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2022年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七),天气晴朗,家住青岛的小明提前查询当日潮汐曲线(下图)并参加了赶海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明参加赶海活动的时间段可能是( )
A.0:00~2:00
B.4:00~6:00
C.10:00~12:00
D.17:00~19:00
2.小明参加赶海活动的当天( )
A.日、地、月处在同一直线上
B.海面潮汐涨落幅度较大
C.夜晚可见月亮亮面朝向东方
D.上半夜可以观察到月亮
【答案】1.C2.D
【解析】
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赶海必须要在大潮退下之后,贝壳等会随着潮退裸露在沙滩上,最适合赶海,最好是在白天,图中显示0:00-2:00和4:00-6:00,潮汐高度逐渐增加,危险系数增加,不适合,故AB错误;10:00-12:00时间内,大潮正处于最后的退潮时间段,最适合赶海,故C正确;17:00-19:00潮高逐渐升至最高,然后再下落,处于最危险时间段,故D错误。答案选择C。
2.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时间为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七),而日地月要在同一直线上,时间一般为初一或者十五,故A错误;一般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涨幅也最大,故B错误;此时为上弦月时间,月亮出现在上半夜,在偏西方向,月面朝西,要在上半夜才能看到月亮,故C错误,D正确。答案选择D。
【点睛】不论那种潮汐类型,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在农历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届时潮水涨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出来,在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月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
预制菜(下图),即预加工过的食材,所有食材均切好、配料配好,采用速冻或真空包装技术包装,消费者只需简单翻炒或加热即可上桌食用。大部分预制菜企业利用电商平台、便利店、商超等渠道销售。北京某品牌则将大部分门店开在菜市场、农贸市场旁边。近几年,中国预制菜市场发展迅速,但市场集中程度较低,区域性特征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传统预制菜销售渠道相比,预制菜门店开在菜市场、农贸市场旁边可以( )
A.降低成本
B.提高价格
C.减少竞争
D.提高质量
4.我国预制菜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主要是因为( )
预制菜产业规模较小
各地饮食习惯不同
冷链物流成本较高
预制菜生产效率低
A.
B.
C.
D.
5.预制菜产业的兴起有利于( )
A.促进区域农业集约化
B.提高农业生产规模
C.改变居民的饮食习惯
D.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答案】3.C4.B5.A
【解析】
3.由材料可知,传统预制菜的销售渠道主要为电商平台、便利店、商超等,消费者的选择较多,使得同类产品间的竞争相对激烈,而将预制菜门店开在菜市场、农贸市场,市场中与预制菜相对的是没有经过加工的食材,二者面向的目标消费人群不同,预制菜的竞争压力较小,C项正确;预制菜的加工有严格的行业标准,与其他企业相比,该企业只是把门店开在菜市场、农贸市场,并不是加工厂,所以靠近这些市场(即靠近新鲜食材)并不能提高质量,D错;与电商平台销售相比,线下实体店需要支付额外的租金、水电费等,成本更高,A错;在食材相对更平价的菜市场、农贸市场销售预制菜,从吸引消费者,提高销量,增加利润的角度看,企业不会是为了提高价格,B错。答案选择C。
4.我国预制菜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其成因首先是各地饮食习惯不同,企业需要根据各地市场需求调整食材搭配,确定产品类型;其次是预制菜采用速冻或真空包装,为了保鲜,长途冷链物流成本较高,限制了预制菜在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性,所以正确,选B;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效率和规模的提高也很难打破饮食习惯和物流成本的限制,错,ACD排除。答案选择B。
5. 预制菜产业的兴起有利于延长普通食材的加工链条,增加食材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农业集约化,A项正确;预制菜属于消费者图方便省事产生的消费升级,其本身对农产品的需求并没有增加,所以预制菜产业兴起对提高农业生产规模的影响较小,排除B;预制菜要迎合消费者的饮食习惯,而不是改变,C错;预制菜产业属于农产品初加工,其兴起并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排除D。答案选择A。
【点睛】服务业、商业的区位因素:市场:在市场因素中,人口规模尤为重要。此外,人口平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偏好等也需要考虑。交通: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以扩大消费市场,同时也便于商品运输。劳动力: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一样。集聚:一方面不同商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
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乔木—灌木—草甸。我国横断山区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示意金沙江(28°15'N)河谷两岸的植被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自然带依次是( )
A.干旱灌丛带 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 针叶林带
B.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 干旱灌丛带 针叶林带
C.针叶林带 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 干旱灌丛带
D.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 针叶林带 干旱灌丛带
7.金沙江河谷两岸出现自然带的影响因素是( )
A.局地环流
B.西南季风
C.流水作用
D.土壤肥力
【答案】6.A7.A
【解析】
