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试析一地理课例片断之得与失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6-16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在一节地理公开课上,一名学生上讲台在电脑屏幕上表演用鼠标去拼接《中国的行政区划》图时,不料,辛辛苦苦忙到最后,才发现要找的海南岛不见了。这一下可急坏了那学生:“海南岛哪里去了呢?”大家见状,也替她着急,帮忙想办法找寻着;老师也在一旁有点儿急似的鼓劲:“不要慌,仔细找!”可是最后结果是她把已经拼接好的图块一个一个用鼠标移开来找,也好像没有发现它的踪影。“难道海南岛悄悄地蒸发了?”“记得刚开始排的时候看见过的呀?老师和学生都感到有点儿意外。由于几经努力,或许都感到太紧张太突然吧,最后,最后大家决定只好放弃,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评析:看到这个场面,我们不仅感到有点儿惋惜:这节课当中的这个片断课例给我们的思考是很深重的,这也不由自主地再一次引发我们新课程实施者对新课改理念贯彻实施的进一步反思:这节课为什么就这样给结束了?海南岛就真的永远找不回来了吗?我们姑且不谈别的,单就思考,老师在这样一种意外情景中还缺失的是什么呢?

  很显然,在这个片断当中我们很轻易地看到老师是特别注重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老师自始自终没有因为学生的“不聪明”而去包办代劳,而是在一旁不断地给那位学生鼓励着、促进着,力争使她自己能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好能给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和得体的交代,这一点做法,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与我们所倡导的新课程理念是极其相符的:充分让学生去动手动脑实践去达成自己的目标,注重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亲历和体验。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经过反复努力,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的奇迹始终没能出现。我们不得不思虑:那学生为什么最终还是不能脱困呢?在这过程当中老师也难道有什么顾忌吗?不然的话,老师为什么在学生这“危急”关头不去施以帮助呢?这节课的一个根本问题出在何处呢?更令人惋惜的是,老师对这个问题也是不了了之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多多思考,以便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知道新课程理念是极力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是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并进而采取有效教学行为的。这个片断,让我们明显感受到自始自终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光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够不够呢?离开了老师恰到好处地指点行不行呢?虽然我们考虑到老师这样做固然有他的道理,但这种“无所作为”的方式,在这种明知学生无望实现目标的情况下,老师仍不去指导,行不行呢?显然从这个片断来看是不行的,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她不能很好地突破这一点。在这种时候,我们老师应该怎么办才好呢?答案是显然的:帮他一把!新课改理念的大力推行和倡导,并不是有意在渐渐消融或者抹杀老师的主导作用,相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地加强了教师的作用:由于真正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空间被放大了,学生不再是被老师牵着的“小绵羊”了,老师和学生会同时处在处理问题的起跑线上,会时刻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困难、新情况,有时候不仅仅是令学生自己感到意外(不想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然而这可能吗?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内。我们能十分准确预期教学行为吗?──笔者注),就连老师也觉得束手无策。但不管怎么说,这却是新课程的全部要义所在,也正是这个样子,使师生共同成长的愿望成为可能。因为一切变得不再那么确定,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中,学生不能直达我们所预期的目标,老师也不能穷尽答案,肯定结论,一切都在真切地探究当中动态式生成。在这种情形下,共同探索便成为师生活动的家常便饭和重要的关键词,师生时刻要准备面临和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种种变化。在这个时候,老师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与学生一道去寻求答案。在本例片断中,如果老师彻底理解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是辩证统一之关系的话,积极与学生一道去分析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去剖析整个操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去把海南岛真正予以找回来的话,也许会很好地解决这个本属很自然的问题,也不会给我们和学生留下一点点儿遗憾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可以亲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老师与学生距离。在这种零点距离式的互动过程中,无形地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老师的主导作用似乎更多的是设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当中最具影响力的也是最得力的学习伙伴,因为老师毕竟是教育专业化的人员,当然是学生最宝贵的精神资源和物质支持者,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由此也可见一斑。

  另外,我们知道:新课程理念是极力倡导学生的学习体验改变等一系列变化是在一种生态式的过程中自然展开的,是极力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全面自主充分地发挥的,以使其鲜活个性在丰富而多样的过程当中得到能量释放和内在资质的充分呵护和培育。从上例片断当中我们不难看到,老师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的,一切在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轴运行着,这是做得很好的一方面。然而,透过这片断我们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老师似乎在潜意识当中没有注重到或者是根本不在意学生的实质表现,认为只要学生动起来或者参与进来就行了,当然其结果的真正生成和落实就可以想见了,这也是新课程教学当中要认真兑现的地方,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在上例那当初的学习过程当中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是令人感到无比可惜的地方。我们反思到,新课程是很注重过程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它的本质意思也并不是不要效果了,而是要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效果,这种效果对学生来说是极其有意义的、是有着多种发展价值的、是对身心的真正影响有大作用的,是学生心智投入而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晶,而不是一些非我知识的简单堆积和无关痛痒的莫名充塞,更不是一种自生自灭式的“无为而教”“无为而放”的,而应是学生不断走向光明的种种丰富而生动的足迹和印痕,是学生在整个心智的动态变化当中自然而然的真实流露。显然这些只有在生动的过程中才能一一实现,也只有在这种过程当中才会有满意的结果出现,过程和结果在这里是互为前提、互为循环演进的一个相互交织而成的统一体,忽略任何一方面都将是不完备的,不利于学生真正发展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的话,这个过程应是学生不断生成个性化丰富意义的过程,应是学生生命不断演绎的过程;这个结果当然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应有之状态了。我们注意到在上例片断中(尽管这时候说有点事后诸葛亮之嫌),如果当时老师注意到学生实在没有办法跨越那道未知的障碍时,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出问题的答案(显然这也是与主题相关联的有意义的问题),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个生成的意外过程本身也就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加上最后还能够生成应得结果的话,则对这个意义更是添姿增色了,过程和结果也就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和体现。

  本文标题:试析一地理课例片断之得与失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lunwen/2464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lunwen/24649.html

    标签:地理课例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