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6(新高考七省专用专用)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7-2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鸟类学家发现短翅蝗莺、煤山雀等不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的高山鸟类,由于大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原来只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边缘西南山地,后来也出现在相距上千公里的武夷山地,这种现象被称为“武夷山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这些鸟类只分布于西南山地到出现“武夷山现象”,可推测()
A.冰期这些鸟类分布区收缩 B.间冰期这些鸟类分布区稳定
C.经历冰期—间冰期—冰期 D.经历间冰期—冰期—间冰期
2.在武夷山脉与台湾山脉的某些鸟类也有类似现象,说明台湾海峡()
A.曾经出露为陆地 B.曾经完全冰封
C.由山地沉降而成 D.由板块张裂形成
1.D 2.A
【解析】1.从题干可知短翅蝗莺、煤山雀等不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原来只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边缘西南山地,后来也出现在相距上千公里的武夷山地,鸟类分布区扩大,而不是收缩,A错误;间冰期温度上升,食物变充足,鸟类分布区扩大,说明分布区不稳定,B错误;鸟类开始只分布于西南山地,是由于间冰期高山地区温度适宜,鸟类适合生存,冰期到来温度下降,食物减少,鸟类向低海拔山地迁徙,后来进入间冰期部分鸟类又飞回西南山地,但也有鸟类已经适应了武夷山的气候而没有迁回,C错误,D正确。故选D。

2.从题干可知短翅蝗莺、煤山雀等不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如果中途没有休息点而要到达台湾山脉是不可能的,所以曾经在武夷山和台湾山脉之间应该是有陆地的,A正确;完全冰封不利于鸟类的长距离飞行,B错误;台湾海峡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由板块挤压而成,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质间冰期气候较温暖,大量冰川融化,食物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多。

地方小吃是区域饮食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饮食习俗的迁移也成为地域文化传播与扩散的重要内容。有学者依据地方小吃分布密度、范围等信息,得出中国地方小吃空间扩散的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e9235e-7b2e-46e7-8e8e-f96a1b564ef5
3.乙模式体现了地方小吃经营者追求更低的()
A.交通成本 B.地租成本 C.人力成本 D.营销成本
4.与甲模式相比,丙模式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位置相近 B.信息通达 C.设施完善 D.原料丰富
3.D 4.B

【解析】3.由模式图可知,乙模式是指扩散过程首先向区域中等级较高的中心城市扩散,然后由中心城市向等级较低的中小城市扩散,再向各自腹地的城镇扩散。由于小吃门店的商业经营需要一定的门槛人口规模,因此人口数量较多的中心城市,人流量大,营销成本较低,地方小吃更容易生存和发展,在中心城市具有一定认可度之后,再向周边人口数量较少的中小城市扩散,D对;区域中等级较高的中心城市经济发达,交通成本,地租成本,人力成本更高,ABC错。故选D。
4.由模式图可知,甲模式是指以起源地为中心,向周边邻近地区扩散,扩散过程主要受空间距离的影响。而丙模式是指空间上不连续的远距离扩散模式,与甲模式相对。地方小吃的经营者在空间集聚过程中会出现诸同行竞争等问题,为了取得更多盈利,新进入的地方小吃创业者会考虑开拓全新的市场区域,使得跳跃式扩散成为扩散方式之一。在网络和信息时代,饮食风味和饮食文化的传播方便快捷,为地方小吃的跳跃式扩散提供了条件,故选B;甲模式位置更相近,A错;甲模式和丙模式都需要设施完善,原料丰富,CD错。故选B。
【点睛】商业服务业 是指以商品流通及相关服务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产品的行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服务行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交通、市场、行政等因素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梯度风是指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不受地表摩擦力影响的风。下图示意某地不同地区不同高度梯度风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d4641e3b-1c82-40fa-a811-5bc00cf4fe1d
5.导致本地不同地区不同高度梯度风占比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天气 B.下垫面 C.气压 D.人类活动
6.相同高度,若城区梯度风占比变小,将会导致()
A.郊区大气污染减轻 B.城区热岛效应减弱
C.农村雨雾天气增多 D.城区雨岛效应加强
5.B 6.D

