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7(新高考七省专用专用)
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人口大量向外迁移,其中绝大部分迁往欧洲西部。专家预测,战争结束后,很多难民将不会回迁,战争对乌克兰人口的影响将会持续很长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俄乌战争首先改变乌克兰人口的()
A.年龄结构 B.性别结构 C.民族结构 D.空间分布
2.很多战争难民战后不会回迁,可能是因为乌克兰与欧洲西部()
A.交通联系不便 B.文化背景相似 C.经济差异显著 D.移民政策不同
【答案】1.D 2.C
【解析】1.战争发生后首先会引起人口的国内迁移,即迁离两国边境,尤其是交战区,改变原有的人口空间分布状况。随着战争的扩大,向国外迁移的人口增多,国内人口减少,所以俄乌战争首先改变乌克兰人口的空间分布,D对;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以及民族结构是在战争后期甚至是战争结束后改变都不大,排除ABC,故选D。
2.欧洲西部国家经济发达,收入高,劳动力不足,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移民多数已经在避难国就业,逐渐适应了迁入地的生活,即使战争结束了,乌克兰经济恢复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迁出的人口会有一大部分选择继续留在欧洲西部,C对;乌克兰与欧洲西部地区之间交通便捷,所以大量移民可以较为方便到达欧洲西部,A错;乌克兰与欧洲西部文化背景具有相似性,但是这并不是战争难民战后不会回迁的主要原因,B错;移民政策相同与否在于战争结束后各国政治的调整,更何况移民多数已经在避难国就业,逐渐适应了迁入地的生活,即使战争结束了,乌克兰经济恢复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移民政策并不是主要因素,D错;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发生居住地的改变,根据其迁移的空间范围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资源、经济收入、政策、战争、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等方面。如今,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经济收入。人口迁移会促进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文化交流。
我国L集团是一家轮胎生产企业,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L集团在北美建立研发办公室的最终目的是()
A.抢占国外市场 B.发展中美贸易 C.提高产品质量 D.加快产品更新
4.与德州工厂相比,2015年投产的泰国工厂的突出优势是()
A.作为海外基地,提高了产能 B.提高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
C.研发费用高,提供高端产品 D.抵御国际贸易摩擦能力较强
5.企业建设拥有多条试验跑道,领先世界的轮胎试验场地,有利于L集团()
A.扩大轮胎产能 B.产品多元发展
C.提高企业形象 D.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3.A 4.D 5.B
【解析】3.北美为发达国家,在北美建立研发办公室可以使产品本地化,并进一步扩大L集团在北美的市场,A正确;发展中美贸易不一定要去该地区建立研发中心,B错误;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是带来的有利影响,但不是最终目的,CD错误。故选A。
4.海外工厂的产能不一定比国内大,A错误;海外工厂产品主要供应国际市场,B错误;此地工厂目前先转移的是低端产业链,C错误;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人为”累加的高壁垒加剧了中国本土企业将生产基地不断向外转移,也使很多跨国企业将建厂或扩建的优先权放在了东南亚国家,这样做可以抵御国际贸易摩擦,故选D。
5.中亚轮胎试验场建有高速环道、通过噪音测试路、动态广场、越野路等17条轮胎试验跑道,可以满足产品多元发展,B正确;试验跑道与扩大产能无关,A错误;企业形象主要通过产品质量保证和服务宣传,C错误;海外建试验跑道,增加了成本投入,D错误。故选B。
【点睛】泰国吸纳全球制造业产业链转移的原因:凭借劳动力、土地、税收等成本优势,泰国的全球贸易参与度得以提高;泰国的贸易协定和优惠的税率;泰国金融市场对外资有一定的吸引力;人力资源成本低廉;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
飞地经济是通过跨行政区域的共同开发和管理,实现“飞入地”和“飞出地”双方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传统飞地经济模式主要是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建设工业园区。近年来出现了由欠发达地区反向在发达地区设立飞地的创新型反向飞地,从而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下图为传统飞地和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更适合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的产业为()
A.重化工业 B.生物医药 C.电子装配 D.棉麻纺织
7.与传统飞地相比,设立创新型反向飞地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园区建设 B.促进产业转移 C.加快人才流动 D.提升研发效率
【答案】6.B 7.D
【解析】6.由图示可知,欠发达地区以创新人才、企业等创新要素为目标,反向在发达地区设立飞地平台,试图借助发达地区优越的要素聚集环境和飞地特殊的政策优惠引入科技创新资源,从而带动欠发达地区在某些领域实现技术赶超和跨越式发展。因此适合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的产业为生物医药,该产业需要人才及科技的投入,B正确;重化工业、电子装配、棉麻纺织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小,ACD错误。故选B。
7.欠发达地区以创新人才、企业等创新要素为目标,引入科技创新资源,反向设立飞地平台,带动某些领域实现技术赶超,提升研发效率,实现跨越式发展,D正确;飞地园区不仅没有挤占发达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反而帮助其消化了存量楼宇资源,A错误;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蕴含着欠发达地区企图通过创新要素在异地空间的聚集、跃迁,实现带动本土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新愿景,B错误;人才依然留在发达地区,C错误。故选D。
