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能力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3)
1、突出地图教学,实行图文转化
地图是地理的“语言”,是地理教材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学会用图。鉴此,教师在教学时重视教材中的每一幅地图,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展示于教学相关的地图,从不同角度、方位去挖掘,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的能力。比如对“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地球的位置(北半球)”的教学时,教师通过转换公转方向、地轴方向、“二分日”与“近远日点”的位置区分等角度帮助学生读图和理解公转的相关内容。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十分注重图文结合与图文转化。指导学生做到“左书右图”,将课本的文字系统内容与图像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地理图像构建空间概念,把握地理规律,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2、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我们普遍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普遍感到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有时虽然能知道或记住一些地理知识,但对其知识体系缺乏了解或把握不住。比如关于农作物有的学生只能罗列一些蔬菜、水果的名字,不知道农作物的含义,也不能进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类。问卷显示,学生大多没有建立起一个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概括能力较差。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以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①“先见森林,后见树木”,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结构。
在教学实验中,我们重视绪论课或开篇的教学,给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地理学习的内容构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位置和联系研究,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和途径等。此外,当学习到某一专题时,教师也注意首先从整体上让学生进行把握。如学习区域地理时让学生明确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区域特征:何地、何物、何种状况、方向如何。
②帮助学生处理“地理”,提高概括道理原理的能力
这是指帮助学生处理好将众多的地理事实材料(如地名、分布状况等)总结归纳,上升到地理基本原理(如地理概念、分布规律等)的过程。在我们的教学实验中,教师首先帮助学生认识某一地区的地理事实材料,掌握地理事物的演变和分布状况,以形成具体的地理表象,对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感性认识。其次,在学生有了丰富的地理表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运地图、借助模型等通过具体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探究和发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规律。通过“地理”的教学过程,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提高,形成一定程度的地理概括能力。
③“画图总结”,加强地理示意图、模式图等地图教学
凡是思维都需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形象思维的物质载体主要是图象语言(地图)。我们在学习掌握地理知识时,一般是一个要素接着一个要素进行的,这样就有必要在一定时候进行、归纳和概括,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这时利用示意图、模式图等地理联系图表的教学就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3、突出学科优势,指导学生学会“综合”。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黄秉维教授指出:“地理学传统上是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长期以来,地理科学既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成分,也要研究非自然成分的人文现象,同时研究自然与人文关系。这是地理学区别于其它科学的显著特点,也是其优势所在。这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兼容并蓄的特性,决定了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实用性等特征,在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具备一定优势。高考文综改革更是把在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到了重要位置。
综合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上一篇:课题《营造高中生地理学习氛围的途径与方法》实施方案
下一篇:《高中地理学案内容的选择优化研究》结题报告摘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lunwen/966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lunwen/9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