【解析】5.读图,随高度升高,梯度风占比增大,且同一梯度风占比在城区出现的高度较郊区和农村更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城区、郊区、农村下垫面差异较大,城区建筑高耸,下垫面摩擦力高,农村地面建筑低矮,下垫面摩擦力相对较小,使得且同一梯度风占比在城区出现的高度较郊区和农村更高,B正确。这种差异与天气和气压关系不大,AC错。城区和郊区、农村均有人类活动,只是产业类型有所差异,人类活动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故选B。
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梯度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不受地表摩擦力影响的风力,相同高度,若城区梯度风占比变小,说明城区受摩擦力影响增强,城市建筑增多增高,城区热岛效应增强,城区上升气流增强,加之凝结核多,城区雨岛效应加强,D正确,B错。城区建筑增多,污染物随城郊热力环流从城区上空携带至郊区上空下沉,郊区大气污染加重,A错。雨雾形成需要水汽、降温、凝结核等多种条件,城区梯度风变化对农村雨雾天气影响不是很大,C错。故选D。
【点睛】雨岛效应是城市存在热岛效应,增强了空气对流,且城市上空悬浮颗粒物较多,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使城市降水比郊区多。

下图为人口年龄结构图(局部),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人口年龄结构,四条曲线表示1965~2020年世界及亚欧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轨迹,其中曲线①表示世界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d5c99daf-9cdc-4b8f-9554-1d39b9e28e49
7.甲、乙、丙、丁所代表的人口年龄结构拥有显著人口红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曲线②③④分别表示的国家和地区最可能是()
A.西欧、中国、中东 B.中国、中东、西欧 C.中东、西欧、中国 D.西欧、中东、中国
9.影响中东石油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轨迹的直接原因是()
A.人均寿命延长 B.劳动力输入 C.产业结构单一 D.出生率下降
7.D 8.A 9.B

【解析】7.读图可知,四地的人口年龄结构中,丁的劳动力比重最高,约为70%,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比重之和最低,拥有显著人口红利,故选D。
8.曲线②③④中,曲线②代表西欧,因为西欧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最严重;曲线③是中国,1965~2020年中,由于1980年左右执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趋缓,有明显转折点;曲线④是中东地区,人口人口年龄结构比较稳定,故选A。
9.中东国家石油资源丰富,波斯湾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本国人口少,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东石油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轨迹,B正确。跟人均寿命延长、产业结构单一 、出生率下降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其中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比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地质历史时期若尔盖盆地曾经是一个内流湖,后转化为外流湖。欧拉—柯生河段所处区域曾是分水岭,古黄河源头位于分水岭西北侧,欧拉—玛曲河段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古湖泊。下图为若尔盖盆地剖面沉积与地貌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b4d266-5eee-4134-9df4-cc6d1ce66170
10.若尔盖由内流湖变为外流湖主要是因为()
A.盆地河流溯源侵蚀 B.四周下沉湖盆抬升
C.河流堆积抬高湖盆 D.冰川的大规模侵蚀
11.根据沉积物可知该区域的地势整体为()
A.西北高,东南低 B.北高南低
C.南高北低 D.东北高,西南低
10.A 11.C

【解析】10.根据图文信息可知,欧拉-柯生河段所处区域曾是分水岭,古黄河源头位于分水岭西北侧,欧拉-玛曲河段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古湖泊。欧拉-柯生河段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因此欧拉-柯生河段不断往东南方源头方向进行溯源侵蚀,最终切穿分水岭,发生河流袭夺,与欧拉-玛曲河段相连,湖水获得外泄通道,从而变成外流湖。综上所述,若尔盖由内流湖变为外流湖主要是因为盆地河流溯源侵蚀,而与湖盆抬升或堆高、冰川侵蚀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图中河流流向总体为自南向北(东南向西北)流,因此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高,西北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溯源侵蚀,亦称向源侵蚀。 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