【点睛】创新型反向飞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动借助经济发达地区的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飞地”,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飞地的创新。
大豆喜暖,最适生长温度在20—25℃,对土壤水分要求高,其生产需占用较多的土地。巴西大五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支持,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下图为巴西地理分区及各区的大豆产量比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甲地大豆产量增幅最明显,其原因是()
A.市场需求显著扩大 B.耕地面积大幅增长
C.机械化耕作的普及 D.种植技术得到突破
9.关于五大地理分区的大豆生产条件,区位评价正确的是()
①南部地处低纬,热量充足,利于大豆生产②中西部地势低平,大豆种植面积广
③北部雨林密布,耕地破碎,大豆产量较低④东南部人口密集,大豆生产用地少
⑤东北部的水资源不足,制约当地大豆生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8.B 9.D
【解析】8.根据材料可知,大豆种植需要占用较多土地,而且其对温度和降水条件要求较高;由于甲地所在的中西部地区在该国大豆产量比重较大,而且当地纬度和降水适中,适合大豆生长,而且巴西土地面积大,未开发土地多,若该地开辟了更多耕地,则会使该地大豆产量显著增加,B正确;虽然市场需求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但是若市场需求扩大,该国可以在除了甲以外的其他地区增加大豆种植,不是甲地大豆产量增幅最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农业机械化和种植技术虽然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但不是其显著增产的最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
9.该国南部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是与中部和北部相比,其热量条件稍差,①错误;该国中西部主要以高原为主,与北部亚马孙平原和东部沿海相比,其地势相对崎岖,②错误;北部亚马孙平原雨林密布,耕地破碎,大豆产量较低,③正确;东南部是巴西人口密集地区,且平原面积相对较小,大豆生产用地少,④正确;据图可知,东北部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500毫米左右,水资源不足,制约当地大豆生产,⑤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农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因素,社会条件主要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因素。
回水是一种奇特的地理现象,是海水与河水对流的自然景观。每当海洋季风来临,海水涨潮,便会铺天盖地般卷过堤岸,冲入河中。紧接着强降水致使河水暴涨,又会“绝地反击”,将海水逼退。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就形成了这样独特的回水区.下图为南亚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面四地中回水现象最典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某地理研学小组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回水区的河海交汇盛景,可以()
A.利用GIS测量回水区的深度 B.利用GNSS模拟河海交汇盛况
C.利用RS监测回水区面积变化 D.利用BDS研究回水区水温变化
【答案】10.C 11.C
【解析】10.材料显示回水现象出现在海洋季风来临时,因此与西南季风有关,而强降水致使河水暴涨推知其最可能是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因此③地最吻合,C正确,①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小,A错误;②地、④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BD 错误。故选C
11.某地理研学小组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回水区的河海交汇盛景,RS是遥感系统,可以利用RS监测回水区面积变化,C正确;GIS是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空间信息输入、储存管理、分析应用与结果输出的计算机化系统,不能测量回水区的深度,A错误;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不能模拟河海交汇盛况,B错误;BDS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能研究回水区水温变化,D错误。故选C。
【点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BDS)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某研学小组利用假期时间对我国海南岛某块耕地土壤进行检测。通过将土壤充分干燥并在仪器上进行分离,得出该地土壤粒径组成。图左图示意分离出的土壤粒径组成及其占比,右图为土壤质地分类指标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仪器检测结果显示该块耕地土壤的质地类型为()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
13.该块耕地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灌溉水量 B.地膜覆盖育秧
C.增加翻耕次数 D.增施固状肥料
【答案】12.B 13.D
【解析】12.根据土壤粒径组成可知,该土壤砾石占5%,粗砂占15%,细砂占40%,粉粒占25%,黏粒占15%。读右图可知,砂土中砂粒占30%以上,黏粒小于20%;壤土中砂粒占50%以上,粉粒占20%以上;黏土中黏粒占60%以上。该土壤砂粒占比超过55%(粗砂+细砂),粉砂占25%,故该块耕地土壤的质地类型为壤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该土壤砂粒、粉粒占比较大,保水性能较差,不适合增加灌溉水量,A错误;地膜覆盖虽能保水保肥,但不能改善土壤质地,仍然不利于耕作,B错误;该土壤质地疏松,不需要增加翻耕次数,C错误;增施固状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利于耕作,D正确。故选D。
