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是指某一地区水资源所能支撑生产、生活和生态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受区域人口总数、水资源总量及再生能力、水资源消耗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2005~2019年我国某特大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变化幅度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人口
D.产业
2.为了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该城市中心城区应重点( )
A.减少路面硬化面积
B.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C.治理工业水体污染
D.加强雨水积蓄利用
【答案】1.B2.D
【解析】
1.我国把“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定义为特大城市。2005年~2019年特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气温、产业规模也会不断增加,这与图中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波状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不一致,A、C、D选项错误。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与水资源总量有关,而水资源总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绝大部分特大城市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不同年份的降水总量差异大,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降水是导致该变化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B选项正确。故选B。
2.根据材料可知,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主要受区域人口总数、水资源总量及再生能力、水资源消耗等因素影响。中心城区人口众多,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强雨水的积蓄和提高水的利用率,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水资源总量,从而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D选项正确。减少路面硬化面积可以减轻城市内涝,与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关系不大,A选项错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治理工业水体污染可以减轻水资源的生态承载压力,水资源总量没有变化,因此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的作用不明显,B、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分为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环境承载力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辐射雾是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大气变冷而形成。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主要位于海拔800~1300米的中低山区,全年雾日天数多,森林雾以辐射雾为主。下图示意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各月份雾日天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在6~8月雾日天数少,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
B.降水多
C.温差小
D.光照强
4.4月是干热季,森林雾持续时间长能够有效( )
A.增加大气降水
B.降低夜晚温度
C.增加植物蒸腾
D.改善土壤墒情
【答案】3.B4.D
【解析】
3.辐射雾是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大气变冷而形成,即夜间降水少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云南西双版纳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多,大气湿度大,若形成降水则不易形成雾。西双版纳6~8月是雨季,降水量大,阴天多,夜间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不利于辐射雾的形成,B正确选项。辐射雾的形成需要气温下降的过程,气温高不易形成辐射雾,A选项错误。温差小不利于辐射雾的形成,辐射雾的形成需要冷却,因此要温差较大,C选项错误。光照强弱与辐射雾形成关系不大,D选项错误。故选B。
4.辐射雾形成的时间一般是夜晚或早晨。西双版纳位于热带的北缘,干热季节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森林辐射雾的形成,森林雾持续时间长与增加大气降水关系不大,A选项错误。辐射雾在夜晚出现,大气保温作用较强,温度较高,不利于夜晚温度降低,B选项错误。森林雾持续时间长会减弱太阳辐射,植物蒸腾减少,C选项错误。4月份雾日长达23天,雾水的输入极大地缓解了干季森林内土壤的水分不足,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创造了有利环境,利于改善土壤墒情,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辐射雾指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并不是指这种雾具有辐射性。辐射雾在北方冬季、初春和秋末等季节比较常见。主要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随着太阳的升高,地面温度上升,辐射雾也会立即蒸发消散。所以,早晨出现辐射雾,常预示着当天有个好天气。民间“早晨地罩雾,尽管晒谷物”、“十雾九晴”的说法就是指辐射雾。