黄河烧河是指每年某短时间内黄河下游泥沙俱下,大量鱼儿漂浮于水面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黄河烧河时大量鱼儿漂浮于水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水面食物充足 B.河水密度减小 C.水中含氧量急剧下降 D.河水冲刷能力增强
13.黄河下游某地出现“黄河烧河”的现象大致在()
A.3~5月 B.6~7月 C.8-10月 D.11月至次年2月
14.黄河下游泥沙俱下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 B.促使水生生物的洄游和产卵
C.增加河道通航能力 D.降低河道主槽的行洪能力
12.C 13.B 14.A

【解析】12.黄河烧河时黄河下游泥沙俱下,水中含沙量短时内剧增,河水浑浊,从而导致水中含氧量急剧下降,水中的鱼儿昏迷或死亡而浮出水面,C正确;泥沙以及营养物质并不主要在水面处,大量鱼儿漂浮于水面与食物无关,A错误;河流含沙量增大会导致河水密度增加,B错误;大量鱼儿漂浮于水面与河水冲刷能力增强无关,D错误。故选C。
13.黄河调水调沙主要是利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将河床的泥沙冲起,然后再利用流水的搬运作用将泥沙携带到大海,选择的时间在汛期来临之前,可以为汛期泄洪提供畅通的河道,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汛期也是在7、8月份,所以调水调沙选择在汛期来临之前的一个月左右,且6、7月份库区水量大,下泄水量充足,冲沙效果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黄河下游泥沙俱下主要是小浪底水利工程一年一度的冲沙调沙过程,其目的是减少小浪底水利工程库区淤积的淤泥,同时也利用巨大的冲击力冲刷黄河河床的淤积,增加河道主槽的行洪能力,A正确,D错误;黄河下游泥沙俱下导致河流流速短时间内剧增,不利于水生生物的洄游,B错误;泥沙俱下导致短时间内黄河含沙量大增,且流速加快,不利于增加河道通航能力,C错误。故选A。
【点睛】小浪底的主要作用:减淤:通过人工扰动河床土质,促进河床泥沙启动,实现河床下切、输沙入海。发电: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是河南电网理想的调峰电站。防洪:黄河可能出现特大洪水,小浪底水利枢纽有效减少洪涝灾害发生。

感热通量指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湍流形式的热交换。冰川感热通量以冰川表面获得能量为正、失去能量为负,冰川感热通量反映了大气和冰川的水热交换。下图为某冰川冬、夏季感热通量的逐时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11a20fe-d22b-4156-b822-140a4e62c030
15.与冬季相比,该冰川夏季()
A.下垫面气温低,冰川向大气传送热量更多
B.下垫面气温高,冰川向大气传送热量更多
C.大气温度低,大气向冰川传送热量更多
D.大气温度高,大气向冰川传送热量更多
16.该冰川可能位于()
A.落基山脉 B.祁连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安第斯山脉
15.D 16.B

