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地名由来-华北地区(8)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7-1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武邑县:

位于东经115.8°,北纬37.8°,在河北省中南部。汉置武邑县。据史藉引世本云:“武,夏武罗国、冀都之武邑。”因武罗国为名。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

位于东经111.7°,北纬40.8°,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1911年设绥远县,1912年并为归化县,1913年改为归绥县,1948年改市。1954年改为今名。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

土默特左旗:

位于东经111.1°,北纬40.7°,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呼和浩特市西部。1965年以土默特旗东部置旗。土默特,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数万。蒙语称东为左。

托克托县k:

位东经111.2°,北纬40.3°,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呼和浩特市南。1912年设县。托克托,系蒙古族人名,意为“保住”,“传宗接代”。

清水河县:

位于东经111.6°,北纬39.9°,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南邻山西省。1912年设县。因境内清水河而得名.

武川县:

位于东经115.5°,北纬41.1°,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呼和浩特市北部。1912年设县。因武川水为名。

和林格尔县:

位于东经111.8°,北纬40.4°,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呼和浩特市南。清康熙年间置站,称二十家子,蒙古语称和林格尔。即二十家子之意。1912年设县。

集宁市:

集宁市:

位于东经113.1°,北纬43.5°,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呼和浩特市东部。1951年因平泉县与承德平泉县同名,改为集宁县。因在元代集宁路故城遗址发现《集宁文宣王庙学碑》上有“集宁”二字,遂用古名。1956年设市。

兴和县:

位于东经113.9°,北纬40.9°,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邻接山西、河北省。1912年设县。县因元代路名而得名。

卓资县:

位于东经112.6°,北纬40.9°,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呼和浩特市东。1952年由东胜县改名。因卓资山得名,原名桌子山,因山顶平如桌面,故名。

商都县:

位于东经113.6°,北纬41.5°,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东邻河北省,1918年设县。本元之上都地,有上都河,即古濡水。清为上都牧场,后讹为“商都”。“商都”系满语,意为旋流。因为从北部流来的“布动河”(意为“粗大的河流”)清流湍急,在这里拐弯,然后逶迤向东注入浩瀚的察汗淖尔湖。因河水在拐弯处有旋涡,故名。

丰镇市:

位于东经113.2°,北纬40.4°,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南邻山西省。清雍正十二年,置丰川卫、镇宁所,光绪十年改丰镇厅,以故卫所首字为名,1912年置县。1990年设市。

凉城县:

位于东经112.5°,北纬40.5°,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南邻山西省。1912年设宁远县,1914年因与湖南宁远县同名而改为凉城县,取北魏凉城郡名。

化德县:

位于东经114.0°,北纬41.9°,在内蒙古自治中南部,南邻河北省。1934年置化德设置局,1949年设新民县,1950年改今名。

察哈尔右翼后旗:

位于东经113.2°,北纬41.4°,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集宁市北。1954年设旗。察哈尔,为蒙古部落名,意为接近长城。

察哈尔右翼中旗:

于东经112.6°,北纬41.3°,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集宁市北部。1950年设镶蓝镶红联合旗,1954年改今名。察哈尔,为蒙古族部落名。

察哈尔右翼前旗:

位于东经113.2°,北纬40.7°,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邻集宁市。1954年设旗。察哈尔,系蒙古族部落名。

四子王旗:

位于东经111.7°,北纬41.5°,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呼和浩特市北。清初设旗。据《蒙古游牧记》:“元太祖牙哈布图哈萨尔十世孙诺延泰有四子,分牧而处,后遂名四子王旗。”

晋城市:

晋城市:

位于东经112.8°,北纬35.5°,在山西省东南部。汉置高都县。隋称丹川,唐武德三年(621年)改置晋城县。因赵韩魏三家分晋地,封晋郡于此,故名。贞观元年(627年)徙治于今县城。取晋城为名。1983年改县为市。

高平市:

位于东经112.9°,北纬35.8°,在山西省东南部,太焦铁路线上。古称长平,泫氏县。北魏改称高平县。因四面皆山,中有平地,故名。1993年设市。

陵川县:

位于东经113.2°,北纬35.7°,在山西省东南部,与河南省为邻。汉代为泫氏县地,北魏为高平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陵川县,以县有陵阳水故名陵川。又据《读史方舆纪要》:陵川县“以县多陵阜而名”。

阳城县:

位于东经112.4°,北纬35.5°,在山西省南部。汉置濩泽县,因濩泽得名。唐置阳城县。县治原为濩泽县阳陵驿,因以名县。

沁水县:

位于东经112.1°,北纬35.6°,在山西省南部,中条山与太行山之间。西汉置端氏县,北魏置东永安县,隋改为沁水县,因境内沁水得名。

榆次市:

位于东经112.7°,北纬37.6°,在山西省中部。榆次之名始于战国。据《汉书·地理志》吴卓信补注说,榆次因与榆社“地次相接”,故名。汉置榆次县。1954年改为榆次市。

昔阳县:

位于东经113.7°,北纬37.6°,在山西省东部,东与河北省为邻。据《元和郡县志》载,昔阳城一名“夕阳城”。按《尔雅》:“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这样看来,昔阳原是因为它在太行山之西,所以叫做“夕阳”。东汉置乐平县,清嘉庆元年(1796年)并入平定州。1912年复置乐平县。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平县重名,改名昔阳县。以昔阳故城为名。

灵石县:

位于东经111.8°,北纬36.8°,在山西省中部。隋开皇十年(590年)置灵石县,因文帝巡幸,挖河开道获一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并有“大道永吉”四字,故名灵石县。

祁县:

位于东经112.3°,北纬37.3°,在山西省中部,同蒲铁路线上。春秋时为晋大夫祁奚邑,因而以祁为名,后贾辛为祁大夫。又因附近有古代著名的泽薮昭余祁,故祁县别名昭余。西汉置祁县。县以邑名。

  本文标题:中国地名由来-华北地区(8)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kepu/renwen/869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kepu/renwen/8691.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