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3
2024年上海等级考命题原则: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要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命题,以高中必修课
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据。命题注重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注重考查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所学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偏题和怪题。
地理科目命题要求:地理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 60 分钟,卷面满分 100 分。
考试内容为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地理 1”“地理 2”等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等模块,必修课程约占 40%,选择性必修课程约占 60%。试卷由若干综合题构成,强调在相对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分析具体任务、解决问题,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综合题包含的试题形式有选择、填空、作图、简答、论述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正面临着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资源跨区域调配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同样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一带一路”倡议为上海等沿海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如何积极参与这一伟大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行动的问题。
一、株洲“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18分)
材料一:湖南株洲积极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已发展成为“中国动力谷”,形成了“3+5+2”现代产业体系。
材料二:图1 株洲城城市简图。图2 株洲产业发展历程图。
1.株洲城市布局的主要特征是?。(2分)
2.株洲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交通优势条件是()(2分)
A.浙赣线 B.京广线 C.湘黔线 D.湘江水运
3.根据材料可以推断 (填字母A.轨道交通/B.服饰)产业是株洲承接的产业之一,株洲承接该产业主导区位条件是 (填字母A.技术/B.劳动力)。(2分)
4.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株洲转移将()(2分)
A.增大株洲的就业压力 B.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
C.利于株洲产业结构的调整 D.促进株洲生态环境的改善
5.株洲市打造“动力谷”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2分)
A.资金雄厚 B.靠近国际市场 C.工业基础雄厚 D.铁路交通发达
6.影响株洲市“动力谷”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2分)
A.创新力 B.生态环境 C.基础设施 D.能源资源
7.分析株洲动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6分)
【答案】1.沿铁路线分布
2.A
3. A A
4.C
5.D
6.A
7.有利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可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建设投资。
【详解】1.读图可知,株洲城市布局主要沿铁路线分布。
2.浙赣线连接了株洲和长三角地区,利于株洲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A正确;京广线、湘黔线和湘江水运均不能沟通株洲和长三角之间的联系,BCD错误,故选A。
3.读图可知,“3+5+2”现代产业体系中有轨道交通,而无服饰产业,因此轨道交通(A)产业是株洲承接的产业之一。株洲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在20世纪中期就是我国电力机车之都,承接该产业主导区位条件是轨道交通产业有较丰富的生产经验,技术水平较高。
4.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株洲转移将增加株洲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A错误;推动株洲的城市化进程,B错误;利于株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C正确;可能对株洲带来环境问题,不利于株洲生态环境的改善,D错误。故选C。
5.株洲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打造“动力谷”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铁路交通发达,D正确;株洲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资金雄厚、靠近国际市场、工业基础雄厚等方面的优势不明显,ABC错误。故选D。
6.株洲市“动力谷”现代产业体系中有大量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产业,对技术和创新能力要求高,因此创新力的提升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影响株洲市“动力谷”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均不是“动力谷”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本题可以利用工业集聚的有利影响来进行分析。株洲动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工业集聚还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建设投资。
二、印度尼西亚是“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伙伴。(22分)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镍资源丰富,占印尼的70%-80%,印尼出口镍矿的70%流向中国。2014年,印尼出台了镍原矿出口禁令,之后,中国和印尼两国加强产业合作,中国冶炼企业纷纷布局在苏拉威西岛。
材料二:2020年11月28日,我国高铁首次“整体出口”,印尼雅万高铁将全部采用中国装备,这是中国高铁第一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雅万高铁位于印尼人口最多的爪哇岛上,连接首都雅加达和重要城市万隆。
1.描述雅加达的降水特征,并分析7月降水少的原因。(4分)
2.印尼未建成全国性的铁路交通网络,分析主要原因。(4分)
3.关于雅万高铁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①修建过程中需要应对火山、地震多发、气候湿热等不利自然条件的挑战
②雅万高铁建成通车可促进沿线矿产资源的外运