【点睛】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受自然或人为山火影响,原生树木被烧毁,草本植物繁盛。加上山顶效应的影响,原本应该发育森林的地方被草本植物取代,多呈现灌丛或草甸景观,而森林只能分布在距山顶一定范围的高度上,造成孤立山峰垂直带界限降低,将这种由山顶效应形成的突变且分布在气候林线下部的林线边界称为“假林线”。完成下面小题
14.山顶效应是指山顶()
A.风小、云雾多,湿度大、气压低 B.风大、云雾多,湿度大、气温低
C.风小、云雾少,湿度小、气温低 D.风大、云雾多,湿度小、气压低
15.受自然或人为山火影响,原生树木被烧毁后,土壤()
A.矿物养分增加,水分不稳定 B.矿物养分增加,水分减少
C.矿物养分减少,水分不稳定 D.矿物养分减少,水分增加
16.下列地区的林线,最可能为“假林线”的是()
A.台湾玉山,林线3400米 B.吉林长白山,林线2400米
C.广东石门台,林线1200米 D.西藏喜马拉雅山,林线4600米
【答案】14.B 15.B 16.C
【分析】14.根据山顶的环境特征可知,山顶处摩擦力较小,风大,山顶海拔较高,水汽遇冷凝结,云雾多,湿度大,气温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山火发生后,森林被烧毁,大量草木灰进入土壤,土壤矿物养分增加,但受山火影响,土壤水分减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根据题干定义可知,受山火等因素影响,使得能生长森林的高度较难生长森林,因而相对于大尺度林线高度,假林线相对较低,广东石门台林线高度远低于纬度更高的吉林长白山最可能为“假林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真正的高山林线并不是线,而是带,林线以下是乔木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以上是无林带,发育灌丛或草甸,在海洋性条件下有的可发育成高山苔原带,通常与最热月均温7℃等温线相吻合低于7℃,森林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灌丛。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当河流源头向上游溯源侵蚀到达并切穿流域分水岭后,有可能发生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现象,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左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发生袭夺前后水系变化图。河流袭夺发生时代,地壳较为稳定。河流袭夺后,袭夺处地势发生变化,使A河段河水“倒淌”。河流B—B'处河谷形态受河流袭夺影响显著,形成了宽谷中发育窄谷的“谷中谷”现象,右图为河流B—B'处河谷剖面图。
(1)在图(a)“£”内用“→”标出河流的流向,并在图(b)中用“”绘制出两河的流域分界线(分水岭)。(4分)
(2)分析袭夺后A河段“倒淌”的原因。(4分)
(3)说明B—B'处“谷中谷”的形成过程。(8分)
【答案】(1)参考下图。能标出河流向北流动;能够在两条河流源头之间绘制即可
(2)溯源侵蚀导致袭夺处的地势低于A河段;A河段地势由袭夺前的西南高东北低演变为东北高西南低,河流流向发生“倒转”,形成倒淌河。
(3)河流袭夺发生前,流域内地壳长时间较稳定,河流落差变化不大;B—B'处河段落差较小、流速较慢;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较宽的河谷。河流袭夺发生后,流域内落差变大、流速变快,加之被夺河河水的汇入,B—B'处河段流量加大、下蚀作用增强,从而使河谷加深变窄,最终形成宽谷中发育窄谷的“谷中谷”地貌。
【分析】本大题以河流袭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侵蚀地貌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详解】(1)图(a)中方框位于被袭夺河流域,根据支流分布,河流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流。图(b)中已经发生了河流袭夺,方框内A处河流倒淌,倒淌河的源头则为袭夺河和被袭夺河的分水岭的一部分,绘制如下图。
(2)袭夺河的源头溯源侵蚀作用强,导致袭夺处的地势遭受侵蚀,低于A河段;A河段地势由袭夺前的西南高东北低演变为东北高西南低,故河流流向由西南流向东北变为东北流向西南,发生“倒转”,形成倒淌河。
(3)根据材料“河流袭夺发生时代,地壳较为稳定”,在袭夺成功之前,由于地壳稳定,B—B'处河段落差较小、流速较慢,河流侧蚀作用强,地壳稳定,长期接受侧蚀,形成宽谷。河流溯源侵蚀袭夺其他河流之后,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再加上被袭夺河的上源水量汇入,B—B'处河段径流量增大。流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使宽谷谷底深切变窄、变深,形成宽谷中发育窄谷的“谷中谷”现象。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2002年以来,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已成为控制黄河物质向海输送的最重要工程措施之一,显著影响黄河河口地貌的演化。图1为“黄河三角洲区域图”,图2为“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盐分。1992年,为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国务院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自然保护区正积极创建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推测2015~2017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6分)
(2)简析天然植被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发育的作用。(4分)
(3)简述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建设对生态安全的意义。(8分)
【答案】(1)三角洲逐渐萎缩。调水调沙中断,入海泥沙减少(水库泥沙淤积,清水下泄);海水侵蚀加强,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少。
(2)盐生植物吸收土壤盐分,降低土壤盐度;植被能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湿度;植被生长,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能阻滞径流,减少流水侵蚀,保持水土。
(3)提升黄河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