【解析】15.由于夏季大气温度高于冬季,夏季感热通量较冬季更大,故可以判断甲表示夏季,乙表示冬季;夏季感热通量都为正值,说明冰川表面从大气获得能量,且数值比冬季大,说明大气温度高,大气向冰川传送热量更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冬季感热通量基本都为正值,但在15:00左右感热通量出现负值,表明此时冰川向大气传送热量,是由于随着太阳辐射增强,此时冰川表面温度要高于大气温度,故可以判断15:00左右应为当地时间正午前后,当地应位于120°以西相差15°左右的位置,四选项中只有祁连山脉符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感热通量也叫做显热通量,是指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湍流形式的热交换。即显热通量,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通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南极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极海洋中的甲壳类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也是鲸类、海豹、鱼类、企鹅及其他海鸟等的主要饵料。南极磷虾常出现在陆架边缘、冰架边缘及岛屿周围,水深小于250 m的浅水区虾群密度最大。南极磷虾是地球上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允许的年捕捞产量达400 万吨,是巨大的潜在渔业资源。南极磷虾体内含有一种酶,会使磷虾死后,品质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南极磷虾富含优质蛋白,捕获的磷虾主要被加工成水产养殖的饲料、食用产品或食品添加剂等,也可用于医药,目前市场缺口巨大。我国正积极对南极磷虾进行开发利用。图1为南极磷虾密集区分布图,图2显示2016—2020年渔季南极磷虾捕捞总产量(单位:万吨)。
@@@8b356229-511d-4e11-90d3-c895dcfe9554@@@1fcf2e9c-0c24-4265-9ac1-96e1d9c74c20
(1)推测磷虾常出现在陆地、冰架及岛屿边缘浅海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极磷虾捕捞总量远低于允许捕捞量的原因。(6分)
(3)请说明我国积极开发利用南极磷虾的意义。(4分)
17.(1)在陆地、冰架及岛屿边缘,海水浅,光合作用强,浮游植物多;浮冰较多,磷虾生存空间大;海水温度低,变化小;西风漂流和南极寒流交汇,营养盐类上泛至表层,磷虾食物丰富等。

(2)南极大陆位于南极圈以内,自然环境恶劣,捕捞磷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捕捞数量有限;磷虾是鲸类、海豹、鱼类、企鹅及其他海鸟等的主要饵料,为保持南极生态平衡,国际上限制过度捕捞;磷虾繁殖速度快,总量大等。
(3)南极磷虾蛋白质含量高,可作为粮食的替代品,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磷虾用途广泛,市场缺口大,开发利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等。

【分析】本题以南极磷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及其意义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在陆地、冰架及岛屿边缘,海水浅,光合作用强,浮游植物多,联系的饵料丰富;浮冰较多,为磷虾栖息产卵、繁殖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海水和南极大陆的交界地带,海水温度变化小,具有适宜磷虾生存的温度条件;西风漂流和南极寒流交汇,海水搅动明显,使底层海水营养盐类上泛至表层,磷虾食物丰富等。
(2)南极大陆位于南极圈以内,所处纬度高,气温低,被西风漂流环绕,自然环境恶劣,捕捞磷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捕捞数量有限;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又是鲸类、海豹、鱼类、企鹅及其他海鸟等的主要饵料,为保持南极生态平衡,国际上限制过度捕捞;磷虾繁殖速度快,总量大,故南极磷虾捕捞总量远低于允许捕捞量等。
(3)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南极磷虾富含优质蛋白,可为水产养殖业提供饲料也可作为食用产品,利于调整居民饮食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磷虾可用于食用产品、食品添加剂、医药等,用途广泛,市场缺口大,开发利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公主港地下洞穴位于菲律宾巴拉望岛东部,洞穴发育于石灰岩山体中,直连大海。旱季涨潮时,潮水能顺着地下河流入洞穴7km处。通常情况下,公主港地下洞穴内的气温比外界低,旱季突发暴雨时,外界迅速降温,洞穴内的温度相对外界更高,此时洞穴内易形成弥散的云雾。下图示意公主港地下洞穴的剖面。
@@@7f15ebc5-7fed-4f39-a697-f0589abff792
(1)简述公主港地下洞穴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正常情况下公主港地下洞穴内的气温比外界低的原因。(6分)
(3)说明公主港地下洞穴云雾的形成机制。(6分)
18.(1)地下河溶蚀可溶性岩层;海浪侵蚀海岸基岩,形成海蚀洞穴;洞穴顶部(间歇性的)重力崩塌。
(2)地处低纬度地区,洞穴外太阳辐射强,而洞穴内光照弱,内外温差大;洞穴内有水调节气温;外界冷空气易(沿竖井、天坑)倒灌人洞穴,在洞穴中堆积,洞穴内暖空气易上升扩散到洞穴外。
(3)旱季暴雨导致洞穴外短时间内降温,洞穴内地下河水温较高,水分蒸发,遇到倒灌入洞穴的冷空气降温冷却,形成的云雾弥散在较为封闭的洞穴中,不易扩散。