③雅万高铁建成通车可促进沿线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动
④“中国智造”有利于提升印尼的铁路运营、管理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雅万高铁成为我国高铁全产业链“走出去”的第一单,其竞争优势有()(2分)
①具备完整的产业链 ②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 ③价格上竞争力强 ④运营历史悠久 ⑤建造施工经验丰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5.简述雅万高铁建设对雅加达城市辐射作用提升的影响。(4分)
6.分析中国冶炼企业的转移对印尼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1.年降水总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原因:7月,该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
2.印尼为群岛国家,群岛被水域阻隔,修建铁路成本高;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灾害,对铁路破坏性大;经济相对落后,国内运输需求小;航空、海运相对比较发达。
3.C
4.B
5.提高了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联通效率,扩大了城市的腹地范围;提升了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人口流动强度;加强了对雅加达与万隆之间沿线地区的联系。
6.有利影响:有利于当地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不利影响: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雅加达的年降水量较大,但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季节变化较大。降水主要从大气环流的角度进行分析。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气流在翻越山地下沉的过程中升温,水汽难以凝结,降水较少。
2.印尼未建成全国性的铁路交通网络的自然条件:印度尼西亚为群岛国家,陆地被水域阻隔,陆地面积破碎,修建铁路难度大;同时印尼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对铁路的破坏性大。社会经济方面:印尼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国内的运输需求量小;并且由图可知,印尼的机场和港口众多,航空、海运等交通运输方式较为发达,可以分担高铁的运输需求。
3.印度尼西亚位于火山地震带,且气候湿热,修建过程中需要应对火山、地震多发、气候湿热等不利自然条件的挑战,①正确;雅万高铁主要用于客运,②错误;雅万高铁建成通车便利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可促进沿线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动,③正确;中国高铁建设技术先进,“中国智造”有利于提升印尼的铁路运营、管理水平,④正确。所以选C。
4.我国高铁全产业链“走出去”,说明中国高铁具有完整产业链,且技术高超,具有核心竞争力,①②正确;价格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价格低,质优价廉,价格上的竞争力更强,③正确;运营历史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短,④错误;中国是基建大国,建造施工经验丰富,⑤正确。所以选B。
5.雅万高铁建设对雅加达城市辐射作用提升的影响主要从提高联通效率,增加人口流动强度以及加强地区联系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提高联通效率的角度来说,雅万高铁建设提高了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联通效率,有利于扩大城市的腹地范围。从增加人口流动强度的角度来说,雅万高铁建设提高交通通达度,提高了运行速度,所以提升了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人口流动强度。从加强地区联系的角度来说,由于雅万高铁建设提高了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联通效率,所以雅万高铁建设加强了对雅加达与万隆之间沿线地区的联系。
6.影响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中国冶炼企业的转移对印尼产生的有利影响:有利于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与冶炼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中国冶炼企业的转移对印尼产生的不利影响:会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等。
三、阅读南亚巴基斯坦区域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二: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
1.巴基斯坦的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为 ,其降水来源主要是( )(4分)
A.赤道低气压带B.东南季风C.西南季风 D、东北季风
2.分析甲城成为棉纺织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3.分析乙地生产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4.关于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4分)
A.调水工程要逐级提水以实现调水
B.西部河流水量充足的原因主要是山地冰雪融水量大
C.在印度河上游修建拦水坝的主要目的是蓄水
D.该工程具有防洪功能
5.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西水东调工程对东部地区的影响。(4分)
6.从资源开发利用角度,东部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4分)
【答案】1. 自西南向东北递增 C
2.甲地靠近棉花种植主要产区,原料充足;人口集中,劳动力丰富。
3.地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印度河及其支流提供灌溉水源。
4.BCD
5.改善了东部水资源的配置状况,保证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灌溉农业稳定发展;缓解荒漠化,加重土壤盐碱化。
6.农业发展节水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工业对高耗水产业进行转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基斯坦雨季是受到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所影响的,于东北方向受到山脉阻挡形成地形雨,巴基斯坦的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为自西南向东北递增。
2.读图可知,甲地靠近棉花种植主要产区,原料充足;周围河流集中,地形平坦,城市集中,人口集中劳动力丰富,有利于成为棉纺织中心。
3.读图可知,乙地地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区域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热量充足;印度河及其支流提供灌溉水源,灌溉水源充足,水热组合好。