改良土壤,保护土地资源;生态研究、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分析】本题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材料,涉及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植被对土壤的影响、国家公园建设对生态安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2可知,2015~2017年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较小,调水调沙中断,入海泥沙减少(水库泥沙淤积,清水下泄);海水侵蚀加强,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少,三角洲逐渐萎缩。
(2)区域内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以吸收部分盐分并排出体外,降低土壤盐度;植被根系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抑制土壤中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植被根系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水侵蚀作用,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3)本小题主要从黄河三角洲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优先发展策略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角度进行分析。黄河口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小、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等。故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建设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提升黄河生态功能;国家公园可成为迁徙鸟类的庇护所,有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利于改良土壤,保护土地资源;利于开展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发展规律的研究,成为生态研究、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丰富,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发展对外合作的有利条件。煤炭、油气等采矿业为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政府大力支持钢铁工业的发展,吸引我国多家钢铁企业到哈萨克斯坦投资钢铁行业,推动了该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图示意哈萨克斯坦的位置及矿产资源分布。
(1)从矿产资源开发角度,说明哈萨克斯坦发展对外合作的优势。(6分)
(2)阐释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政府大力支持钢铁工业发展的必要性。(6分)
(3)哈萨克斯坦纳扎汗同学和我国魏中华同学在探讨我国钢铁企业在哈投资合作的前景时做出了科学客观的评价。下面是他们对各自国家一个角度的科学评价,请你任选其一做进一步分析。(6分)
①纳扎汗:提升了哈萨克斯坦钢铁行业的整体水平。
②魏中华:推动了我国钢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答案】(1)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储量大;投资环境总体良好,合作前景广阔;政策支持,交通便利;能源价格低廉,开发成本较低。
(2)以前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性产业,产业结构失衡;钢铁工业投资力度较小,制造加工业产品竞争力低;钢铁工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原材料短缺。
(3)①纳扎汗:推动了哈萨克斯坦铁矿采掘业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哈萨克斯坦钢铁企业装备制造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带动了哈萨克斯坦钢铁冶炼技术和研发水平的提升。
②魏中华:推动了我国钢铁企业向更节能更环保的新设备方向发展;促进了我国钢铁企业国际合作,提高产业链价值;加快了我国钢铁企业积极寻求新材料应用与研究步伐。
【分析】本题以哈萨克斯坦的位置及矿产资源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中资企业与国外进行矿产开发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矿产资源开发角度有资源本身的属性,以及资源开发的相关社会经济因素。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储量大,资源优势显著;哈萨克斯坦总体政局稳定,内部投资环境总体良好,与国外合作前景广阔;政策支持;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属于欠发达国家,能源价格低廉,开发成本较低。
(2)煤炭、油气等采矿业为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说明其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性产业,产业结构失衡,应大力发展钢铁产业;该国钢铁工业投资力度较小,制造加工业产品竞争力低;钢铁工业发展缓慢,影响了该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导致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原材料短缺。
(3)纳扎汗代表的哈萨克斯坦的利益,中哈合作,哈萨克斯坦能借鉴中国先进的资源开采技术,提高铁矿采掘业水平的提升;中资企业投资建立钢铁生产线促进了哈萨克斯坦钢铁企业装备制造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哈萨克斯坦钢铁冶炼技术和研发水平的提升。魏中华代表的是中国利益,通过中哈合作促进了我国钢铁企业国际合作,提高工业产业链价值;同时加快了我国钢铁企业积极寻求新材料应用与研究步伐,有利于我国钢铁行业的新发展。推动了我国钢铁企业向更节能更环保的新设备方向发展,带动钢铁业产业升级。
1.俄乌战争首先改变乌克兰人口的()
A.年龄结构 B.性别结构 C.民族结构 D.空间分布
2.很多战争难民战后不会回迁,可能是因为乌克兰与欧洲西部()
A.交通联系不便 B.文化背景相似 C.经济差异显著 D.移民政策不同
【答案】1.D 2.C