城市植草沟有截流、截污、排水等的功能。常规植草沟(下左图)的截面大多以梯形为主,边坡顺直。新型生态植草沟(右图)将坡面设置成三级台阶式的过滤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常规植草沟( )
A.边坡能有效控制流量
B.抵御暴雨冲刷的能力较强
C.砂层的净化效果不佳
D.地表水流入草沟的速度慢
6.在大雨条件下,与常规植草沟相比,新型生态植草沟使沟内( )
A.径流总量增加
B.流出水量较小
C.峰值时间提前
D.峰值流量增加
【答案】5.C6.B
【解析】
5.常规植草沟边坡顺直,坡度较陡,地表水流入植草沟的速度快,边坡的土壤受到暴雨冲刷,易发生水土流失,大量含沙的地表水流和污染物容易在植草沟内汇聚,从而影响砂层的净化效果,C选项正确。常规植草沟边坡坡度较大,控制流量难度更大,抵御暴雨冲刷的能力也较弱,A、B选项错误。边坡坡度大,地表径流流速快,地表水流入草沟的速度加快,D选项错误。故选C。
6.新型植草沟是台阶型植草沟,碎石、砾石和生物填料起到很好的截流、截污的作用,极大削减了植草沟的径流总量,A选项错误。植草沟的水量减少,排水管流出的水量也相应减少,B选项正确。新型植草沟的截留作用会使峰值流量减小,也会推迟了流量达到峰值的时间,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生物措施生物措施主要指种树种草,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但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沟壑斜坡上适宜种护坡林,沟壑中则应沿着侵蚀沟道植树,有些地区还应辅以工程措施;
2、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都是工程措施,在沟道里打坝淤地,拦蓄泥沙,不仅可以防止泥沙流入河中,还可以在淤地上种植庄稼,治沙效果显著;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应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干旱区的荒漠植被在不同季节其生长水分利用来源有所不同。下图示意新疆艾比湖三种荒漠植被水分利用来源及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荒漠植被在春季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是因为春季( )
A.积雪融化量大
B.地表蒸发量小
C.山地降水增加
D.根系生长较慢
8.白刺和盐穗木在夏季会选择深层土壤水是由于( )
A.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B.深层土壤水的温度较低
C.浅层土壤水含盐量较大
D.浅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大
9.梭梭利用地下水的比例最高,这样能( )
A.满足不同季节的生长需求
B.增大土壤水的季节变化
C.提高地下水的利用率
D.导致土壤水的水量减少
【答案】7.A8.C9.A
【解析】
7.新疆艾比湖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冬季风影响,会出现降雪天气,导致地表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地表积雪融化,补给浅层土壤,土壤水分增加,A正确;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力大,空气干燥,地表蒸发量大,B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降水少,C错误,春季万物复苏,植物根系生长快,D错误。故选A。
8.夏季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浅层土壤水分含量极少。夏季干旱区土壤表层会出现盐渍化现象,导致浅层土壤水的含盐量较大。因此,白刺和盐穗木会选择吸收含盐量较小的深层土壤水,以促进生长,C正确;有机质主要是由枯枝落叶转化而来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A错误;温度较低不利于植物生长,白刺和盐穗木在夏季会选择深层土壤水不是由于深层土壤水的温度较低,B错误;夏季浅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大不是白刺和盐穗木在夏季会选择深层土壤水的原因,D错误。故选C。
9.地下水比较稳定,受季节变化小。艾比湖地区的地下水埋深较深,可达到5m。梭梭属于深根本系植物,根系发达,因此在生长季节可吸收地下5米深的地下水,从而满足了不同季节的生长需求,A正确;梭梭利用地下水的比例最高不会增大土壤水的季节变化 、提高地下水的利用率、导致土壤水的水量减少这些现象发生,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在我国新疆干旱区,春季由于积雪覆盖及融化,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高,荒漠植被会优先利用浅层土壤水,到了夏季,由于土壤温度高,蒸发旺盛,土壤含水量降低,植被(尤其是深根系植被)开始利用深层水源,比如深层次土壤水和地下水,到了秋季,土壤含水量较夏季有所增加,植被利用中间层土壤水比例增加。冬季时由于气温低,浅层土壤水冻结,无法利用。植物大多处于休眠状态,需水量少。
保加利亚位于欧洲的东南部,是世界上人口减少最快的国家之一。下图示意1951~2020年保加利亚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和总人口增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根据图示资料推测,保加利亚人口( )
A.1993年后少年儿童人口数量上升
B.1963~1993年总人口持续下降
C.2011年后劳动人口数量有所上升
D.2018年老年人口数量变化较小
11.保加利亚人口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政策严格
C.生态环境恶劣
D.生育观念更新
【答案】10.D11.A
【解析】
10.总人口=青少年人口(0-14岁)+劳动力人口(15-59岁)+老年人口(60岁以上)。1993年后少年儿童人口增量是负数,说明数量在减少,A选项错误。1963~1986年总人口增量是正值,说明总人口在增长,而不是持续下降,B选项错误。2011年后劳动人口数量增量是负值,说明在减少,C选项错误。2018年0-14岁人口增加数接近0,15-59岁人口增量几乎等于总人口增量,说明老年人口数量变化较小,D选项正确。故选D,