4.读图可知,巴基斯坦地形较为平坦,东北部存在山脉,调水工程不用逐级提水以实现调水,A错;西部河流水量充足的原因主要是山地冰雪融水量大、在印度河上游修建拦水坝的主要目的是蓄水、该工程具有防洪功能,BCD对;故选BCD。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区域西水东调工程有利于改善东部水资源的配置状况,保证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缓解了东部水资源违纪;农业方面,增加了农业用水,灌溉农业稳定发展,有利于农业发展;生态环境正面影响缓解荒漠化,负面影响土壤盐碱化
6.为了保证资源开发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东部地区应当发展节水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高耗水产业进行转移,以免当地发生农业和工业发展危机。
四、阅读此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高谷深林密,地势北高南低。近年来,中国倡导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综合开发,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下,该地区经济合作取得很大进步。
材料二:位于该流域的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其中老挝段北起老中边境口岸磨丁,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已于2021年12月3日建成通车。
材料三:图1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料图”,图2为“澜沧江—湄公河径流量各国占比图”。
1.下列有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描述正确的是()(2分)
A.结冰期较短 B.工业基础雄厚 C.流量季节变化大 D.航运能力强
2.贸易畅通是“澜湄合作”的重要内容。在与泰国的贸易合作中,我国可以从泰国进口的农产品是()(2分)
A.小麦 B.稻米 C.苹果 D.羊毛
3.与传统的澜沧江—湄公河河运相比,铁路运输()(2分)
A.运价较低 B.运速更快 C.运距更长 D.连续性差
4.中老铁路建设的意义有()(2分)
①促进云南旅游业发展 ②为老挝创造就业机会
③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 ④减轻沿线的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据材料,分析中老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4分)
6.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的方向。(4分)
【答案】1.C
2.B
3.B
4.A
5.中老铁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位于板块交界处,断裂发育,山高谷深,多泥石流、滑坡);雨季降水多,施工困难;河流众多,修建难度大;气候湿热、蚊虫较多;语言、文化不同,沟通不畅。
6.加强区域之间沟通对话,积极推进水资源的调配管理:共同保护流域内生态环境(或保护水质)共同开发水能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发展边境贸易。
【详解】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纬度较低,没有结冰期,A错;当地发展较晚,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B错;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受此影响变化较大,C对;当地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不适合进行航运,D错。故选C。
2.我国可以从泰国进口的农产品应该是泰国盛产而我国相对缺少的货物,泰国地处热带季风区,气候不适合种植小麦、苹果,也没有广阔的牧场生产羊毛,ACD错;当地盛产高品质水稻,产品为泰国香米,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不断增大,B对。故选B。
3.铁路运输与河运相比,运价高于河运,运速快于河运,A错,B对;运距视里程而定,不可比较,C错;铁路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可以连续运输,连续性比河运强,D错。故选B。
4.中老铁路建成以后,促进了云南和域外国家的联系,促进旅游业发展,①对;带动老挝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就业岗位,②对;老挝是东盟国家,铁路可以沟通东盟国家和我国,加强合作,③对;铁路对沿线的自然灾害没有影响,④错,综上,A对,BCD错。故选A。
5.中老铁路连接云南昆明与老挝万象,途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断裂发育,山高谷深,多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沿线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多,易出现洪水,施工困难;河流众多,跨河修建难度大,成本高;气候湿热,蚊虫较多,易发生传染病;工程主体位于国外,与当地人语言、文化不通,沟通不畅容易产生误解。
6.流域合作开发的方向可以从经济、环境等方面说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利于加强区域合作,推进水资源全流域调配;流域综合利用,利于共同开发水能资源;加强交流协作,共同保护流域内生态环境(或保护水质),以取得生态效应;沿岸区地热带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旅游;地处中国和老挝边境,利于发展边境贸易等。
五、有关“一带一路”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一带一路”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带一路”是指 。(1分)
2.“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城市众多,气候类型多样。其中,上海、乌鲁木齐、鹿特丹三座城市对应不同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6分)
城市A的名称是 ,其对应的自然带为 ;城市B的名称是 ,其气候类型为 ,城市C的名称是 ,其气候形成原因为 。
3.“丝绸之路经济带”地貌也同样多姿多彩。当古代商人路经乌鲁木齐附近时,时常见到如图1所示的地貌景观,其壮观宏伟,犹如天生“拱桥”。塑造图1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1分)
4.商人们近距离观察该天生“拱桥”的组成物质,其中岩石层层堆积,颗粒分明。读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推断构成地貌的岩石为()(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5.从我国出发沿“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前往鹿特丹的航线上,自东向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有船员观察到船只 (填“顺水”或“逆水”)而行,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该现象 。(5分)
6.古代航行会更依赖于风向和洋流,很多时候是在“等风来”。判断古代我国沿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返航时会选择 (填“夏季”或“冬季”),并解释理由 。(5分)