6.根据图中信息高寒灌丛草甸带,且出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即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草甸—灌木—乔木,又因为金沙江河谷都受下沉气流影响,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形成干热河谷,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差,谷地形成干旱灌丛带,向上蒸发减弱,水分条件逐渐好转,依次是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和针叶林带,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7.根据上题分析,自然带为干旱灌丛带,地处金沙江,说明谷底是干热的,金沙江干热河谷一方面是因为地处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局部的山谷风影响,白天垂直方向上谷地盛行下沉气流,起增温作用,这两方面原因使得谷地蒸发旺盛,所以金沙江河谷两岸出现干旱灌丛带是因为局地环流造成,A正确,由前面分析可知,金沙江河谷两岸出现干旱灌丛带的形成不仅仅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还受东南季风及山谷风的影响,B错误;干旱灌丛带的形成与流水作用和土壤肥力没多大关系,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云贵高原山势平缓,土层较厚,但是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不足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红土。
碳排放增多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推动碳减排政策措施落实到区县一级是中国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下图示意2000~2017年中国县域人均碳排放量及不同地区县域碳排放总量占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2006~2017年,东部地区县域碳排总量占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减少
B.经济发展放缓
C.生态环境修复
D.产业结构调整
9.影响2015年我国县域人均碳排放量增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国家政策
C.科技发展
D.人口增长
【答案】8.D9.B
【解析】
8.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显示该时间段内,东部地区县域碳排放总量占比减少,主要原因是由于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导致的,故D正确;东部地区人口数量依然是吸引人口迁入区,因此A不选;该区域经济依旧发展迅速,目前没有放缓的趋势,故B不选;生态环境的的改善影响较小,故C不选。答案选择D。
9.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县域人均碳排放量2015年增速下降,根据材料信息“推动碳减排政策措施落实到区县一级是中国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可知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将经济发达区域的产业进行转移,并对碳排放实施限制和要求,因此碳排放减少,导致县域人均碳排放增速下降,故B正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大,故A不选;科技发展是长期的,不会使某一年的碳排放发生明显变化,故C不选;由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县域人口增长放缓,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故D不选。答案选择B。
【点睛】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比如普通百姓简单的烧火做饭都能造成碳排放,任何物体被火烧后的废气都会产生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文化基础。
城市人行过街通道包括平面过街和立体过街(又分为天桥和地下通道)两种形式。潍坊市某交通干道经常发生交通拥堵及安全事故。市政部门经过前期调研,选定甲、乙、丙、丁四处(下图)中的一处作为人行过街通道位置,并最终采用了天桥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地下通道相比,过街天桥( )
A.布局灵活
B.安全性高
C.出行方便
D.通行能力强
11.过街天桥最适宜布局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10.A11.C
【解析】
10.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下通道修建空间较大,可做商业使用,且可以连接地铁等交通方式,因此雏形较为方便,通行能力较强,而天桥由于不能连接其他交通线,因此雏形和通行能力交较差,故CD不选;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皆可分流行人和车辆,都可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性能都较高,因此不是过街天桥的优势,故B不选;而相比之下,过街天桥在选择上具有灵活性,而地下通道受地质结构等的影响,布局没有那么灵活,故A正确。答案选择A。
11.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过街天桥布局应考虑人流量等,图中显示,甲处只有一个社区,且有立交桥,人流量不是很大,不适合建设过街天桥,故A不选;乙处有北部有社区,人流量较小,故B不选;丙处有小学和幼儿园,对面是社区,人流量较大,且小学生和幼儿园同学安全意识较差,应当修建天桥,保障他们的安全,故C正确;丁处位于幼儿园旁,一般有家长接送,但距离小学较远,因此丙处更适合,故D不选。答案选择C。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1)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2)社会因素——主要因素;(3)技术因素——保障性因素;(4)自然因素——限制性因素。
降雪强度是总降雪量与降雪日数的比值。24小时降雪量达5毫米(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以上为大雪,10毫米以上为暴雪。下图示意1961~2012年我国平均降雪强度分布(25°N以南地区不在统计范围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华北地区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 )
