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6(上海专用)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7-2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宁夏平原位于贺兰山以东的黄河两岸,海拔1100-1200米,面积7000余平方千米,自南向北缓缓倾斜。宁夏平原沟渠纵横,是我国西北主要灌溉农业区之一,被誉为“塞上江南”。下图为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 银川市多年气候统计资料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8.4 -4.7 2.7 10.7 17.2 21.3 23.3 21.6 16.0 9.2 1.1 -6.3
降雨量(mm) 1.2 2.1 5.9 12.2 17.0 18.9 42.2 51.9 23.4 14.3 4.0 0.6
日照时数(小时) 7.0 7.5 7.9 8.4 9.3 9.8 9.2 8.8 8.0 7.6 7.4 6.0

1.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宁夏平原的成因。(6分)
【答案】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岩层断裂发生位移,形成断层(2分);两侧岩块上升形成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中间岩块下降形成狭长的谷地(2分);黄河流经谷地,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形成宁夏平原(2分)。
【解析】考点:地质构造、流水与地形变化。宁夏平原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显示,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是断层,宁夏平原中间岩块下降形成狭长的谷地。黄河流经谷地,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是在外力(流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宁夏平原。
2.贺兰山东麓P地区的地貌是,该地区从C地到湖沼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特征是
,解释其成因。(6分)
【答案】冲积扇(或:洪积扇)(1分) 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1分) P地区从C地到湖沼,地势趋于平坦,水流流速减慢,流水搬运能力逐渐下降,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4分)
【解析】考点:流水地貌、流水沉积作用。图示贺兰山东麓P地区为山口的扇形地貌,即冲积扇(或:洪积扇)。P地区等高线图显示,从C地到湖沼沉积物从砾石逐渐变成细腻的土壤,即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的变化特征。从等高线数值变化方向可知,P地区从C地到湖沼,地势趋于平坦,水流流速减慢,随着流水搬运能力下降,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3.以下景观属于贺兰山以西地区的是( )(单项选择)(2分)