11.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会影响人口数量变化,题干中保加利亚位于欧洲东南部,相较于欧洲其他国家经济发展落后,导致人口流失严重,因此A为正确选项。未体现该国有严格的人口政策和新的生育观念、恶劣的生态环境,B、C、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流失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自然灾害、资源状况等。社会经济:国家政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战争、婚姻家庭等。
民宿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为游客提供体验其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江苏省南部地区(简称苏南)经济发达,民宿众多。下图示意苏南民宿点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太湖附近高端民宿数量多,最主要是因为太湖周边( )
A.可利用面积大
B.传统文化浓厚
C.环境质量优越
D.人口密度较小
13.苏南民宿多沿交通干线集聚,主要目的是( )
A.缩短到达民宿的时间
B.便于招募劳动力
C.大幅度降低住宿成本
D.更接近消费市场
【答案】12.C13.A
【解析】
12.民宿是一种依托当地环境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生活的住宿方式,对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高端民宿主要面向收入水平较高的消费者,一般布局在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方。苏南沿太湖地区经济发达,沿湖旅游景点多,自然环境保护较好,风景优美,吸引数量众多的高端民宿在此集聚,C正确。可利用面积、传统文化、人口密度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13.苏南民宿多沿交通干线集聚,主要目的是缩短了游客抵达民宿的时间,增强对外联系的同时也提高了民宿的可达性,A正确;民宿对劳动力需求量小,B错误;民宿多沿交通干线集聚不会大幅度降低住宿成本,C错误;民宿多沿交通干线集聚不一定更接近消费市场,D错误。故选A。
【点睛】服务业、商业的区位因素:
市场:在市场因素中,人口规模尤为重要。此外,人口平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偏好等也需要考虑。
交通: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以扩大消费市场,同时也便于商品运输。
劳动力: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一样。
集聚:一方面不同商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
新疆吐鲁番的麻扎村位于天山山脉东部,四面环山,逐山谷绿洲而建,随地形起伏高低错落,为“爬山式”密集聚落(下图)。村落以土木结构的生土建筑为主。房屋上层为平房,下层为掏山挖地而成的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麻扎村依山而建,主要是因为( )
A.村落人口数量少
B.经济发展水平低
C.山地植被稀疏
D.建造用地短缺
15.下层窑洞的主要作用是( )
A.躲避风沙
B.储存食物
C.夏季避暑
D.蓄水饮用
16.麻扎村布局紧凑,这使得( )
A.当地居民出行距离缩短
B.冬季房屋热量损失减少
C.夏季房屋采光面积增大
D.房屋院落活动空间变大
【答案】14.D15.C16.B
【解析】
14.麻扎村四面环山,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建造房屋的平地面积少,因此顺应地势、高低起伏、房屋紧靠,不仅能节省建材,还能减轻建造用地的压力,D正确。从材料中“逐山谷绿洲而建,随地形起伏高低错落,为“爬山式”密集聚落”可知,麻扎村人口数量较多,若人口数量少,房屋可能主要在山麓,而不是“爬山式”,A错误。经济发展水平与房屋建筑形式关系较小,建造房屋选址主要与自然要素有关,B错误。当地位于山谷绿洲地带,植被覆盖率较高,且植被状况与房屋建造形式关系较小,C错误。故选D。
15.新疆吐鲁番夏季气温高,下层窑洞是掏山而建,夏季室内温度较低,上下层窑洞均能储存食物,故储存食物不是其主要作用,B错误,C正确。该地房屋建造在山上,比较密集,下层窑洞蓄水也不方便,也没有独特的防风沙作用,AD错误。故选C。
16.建筑物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越大,房屋热量传递到室外的就越多。麻扎村冬季寒冷,布局紧凑使房屋紧密连接,减少外露的面积,阻挡建筑内部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损失,使得村庄冬季气温不会太冷,B正确。麻扎村布局紧凑对当地居民出行距离影响不大,A错误。麻扎村随地形起伏高低错落,夏季房屋采光面积较小,房屋院落活动空间较小,CD错误。故选B。
【点睛】传统民居形成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民居也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传统民居的取材、布局、朝向、房屋结构等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珠江三角洲低平的河涌区域,古人挖沟排水,堆泥成垛,形成一处处台状高地。在垛基上种植荔枝、龙眼、黄皮等热带果树,故名“垛基果林”,是岭南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广州海珠垛基果林湿地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是候鸟重要的迁徙地。改革开放之后,原有的垛基果林大多被弃置抛荒,生态功能退化。近几年,广州市通过疏伐垛基果林、拓展垛间水道、优化果林植被结构、恢复河涌-沟渠网络等措施,对垛基果林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应。下图示意垛基果林湿地景观。
(1)分析古人挖沟排水,堆泥成垛的原因。
(2)分析适度疏伐果林对垛基果林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说明对河涌-沟渠进行扩挖,实施生态清淤的原因。
【答案】
(1)垛基种植果树,增加经济效益;减少洪涝灾害;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增加果林内部的光照,促进林下植物生长,增加林下植物的种类;改善光照、通风等条件,促进果树生长,提高水果的品质;果林密度减少,为鸟类觅食提供充足空间。