A.降雪日数多
B.总降雪量大
C.受冷空气影响
D.大雪暴雪比例大
13.我国降雪强度大的地区,降雪对当地原生林木生长的影响主要是( )
A.保暖防冻
B.减轻虫害
C.破坏树冠
D.减轻春旱
【答案】12.D13.C
【解析】
1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华北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北,受冬季风(冷空气)的影响较大,一年中降雪天数较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且年降雪总量大,故ABC不符合题意;但图中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雪强度较大,主要是位于南方地区,冬季温和少雨,空气湿度较大,因此一旦受到冷空气影响,发生暴雪和大雪几率很大,故D正确。答案选择D。
13.根据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我国的降雪强度大的区域位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原生林木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强降雪时树冠截留大量的积雪,导致树冠损坏,故C正确;降雪主要是对林木产生冻害而不是保暖防冻,故A不选;南方地区冬季较温和,偶尔的强降雪持续时间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虫害,但不是降雪的主要影响,故B不选;南方地区春季回暖,有春雨降下,一般不会发生春旱,且冬季降雪很快即融化,故降雪对林木的影响主要不是减轻春旱,故D不选。答案选择C。
【点睛】在天气预报中,不同强度的降雪主要以降雪量来衡量,一般有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四个级别:小雪: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中雪:24小时内降雪量2.5 ~4.9mm的降雪过程。大雪:24小时内降雪量5.0 ~9.9mm的降雪过程。爆雪: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等于10.0mm的降雪过程。
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还是饲料的重要来源和许多工业品的原料。伴随着玉米产需变化,我国粮食政策也历经数次调整。下图示意2008~2022年我国玉米产业政策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2008~2016年,我国玉米( )
A.产需基本平衡
B.价格比较稳定
C.严重依赖进口
D.种植面积缩减
15.2022年,国家出台政策严格控制以玉米为燃料的乙醇加工,主要目的是( )
A.避免乙醇浪费
B.缩减玉米种植面积
C.促进氢能发展
D.促进玉米产需平衡
【答案】14.B15.D
【解析】
14.从表中信息可知,2008年国家启动临时收储政策,目的是为了为保护种粮者利益,由国家收购,说明市场上玉米供大于求,产需失衡,玉米价格偏低,伤害了种植玉米的农民的利益,A选项错误。2016年国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因此2008年-2016年间一直实行收储政策,玉米价格应该较为稳定,B选项正确。2008-2016年玉米供过于求,因此启动临时收储政策和调减种植面积,说明国内玉米种植供应充足,不会严重依赖进口,C选项错误。2016年调减了玉米非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那2008年-2016年间种植面积应该变化不大,种植面积缩减应该在2016年之后,D选项错误。故选B。
15.粮食生产燃料乙醇,主要是由于国内能源需求量大,供应量不足,因此不会出现乙醇浪费情况,A选项错误。我国缩减玉米种植面积主要是由于玉米供过于求,而把玉米加工成乙醇燃料可以提高需求量,可以不用以政策形式来缩减玉米种植面积,也可增加农民收入,B选项错误。我国氢能使用较少,与乙醇燃料使用不矛盾,C选项错误。我国由于能源短缺,粮食生产燃料乙醇会使玉米需求量增大,玉米作为食物的供应量将减少,导致玉米产需不平衡,因此控制以玉米为燃料的乙醇加工可以促进玉米产需平衡,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有"阳光之州"的美誉。当地燃气发电厂为了满足高峰时间段用电,会有计划地集中并网发电。2012年当地燃气发电厂的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看起来就像驼峰(有两个高峰)。随着当地太阳能发电的快速发展,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从过去的"驼峰曲线"变为了"鸭子曲线"(下图)。
(1)指出影响加利福尼亚州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大小的因素。
(2)分析加利福尼亚州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从"驼峰曲线"变为"鸭子曲线"的原因。
(3)说明2012~2020年加利福尼亚州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曲线的变化对燃气发电厂产生的影响。
【答案】
(1)电力需求量;太阳能发电量。
(2)该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发电发展迅速;太阳能发电量在日出后逐渐增多,中午左右达到高峰,导致燃气发电净负荷逐渐降低,到中午前后最低;电力需求在日落后迅速增多,燃气发电净负荷迅速增加,到晚上8、9点最高,形成“鸭子曲线”。
(3)随着太阳能并网发电,燃气发电量减少,效益降低;燃气发电厂白天需要关闭部分发电机组,运行效率降低;日落后用电量迅速上升,电厂调峰面临困难。
【解析】【分析】本题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电力供应的相关图文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太阳能发电对该地电力供应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的解读及信息提取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
(1)阅读图文材料可知,当地存在上午和傍晚存在两个用电高峰;随着当地太阳能发电的快速发展,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日变化曲线从过去的“驼峰曲线”变为了“鸭子曲线”,因此影响加利福尼亚州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电力需求量和太阳能发电量的多少。