【解析】1.战争发生后首先会引起人口的国内迁移,即迁离两国边境,尤其是交战区,改变原有的人口空间分布状况。随着战争的扩大,向国外迁移的人口增多,国内人口减少,所以俄乌战争首先改变乌克兰人口的空间分布,D对;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以及民族结构是在战争后期甚至是战争结束后改变都不大,排除ABC,故选D。
2.欧洲西部国家经济发达,收入高,劳动力不足,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移民多数已经在避难国就业,逐渐适应了迁入地的生活,即使战争结束了,乌克兰经济恢复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迁出的人口会有一大部分选择继续留在欧洲西部,C对;乌克兰与欧洲西部地区之间交通便捷,所以大量移民可以较为方便到达欧洲西部,A错;乌克兰与欧洲西部文化背景具有相似性,但是这并不是战争难民战后不会回迁的主要原因,B错;移民政策相同与否在于战争结束后各国政治的调整,更何况移民多数已经在避难国就业,逐渐适应了迁入地的生活,即使战争结束了,乌克兰经济恢复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移民政策并不是主要因素,D错;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发生居住地的改变,根据其迁移的空间范围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资源、经济收入、政策、战争、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等方面。如今,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经济收入。人口迁移会促进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文化交流。
我国L集团是一家轮胎生产企业,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L集团在北美建立研发办公室的最终目的是()
A.抢占国外市场 B.发展中美贸易 C.提高产品质量 D.加快产品更新
4.与德州工厂相比,2015年投产的泰国工厂的突出优势是()
A.作为海外基地,提高了产能 B.提高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
C.研发费用高,提供高端产品 D.抵御国际贸易摩擦能力较强
5.企业建设拥有多条试验跑道,领先世界的轮胎试验场地,有利于L集团()
A.扩大轮胎产能 B.产品多元发展
C.提高企业形象 D.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3.A 4.D 5.B
【解析】3.北美为发达国家,在北美建立研发办公室可以使产品本地化,并进一步扩大L集团在北美的市场,A正确;发展中美贸易不一定要去该地区建立研发中心,B错误;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是带来的有利影响,但不是最终目的,CD错误。故选A。
4.海外工厂的产能不一定比国内大,A错误;海外工厂产品主要供应国际市场,B错误;此地工厂目前先转移的是低端产业链,C错误;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人为”累加的高壁垒加剧了中国本土企业将生产基地不断向外转移,也使很多跨国企业将建厂或扩建的优先权放在了东南亚国家,这样做可以抵御国际贸易摩擦,故选D。
5.中亚轮胎试验场建有高速环道、通过噪音测试路、动态广场、越野路等17条轮胎试验跑道,可以满足产品多元发展,B正确;试验跑道与扩大产能无关,A错误;企业形象主要通过产品质量保证和服务宣传,C错误;海外建试验跑道,增加了成本投入,D错误。故选B。
【点睛】泰国吸纳全球制造业产业链转移的原因:凭借劳动力、土地、税收等成本优势,泰国的全球贸易参与度得以提高;泰国的贸易协定和优惠的税率;泰国金融市场对外资有一定的吸引力;人力资源成本低廉;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
飞地经济是通过跨行政区域的共同开发和管理,实现“飞入地”和“飞出地”双方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传统飞地经济模式主要是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建设工业园区。近年来出现了由欠发达地区反向在发达地区设立飞地的创新型反向飞地,从而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下图为传统飞地和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更适合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的产业为()
A.重化工业 B.生物医药 C.电子装配 D.棉麻纺织
7.与传统飞地相比,设立创新型反向飞地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园区建设 B.促进产业转移 C.加快人才流动 D.提升研发效率
【答案】6.B 7.D
【解析】6.由图示可知,欠发达地区以创新人才、企业等创新要素为目标,反向在发达地区设立飞地平台,试图借助发达地区优越的要素聚集环境和飞地特殊的政策优惠引入科技创新资源,从而带动欠发达地区在某些领域实现技术赶超和跨越式发展。因此适合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的产业为生物医药,该产业需要人才及科技的投入,B正确;重化工业、电子装配、棉麻纺织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小,ACD错误。故选B。
7.欠发达地区以创新人才、企业等创新要素为目标,引入科技创新资源,反向设立飞地平台,带动某些领域实现技术赶超,提升研发效率,实现跨越式发展,D正确;飞地园区不仅没有挤占发达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反而帮助其消化了存量楼宇资源,A错误;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蕴含着欠发达地区企图通过创新要素在异地空间的聚集、跃迁,实现带动本土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新愿景,B错误;人才依然留在发达地区,C错误。故选D。
【点睛】创新型反向飞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动借助经济发达地区的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飞地”,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飞地的创新。
大豆喜暖,最适生长温度在20—25℃,对土壤水分要求高,其生产需占用较多的土地。巴西大五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支持,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下图为巴西地理分区及各区的大豆产量比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甲地大豆产量增幅最明显,其原因是()