(3)增加沟渠水量,提高河水流动性,提升水体更新速度,改善水质;扩大沟渠水域面积,扩大鸟类、鱼类的生存空间,提高生物多样性;拓宽沟渠,并进行清淤,有利于增加蓄水量,提高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加强垛基果林内的联系,方便公园管理。
【解析】【分析】该题以珠江三角洲垛基果林湿地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加之当地降水较多,因此当地易积水,易发生洪涝灾害,且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挖沟排水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堆泥成垛可以在垛基上发展林业,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2)疏伐垛基果林可以减小果树间的密度,利于增加果林内的光照,促进林下植物的生长,利于优化果林植被结构,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种植结构;同时也改善了果林间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利于提高果树本身的水果品质和产量;也可以增大果林中的生物的生存空间,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3)生态清淤主要目的在于让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减轻河道内源的污染。对河涌-沟渠进行扩挖,可以提高河涌-沟渠内水体的流动性,加快水体更新速度,提高水质;扩挖可以增大水域面积,为水下生物提供更广阔的的生存空间,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以增大蓄水量,提高排水能力,可以减缓当地的洪涝灾害,减轻城市内涝问题;也可以确保河涌-沟渠之间的连通性,便于维护和管理等。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27日,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和(田)若(羌)铁路全线实现贯通,标志着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正式“闭环”(下左图)。和若铁路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修建,有75%的路段位于沙漠戈壁,大风天数多。该铁路是采用“外阻内固、外高内低”的防沙模式,即外侧设置用尼龙网制成的1.5米高立式沙障阻沙(右图);在靠近铁路两侧设置草方格沙障,里面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统种植梭梭、红柳、沙棘等灌木。与此同时在风沙特别严重的地段,以桥代路,运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在工厂先预制加工构件,再运到现场安装)建设桥梁。
(1)指出修建和若铁路遇到的困难。
(2)简述高立式沙障对防沙治沙的作用。
(3)说明草方格沙障内的灌木种植与养护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统的原因。
(4)分析使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建设和若铁路的好处。
【答案】
(1)气候炎热干旱,水资源短缺;风季长,风沙大天气多;沙漠面积广;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生活设施。
(2)发挥阻沙作用,使沙尘在铁路外围沉积,减少对铁路的掩埋;有利于固沙植被的生长。
(3)沙漠中干旱缺水,智能化灌溉系统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可根据植被用水需求进行智能化灌溉,提高灌木的成活率;道路线路长,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统可节省管理维护费用和劳动力成本。
(4)和若铁路工程量巨大,应用该技术可缩短工期;减少恶劣环境条件对现场施工的影响,保障工程质量;可减少对沿线沙漠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以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和(田)若(羌)铁路图及相关资料为载体,主要涉及交通线的区位,风沙的防治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1)根据材料,和若铁路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修建,有75%的路段位于沙漠戈壁,大风天数多。可知夏季气候炎热干旱,冬季寒冷,水资源短缺;由于多大风天气且风季长,风沙较为频繁;沙漠面积广;由于有75%的路段位于沙漠戈壁,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生活设施。
(2)根据材料,该铁路是采用“外阻内固、外高内低”的防沙模式,即外侧设置用尼龙网制成的1.5米高立式沙障阻沙。所以高立式沙障主要发挥阻沙作用,使沙尘在铁路外围沉积,减少对铁路的掩埋;有利于高立式沙障以内的固沙植被的生长。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漠中干旱缺水,智能化灌溉系统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可根据智能系统计算出植被用水需求,再进行智能化灌溉,提高灌木的成活率;和(田)若(羌)铁路全长820余公里,道路线路长,灌溉费用和劳动力成本高,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统可节省管理维护费用和劳动力成本。
(4)和(田)若(羌)铁路全长820余公里,工程量巨大,应用该技术可缩短工期;根据材料,和(田)若(羌)铁路有75%的路段位于沙漠戈壁,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可减少恶劣环境条件对现场施工的影响,保障工程质量;和(田)若(羌)铁路有75%的路段位于沙漠戈壁,沿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可减少对沿线沙漠生态环境的影响。
19.【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
