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形式-聚落的涵义和分类
人类为了生存,必须要有生存场所以及各种活动的基地,有的是临时的 和移动的,有的是固定的和永久的,因此有部落、墟落、聚落和村落等的名 称,总之,聚落是指人类在地面上所建造的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是人文地 理学上重要的研究对象。凡是研究聚落的位置、形成、变化、发展与环境的 关系,并预测其分布与发展的规律性,都称为聚落地理,也称为居住地理, 是人文地理学上的重要分支。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聚落地理的研究已风起 云涌。而西欧国家的研究方法,又各具特色,如德国以景观论的论点,来研 究聚落现象;英国重视聚落的历史演变;法国则注意社会发展对聚落的影响; 美国偏重于白人向西部开拓有关的居住问题,以及近年内黑人的移居现象; 我国则加强对聚落规划的研究,使聚落发展有明确的指导原则,控制规模, 使土地利用和各项用地布局有统一的安排。同时,从 70 年代起,各大学院校 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杭州大学以及东北师范大学等的地理系 先后设置了侧重城市规划的聚落地理的专业,培养了大批地理学方面的城市 规划人才,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在地理学史的发展上,开辟了新的途径。 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所以聚落地理也可以分为乡村聚落和 城市地理学两大部分。 近代城市的蓬勃发展,城市地理学也一日千里的发展起来。目前已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在地理学上往往把聚落地理只看作是乡村的聚落地 理。它的研究未见深入开展,方法也未达到量的分析,与城市地理研究成果 相对照,真是相形见绌了。可是乡村聚落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规律的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上,对协调聚落和经济活动有直接的作用。例 如,在特定区域内,村落用什么方式布置最为有利,服务设施设置在什么地 方最为有效。在农业建设中,村落的分布规律如何去适应经济发展所引起的 社会发展。这些都是乡村聚落地理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中国的农村居民点的 规划大量利用了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就是一个实际例子。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四个不同之处:
一、乡村聚落的居民利用植物和动物来满足衣食的自给自足,或以所获 得的产品部分或全部供应市场,其中包括农牧渔三类。反之,城市聚落的居 民主要以服务为生,如商业、工业、交通、行政、教育、宗教、旅游等。衣 食不能自给自足,必须从外地输入。
二、乡村聚落的居民点,房屋的建筑比较简陋,多数是用木、砖、土、 草等建成,同时除了从事农业的有固定的住所外,另有一些人住所流动不定。 可是城市聚落的住所都是固定的,而且建筑材料较好,包括钢筋水泥的高楼 大厦。
三、乡村聚落的居民从事生产,大多数是体力劳动,包括耕种、采集、 游牧,但也有少数象园艺,以及现代的热带栽培业。反之,都市聚落的居民 从事的职业多数是脑力劳动,且分工较细。
四、乡村聚落的居民的生产大多数在房屋外的地面上进行,如农牧林等 的活动,面积大于住所的面积很多倍,且多与住所直接联系,因此有人称为 “土地依存职业”。反之,城市聚落居民的活动大多在室内,包括商业、工 业、交通、行政、教育、旅游等活动。因此被称为“位置依存职业”,且居 住和工作的地方大多数是分开的。
一、乡村聚落的居民利用植物和动物来满足衣食的自给自足,或以所获 得的产品部分或全部供应市场,其中包括农牧渔三类。反之,城市聚落的居 民主要以服务为生,如商业、工业、交通、行政、教育、宗教、旅游等。衣 食不能自给自足,必须从外地输入。
二、乡村聚落的居民点,房屋的建筑比较简陋,多数是用木、砖、土、 草等建成,同时除了从事农业的有固定的住所外,另有一些人住所流动不定。 可是城市聚落的住所都是固定的,而且建筑材料较好,包括钢筋水泥的高楼 大厦。
三、乡村聚落的居民从事生产,大多数是体力劳动,包括耕种、采集、 游牧,但也有少数象园艺,以及现代的热带栽培业。反之,都市聚落的居民 从事的职业多数是脑力劳动,且分工较细。
四、乡村聚落的居民的生产大多数在房屋外的地面上进行,如农牧林等 的活动,面积大于住所的面积很多倍,且多与住所直接联系,因此有人称为 “土地依存职业”。反之,城市聚落居民的活动大多在室内,包括商业、工 业、交通、行政、教育、旅游等活动。因此被称为“位置依存职业”,且居 住和工作的地方大多数是分开的。
本文标题:聚落形式-聚落的涵义和分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4/1953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4/19535.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4/1953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4/19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