A.市场需求显著扩大 B.耕地面积大幅增长
C.机械化耕作的普及 D.种植技术得到突破
9.关于五大地理分区的大豆生产条件,区位评价正确的是()
①南部地处低纬,热量充足,利于大豆生产②中西部地势低平,大豆种植面积广
③北部雨林密布,耕地破碎,大豆产量较低④东南部人口密集,大豆生产用地少
⑤东北部的水资源不足,制约当地大豆生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8.B 9.D
【解析】8.根据材料可知,大豆种植需要占用较多土地,而且其对温度和降水条件要求较高;由于甲地所在的中西部地区在该国大豆产量比重较大,而且当地纬度和降水适中,适合大豆生长,而且巴西土地面积大,未开发土地多,若该地开辟了更多耕地,则会使该地大豆产量显著增加,B正确;虽然市场需求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但是若市场需求扩大,该国可以在除了甲以外的其他地区增加大豆种植,不是甲地大豆产量增幅最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农业机械化和种植技术虽然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但不是其显著增产的最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
9.该国南部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是与中部和北部相比,其热量条件稍差,①错误;该国中西部主要以高原为主,与北部亚马孙平原和东部沿海相比,其地势相对崎岖,②错误;北部亚马孙平原雨林密布,耕地破碎,大豆产量较低,③正确;东南部是巴西人口密集地区,且平原面积相对较小,大豆生产用地少,④正确;据图可知,东北部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500毫米左右,水资源不足,制约当地大豆生产,⑤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农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因素,社会条件主要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因素。
回水是一种奇特的地理现象,是海水与河水对流的自然景观。每当海洋季风来临,海水涨潮,便会铺天盖地般卷过堤岸,冲入河中。紧接着强降水致使河水暴涨,又会“绝地反击”,将海水逼退。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就形成了这样独特的回水区.下图为南亚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面四地中回水现象最典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某地理研学小组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回水区的河海交汇盛景,可以()
A.利用GIS测量回水区的深度 B.利用GNSS模拟河海交汇盛况
C.利用RS监测回水区面积变化 D.利用BDS研究回水区水温变化
【答案】10.C 11.C
【解析】10.材料显示回水现象出现在海洋季风来临时,因此与西南季风有关,而强降水致使河水暴涨推知其最可能是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因此③地最吻合,C正确,①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小,A错误;②地、④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BD 错误。故选C
11.某地理研学小组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回水区的河海交汇盛景,RS是遥感系统,可以利用RS监测回水区面积变化,C正确;GIS是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空间信息输入、储存管理、分析应用与结果输出的计算机化系统,不能测量回水区的深度,A错误;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不能模拟河海交汇盛况,B错误;BDS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能研究回水区水温变化,D错误。故选C。
【点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BDS)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某研学小组利用假期时间对我国海南岛某块耕地土壤进行检测。通过将土壤充分干燥并在仪器上进行分离,得出该地土壤粒径组成。图左图示意分离出的土壤粒径组成及其占比,右图为土壤质地分类指标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仪器检测结果显示该块耕地土壤的质地类型为()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
13.该块耕地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灌溉水量 B.地膜覆盖育秧
C.增加翻耕次数 D.增施固状肥料
【答案】12.B 13.D
【解析】12.根据土壤粒径组成可知,该土壤砾石占5%,粗砂占15%,细砂占40%,粉粒占25%,黏粒占15%。读右图可知,砂土中砂粒占30%以上,黏粒小于20%;壤土中砂粒占50%以上,粉粒占20%以上;黏土中黏粒占60%以上。该土壤砂粒占比超过55%(粗砂+细砂),粉砂占25%,故该块耕地土壤的质地类型为壤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该土壤砂粒、粉粒占比较大,保水性能较差,不适合增加灌溉水量,A错误;地膜覆盖虽能保水保肥,但不能改善土壤质地,仍然不利于耕作,B错误;该土壤质地疏松,不需要增加翻耕次数,C错误;增施固状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利于耕作,D正确。故选D。
【点睛】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受自然或人为山火影响,原生树木被烧毁,草本植物繁盛。加上山顶效应的影响,原本应该发育森林的地方被草本植物取代,多呈现灌丛或草甸景观,而森林只能分布在距山顶一定范围的高度上,造成孤立山峰垂直带界限降低,将这种由山顶效应形成的突变且分布在气候林线下部的林线边界称为“假林线”。完成下面小题
14.山顶效应是指山顶()
A.风小、云雾多,湿度大、气压低 B.风大、云雾多,湿度大、气温低
C.风小、云雾少,湿度小、气温低 D.风大、云雾多,湿度小、气压低
15.受自然或人为山火影响,原生树木被烧毁后,土壤()
A.矿物养分增加,水分不稳定 B.矿物养分增加,水分减少
C.矿物养分减少,水分不稳定 D.矿物养分减少,水分增加
16.下列地区的林线,最可能为“假林线”的是()
A.台湾玉山,林线3400米 B.吉林长白山,林线2400米