【答案】1.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
2.鹿特丹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乌鲁木齐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上海 海陆热力差异
3.风力侵蚀
4.A
5.逆水 地中海较为封闭,位于亚热带海区,蒸发旺盛,降水较少,沿岸径流注入少,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大西洋盐度较低,密度较小;表层海水由密度较小的大西洋流向密度较大的地中海,即自西向东;船只航行方向与表层海水流向相反,逆水而行
6.夏季 返航方向大致由南至北,夏季盛行偏南风,与返航方向一致,可加快返航速度。
【详解】1.“一带一路”全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的合作倡议。
2.由所学知识可知,上海位于25°N~35°N的亚欧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乌鲁木齐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鹿特丹位于40°N~60°N的亚欧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读图可知,A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多雨),对应鹿特丹,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气候夏热冬冷,全年降水少,对应乌鲁木齐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对应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据材料可知,天生“拱桥”出现在乌鲁木齐附近,当地气候干旱,此地貌是风力侵蚀而成。
4.天生“拱桥”的岩石层层堆积,颗粒分明,说明是沉积岩。图2中,①由沉积物形成,是沉积岩;⑤位于岩石圈内部,是软流层中的岩浆;③由岩浆形成,位于地壳内部,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④由岩浆形成,接近地表,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②位于岩石圈内部,可由岩浆岩和沉积岩转换而来,可重熔再生成为岩浆,是变质岩。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构成天生“拱桥”地貌的岩石是沉积岩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本小题主要分析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两侧海水的流动方向。由区域知识可知,地中海较为封闭,位于亚热带海区,蒸发旺盛,降水较少,沿岸径流注入少,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大西洋盐度较低,密度较小;表层海水由密度较小的大西洋流向密度较大的地中海,即自西向东。船只自东向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与海水流向相反,逆水而行。
6.由材料“古代航行会更依赖于风向和洋流,很多时候是在“等风来”可知,船只航行方向一般会与盛行风向或洋流流向相同,顺风或顺流可以加快航行速度。沿海上丝绸之路返航船只的航行方向大致是自南向北,因此返航季节应选择偏南风的季节。由所学季风环流知识可知,夏季盛行偏南风,适合返航。
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据。命题注重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注重考查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所学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偏题和怪题。
地理科目命题要求:地理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 60 分钟,卷面满分 100 分。
考试内容为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地理 1”“地理 2”等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等模块,必修课程约占 40%,选择性必修课程约占 60%。试卷由若干综合题构成,强调在相对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分析具体任务、解决问题,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综合题包含的试题形式有选择、填空、作图、简答、论述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正面临着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资源跨区域调配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同样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一带一路”倡议为上海等沿海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如何积极参与这一伟大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行动的问题。
一、株洲“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18分)
材料一:湖南株洲积极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已发展成为“中国动力谷”,形成了“3+5+2”现代产业体系。
材料二:图1 株洲城城市简图。图2 株洲产业发展历程图。
1.株洲城市布局的主要特征是?。(2分)
2.株洲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交通优势条件是()(2分)
A.浙赣线 B.京广线 C.湘黔线 D.湘江水运
3.根据材料可以推断 (填字母A.轨道交通/B.服饰)产业是株洲承接的产业之一,株洲承接该产业主导区位条件是 (填字母A.技术/B.劳动力)。(2分)
4.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株洲转移将()(2分)
A.增大株洲的就业压力 B.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
C.利于株洲产业结构的调整 D.促进株洲生态环境的改善
5.株洲市打造“动力谷”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2分)
A.资金雄厚 B.靠近国际市场 C.工业基础雄厚 D.铁路交通发达
6.影响株洲市“动力谷”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2分)
A.创新力 B.生态环境 C.基础设施 D.能源资源
7.分析株洲动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6分)
【答案】1.沿铁路线分布
2.A
3. A A
4.C
5.D
6.A
7.有利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可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建设投资。
【详解】1.读图可知,株洲城市布局主要沿铁路线分布。
2.浙赣线连接了株洲和长三角地区,利于株洲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A正确;京广线、湘黔线和湘江水运均不能沟通株洲和长三角之间的联系,BCD错误,故选A。
