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7.研究地震为家乡防震减灾出力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8-1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我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两大地震带之间,所以我国 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 3000 多年历史资料的记载,我国绝大多数省份 都发生过 6 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约有 45%的城市位于基本烈度在 7 度和 7 度以上地震区,而其中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就约占 70%。
  根据科学家预测,本世纪 90 年代将是各种自然灾害群发的时段,也 是我国进入又一个地震活跃期的 10 年,起伏增强趋势已经明朗,在这 10 年中,我国将有多次 7 级以上的强震发生。国家地震局在 1991 年 1 月 21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目前各重点地区的地方政府,已在地震部门的 协助下,普遍开展了震害预测,制定了应急方案,以期积极有准备地进 行防震减灾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既是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的事情,也是社会广大群众 关心的问题。我们中学能为防震减灾做些什么呢?记得在唐山大地震以 后,全国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在当地地震部门的协助下,组织学生开展 土应力、土地电、土地磁和土倾斜的地震监测活动,但 1985 年国家地震 局认为“土地电、土应力所观测的物理量不清楚,或者是干扰因素太多, 不能真正反映地震孕育的信息。而土地磁、土倾斜除了仪器精度低以外, 主要是观测环境不符合要求,因此大部分资料是不能用的”,从而否定 了“四土”监测手段,从此,各校的地震观测点撤消了,地震小组也就 随之解散了。
  地震研究是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地震知识是高中地理的内容 之一,无论从防震减灾还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来看,地震研究都应 该是乡土地理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内容。虽然中学里没有微观仪器的监测 手段,但学校地震研究小组完全可以从宏观现象作一些简单的预测工 作,特别是在地震知识宣传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家乡防震 减灾作出应有的贡献。 地震研究小组怎样开展活动呢?
一、了解乡土地质构造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并非所有地方都会发生地震的,通常地震多发 生在地壳的薄弱环节,而且还要有发震的地质条件,如活动断层的端点、 拐弯和交叉部位。一次地震在地面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是与本地区的地质 构造、地形地貌、岩石的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相关连的,因此学校地震研究组必须首先从本县(市)地震办公室或地质部门了解清 楚这方面的情况,然后根据他们提供的资料来分析、研究家乡是否有发 生地震的可能。
  例如镇江位于苏南地区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的茅山断 裂带和铜陵—扬州断裂带的交会处,境内断裂交错,构造复杂,岩性破 碎,既易于积累能量,也易于释放能量,由此可以判断镇江具有发震的 地质条件,完全有发生地震的可能。但从地质部门了解到镇江地下基岩 是以石灰岩为主,而石灰岩具有塑性较大的特点。根据岩石破裂试验可 知,塑性岩石应力不易高度集中,由此又可以判断,镇江虽有发生地震 的可能,但不具备发生强震的条件。
  本文标题:7.研究地震为家乡防震减灾出力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19/2579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19/25797.html

标签:地震防震减灾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