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考点42 地质灾害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3-0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考点42 地质灾害

(2021·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平方千米。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千米。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 200米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 100毫米。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毫米,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
解题关键 根据海巴洛沟流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可从地势、河道、流速等方面分析;泥石流严重的自然原因可从降水、冰川融水、泥石流物质来源和地势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崩滑体堆积物;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
(2)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时间。
(3)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积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
解析:第(1)题,泥石流中固体碎屑物来源主要从碎屑物形成原因方面分析。根据材料,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中段,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断层发育。断层处岩石破碎,固体碎屑物多。该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风化碎屑物多。高山寒带峰脊和宽谷的形成与冰川侵蚀作用有关,该地海拔较高处降水量大,冰川运动活跃,冰川侵蚀作用强,搬运堆积的碎屑物较多。该流域自下而上从亚热带过渡为高山寒带,坡度大,崖壁之上崩塌滑落的碎屑物较多。第(2)题,应根据泥石流特点(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流速快,破坏作用极大)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分析。根据图示,AB段海拔高,等高线密集,坡度极大。材料中提到该处某次6小时降雨量达60.4毫米,降水强度大。地形坡度大,坡面径流汇集速度快,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同时,降水强度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也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BC段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相对较小,利于上部碎屑物堆积,开阔的空间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的堆积提供了场所。CD段等高线上部稀疏,坡度相对较小,但其下部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坡度大,流速快,加快了泥石流的通过时间。第(3)题,主要从泥石流发生的频率、规模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地区断层发育、风化作用和冰川侵蚀作用强,碎屑物多,降水强度大,泥石流发生频率高,危害严重。从等高线地形图可看出,该地坡度大,泥石流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强。海巴洛沟流域面积53.4平方千米,碎屑物多,因此泥石流发生规模较大,破坏作用强。根据材料,该流域泥石流通常发源于高海拔地区,下游监测难度大,隐蔽性强,易造成较大损失。
1.地震
成因 ①地震发生的原因:多为构造地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频繁;也有陷落地震和人为诱发的地震②影响烈度(地震破坏程度)的因子: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发生时间、发生地点
危害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防御措施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2.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滑坡、泥石流都是外力作用导致的地质灾害,都具有突发性特点,是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频繁。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分布、特点如下图所示:

3.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4.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相关自救与互救的知识,可以减轻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解如下所示:

5.滑坡灾害的防避
(1)尽量不要在陡坡前长时间逗留。
(2)在陡坡上或坡脚从事生产活动,尽量不要破坏坡体的稳定性。
(3)要关注山坡上的异常现象。
(4)要注意加固有滑动危险的山坡。
(5)滑坡发生时,首先保持冷静,迅速环顾四周,然后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当遇到无法逃离的高速滑坡或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宜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体;如果处在滑坡可能影响的山前或沟谷,应迅速辨别滑坡运动方向,并迅速离开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带。
6.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1)房屋、帐篷不要搭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2)不能将冲沟当作垃圾堆放场。
(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4)雨季或暴雨时尽量不要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
(5)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应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
(6)突遇泥石流,应迅速沿垂直于泥石流方向向高处逃离。
角度1 地震
1.(2019·北京卷)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答案: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解析:图示区域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地震。地震多发,导致岩石破碎,加之当地夏季降水量大,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从而对人员、财产、自然资源及环境等带来不利影响。
角度2 滑坡
(2020·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C )
A.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北向西南
解析:根据图中滑坡边界的形态、古河道以及现今河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结合滑坡掩埋的阶地以及古堰塞湖的位置等相关信息可推测,该区域滑坡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注意图中的指向标),阻塞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故选C。
3.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D )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解析:图中所示序号中最先有古河道,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滑坡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滑坡体掩埋了部分河流阶地,同时,滑坡体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D。
角度3 泥石流
4.(2020·浙江7月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图1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图1中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 000米处有一气象站,图2为该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月天气要素统计图。

图1

图2
(1)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相对集中分布在高原的东南部。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2)说出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答案:(1)原因:气温高于常年,冰川融化加快;前期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
(2)修筑拦水坝;建设排流、导流设施;构筑护坡工程;等等。
解析:第(1)题,据图1分析,泥石流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即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区。甲地位于青藏高原,结合图2从气候角度分析,7月份多数日期甲地日均温高于常年月均温,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冰川融水量增加;图2中9—11日、21—25日有两次降水集中且偏多时段,导致地表径流量大,为泥石流发生提供充足的地表径流。第(2)题,本题要求回答的是防御泥石流的工程措施。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建,泥石流顺坡流下会导致道路冲毁,防御措施为构筑护坡工程,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撞击、侧蚀和淤埋等危害。修建排导工程,建设排流、导流设施,以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修建拦水坝等拦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冲击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本文标题:考点42 地质灾害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397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3975.html

    标签:地质灾害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