3.读图可知,“3+5+2”现代产业体系中有轨道交通,而无服饰产业,因此轨道交通(A)产业是株洲承接的产业之一。株洲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在20世纪中期就是我国电力机车之都,承接该产业主导区位条件是轨道交通产业有较丰富的生产经验,技术水平较高。
4.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株洲转移将增加株洲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A错误;推动株洲的城市化进程,B错误;利于株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C正确;可能对株洲带来环境问题,不利于株洲生态环境的改善,D错误。故选C。
5.株洲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打造“动力谷”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铁路交通发达,D正确;株洲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资金雄厚、靠近国际市场、工业基础雄厚等方面的优势不明显,ABC错误。故选D。
6.株洲市“动力谷”现代产业体系中有大量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产业,对技术和创新能力要求高,因此创新力的提升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影响株洲市“动力谷”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均不是“动力谷”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本题可以利用工业集聚的有利影响来进行分析。株洲动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工业集聚还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建设投资。
二、印度尼西亚是“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伙伴。(22分)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镍资源丰富,占印尼的70%-80%,印尼出口镍矿的70%流向中国。2014年,印尼出台了镍原矿出口禁令,之后,中国和印尼两国加强产业合作,中国冶炼企业纷纷布局在苏拉威西岛。
材料二:2020年11月28日,我国高铁首次“整体出口”,印尼雅万高铁将全部采用中国装备,这是中国高铁第一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雅万高铁位于印尼人口最多的爪哇岛上,连接首都雅加达和重要城市万隆。
1.描述雅加达的降水特征,并分析7月降水少的原因。(4分)
2.印尼未建成全国性的铁路交通网络,分析主要原因。(4分)
3.关于雅万高铁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①修建过程中需要应对火山、地震多发、气候湿热等不利自然条件的挑战
②雅万高铁建成通车可促进沿线矿产资源的外运
③雅万高铁建成通车可促进沿线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动
④“中国智造”有利于提升印尼的铁路运营、管理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雅万高铁成为我国高铁全产业链“走出去”的第一单,其竞争优势有()(2分)
①具备完整的产业链 ②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 ③价格上竞争力强 ④运营历史悠久 ⑤建造施工经验丰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5.简述雅万高铁建设对雅加达城市辐射作用提升的影响。(4分)
6.分析中国冶炼企业的转移对印尼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1.年降水总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原因:7月,该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
2.印尼为群岛国家,群岛被水域阻隔,修建铁路成本高;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灾害,对铁路破坏性大;经济相对落后,国内运输需求小;航空、海运相对比较发达。
3.C
4.B
5.提高了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联通效率,扩大了城市的腹地范围;提升了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人口流动强度;加强了对雅加达与万隆之间沿线地区的联系。
6.有利影响:有利于当地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不利影响: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雅加达的年降水量较大,但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季节变化较大。降水主要从大气环流的角度进行分析。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气流在翻越山地下沉的过程中升温,水汽难以凝结,降水较少。
2.印尼未建成全国性的铁路交通网络的自然条件:印度尼西亚为群岛国家,陆地被水域阻隔,陆地面积破碎,修建铁路难度大;同时印尼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对铁路的破坏性大。社会经济方面:印尼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国内的运输需求量小;并且由图可知,印尼的机场和港口众多,航空、海运等交通运输方式较为发达,可以分担高铁的运输需求。
3.印度尼西亚位于火山地震带,且气候湿热,修建过程中需要应对火山、地震多发、气候湿热等不利自然条件的挑战,①正确;雅万高铁主要用于客运,②错误;雅万高铁建成通车便利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可促进沿线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动,③正确;中国高铁建设技术先进,“中国智造”有利于提升印尼的铁路运营、管理水平,④正确。所以选C。
4.我国高铁全产业链“走出去”,说明中国高铁具有完整产业链,且技术高超,具有核心竞争力,①②正确;价格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价格低,质优价廉,价格上的竞争力更强,③正确;运营历史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短,④错误;中国是基建大国,建造施工经验丰富,⑤正确。所以选B。
5.雅万高铁建设对雅加达城市辐射作用提升的影响主要从提高联通效率,增加人口流动强度以及加强地区联系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提高联通效率的角度来说,雅万高铁建设提高了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联通效率,有利于扩大城市的腹地范围。从增加人口流动强度的角度来说,雅万高铁建设提高交通通达度,提高了运行速度,所以提升了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人口流动强度。从加强地区联系的角度来说,由于雅万高铁建设提高了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联通效率,所以雅万高铁建设加强了对雅加达与万隆之间沿线地区的联系。
