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中学地理教案(3)
③培养学生对世界工业生产和布局特点进行分析的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节地理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是由多种地理知识和多种地理技能组成。而多种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发展地理能力的影响不同。有些地理教材在学生学习时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将它定为教学重点。有些地理教材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称为学习的难点。例如,讲授“地球的公转”时,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公转的地理意义是教学的重点;而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及“二分二至”图的阅读,则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难点是相对的,它不仅与地理教材内容有关,而且与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水平以及学校的设施有关。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难点的多少不同。有些地理教材,虽然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由于学校有较好的教具、学具,难点就较容易解决,或不再是学习的难点了。
课的类型
为了说明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可以用课型名称简要概括。中学地理课型依其任务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还可以划分为学习新知识课、实践课、练习课、复习课、考查课等。
课型的选择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学生状况和教学设备条件等因素确定的。同一教学内容,学生状况不同,可选用不同课型。例如,讲授“时区”、“日界线”,是教学的难点。这部分内容知识内容复杂、知识间联系紧密,要求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强。面对地理基础知识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以学习未知的地理知识为主要任务的课型——学习新知识课,既利于教师讲解,也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如果面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则应选择综合课型,将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作业练习等在一节课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多样化,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上述两种课型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两种基本课型,也是经常运用的课型。
5.直观教具
在教案中应写出本节课所用直观教具及学具的名称。例如,讲授中国地形时,教师应使用“中国地形挂图”、“中国地形立体模型”;学生应有中学生使用的“中国地图册”及“中国地形模型”(学生用塑料制小模型)。
地理课时教学用具的选择应注意:①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具;②一节课内使用的直观教具不要过多,以能讲清问题为宜;③教师结合教学自制的简单教具,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将其发展成为学具。学生通过制作,既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例如,学生用乒乓球制作小地球仪,就可以促进学生对经线、纬线、极点、地轴倾斜角度等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了制作技能。
6.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课堂活动的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方法。教师组织教学方法的优劣,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因此,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备加重视。
中学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法、练习法以及游戏法等。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水平、教师特长等因素来确定。例如,学习“时区”和“日界线”,在一般学校就应选择讲授法中的讲解法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方法,并以谈话法和练习法相配合。因为时区和日界线知识涉及的地理概念和地球运动规律较多,是教学中的难点。初一学生缺少地理知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也较差,必须以讲解法为主。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应运用谈话法适当提出些问题,由学生回答。为了巩固讲解的地理知识和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状况,也为了掌握推算时区的方法,还应运用练习法组织学生练习。
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不同,优势各异,使用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特长,以一种方法为主,合理地将几种方法组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学过程处于良好状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地理教案的最主要部分,在地理教案编写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理教学过程是实现中学地理教育目的最重要的途径,教学过程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中学,学生不论是系统地、科学地学习地理知识,还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发展地理能力,以至思想品德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然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若离开地理教学过程,就谈不上教与学。
在地理教案中,教学过程是按教学环节的顺序安排的。每个教学环节中除包括教学内容外,还包括板书(板画)提纲。教学方法、师生活动与时间分配等。地理综合课的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复习旧知识、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作业练习等环节。教学环节的选择,依教学任务、学生状况及其他相关条件而确定。例如,在高中地理《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案中,教学环节包括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学习新教材和作业练习等。主要环节是学习新教材环节。
复习旧知识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复习检查学生对上一堂课已学教材的掌握情况和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知识情况,以利于加强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复习检查的问题一般应是上堂课教材的重点或难点,并应密切结合新教材的有关知识。检查方式可以是全体学生参加的书面检查,也可以是口头检查。《洋流》教案设计时从平时学生学习比较认真、知识掌握较好、本节课新知识内容较多等因素的实际情况考虑,选择了与洋流分布规律有关的风海流的成因,主要动力和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等三个问题进行复习检查。
组织教学环节是贯彻全课始终的,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洋流》教案中的引入新课是本节课组织教学的一部分,在引入新课时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然后宣布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本节课的组织教学还表现在学习新教材环节中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提问、讨论等过程中。