A B C D
【答案】B
【解析】考点:地貌特征。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显示,贺兰山以西是腾格里沙漠,B图沙丘,是沙漠典型地貌。A是气候湿润的喀斯特地貌;C是海蚀柱,分布在海岸带,宁夏位于内陆,不会出现海岸地貌;D为高山上部的冰川地貌。
4.贺兰山东坡、西坡自然带带谱更丰富的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选填:气温/降水)。(2分)
【答案】东坡(1分);降水(1分)。
【解析】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贺兰山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不仅出现森林,而且自然带带谱更丰富,而西坡则相反。
5.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后水量不增反减,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答案】宁夏平原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水补给少,但蒸发损失大;人口城市多,灌溉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多,河流水量减少。
【解析】考点: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河流水量因素。黄河在宁夏平原,主要依靠降水补给。影响河流水量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根据银川市气候资料,可以判断宁夏平原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水补给少,但蒸发损失大;银川等省会城市沿河分布,材料一“宁夏平原沟渠纵横,是我国西北主要灌溉农业区之一”,说明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导致黄河流经宁夏平原时水量不增反减。
二.下图示意世界部分海区洋流及地理现象,其中A地景观为苔原,C地景观为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格陵兰岛覆冰雪覆盖。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A、C两地区纬度相近,但景观差异明显。依据图中洋流信息分析其成因。(4分)
【答案】A地区受寒流影响,降水少、温度低。C地区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解析】考点:洋流的影响。A、C两地区的纬度相近,A地区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形成寒带苔原气候,植被为苔原;C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春季若有一般邮轮从B地经过纽芬兰岛附近航行至A地,该船只正在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中的(选填:海空/海面/海底),在航行过程中,船只吃水深度越来越(选填:深/浅)。简述沿线洋流对船只航行带来的影响。(8分)
【答案】海面 浅 先顺洋流航行,速度快,过纽芬兰岛后逆洋流航行,速度慢;在纽芬兰岛可能遇到南下寒流带来的冰山、寒暖流交汇带来的海雾,威胁航行安全。
【解析】【考点】洋流的影响。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需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由B地经过纽芬兰岛附近航行至A地,可以借助墨西哥湾暖流,顺水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但是过了纽芬兰岛,航向与拉布拉多寒流流向相反,逆流航行速度慢,燃料消耗多。春季纽芬兰岛附近有随南下洋流带来源自格陵兰岛的冰山,另外,纽芬兰岛附近因寒暖流交汇,易出现海雾,降低能见度,威胁航行安全。
3.图中纽芬兰渔场曾流传着“踩着鲳鱼群的背就可上岸”的传说,但近些年出现无鱼可捕的状况,下列相关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2分)
A.寒暖流交汇带来丰富的饵料 B.涌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
C.过度捕捞 D.陆地污水大量排入
【答案】ACD
【解析】考点:洋流的影响,海洋资源保护。在纽芬兰岛附近,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使海水搅动,带动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这些盐类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鱼群集聚,形成大渔场,故A正确,B不正确。海洋生物具有生长周期,过度捕捞,超过周期,导致鱼类减少;附近陆地是世界人口密集、集聚最发达的地区,大量污水排入,导致海水水质变差,海洋生物死亡,故CD正确。
4.北海既是世界大渔场,也是世界石油主要分布区之一。石油主要出现在代和代(选填:元古/古生/中生/新生)。在该海区进行海洋作业,全年都需要克服常见的海洋灾害是(选填:海啸/风暴潮/潮汐)。(6分)
【答案】中生 新生 风暴潮
【解析】考点:地球演化史,海洋灾害。石油是中生代和新生代浅水区的低等生物被埋藏到地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映而形成的。该海区全年受西风带控制,风浪大,海水暴涨暴落,威胁海洋作业安全。该海区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发生大地震概率极低,不易有海啸灾害。潮汐是周期性的海水运动,涨落缓慢,不会威胁海洋作业安全。
三.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理环境独特。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青藏高原范围图、景观图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解释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3分)
【答案】位于亚欧板块(1分)与印度洋板块(1分)的消亡边界,两大板块碰撞(1分)隆起,形成青藏高原。
【解析】考点:板块构造学说与地形变化。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解释某地地形、地质现象,首先需要明确该地的板块位置、边界类型、板块之间的运动类型。地壳隆起形成高大高原的,都是两大板块碰撞运动的结果,那就一定处于消亡边界。
2.推测青藏高原可供开发的清洁能源主要有( )(多项选择)(2分)
A.地热 B.太阳能
C.水能 D.煤炭
【答案】ABC
【解析】考点:自然资源的形成与特征。青藏高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故多地热能。因为高原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故太阳能丰富;高原边缘地带山高谷深,高原内部地表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到速度快,故水能丰富,这三类能源都属于清洁能源,故ABC正确。煤炭,属于对环境污染大的能源,故D不选。
3.推测第一产业以(选填:种植业/畜牧业)为主,高原特有动物——牦牛的牛毛细长,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居民饮食中的动物蛋白主要来自。(3分)
【答案】畜牧业 寒冷 牦牛肉(奶)
【解析】考点:农业区位,环境与生物,乡村文化景观。雪山、牦牛的景观照片,反映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广布的自然地理环境,这决定了当地农业以放牧牦牛为主,故第一产业以畜牧业为主。牦牛的牛毛细长,也是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居民饮食中的动物蛋白也来自牦牛肉(奶)。
材料二2014年8月15日,世界海拔最高的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西,下图)正式开通运营。拉日铁路全长253千米,其中,近90千米穿过雅鲁藏布江峡谷区,桥隧总长115.7千米。拉日铁路每米造价超过5万元,是中国目前在高原地区建设的造价最高的铁路。