C.广东石门台,林线1200米 D.西藏喜马拉雅山,林线4600米
【答案】14.B 15.B 16.C
【分析】14.根据山顶的环境特征可知,山顶处摩擦力较小,风大,山顶海拔较高,水汽遇冷凝结,云雾多,湿度大,气温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山火发生后,森林被烧毁,大量草木灰进入土壤,土壤矿物养分增加,但受山火影响,土壤水分减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根据题干定义可知,受山火等因素影响,使得能生长森林的高度较难生长森林,因而相对于大尺度林线高度,假林线相对较低,广东石门台林线高度远低于纬度更高的吉林长白山最可能为“假林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真正的高山林线并不是线,而是带,林线以下是乔木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以上是无林带,发育灌丛或草甸,在海洋性条件下有的可发育成高山苔原带,通常与最热月均温7℃等温线相吻合低于7℃,森林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灌丛。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当河流源头向上游溯源侵蚀到达并切穿流域分水岭后,有可能发生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现象,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左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发生袭夺前后水系变化图。河流袭夺发生时代,地壳较为稳定。河流袭夺后,袭夺处地势发生变化,使A河段河水“倒淌”。河流B—B'处河谷形态受河流袭夺影响显著,形成了宽谷中发育窄谷的“谷中谷”现象,右图为河流B—B'处河谷剖面图。
(1)在图(a)“£”内用“→”标出河流的流向,并在图(b)中用“”绘制出两河的流域分界线(分水岭)。(4分)
(2)分析袭夺后A河段“倒淌”的原因。(4分)
(3)说明B—B'处“谷中谷”的形成过程。(8分)
【答案】(1)参考下图。能标出河流向北流动;能够在两条河流源头之间绘制即可
(2)溯源侵蚀导致袭夺处的地势低于A河段;A河段地势由袭夺前的西南高东北低演变为东北高西南低,河流流向发生“倒转”,形成倒淌河。
(3)河流袭夺发生前,流域内地壳长时间较稳定,河流落差变化不大;B—B'处河段落差较小、流速较慢;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较宽的河谷。河流袭夺发生后,流域内落差变大、流速变快,加之被夺河河水的汇入,B—B'处河段流量加大、下蚀作用增强,从而使河谷加深变窄,最终形成宽谷中发育窄谷的“谷中谷”地貌。
【分析】本大题以河流袭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侵蚀地貌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详解】(1)图(a)中方框位于被袭夺河流域,根据支流分布,河流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流。图(b)中已经发生了河流袭夺,方框内A处河流倒淌,倒淌河的源头则为袭夺河和被袭夺河的分水岭的一部分,绘制如下图。
(2)袭夺河的源头溯源侵蚀作用强,导致袭夺处的地势遭受侵蚀,低于A河段;A河段地势由袭夺前的西南高东北低演变为东北高西南低,故河流流向由西南流向东北变为东北流向西南,发生“倒转”,形成倒淌河。
(3)根据材料“河流袭夺发生时代,地壳较为稳定”,在袭夺成功之前,由于地壳稳定,B—B'处河段落差较小、流速较慢,河流侧蚀作用强,地壳稳定,长期接受侧蚀,形成宽谷。河流溯源侵蚀袭夺其他河流之后,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再加上被袭夺河的上源水量汇入,B—B'处河段径流量增大。流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使宽谷谷底深切变窄、变深,形成宽谷中发育窄谷的“谷中谷”现象。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2002年以来,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已成为控制黄河物质向海输送的最重要工程措施之一,显著影响黄河河口地貌的演化。图1为“黄河三角洲区域图”,图2为“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盐分。1992年,为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国务院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自然保护区正积极创建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推测2015~2017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6分)
(2)简析天然植被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发育的作用。(4分)
(3)简述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建设对生态安全的意义。(8分)
【答案】(1)三角洲逐渐萎缩。调水调沙中断,入海泥沙减少(水库泥沙淤积,清水下泄);海水侵蚀加强,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少。
(2)盐生植物吸收土壤盐分,降低土壤盐度;植被能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湿度;植被生长,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能阻滞径流,减少流水侵蚀,保持水土。
(3)提升黄河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
改良土壤,保护土地资源;生态研究、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分析】本题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材料,涉及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植被对土壤的影响、国家公园建设对生态安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2可知,2015~2017年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较小,调水调沙中断,入海泥沙减少(水库泥沙淤积,清水下泄);海水侵蚀加强,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少,三角洲逐渐萎缩。
