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地名由来-华北地区(7)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7-1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涉县:

位于东经113.6度,北纬36.5°,在河北省西南端,邻山西省。涉县原称沙县,东汉末年改名涉县。据《水经注》载,漳水在东汉时流入县境,泛滥横溢,人民涉水迁徒,故改沙县为涉县。又据《读史方舆纪要》云:“漳水流经县境,……亦曰涉河,县以此名。”又据《水经注》载:“漳水于此有涉之称,因地变也”,可见涉县非因涉水而名,却是漳水因经涉县,才有涉水之称。

广平县:

位于东经114.9°,北纬36.4°,在河北省南部。一说“以形势言也”,取地域广阔平坦之义;据《嘉靖广平府志》载,取希望统治者“广其仁惠,平其政刑”之义。今广平县是金代大定七年(1167年)析魏县地新设置的,该名当是遥袭汉至隋古广平县之名。

磁县:

位于东经114.3°,北纬36.3°,在河北省最南部,漳河北岸。隋开皇十年(590年)置慈州。据《元和郡县志》载:“以滏阳县西九十里有石慈山,出石慈石,因取为名”,“以河东为慈州,故此加石旁也”。宋政和三年(1113年)始改石慈州为磁州,即今“磁”名之始也,直到1913年降磁州为磁县,县名沿用州名。

曲周县:

位于东经114.9°,北纬36.7°,在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汉置曲周县。据《嘉靖广平府志》载:因“邑在河曲,水旋而周,故曰曲周”。后县时置时废,1962年复置曲周县。

成安县

位于东经114.6°,北纬36.4°,在河北省南部。据《嘉靖广平府志》载:“成,善也,平也;安,止也,定也,若邑之可稔而安居也……。”古时成安一带多为“白壤”,“地多斥卤”,而人们冀希改造为沃壤,转斥而为沃,这样才能“治成而民安”。

鸡泽县:

位于东经114.8°,北纬36.9°,在河北省南部,滏阳河西岸。春秋时,这一带地势低洼,“井丘联比,可以盈泽”,家家畜养鸡鸭,故“鸡以氏泽,泽曰鸡泽”(见《嘉靖广平府志》),隋代始置鸡泽县,盖以古鸡泽为名。

肥乡县:

位于东经114.8°,北纬36.5°在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肥乡原名肥邑。赵惠王时(公元前298-公元前266年),为嘉许相国肥义之烈,曾将今县地作为其封地,所筑城邑以其姓氏命名为肥邑,其后曾为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始置肥乡县,县并乡为名。据《大明一统名胜志》:“志云:肥乡其土壤沃饶,四野干坦,故名。”

衡水市:

衡水市:

位于东经115.7°,北纬37.7°,在河北省中南部。隋置衡水县。“衡水”为市名始于1947年,1948年撤销,1981年复置衡水市。据《元和郡县志》载:“衡水县在长芦河西,长芦河则衡漳故渎也,因以为名。”又据《读史方舆纪要》载:“以地近衡漳水而名。”郑玄释曰;“衡漳者,漳水横流入河。”

冀州市:

位于东经115.5°,北纬37.5°,在河北省中南部。古称冀州,1913年改冀县。《尔雅》曰:“两河间曰冀州。”《尔雅》李注:“两河间,其气清,厥性相近,故曰冀,冀,近也。”又据《释名·释州国》言:“冀州亦取地以为名也,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也。”西汉始置冀州刺史部,其后历代均置有冀州,但其辖境愈后愈狭小,治所也时有迁徙。1993年改市。

深州市:

位于东经115.5°,北纬38.0°,在河北省中南部。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深州。1913年降深州为深县,沿用古州之名。据《元和郡县志》载:“以州西故深城为名。”又据明《探州八景记》曰:“隋始置深州,取州西故深池为名,”1994年设市。

饶阳县:

位于东经115.7°,北纬38.2°,在河北省中南部,滹沱河两岸。《史记·赵世家》载:“悼襄王六年(公元前239年),封长安君以饶。”《史记正义》注此饶“即饶阳也。”饶河为滹沱河之流。汉置饶阳县,应劭注云:因“在饶河之阳”故名。

故城县:

位于东经115.9°,北纬37.3°,在河北省东南缘,与山东接壤。“故城”原为镇名,元初始置故城县,沿用旧镇名。《大清一统志》引旧志云:“金明昌五年(1194年),以废长河县置故城县。”金时于故长河县置县因名故城县。

阜城县:

位于东经116.1°,北纬37.8°,在河北省东南部。西汉置阜城县。《尔雅》:“大陆曰阜。”《说文》称:“阜”为“山无石者”。刘熙《释名》:“土山曰阜。”县境坡阜较高,河患较轻,取《尚书》“阜成兆民”之义,定名“阜成”。后改为阜城。

安平县:

位于东经115.5°,北纬38.2°,在河北省中南部。战国时为赵安平邑。汉置安平县。据《安平县志》载:“众官民安居乐业,且地势平坦”,故名。据《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四年(前295年)“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即此。

景县:

位于东经116.2°,北纬37.6°,在河北省东南部,与山东接壤处。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景州。1913年置景县,景县沿用景州之名。据《河北省县名考源》云:“汉有景成县,后汉省,景州李景成为名。”

武强县:

位于东经115.9°,北纬38.0°,在河北省中部,滏阳河畔。晋置武强县。据《太平寰宇记》载;“武疆汉为侯国,西晋于其城置武疆县,因古城以名之。”《明史·地理志)始改作武强。又所据《畿辅通志》:“武强山一名弓形山,晋名县取此。”武强山今无考。

枣强县:

位于东经115.7°,北纬37.5°,在河北省东南部。据《畿辅通志》,枣强古时盛产红枣,早在战国时此地就以蒸煮枣油闻名于世,并有因此得名的煮枣城。据《元和郡县志》载:到西汉置县时,这里更是“枣木强盛”,所以命名为枣强。但正史地理志中仍皆作“枣疆”,直到《明史·地理志》始改作“强”字。

  本文标题:中国地名由来-华北地区(7)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kepu/renwen/869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kepu/renwen/8691.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