4.简析拉日铁路造价高的自然原因。(4分)
【答案】沿线地势起伏大,多次穿越河流,桥隧比例高(2分);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气温低;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任答二点,2分)
【解析】考点:地貌与工程建设。自然条件恶劣,是导致铁路造价高的原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河流水文、生物、土壤。交通线路修建桥隧的目的是确保交通快捷、安全,但造价高。材料二显示,近90千米穿过雅鲁藏布江峡谷区,桥隧总长115.7千米,是因为铁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多次穿越河流,桥隧比例高;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气温低,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为了保护沿线生态环境,需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5.简述拉日铁路建成对西藏发展的意义。(4分)
【答案】完善西藏铁路交通网(2分),加大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带动贸易、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民众收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国防,促进西藏地区可持续发展。(任答一点,2分)
【解析】考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西藏地处内陆、高原、边疆,经济落后,亟需发展交通,以促进区域加速发展。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应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6.青藏高原主要城镇分布特征是,拉萨城市空间扩展(下图)的限制性因素是( )(单项选择)(4分)

A. 气候 B. 城市职能
C. 交通 D.地形
【答案】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D
【解析】考点:城市区位,城市空间结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热量相对较好;地势较平坦,利于城市和交通线建设;有河流提供水资源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拉萨城市空间沿河呈带状延伸扩展,主要是因为河谷两侧为山地,不利于城市建设,故D正确。
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
材料二2023年10月18日山东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据海关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出口农产品1065.1亿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1.1%,继续稳居全国农产品出口第一位。从主要出口产品看,出口蔬菜及食用菌256.1亿元,增长22.9%,占同期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4%;干鲜瓜果及坚果56.2亿元,增长1.6%,占5.3%;水产品229.3亿元,下降6.2%,占21.5%。
材料三图1、图2、图2

图1山东省位置及其山脉水系分布图

图2济南市气候图

图32010-2018年山东省城镇化率走势图
1.山东每逢春耕,总是遭受干旱缺水的制约。下列关于该地春旱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多项选择)(2分)
A.副热带高压控制 B.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C.我国东部锋面雨带南移了 D.受冬季风控制,降水少
【答案】BD
【解析】考点:我国锋面雨带推移与旱涝灾害。山东位于华北,春季,副热带高压位于南方地区,故A不正确;图2显示(4-6月)春季华北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但雨带未到,仍然受冬季风控制,降水少,春耕需水量大,故出现旱灾,故BD正确。我国东部锋面雨带9月份才开始南移,故C不正确。下图示意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推移过程。

2.鲁西北平原上运河属于京杭大运河一部分,目前运河在该平原段最主要作用是(选填:水上运输/输入长江水资源)。(2分)
【答案】输入长江水资源
【解析】考点:内河运输区位,跨流域调水。图示鲁西北平原上运河,位于黄河“地上河”段附近,故该河段因泥沙淤积,河床钱,不适合航运。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通道,因此其主要作用是输入长江水资源。下图示意我国南水北调工程。

3.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4分)
【答案】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纬度相对较低,地表起伏大,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故“非粮化”率高。
(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故“非粮化”率低)。
【解析】考点:区域发展差异。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
4.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结合材料二、图3,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增大;蔬菜、瓜果出口量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获得的经济效益更高。
【解析】考点:农业区位。市场需求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种植规模。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蔬菜、瓜果出口量大,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民种植蔬菜、瓜果获得的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
5.山东耕地大多属于(选填:水田/旱地)。下列关于山东种粮耕地减少的原因,正确的有( )(多项选择)(4分)
A.城市、交通建设占用耕地 B.自然灾害损毁耕地
C. 非粮耕地增加 D.生态退耕
【答案】旱地 ABCD
【解析】考点:耕地资源。山东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低于800mm,为半湿润,水分条件较差,适合生长旱生农作物,故耕地多为旱地。ACD直接导致耕地减少,非粮耕地增加,使得种粮耕地减少。
6.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4分)
【答案】严格耕地用途管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加大粮食种植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种植机械化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解析】考点: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首要前提是要有数量足够多的种粮耕地,因此需要严格耕地用途管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五.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 2015 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 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图1为“2015 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图12015 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材料二 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2015年、2017 年中国人均GDP 分别为7990 美元和8836 美元。图2 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关系示意图”。