(2)加州的燃气发电厂在太阳能加入电网之前,燃气发电厂为了满足高峰时间段的用电,会有计划地集中并网发电,由于当地有上午和晚上两个用电高峰,加州的燃气发电厂电网基本负荷曲线看起来就像驼峰;由于“加利福尼亚州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促进了“当地太阳能发电的快速发展”,在太阳能发电并网后,太阳能发电量在日出后逐渐增多,并且太阳能发电在中午达到高峰,所以白天燃气电厂供电压力较低,且燃气发电净负荷在中午前后最低;日落后太阳能发电消失,而到傍晚时分随着用电高峰到来,燃气发电厂就需要迅速增加发电量,燃气发电净负荷迅速增加,这就形成了一个“鸭子”形基本负荷曲线。
(3)由图可知,在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加入电网之前,加州的燃气发电厂需要全天候运转。在太阳能并网发电以后,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总体上有所下降,燃气发电量总体减少,效益降低;由于太阳能发电的强度在中午时分达到高峰,这意味着燃气发电厂部分发电机组在白天则基本较空闲,运行效率降低;而到傍晚时分随着用电高峰到来,就必须迅速增加发电量,电厂调峰面临困难,燃气发电厂电网净负荷过大。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青藏高原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有两个孪生姊妹湖∶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下图)。两湖曾经连成一体,第四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分化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内陆湖泊,仅北侧有一条窄窄的季节性河道相通。
(1)分析湖泊一分为二的自然原因。
(2)比较两湖的盐度差异,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冰川萎缩,补给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泊中部地势较高,湖泊一分为二。
(2)玛旁雍错盐度小(拉昂错盐度大);理由:玛旁雍错面积大、汇入的支流多,盐度较小;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之间有河道相通。河水由玛旁雍错流向拉昂错,盐分随水流入拉昂错。拉昂错只有水的汇入,没有水的流出,盐度较高。
【解析】【分析】该题以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两个湖泊的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2个小题,涉及了湖泊的成因、湖水盐度的影响因素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1)根据材料可知,两湖曾经连成一体,第四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因此湖泊一分为二的原因主要考虑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减少,冰川补给量减少,湖泊的蒸发加剧,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加之湖床应该中部地势较高,因此水位下降过程中,中部湖床先露出来,使湖泊一分为二。
(2)湖泊盐度的影响因素包括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关系、湖泊面积、注入湖泊内的径流量多少、湖泊封闭程度等,由图可知,玛旁雍错面积更大,注入的河流较拉昂错多,因此径流对湖水稀释作用更强,盐度更低;同时两个湖泊是相对独立的内陆湖泊,仅北侧有一条窄窄的季节性河道相通,玛旁雍错湖水通过季节性河道注入拉昂错,盐分也随着进入拉昂错,而拉昂错没有流出的通道,因此盐分在湖内积累。受以上因素影响,使得玛旁雍错湖水的盐度小于拉昂错。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省九台区三岔河流域(下左图)为低山丘陵到冲积平原的过渡区。该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盛行西南风,夏季多暴雨,水系发达,黑土流失严重。通常情况下横坡垄作能阻挡降雨汇水向下流动,在断垄前可以降低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具有水土保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垄作方式相比,该区域横坡垄作沟蚀裂度(指区域内侵蚀沟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更大。下右图示意三岔河流域不同垄向耕地沟蚀裂度的坡向分异特征。
(1)分析三岔河流域黑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分析三岔河流域横坡垄作的沟蚀裂度比其他垄作方式大的原因。
(3)指出三岔河流域沟蚀烈度最大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答案】
(1)地处低山丘陵到平原的过渡带,地势起伏相对较大;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且集中于夏季;河流水系发达;典型黑土区南部,开垦时间相对较早,垦殖率高。
(2)该地夏季多暴雨,在短历时暴雨情况下,横坡垄的坡耕地中产生的径流会沿垄沟汇集。在脆弱的垄段和不水平的低洼处冲开垄体造成断垄。形成集中水流。其侵蚀力更大,形成更大的侵蚀沟。
(3)西南坡 该地盛行西南风,西南坡为迎风坡,降雨侵蚀强度大;西南坡为阳坡,受到的太阳辐射多,土壤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土壤更为松散;西南坡春季积雪融化较快,水流集中,土壤侵蚀更为严重。
【解析】【分析】本题以吉林省九台区三岔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图文资料设置题目,考查了水土流失的成因,综合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1)三岔河流域黑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自然原因:由材料可知,该流域位于低山丘陵到冲积平原的过渡区,地势起伏较大;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人为原因:读图可知,该流域位于东北典型黑土区南部,开垦时间相对较早,垦殖率高。
(2)结合材料“通常情况下横坡垄作能阻挡降雨汇水向下流动,在断垄前可以降低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具有水土保持作用”分析,该地夏季多暴雨,降水强度大,横坡垄阻挡降雨汇水向下流动,沿垄沟大量汇集;在脆弱的垄段和不水平的低洼处冲开垄体,导致断垄,形成集中水流,流量更大,流速更快,侵蚀力更强,从而形成更大的侵蚀沟。