(2)区域内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以吸收部分盐分并排出体外,降低土壤盐度;植被根系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抑制土壤中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植被根系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水侵蚀作用,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3)本小题主要从黄河三角洲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优先发展策略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角度进行分析。黄河口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小、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等。故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建设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提升黄河生态功能;国家公园可成为迁徙鸟类的庇护所,有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利于改良土壤,保护土地资源;利于开展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发展规律的研究,成为生态研究、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丰富,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发展对外合作的有利条件。煤炭、油气等采矿业为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政府大力支持钢铁工业的发展,吸引我国多家钢铁企业到哈萨克斯坦投资钢铁行业,推动了该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图示意哈萨克斯坦的位置及矿产资源分布。
(1)从矿产资源开发角度,说明哈萨克斯坦发展对外合作的优势。(6分)
(2)阐释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政府大力支持钢铁工业发展的必要性。(6分)
(3)哈萨克斯坦纳扎汗同学和我国魏中华同学在探讨我国钢铁企业在哈投资合作的前景时做出了科学客观的评价。下面是他们对各自国家一个角度的科学评价,请你任选其一做进一步分析。(6分)
①纳扎汗:提升了哈萨克斯坦钢铁行业的整体水平。
②魏中华:推动了我国钢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答案】(1)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储量大;投资环境总体良好,合作前景广阔;政策支持,交通便利;能源价格低廉,开发成本较低。
(2)以前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性产业,产业结构失衡;钢铁工业投资力度较小,制造加工业产品竞争力低;钢铁工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原材料短缺。
(3)①纳扎汗:推动了哈萨克斯坦铁矿采掘业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哈萨克斯坦钢铁企业装备制造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带动了哈萨克斯坦钢铁冶炼技术和研发水平的提升。
②魏中华:推动了我国钢铁企业向更节能更环保的新设备方向发展;促进了我国钢铁企业国际合作,提高产业链价值;加快了我国钢铁企业积极寻求新材料应用与研究步伐。
【分析】本题以哈萨克斯坦的位置及矿产资源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中资企业与国外进行矿产开发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矿产资源开发角度有资源本身的属性,以及资源开发的相关社会经济因素。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储量大,资源优势显著;哈萨克斯坦总体政局稳定,内部投资环境总体良好,与国外合作前景广阔;政策支持;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属于欠发达国家,能源价格低廉,开发成本较低。
(2)煤炭、油气等采矿业为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说明其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性产业,产业结构失衡,应大力发展钢铁产业;该国钢铁工业投资力度较小,制造加工业产品竞争力低;钢铁工业发展缓慢,影响了该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导致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原材料短缺。
(3)纳扎汗代表的哈萨克斯坦的利益,中哈合作,哈萨克斯坦能借鉴中国先进的资源开采技术,提高铁矿采掘业水平的提升;中资企业投资建立钢铁生产线促进了哈萨克斯坦钢铁企业装备制造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哈萨克斯坦钢铁冶炼技术和研发水平的提升。魏中华代表的是中国利益,通过中哈合作促进了我国钢铁企业国际合作,提高工业产业链价值;同时加快了我国钢铁企业积极寻求新材料应用与研究步伐,有利于我国钢铁行业的新发展。推动了我国钢铁企业向更节能更环保的新设备方向发展,带动钢铁业产业升级。
本文标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7(新高考七省专用专用)
上一篇: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6(新高考七省专用专用)
下一篇: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8(新高考七省专用专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97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976.html
上一篇: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6(新高考七省专用专用)
下一篇: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8(新高考七省专用专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97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