必须在水田中耕种,A错误。河网密布,不利于机械化开展,B错误。垛田是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作为旅游景观,C正确。江苏中部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之间,耕作制度为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D错误。故选C。
33.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可以加深河道,利于排水通航,但不能拓宽河道和沟渠,①正确、③错误;垛田地势起伏小,水土流失不严重,②错误;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大部分来自土壤表层,加之淤泥中的生物残体分解又会释放出有机质,因而可以改善垛田土壤肥力,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④,正确答案为B。
34.上游兴修水库可拦截泥沙,使得水库下游河段河水的含沙量减小,该地区河道的泥沙淤积减轻,A错误。水库有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功能,兴修水库会使下游河段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减少,垛田不需要太高即可减轻渍涝灾害的威胁,C正确。该处位于板块内部,地壳在近期出现不断下沉的可能性小,人口密度增加对新修垛田的高度变化无太大影响,BD错误。故选C。
竹丝扣瓷以“景德镇”名瓷作内胎,外用纤细柔软的竹丝紧扣瓷胎精巧编织,精心制作一套耗时达数月,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80年代四川邛崃市平乐镇从事瓷胎竹编的厂家有10多家,形成了当地竹编工艺的高峰期,产品畅销国内外。而2010年平乐地区仅能找出70多名会此手艺的师傅。据此完成下面35-36小题。
35.20世纪80年代,平乐镇发展竹丝扣瓷产业对当地的影响是( )
A.增加景德镇就业 B.冲击旅游业
C.造成环境污染 D.增加外汇收入
36.2010年,平乐地区会竹丝扣瓷制作的师傅极少,原因是竹丝扣瓷( )
①选材苛刻②产业未很好适应市场变化③工艺复杂难学④手工制作效率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35.D 36.B
【解析】35.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四川邛崃市平乐镇从事瓷胎竹编的厂家有10多家,形成了当地竹编工艺的高峰期,由此可推测,20世纪80年代,平乐镇发展竹丝扣瓷产业增加了平乐镇的就业机会,A错误;产品畅销国内外,由此可推测,增加当地的外汇收入,D正确;瓷胎竹编产业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能带动旅游业发展,对环境影响也较小,BC错误。故选D。
36.2010年,平乐地区会竹丝扣瓷制作的师傅极少,说明平乐地区竹丝扣瓷产业没有很好适应市场变化,走向衰落,②正确;竹丝扣瓷以“景德镇”名瓷作内胎,外用纤细柔软的竹丝紧扣瓷胎精巧编织,精心制作一套耗时达数月,说明其工艺复杂,难学,传承困难,传承人少,也说明了手工制作效率较低,③正确、④错误;选材苛刻与制作师傅少关系较小,①错误。故选B。
(2022·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期末)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山区,地域文化与历史上中原文化南扩息息相关。早期的沙县小吃多是小作坊,靠着“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经营策略,沙县人在全国各地开办的门店数量越来越多。2008年,沙县小吃集团在沙县正式成立,按照现代餐饮经营管理模式,推动沙县小吃转型升级,集团总公司、子公司、终端店三位一体食材统一采购、生产、配送,沙县小吃逐渐发展成为沙县的支柱产业。据此完成下面37-38小题。
37.沙县小吃很早就被全国各地接受,主要原因是( )
A.兼顾南北饮食习惯 B.特色食品盈利较多
C.门店装饰高端奢华 D.顾客认同就近消费
38.沙县小吃集团按照现代管理模式经营,有利于终端店( )
A.寻求最佳地段 B.扩大服务范围 C.保证食品质量 D.精准定位市场
【答案】37.A 38.C
【解析】37.由材料可知,沙县受到中原文化南扩影响,其食物兼具南北方特点,因此很早就被全国各地接受,特色食品薄利多销、门店装饰简单朴素、顾客认同,专程消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8.由材料可知,现代管理方法可以保证食材供应质量,有利于终端店保证食品质量,降低成本,C正确;小吃不寻求最佳地段,市场定位低,适用面广,AD错误;沙县小吃集团按照现代管理模式经营不能扩大服务范围,B错误;故选C。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中华老字号企业可分为餐饮服务、食品加工、商贸百货、医药保健、工艺美术、服装纺织、加工制造、茶、酒九大类,各类型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全国的分布呈现不均衡性,形成了华东和华北两个高密度区。据此完成下面39-40小题。
39.中华老字号能够在商业大潮中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是( )
①独具匠心的传统工艺 ②久负盛名的品牌形象
③传统不变的经营模式 ④快速更新的企业产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0.华东和华北中华老字号企业高度密集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企业联系 B.交通发达,有利于商品交换
C.科技水平高,传统工艺进步快 D.经济发达,工商业历史悠久
【答案】39.A 40.D
【解析】39.材料“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说明中华老字号是独具匠心的传统工艺 ,产品的质量性能好,市场竞争力强,①正确;材料“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说明中华老字号久负盛名,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知名度高,②正确;在商业大潮中,中华老字号适应潮流,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③错误;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说明企业产品没有快速更新,④错误;故选A。
40.华东和华北地区凭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科技水平高等优势条件,经济发达,工商业历史悠久,由此形成了中华老字号企业高度密集的态势,故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工商业历史悠久,D正确;而ABC选项均是经济发达、工商业历史悠久的原因,而不是企业高度密集的最主要原因,排除ABC,故选D。
我国风筝文化历经两千多年,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的风筝呈现出不同的造型风格。昆明的"滇蜂"风筝的造型最早是由北京的"沙燕"风筝转变而来,为了增强放飞效果,保证在当地稳定飞行,"滇蜂"增大了翅膀的后拉角度,使风槽变深、变陡,提高泄风平衡能力;同时因长尾风筝在空间相对窄小的场地不易放飞,"滇蜂"舍去了"沙燕"风筝尾巴的部分,放大了翅膀的比例。据此完成下列41-42小题。
41.由"沙燕"风筝到"滇蜂"风筝造型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 )
①风力多变②风向稳定③起伏较大④湿度较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艺人对"滇蜂"的外形不断进行改造,出现了童子型、歪桃型、寿星型、几何型等,出现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原料 B.政策 C.市场 D.技术
【答案】41.C 42.C
【解析】41.由“沙燕”风筝到“滇蜂”风筝造型的变化,"滇蜂”增大了翅膀的后拉角度,使风槽变深、变陡,主要是当地风力大、风向多变的特点,①对、②错;同时因长尾风筝在空间相对窄小的场地不易放飞,"滇蜂”舍去了“沙燕“风筝尾巴的部分,放大了翅膀的比例是为了适应当地地势高、起伏大,平坦地区狭小,③对。风筝跟降水、湿度关系不大,④错, ABD错误,故选C。
42.风筝外形的不断变化,是为了更好的迎合顾客的需求,主导因素可能是市场,C正确。技术不是问题,风筝编制属于手工艺品,不具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外形的多样化主要是市场需求导致的,风筝跟政策无关,原料并没有变化, ABD错误,故选C。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3地域文化
上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2资源跨区域调配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4图表判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98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980.html
上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2资源跨区域调配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4图表判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198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