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地名由来-华北地区(12)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7-1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元氏县:

位于东经114.5°,北纬37.7°,在河北省西南部。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后,为赵公于元的封邑,故称元氏县。西汉以元氏邑置元氏县。后改。1962年复置。

行唐县:

位于东经114.5°,北纬38.4°,在河北省中西部。行唐县名,以方位得之。尧到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此地。因唐县在北,此邑故称行唐。汉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称行唐县。后称滋阳、章武、永昌,宋又复置。

赵县:

位于东经114.7°,北纬37.7°,在河北省中南部。赵县,战国时属赵国。北魏置赵郡,隋改赵郡为赵州。1913年改赵州为赵县,郡、州、县均因赵国得名。

灵寿县:

位于东经114.3°,北纬38.3°,在河北省西部偏南。战国有灵寿邑,西汉置灵寿县,据《史记·赵世家》索隐引《世本》称:“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徙灵寿。”今县以古灵寿为名。1958年并入正定县,1961年复置灵寿县。

赞皇县:

位于东经114.3度,北纬37.6度,在河北省西南部,与山西省接壤。县因赞皇山得名。山在今县城西南。山名原为山赞,相传是周穆王伐大戎战胜于此,即封此山为赞皇山,为房子国地。隋置赞皇县。

无极县:

位于东经114.9度,北纬38.1度,在河北省中部。无极县名,原为毋极。据考夏商时有极国。甲骨文作芍(勺中无点,注)方。据丁山《商周史料考证》说:“芍方之芍,非羌非狗,本是苟字,音则读若殛或极。”无极县因极方而得名。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无极山在无极县西南三十里,县以此得名。”此说恐误。唐设无极县。又据《左传》载:“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大夫毋骇帅兵侵占极邑,极侯出奔燕,燕即封极侯于此地(今无极县境),遂又称此地为极邑。”公元前721年,大夫毋骇又帅兵北侵灭极,更名为毋极,取其灭极之意。

朔州市:

朔州市:

位于东经118.4°,北纬39.3°,在山西省雁北地区西南部,同蒲铁中线上。秦置马邑县,北齐改朔州。据《元和郡县志》,朔州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侨徙今治。1988年设朔州市。

山阴县:

位于东经112.8°,北纬39.5°,在山西省北部,同蒲铁路线上。辽置河阴县,以在桑干河之阴,水南曰阴,故名。金大定七年(1167年)因与郑州属县同名,改为山阴县。以县在复宿山之北故名。

应县:

位于东经113.1°,北纬39.5°,在山西省北部。古称应州,据《应州续志》载:以境内龙首,雁门二山南北相应,城当其间故名。1912年建县。

右玉县:

位于东经112.4°,北纬40.4°,在山西省西北部,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唐天宝年间置静边军于右玉城。辽、金皆为云中县地,元为大同县地。明永乐七年(1409年)治大同右卫,正统十四年(1449年)治玉林卫,称右玉林卫。清初称右玉卫,雍正三年置右玉县。县名为右玉林卫的省称,由大同右卫和玉林卫而得名。

怀仁县:

位于东经113.1°,北纬39.8°,在山西省北部,同蒲铁路线上。辽置怀仁县。据《怀仁县志》载,辽时“因阿保机与晋王李克用面会东城,取怀想仁人之义,故名”。

太原市:

太原市:

位于东经112.5°,北纬37.8°,在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同蒲和石太铁路交汇线上。据《广稚》:“大卤,太原也。”据《谷梁传》:“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太卤.”据《尚书》:“东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谓之太原。”秦置太原郡。隋置太原县。元置太原路。明、清置太原府。1912年废府,存曲阳县。1927年设太原市。

古交市:

在太原市西部山区。隋开皇二年置交城县,唐移治今交城县城,历代为交城、阳曲二县地。1958年设太原市古交工矿区。1988年设立古交市。因原为隋代交城县故治,因名故交,后讹为古交。

阳曲县:

位于东经112.6°,北纬38.0°,在山西省中部,同蒲铁路线上。汉置阳曲县。据《汉书·地理志》载:“河千里一曲,当其阳。”此城在牧马河北边,故名。此说有误。清道光《阳曲县志》曰:“阳曲乃汾曲之阳。”

清徐县:

位于东经112.3°,北纬37.6°,在山西省中部。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清源县,以县有清源水故名。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并入徐沟县。1952年清源县和徐沟县合并,称清徐县,取二县首字命名。

娄烦县:

位于东经111.8°,北纬38.0°,在山西省中部,太原市西北。娄烦古称楼烦,本部族名。据《项羽本记》:“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汉始置楼烦县,故治在今山西宁武县境,与今娄烦无关。今娄烦县本唐楼烦监地,龙纪元年(889年)置楼烦县。后废为镇。1971年复设娄烦县。据《元和郡县志》,娄烦县,取义古为北狄娄烦王所居。

唐山市:

唐山市:

位于东经118.1°,北纬39.6°,在河北省东北部。本滦州地,光绪三年(1877年)清政府在此建立乔屯镇。后因镇北有唐山,改为唐山镇。1928年改为唐山市。据《滦州志》载:“相传后唐李嗣原曾屯兵于此,立石城二百余丈。又后唐姜将军斩蛟有功,葬于此,后人建庙祠之。山以唐名,实由于此。”1976年发生唐山大地震。

迁西县:

位于东经118.3°,北纬40.1°,在河北省东部,滦河流域。迁西县原为迁西县辖区,1946年因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于迁安县西部地区设迁西县(县佐),并于次年正式建立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县之西而得名。

迁安市

位于东经118.6°,北纬40.0°,在河北省东部。迁安县原为卢龙县辖区,辽太祖以定州安喜县俘户置安喜县。金大定七年(1167年)移泊于今城关镇,改安喜县为迁安县。据传,县名取“迁移安喜俘户入境定居”之意。1996年改市。

滦南县:

位于东经118.6°,北纬39.4°,在河北省东部,滦河以西。滦南县原为滦县辖区,1942年析滦县南部地区置县,因位于滦县之南,故名滦南县。

丰润县:

位于东经118.1°,北纬39.8°,在河北省东部,南邻唐山市。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以永济务置永济县,大安元年(1209年),金卫绍王讳永济,改为丰润县。相传,因此地“负山带水,涌地成泉,疏流导河,随取而定”而得名。又有“县产盐场,故名丰润”之说(见《丰润县志》)。又据《今县释名》:“按屯政考,夹史家河五十余里,皆可屯之区。又自水道沽关黑岩子墩,至诸家营处,东西百余里,南北百八十里,皆濒海,平旷可耕,故以丰润名县。”

  本文标题:中国地名由来-华北地区(12)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kepu/renwen/869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kepu/renwen/8691.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