海草床和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为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高隆湾位于海南岛东北部,海草生长于水深为0~2米的海域,底质为珊瑚碎屑和少量泥沙。下左图示意海南高隆湾附近海域海草分布,右图示意海草景观。
推测海南高隆湾海草生长的海洋环境,并简述海草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海洋环境:海水温度较高;海水光照条件好;海水透明度高;海底珊瑚碎屑较多和泥沙较少。影响:海草床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饵料,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繁衍场地;减缓海水流速,减少海岸侵蚀(保护海岸和海堤);净化海水,减轻海水污染。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海南高隆湾海草生长为背景材料,涉及海草生长的海洋环境分析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海南高隆湾位于海南岛东北部,海草生长于水深为0~2米的海域,底质为珊瑚碎屑和少量泥沙。高隆湾附近海域海草分布,这里纬度较低,海水温度较高;观察海草景观可知,海水透明度高,海水光照条件好;海底珊瑚碎屑较多和泥沙较少。影响:海草的生长吸收太阳能利用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质,海草床中生活着丰富的浮游生物,海草床为海洋动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饵料,为海洋动物生存提供了食物;海草床大面积的生长,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繁衍场地;海草床生长在珊瑚碎屑和少量泥沙,海草根系发达,减缓海水流速,有利于抵御风浪对近岸底质的侵蚀,保护海岸和海堤;海草的生长吸收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它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溶于水体,对溶解氧起到补充作用,净化海水,减轻海水污染,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20.【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东北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被誉为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压器”和“压舱石”。近几十年,分布在起伏较大坡地上的东北黑土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出现了“薄”、“瘦”、“硬”的现象,有机质从开垦之初的3%~6%下降到了目前的2%~3%,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近年来,我国对东北黑土地实施了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的现代耕作修复技术。
分析东北地区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春季秸秆覆盖还田的作用。
【答案】
主要原因: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坡地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的活性会增强,分解的有机质增多;邻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多大风,风力侵蚀作用较强;高强度耕作,破坏黑土土壤结构,加快有机质的分解和流失。作用: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强,土壤易失水,故选在该季节进行秸秆覆盖能减轻土壤风蚀、保墒抗旱;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解析】【分析】该题以东北黑土地的现状等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2个小问,涉及了土地退化的原因和措施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东北黑土退化的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自然方面包括我国东北黑土区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的风力较大,而且土壤上的覆盖物较少,因此容易出现风蚀现象;同时夏季的降水量较为集中,且降水的强度较大,因此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我国的黑土区多在起伏较大的坡地上,由于地形有利于排水,因此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人为方面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微生物的活性会增强,土壤中大量有机质被分解,而后被植被吸收,土壤中有机质减少;农户追求高产而不断地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且破坏黑土土壤结构,使土壤的理化性能出现恶化等。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因此东北黑土区进行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可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更加疏松,增加空隙,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同时可以减小风力和流水对地面的摩擦,减轻风蚀和水蚀作用等。
上一篇:2022届贵州省遵义市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下一篇: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837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8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