【分析】本题以公主港地下洞穴的剖面图为材料;涉及公主港地下洞穴形成的主要原因、地下洞穴的形态特征、正常情况下公主港地下洞穴内的气温比外界低的原因、公主港地下洞穴云雾的形成机制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公主港地下洞穴形成的主要原因:地下洞穴为岩溶地貌,其形成与扩大是因地下河的溶蚀、重力崩塌有关,洞穴发育于石灰岩山体中,容易被溶蚀,地下河溶蚀可溶性岩层,洞穴顶部受到重力作用,间歇性的重力崩塌;又因为邻近海洋,洞口还受到海浪的侵蚀,形成海蚀洞穴。
(2)正常情况下公主港地下洞穴内的气温比外界低的原因:该地地处低纬度地区,洞穴外太阳辐射强,外界气温高,而洞穴内光照弱,气温低,内外温差大,内部由于光照弱,加上水的调节,相对凉爽。由于洞穴内部地势较低,冷空气易沿竖井、天坑倒灌入洞穴,外界灌入的冷空气汇聚,暖空气流出,公主港地下洞穴内气温降低,导致地下洞穴内的气温比外界低。
(3)公主港地下洞穴云雾的形成机制:云雾的来源为地下河蒸发,旱季突发暴雨,导致洞穴外短时间内降温,洞穴内地下河水温较高,温差增大,同时洞内水源充足,洞穴内水分蒸发强烈,遇到倒灌入洞穴的冷空气,水蒸气遇冷降温凝结成云雾,洞穴地形封闭,导致云雾不易扩散,在洞内形成大量的云雾。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黄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喜荫蔽潮湿、喜肥,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下左图)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形崎岖,森林茂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连产地,素有“中国黄连之乡”的美誉。历史上当地黄连产区多采用搭建木棚的种植方式,后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连树套种”模式(下右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2017年,重庆石柱黄连生产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2019年,该自治县实现了产业脱贫
@@@a799c243-764b-4edd-9b38-e00df0be3c07@@@674bd9e5-be29-4210-9675-7368233553bb
(1)推测黄连主产区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位置,并说明依据。(8分)
(2)说明“连树套种”模式的主要好处。(6分)
(3)简述该自治县黄连生产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对产业脱贫的促进作用。(4分)
19.(1)位置: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部地区。
依据:东部地区海拔高,气候冷凉;山地地形,降水丰富,蒸发较弱,气候潮湿;地形坡度较缓,土层较厚、较肥沃。
(2)提供荫蔽潮湿的环境,利于黄连生长;种植树木实现多种经营,能够增加收入;减少了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3)提高了该自治县黄连的知名度,拓宽了市场销售范围;有利于吸引投资,加快技术进步,扩大产业规模。

【分析】本题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连种植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措施、农业发展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部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候冷凉;地形以山地为主,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土层较厚,土壤较肥沃;位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多,气候潮湿,蒸发较弱等,故连主产区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东部地区。
(2)据材料可知,黄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喜荫蔽潮湿、喜肥,“连树套种”模式中高大乔木的枝叶可以遮挡太阳辐射,提供荫蔽潮湿的环境,利于黄连生长;“连树套种”模式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种植树木和黄连可以实现多种经营,能够增加收入等。
(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连生产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提高了该自治县黄连的知名度;有利于吸引投资,扩大产业规模,实现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技术进步,提高黄连品质;还可以拓宽销售市场,增加居民收入等。


  本文标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6(新高考七省专用专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97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975.html

    标签:地理模拟卷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