图2人均粗钢需求增幅图3我国2010-2015年粗钢产能
与人均GDP 关系示意图 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
材料三 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一般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 时较为合理,低于75% 则为产能严重过剩。图3为“我国2010年-2015 年粗钢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
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选填: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最主要的优势是。(4分)
【答案】澳大利亚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
【解析】【考点】提取地理信息能力,交通运输区位。根据图1可知,我国铁矿石进口量最多的源地为澳大利亚,与巴西、加拿大相比,澳大利亚距离我国较近,海洋运输成本最低。
2.下列关于我国粗钢生产现状的描述,正确的( )(多项选择)(2分)
A.产能过剩 B.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
C.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高 D.能耗大、污染重
【答案】ABD
【解析】【考点】提取地理信息能力。材料一“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材料三“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5% 则为产能严重过剩”、图3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的产能利用率均低于75%”,说明我国粗钢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故AB均正确。我国粗钢生产现状,材料一中“高端钢材生产不足”,说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低,故C不正确。技术含量低,必然导致粗钢在生产过程中能耗大、“三废”排放量大,故D正确。
3.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是(选填:先升后降/不变/先降后升),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双项选择)。(6分)
A.经济水平提高 B.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
C. 产业升级转型 D.钢铁工业的基础性工业地位下降
【答案】先升后降 AC
【解析】【考点】提取地理信息能力,产业结构调整。人均GDP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结合图2可知,在人均GDP达到6000-7000美元之前,人均粗钢需求量与人均GDP量正相关,在人均GDP达到6000-7000美元之后,人均粗钢需求量与人均GDP星负相关。材料二“2015 年、2017 年中国人均GDP 分别为7990美元和8836美元”,因此,以我国人均粗钢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但我国人口数量短期内是增长的,所以粗钢需求量短期内是上升的,结合“粗钢利润低、产能过剩、原料和市场对外依赖严重的”现状,可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和产业升级转型,粗钢需求量将呈下降趋势。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不是导致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的根本原因,钢铁工业,作为基础性工业的地位不会发生变化,而且这也不是导致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的根本原因。
材料四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镇利用当地的煤炭和铁矿,发展钢铁工业,曾拥有十余座焦炉和高炉,钢产量最高达300万吨。近五年来,该镇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压缩了近一半的钢铁产能,逐步走上经济转型发展之路。图4为磁山镇略图,图5为磁山镇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构想图。

图4磁山镇略图 图5为磁山镇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构想图
4.简述近年来磁山镇压缩钢铁工业生产规模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煤炭、铁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当地煤、铁资源开采成本上升;环境污染严重,治理污染成本上升,经济、环境效益下降;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制约;磁山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
【解析】考点:矿产资源特征,工业区位变化,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图4显示磁山镇属于资源型城镇,煤炭、铁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当地煤、铁资源开采成本上升,图5显示钢铁在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量大,治理污染成本上升,经济、环境效益下降,即将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是其可持续发展方向。“该镇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说明该镇压缩钢铁工业生产规模,也是受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制约的结果。
5.简述建立图5所示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意义。(4分)
【答案】回收、再利用钢铁工业产生的“三废”,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减少“三废”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考点:循环经济——工业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图5显示,新出现的工业部门,都是利用钢铁工业过程中的“三废”,作为原料和能源,进行再生产,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带动交通、金融、贸易等相关产业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生产部门的增加,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此为社会效益;减少“三废”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此为环境效益。
  本文标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6(上海专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95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959.html

    标签:地理模拟卷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