6.影响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中国冶炼企业的转移对印尼产生的有利影响:有利于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与冶炼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中国冶炼企业的转移对印尼产生的不利影响:会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等。
三、阅读南亚巴基斯坦区域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二: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
1.巴基斯坦的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为 ,其降水来源主要是( )(4分)
A.赤道低气压带B.东南季风C.西南季风 D、东北季风
2.分析甲城成为棉纺织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3.分析乙地生产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4.关于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4分)
A.调水工程要逐级提水以实现调水
B.西部河流水量充足的原因主要是山地冰雪融水量大
C.在印度河上游修建拦水坝的主要目的是蓄水
D.该工程具有防洪功能
5.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西水东调工程对东部地区的影响。(4分)
6.从资源开发利用角度,东部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4分)
【答案】1. 自西南向东北递增 C
2.甲地靠近棉花种植主要产区,原料充足;人口集中,劳动力丰富。
3.地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印度河及其支流提供灌溉水源。
4.BCD
5.改善了东部水资源的配置状况,保证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灌溉农业稳定发展;缓解荒漠化,加重土壤盐碱化。
6.农业发展节水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工业对高耗水产业进行转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基斯坦雨季是受到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所影响的,于东北方向受到山脉阻挡形成地形雨,巴基斯坦的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为自西南向东北递增。
2.读图可知,甲地靠近棉花种植主要产区,原料充足;周围河流集中,地形平坦,城市集中,人口集中劳动力丰富,有利于成为棉纺织中心。
3.读图可知,乙地地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区域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热量充足;印度河及其支流提供灌溉水源,灌溉水源充足,水热组合好。
4.读图可知,巴基斯坦地形较为平坦,东北部存在山脉,调水工程不用逐级提水以实现调水,A错;西部河流水量充足的原因主要是山地冰雪融水量大、在印度河上游修建拦水坝的主要目的是蓄水、该工程具有防洪功能,BCD对;故选BCD。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区域西水东调工程有利于改善东部水资源的配置状况,保证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缓解了东部水资源违纪;农业方面,增加了农业用水,灌溉农业稳定发展,有利于农业发展;生态环境正面影响缓解荒漠化,负面影响土壤盐碱化
6.为了保证资源开发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东部地区应当发展节水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高耗水产业进行转移,以免当地发生农业和工业发展危机。
四、阅读此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高谷深林密,地势北高南低。近年来,中国倡导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综合开发,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下,该地区经济合作取得很大进步。
材料二:位于该流域的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其中老挝段北起老中边境口岸磨丁,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已于2021年12月3日建成通车。
材料三:图1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料图”,图2为“澜沧江—湄公河径流量各国占比图”。
1.下列有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描述正确的是()(2分)
A.结冰期较短 B.工业基础雄厚 C.流量季节变化大 D.航运能力强
2.贸易畅通是“澜湄合作”的重要内容。在与泰国的贸易合作中,我国可以从泰国进口的农产品是()(2分)
A.小麦 B.稻米 C.苹果 D.羊毛
3.与传统的澜沧江—湄公河河运相比,铁路运输()(2分)
A.运价较低 B.运速更快 C.运距更长 D.连续性差
4.中老铁路建设的意义有()(2分)
①促进云南旅游业发展 ②为老挝创造就业机会
③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 ④减轻沿线的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据材料,分析中老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4分)
6.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的方向。(4分)
【答案】1.C
2.B
3.B
4.A
5.中老铁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位于板块交界处,断裂发育,山高谷深,多泥石流、滑坡);雨季降水多,施工困难;河流众多,修建难度大;气候湿热、蚊虫较多;语言、文化不同,沟通不畅。
6.加强区域之间沟通对话,积极推进水资源的调配管理:共同保护流域内生态环境(或保护水质)共同开发水能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发展边境贸易。
【详解】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纬度较低,没有结冰期,A错;当地发展较晚,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B错;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受此影响变化较大,C对;当地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不适合进行航运,D错。故选C。
2.我国可以从泰国进口的农产品应该是泰国盛产而我国相对缺少的货物,泰国地处热带季风区,气候不适合种植小麦、苹果,也没有广阔的牧场生产羊毛,ACD错;当地盛产高品质水稻,产品为泰国香米,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不断增大,B对。故选B。
3.铁路运输与河运相比,运价高于河运,运速快于河运,A错,B对;运距视里程而定,不可比较,C错;铁路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可以连续运输,连续性比河运强,D错。故选B。