(3)读图可知,该流域沟蚀烈度最大的坡向为西南坡。由材料可知,该流域盛行西南风,西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降水侵蚀强度大;该流域纬度较高,地下多冻土分布,西南坡为阳坡,接收的太阳辐射多,土壤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土壤更为松散;西南坡春季积雪融化较快,水流集中,导致土壤侵蚀更为严重。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寒假,潍坊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贵州省西部的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为主题的考察活动。研学小组提前查阅了有关资料,并整理如下∶
区域位置(下图)∶
气候特征∶湖区冬季较暖、时间长,春秋相连无夏,多年平均降雨量951mm。
地形地质∶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发育,草海原先为古河流,15万年前,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该地形成断陷盆地,后积水成湖(下图示意草海形成过程)。
湖区概况∶草海水域面积4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是黑颈鹤等228种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湖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生物基因库"的美誉。
(1)研学小组针对前期搜集的资料,展开了有关草海形成过程的讨论。简述草海的形成过程。
(2)研学小组达到草海后发现,湖水清澈,可观察到大量水生植物密布"海底",形成了极为壮观的"水下草原"景观。小组成员拍摄了两张草海景观照片(下图)。分析草海形成"水下草原"的自然条件。
(3)考察结束后,研学小组对湖区的地形、气候、生物、水文和土壤五大自然地理要素进行整体性分析。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一作答。
问题说明草海被称为"生物基因库"的原因。
问题分析草海成为众多鸟类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
(1)由于地壳运动,古草海四周断块不断上升,该地相对下陷,形成断陷盆地;石灰岩广泛发育,流水侵蚀形成落水洞∶落水洞周围受流水不断侵蚀形成裂隙。裂隙进一步扩大,岩石崩落堵塞落水洞;该地降水量较大,河流发育,经地表汇水,积水成湖。
(2)湖水较浅,为水草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水水质清澈,透光性强,利于水草生长;鸟类及水生动物繁多,排泄的粪便为水草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3)问题∶说明草海被称为"生物基因库"的原因。湖中水草覆盖率高,水生植物丰富∶水生植物为底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水生动物丰富;气候适宜,动、植物食源丰富,鸟类繁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问题∶说明草海成为众多鸟类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的有利自然条件。湿地面积大,为鸟类越冬和迁徙中转提供广阔空间∶湿地水草繁茂。水生生物量大,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该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温暖而长,利于鸟类越冬。
【解析】【分析】本题以草海的位置图,草海的形成过程图和草海的景观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整体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1)根据材料,15万年前,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该地形成断陷盆地,后积水成湖。由于地壳运动,古草海四周断块不断上升,该地相对下陷,形成断陷盆地;根据文字材料及草海形成过程图可知,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发育,加上温暖湿润的气候,流水溶蚀形成落水洞;落水洞周围受流水不断侵蚀形成裂隙。裂隙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进一步扩大,岩石崩落堵塞落水洞;该地降水量较大,河流发育,经地表汇水,积水成湖。
(2)根据材料,草海水域面积4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说明水域面积广阔,湖水较浅,为水草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水水质清澈,透光性强,水中光照较强,利于水草生长;根据材料,草海是黑颈鹤等228种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鸟类及水生动物繁多,排泄的粪便为水草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形成极为壮观的"水下草原"景观。
(3)问题∶说明草海被称为"生物基因库"的原因。
根据第二题题干信息,观察到大量水生植物密布"海底",形成了极为壮观的"水下草原"景观。说明湖中水草覆盖率高,水生植物丰富;丰富水生植物为底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水生动物丰富;根据材料,湖区冬季较暖、时间长,春秋相连无夏,多年平均降雨量951mm。气候适宜,加上湖中动、植物食源丰富,是黑颈鹤等228种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鸟类繁多;根据材料,2021年寒假,潍坊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贵州省西部的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为主题的考察活动。说明草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问题∶说明草海成为众多鸟类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根据材料,草海水域面积4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说明湿地面积大,为鸟类越冬和迁徙中转提供广阔空间;草海有着"水下草原"的美称,说明湿地水草繁茂。水生生物量大,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根据材料,湖区冬季较暖、时间长,春秋相连无夏,冬季温暖而长,利于鸟类越冬。
上一篇:2022届河南省洛阳市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下一篇:2022届贵州省遵义市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836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