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研究之地理教育比较研究(4)
当代世界各国的中学地理教材正逐渐转向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并重,形成了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包括多领域、多层次的地理教材知识体系。
在罗马尼亚,地理教材把研究人地关系作为知识的核心。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罗马尼亚高中现行的四册教材名称《普通自然地理与地质学》、《经济地理与人口地理》、《环境地理学》、《罗马尼亚地理》中看出,人地关系的知识在地理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是世界上较早重视人文地理教育的。1979年美国出版的《世界地理》教材,大部分章节是关于人文地理的。1987年美国出版的另一本地理教材中,主要内容为资源概述、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资源管理等;在德国地理教材中,从70年代就开始涉及许多与当代社会及人类未来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新课题,如经济布局、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保护、能源供应、地球的有限性、资源的合理使用、城乡规划、南北冲突、第三世界的发展等;日本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激增、环境问题和公害日益严重,中学地理教材设有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和资源、能源、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等专题内容,旨在使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培养学生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世界各国地理教材在引入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同时,还在不同程度上完善着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内容。在冰岛的地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习民族、文化、政治、生产贸易、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知识;尼日利亚要求学习国际经济秩序及改革等知识;法国要求学习人文和经济地理;德国要求学习区域规划、农业和经济秩序、工业化与景观变化、国家发展等知识;日本要求学习世界的交通、通讯、贸易、国家间的合作。“国际中学生地理成绩测试”也要求掌握人口、文化、宗教区、工农业区、农村与城市、交通线等方面的知识。
我国地理教材长期以来偏重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不足,人地关系体现不够充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学地理教材贯彻了人地关系协调观。初中地理教材以区域地理为主,分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较紧密,但总论部分仍有欠妥之处。高中地理教材以系统地理为主,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贯彻了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但自然地理部分结合人类活动还不够,人文地理部分的自然地理基础还应加强。目前新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也基本上贯彻了人地关系这条主线。拟开的高中三年级地理选修课,也将采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结合的方式。
(四)编排体系趋向专题,自然人文融合统一
传统的地理教材编写体例,不但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自成体系,缺乏联系,而且按要素排列,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缺乏综合性。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促进了教材结构的相应变革,这在国外表现为教材编写体例从“地志体”向“专题式”的转变。
德国、美国、英国、日本、尼日利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打破“地理八股”的格局,以当今世界性或区域性重大问题中来配置教学内容。
早在70年代后期,德国中学地理教材就已摆脱传统的“分洲列国志”模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将自然地理知识与特定的地理专题相结合,如以“我们发现世界”、“地球的生存及其规律”、“环境的组成”等专题来组织教材。
英国著名地理教育家格雷夫斯(N·I·GraVes)和怀特(J·T·White)编著的高中用书《英国地理》,打破传统区域地理按政区、地形、气候、水文、植被、人口、城市、工农业等的传统编写模式。从英国处于城市时代的实际出发,采用专题方式组织教材,全书6章标题依次为“都市区的类型与问题”、“工业分布的变化”、“动力与原料”、“都市与工业区间的交通问题”、“为都市用的食物供应”、“城市的娱乐园”。全书紧扣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7%、生产以工业为主的基本国情,以城市地理问题为中心,融入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16/932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16/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