4.中老铁路建成以后,促进了云南和域外国家的联系,促进旅游业发展,①对;带动老挝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就业岗位,②对;老挝是东盟国家,铁路可以沟通东盟国家和我国,加强合作,③对;铁路对沿线的自然灾害没有影响,④错,综上,A对,BCD错。故选A。
5.中老铁路连接云南昆明与老挝万象,途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断裂发育,山高谷深,多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沿线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多,易出现洪水,施工困难;河流众多,跨河修建难度大,成本高;气候湿热,蚊虫较多,易发生传染病;工程主体位于国外,与当地人语言、文化不通,沟通不畅容易产生误解。
6.流域合作开发的方向可以从经济、环境等方面说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利于加强区域合作,推进水资源全流域调配;流域综合利用,利于共同开发水能资源;加强交流协作,共同保护流域内生态环境(或保护水质),以取得生态效应;沿岸区地热带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旅游;地处中国和老挝边境,利于发展边境贸易等。
五、有关“一带一路”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一带一路”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带一路”是指 。(1分)
2.“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城市众多,气候类型多样。其中,上海、乌鲁木齐、鹿特丹三座城市对应不同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6分)
城市A的名称是 ,其对应的自然带为 ;城市B的名称是 ,其气候类型为 ,城市C的名称是 ,其气候形成原因为 。
3.“丝绸之路经济带”地貌也同样多姿多彩。当古代商人路经乌鲁木齐附近时,时常见到如图1所示的地貌景观,其壮观宏伟,犹如天生“拱桥”。塑造图1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1分)
4.商人们近距离观察该天生“拱桥”的组成物质,其中岩石层层堆积,颗粒分明。读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推断构成地貌的岩石为()(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5.从我国出发沿“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前往鹿特丹的航线上,自东向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有船员观察到船只 (填“顺水”或“逆水”)而行,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该现象 。(5分)
6.古代航行会更依赖于风向和洋流,很多时候是在“等风来”。判断古代我国沿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返航时会选择 (填“夏季”或“冬季”),并解释理由 。(5分)
【答案】1.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
2.鹿特丹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乌鲁木齐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上海 海陆热力差异
3.风力侵蚀
4.A
5.逆水 地中海较为封闭,位于亚热带海区,蒸发旺盛,降水较少,沿岸径流注入少,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大西洋盐度较低,密度较小;表层海水由密度较小的大西洋流向密度较大的地中海,即自西向东;船只航行方向与表层海水流向相反,逆水而行
6.夏季 返航方向大致由南至北,夏季盛行偏南风,与返航方向一致,可加快返航速度。
【详解】1.“一带一路”全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的合作倡议。
2.由所学知识可知,上海位于25°N~35°N的亚欧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乌鲁木齐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鹿特丹位于40°N~60°N的亚欧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读图可知,A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多雨),对应鹿特丹,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气候夏热冬冷,全年降水少,对应乌鲁木齐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对应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据材料可知,天生“拱桥”出现在乌鲁木齐附近,当地气候干旱,此地貌是风力侵蚀而成。
4.天生“拱桥”的岩石层层堆积,颗粒分明,说明是沉积岩。图2中,①由沉积物形成,是沉积岩;⑤位于岩石圈内部,是软流层中的岩浆;③由岩浆形成,位于地壳内部,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④由岩浆形成,接近地表,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②位于岩石圈内部,可由岩浆岩和沉积岩转换而来,可重熔再生成为岩浆,是变质岩。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构成天生“拱桥”地貌的岩石是沉积岩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本小题主要分析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两侧海水的流动方向。由区域知识可知,地中海较为封闭,位于亚热带海区,蒸发旺盛,降水较少,沿岸径流注入少,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大西洋盐度较低,密度较小;表层海水由密度较小的大西洋流向密度较大的地中海,即自西向东。船只自东向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与海水流向相反,逆水而行。
6.由材料“古代航行会更依赖于风向和洋流,很多时候是在“等风来”可知,船只航行方向一般会与盛行风向或洋流流向相同,顺风或顺流可以加快航行速度。沿海上丝绸之路返航船只的航行方向大致是自南向北,因此返航季节应选择偏南风的季节。由所学季风环流知识可知,夏季盛行偏南风,适合返航。
本文标题: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3
上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2
下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58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586.html
上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2
下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458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4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