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75 荒漠化问题
考点75 荒漠化问题
(2020·全国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图1
图2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题关键 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对沙地、湖沼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
答案:(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不赞同。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解析:第(1)题,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1可以看出,Ⅰ阶段湖沼沉积增多,说明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第(2)题,从图2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原因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蒸发(腾)增加,导致地表水减少,湖沼面积减小。第(4)题,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不赞同任一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
1.荒漠化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
主要表现 | 分布地区 | 破坏原因 | 危害 |
过度樵采 | 能源缺乏地区 |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 严重破坏植被,造成风沙侵蚀 |
草原地区 | 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以增加收入 | 铲掉草皮,破坏植被;翻动土层,严重破坏草场 | |
过度放牧 |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 为求得短期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 超载放牧破坏牧草生长和土壤结构,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的进程 |
过度开垦 |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漠边缘 | 农业生产 | 土壤肥力降低后被弃耕,进而演变为沙地 |
水资源利用不当 | 绿洲地区 | 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 | 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 |
灌溉农业区 | 大水漫灌 | 次生盐渍化 | |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区 | 工矿区在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 |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
2.荒漠化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 措施 |
农作区 |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
牧区草原 |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
干旱的内 陆地区 |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角度1 荒漠化成因
(2023·河南省洛阳市联考)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发生土地沙漠化。区域内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低于10 ℃,昼夜温差14~17 ℃。高原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高原东南部最高降水量超过4 000毫米,而西北部最低降水量仅为17.6毫米。畜牧业是青藏高原农业中的主导产业,纯牧业县就有57个,牧区土地总面积1 421 473平方千米。下图为青藏高原沙漠化区划图。据此完成1~2题。
1.青藏高原沙漠化区中沙漠化最严重的是( A )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读图可知,Ⅰ柴达木盆地面积大,地势平坦开阔,盆地内松散沉积物丰富,地质疏松,且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在风力侵蚀作用下沙漠化最严重。Ⅱ、Ⅲ、Ⅳ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受地形阻挡,风力作用较小,高山冰雪融水使地表较湿润,冻土分布广,沙源缺乏,沙漠化程度较低,A正确。
2.影响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有( C )
①水分 ②植被 ③地形 ④热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据材料可知,青藏高原降水差异大,从东南到西北降水递减;图中青藏高原沙漠化分区为柴达木干旱盆地沙漠化区、藏北高寒高原沙漠化区、雅鲁藏布江半干旱高山宽谷沙漠化区、黄河上游半干旱河流盆地沙漠化区、“三江”流域湿润半湿润高山沙漠化区,主要从水分、地形加以划分,①③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热量和植被差异较小,②④错误。故选C。
角度2 荒漠化防治措施
(2018·浙江11月选考)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解析:该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历史时期该地区出现农耕和畜牧业的多次变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
4.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D )
①合理用水 ②全面造林 ③禁止放牧
④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水资源是草原发展的主导因素,草原地区打机井是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用水是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措施之一,①正确。该地降水较少,不适合全面植树造林,②错误。禁止放牧过于绝对,也不现实,③错误。生态移民可减少该地人口数量,减少资源需求和人类活动,有助于防治该地荒漠化,④正确。故选D。
本文标题:考点75 荒漠化问题
上一篇:考点74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下一篇:考点76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401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4012.html
上一篇:考点74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下一篇:考点76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401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