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初中《地理》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新编初中《地理》教材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符合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是一套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优秀教材,但是这套教材在体系结构、以及内容选材和叙述方面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改进的问题。
一、在教材体系和结构上的几点看法
新教材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远及近的总体思路,先学世界地理,后学中国地理,对拓展学生思维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初中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适合由近及远渐进式学习。初一学生对课程、环境和学习方法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且,世界地理多为陌生的译名,学习记忆难度较大,容易张冠李戴。先学世界地理相对增大了初一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一册教材中“世界的自然资源”一章放在世界分区地理前面讲述。在学生不具备足够的分区地理知识的前提下,讲世界的资源分布,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材中的资源分布图对于没有判读世界空白政区图能力的学生来讲,很难起到图件辅助学习的作用。如果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分区地理之后,既可以复习巩固分区知识,又可以在新的高度上系统地概括新知识。
第二册教材将欧洲分为“欧洲西部”和“欧洲东部和北亚”两部分讲述,“西部”包括了除原苏联以外的整个欧洲。本教材其它大区的划分或以自然地理或以人文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基础,而维系这一大区的同一性不明显。大西洋沿岸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沿岸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北部冬季严寒而漫长,东部深入内陆,大陆性增强,“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难以概括全区气候特征。区内国家经济实力差距很大,东部国家以及已尔干半岛国家难符教材“经济发达的地区”之实。因此,教材中的欧洲的分区值得商榷。
第四册“中国区域地理”将我国分成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六节讲述。前四部分是我国四个自然环境特点鲜明的地理大区,从区域空间上已覆盖全国。本世纪末,香港和澳门将回归祖国。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也是迟早的事,港澳台是我国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不应将它们列在四大区之外,应该放在南方地区中讲述。
二、在教材内容方面的几点看法
新教材在取材方面,从课程特点出发,取材广泛,对开阔学生视野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认为一些与地理学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话题也应成为学生的参考阅读材料。例如,地球表面71%被水体覆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海洋不再是蓝色沙漠,而是聚宝盆。陆地上发现的矿产资源海洋中均已发现,而且储量十分惊人。海洋生物、化学、矿产和能源资源已逐渐步入开发阶段,未来21世纪是人类进军海洋的时代。因此,海洋资源应该成为教材的一部分。又如,欧洲联盟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国际集团,它是目前集团化最成熟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国际集团。教材应该将欧洲联盟作为世界常识和国际集团代表以“读一读”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再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增长极,也是世界著名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这一国情知识也应该介绍给学生。
新教材在一些内容的讲述方面还需进一步探讨,例如,第二册“俄罗斯”一 节中,教材以“较为平坦的地形”为标题,讲述俄罗斯的地形,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欠妥。俄罗斯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为主体的平原地形。东部是中西伯利亚高原、远东山地和贝加尔褶被等形成的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山地高原面积约占俄罗斯国国上面积的2/3,而且中西伯利亚高原河流切割严重,地形崎岖。因此,以“较为平坦的地形”为标题讲述俄罗斯的地形,其准确性值得商榷。又如,第三册中国“气候特征,”一节中,教材以大标题列出“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三个特征,大陆性季风气候本身就意味着冬季干燥寒冷,夏季炎热,降水集中。因此,雨热同期是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之一,不应与之并列。雨热同期是我国气候的一个优越性,教材应该突出强调这一特点。但是,将它作为气候的一个特征则欠严密。
由于每个人工作经验、业务素质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的不同,对教材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以上几点对教材的看法也许存在谬误,希望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提高自身,完善教材。
上一篇:地理实验区教学总结报告
下一篇:地理目标教学的一般程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lunwen/1546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lunwen/1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