学习新教材环节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它占用的时间最多(约占一半以上),其他各环节都是以这一环节为基础或为它服务的。
学习新教材环节的教学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它包括学习地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有关方面。从学生的学习看,既包括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又包括获得理性知识的过程;既包括学习地理技能,又包括发展地理能力的过程;既包括智力发展过程,又包括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从师生活动看,既包括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又包括学生学习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组织好这一环节,是对教师地理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检验。
《洋流》教案需要较好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其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
(1)以人地关系作为贯彻学习新教材环节的基本思想,把教学大纲的总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环节的始终。《洋流》教案的编写将学习洋流分布规律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放在了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样安排既讲明了洋流分布规律,又揭示了洋流与地理环境中其他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同则阐明了人类活动与洋流的关系,利用洋流与保护海洋环境的关系。在学习新教材的教学环节中,自始至终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例如,学习世界洋流分布时,是按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编写教案的。在教学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太平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再通过读图和推理掌握大西洋洋流分布规律,以此得出大洋环流一般规律,最后分析研究北印度洋洋流的特殊规律。在编写“洋流的地理意义”这部分时,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为了说明人类认识洋流规律的重要性,列举了几个实例,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明确其重要性。在编写洋流分布规律的教案时,也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了不同的认识方法。例如,开始分析北太平洋中低纬海区洋流分布规律时,运用观察法,仔细阅读地图,此后分析大西洋洋流分布时,则采用了观察法和逻辑推理法相结合的认识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同样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如学习洋流分布时,因学生尚未掌握洋流分布规律,就以谈话法为主;学习洋流地理意义时,因已具备大气运动、大气降水、水循环、洋流分布、渔场形成条件等初中与高中的知识,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适当选用了讨论法。
(3)在学习新教材的教学环节中,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层层分析指导着学生总结归纳洋流分布规律。例如,学生对洋流规律的认识是由北半球到南半球,由太平洋到大西洋,最后形成对全球洋流一般分布规律的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认识由洋流规律本身扩展到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的联系,进而认识人类活动与洋流规律的关系。为帮助学生认识洋流对环境的影响,教师尽力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如讲寒流、暖流的减湿、增湿作用;四大渔场的成因;洋流扩散能淡化污染等几个难点时,都运用讲解法去组织教学。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确立的,主要体现在学习新教材环节。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独立学习的精神,教师在世界洋流分布的教案编写上,作了如下的安排:
①提出的问题具有思考性。教师在讲授北太平洋中低纬地区洋流分布和中高纬地区洋流分布时,教师采用的方法是教师指导读图观察洋流方向,要求学生分析成因。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不仅要通过读图明确洋流方向,更重要的是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成因。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对多数学生来说,艰难做到回答准确,一步到位。这样安排,起到了迅速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作用。
②观察的内容具有规律性。在安排讲授太平洋南部洋流规律和大西洋洋流规律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以观察洋流方向和性质为主,要求学生自己总结规律。这时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地在地图册的洋流图上认真地观察洋流方向和洋流性质,分析、总结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布规律,再进一步总结全洋流分布规律。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使学生一直处于不断地观察、思考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洋流分布规律,而且掌握了运用寒、暖流图例分析洋流性质和方向的技能,发展了运用专门地图的能力。从上述情况看出,《洋流》教案的设计基本上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有巩固新教材环节和作业练习环节。
巩固新教材环节一般是在学习新教材环节之后进行的。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加强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选用的方式方法因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三、编写地理教案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坚持正确阐明人地关系
1990年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中明确指出:“地理教学的内容是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教学必须要正确阐明人地关系。《洋流》教案的教学目的第3点,就是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通过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教育,使学生建立起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自觉利用自然规律的意识”。通过讲授“洋流的地理意义”,使这一教学目的得以实现。《洋流》教案的特点之一,就是指导思想明确,线索清楚,并层层落实,贯彻始终。
(二)应重视研究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运用地图,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使用着多种地图,如教学挂图、中学生地图册、插在课本中的地图和填充地图等。地理教师应在编写教案时,应该认真研究学生认识地图的思维特点,阅读地图的技能和使用地图能力的层次,以及各种地图之间的关系等有关问题,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洋流》教案比较重视培养读图技能,多次指导学生从洋流方向和洋流性质两方面去阅读洋流图,以逐渐形成阅读洋流分布图的技能。使用地图能力的形成是长期的,必须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坚持训练,才能逐步形成。
上一篇:如何分析中学地理教材
下一篇:如何突破地理教学难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lunwen/1433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lunwen/1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