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体怎样做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综合有经验的教师和我个人的体会,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这是指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的地理课程时,开宗明义的第一堂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将学些什么?为什么要学?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关系?跟日常生活、生产和“四化”建设有什么关系?怎样才能学好?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了解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满怀信心地开始学习,为今后整个地理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上好地理绪论课,注意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日常生活“四化”建设的密切关系。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环境的保护;从乘坐车船、探亲访友、观光旅游、购买各地土特产,到工农业生产邮电交通;从改革开放、建设“四化”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等,无不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每次上课要带齐学习用具,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专心听课,多恩善问;填图作业做到准确规范,整洁美观,独立按时完成等,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引言
如果说绪论课是为整个地理课学习呜锣开道,那么引言就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引言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把要讲的新知识和现实生活、“四化”建设,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引入。有时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有时通过导语,创设问题情境;有时联系旧知识,引入要讲的内容。如教师在讲授“经纬网”前可提出:“在茫茫的海洋中,有艘海轮遇到了风暴,失去了控制,报务员随即发出了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邻近的船只闻讯赶来营救,直升飞机也出现在遇难海轮所在海域的上空。但海洋上并没有其它相对目标,遇难船是怎样报告它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接着教师又问:“你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众多的位子中是怎样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生动而巧妙地进入了“经纬网”的讲授。又如在讲《中国地理》“横断山区”时可用引言: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四川盆地,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以及美丽的路南石林等。今天我们将一起去领略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色,首先会看到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的独特景象,在那里能体味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变化,到了滇南谷地还能观尝到热带风光,..。廖廖数语,既复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本节课要学的重点,一下子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再如在讲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时,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煤是古代植物变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是在南极洲的维多利亚地煤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冰雪复盖的南极洲,地上寸草不生,而在地下竟埋藏着这么大的煤田呢?学生百思而不解,形成悬念,并急于要揭开这个“谜”。这时教师再进行启发性讲解,引导学生解开疑团,这样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学生偿到探索知识的乐趣。
(三)密切联系各种实际
包括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国内、国外的实际,当地、当时的实际。这是尽力把地理课上“活”,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开始,一个人对某事物兴趣的大小,往往与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实际中运用有关。从学生亲身感受过或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出要讲的内容,如讲季风成因时,教师问学生:“盛夏时,你中午和傍晚去河里洗澡,在水中和在岸边土地上各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来启发学生理解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又如讲“区时”时,提出为什么洛杉矶奥运会时,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看到的竞赛节目大多是实况录相,而汉城奥运会却可以看到很多现场直播的竞赛节目?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赛,很多决赛场次的现场直播都是在凌晨2—3点,难道这些运动员都是半夜起来参加比赛吗?在讲西南部的雪山冰峰珠穆朗玛峰时,联系当时中、日、尼三国登山运动员从南、北坡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双跨主峰的奇迹。在讲高中《地理》中的锋面与天气时,碰巧窗外北风萧萧,秋雨连绵,教师指着窗外的秋雨问:这场秋雨是怎样形成的?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阵寒,这是为什么?至于讲《中国地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这一章内容,则和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紫密结合起来,对比提问启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生产中处处时时有地理知识,这样学起来亲切、具体、生动有味,就会很自然地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提问设疑,启发思维
这是指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发学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欲望的情境。而思维是一切理解的基石,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把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善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领会新知识,也是搞活课堂气氛的好办法。如教师在讲“日界线”一节课时,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孪生姐妹,姐姐倒比妹妹小一岁,这是怎么回事?2.在太平洋上有两个相邻的岛国,西边的叫汤加,东边的叫西萨摩亚,在同一时刻,汤加是星期日,西萨摩亚是星期六;西萨摩亚是星期日,而汤加是星期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立即进入了高度思维之中,急于要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讲授“日界线”的知识,学生既乐意接受,又容易接受。讲“经纬线方向”时,提出:一个人沿着某条纬线一直向东走,能否回到原地?为什么?一个人沿着某条经线一直往北走能否回到原地?为什么?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方向?讲青藏高原气候时提问: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天寒地冻?又如讲高中《地理》“天体和天体系统”时提问:“我们现在是在天上还是地上?隔着地心和我们相对着的地球那边站在地面上的人,头和脚那个朝上,那个朝下?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星空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这些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很有利的。但提问设疑,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过易过难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朱熹注说)。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造成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时,是最有利的教学时机,但是学生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了,可能是脱离了学生实际水平。
(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
地理事物具有广阔性,又由于学生年龄和见闻的局限,很多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学生是不可能或从未感知过的,因此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地理表象,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和原理。教学实际证明,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收效就好,这是教学的普遍规律。否则,脱离学生的实际,从抽象到抽象,从概念到概念,就会使学生感到概念和原理深奥莫测,不可理解,从而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学会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从感知开始,发展他们的地理形象思维,才能扫除地理教学中枯燥无味死板沉闷的气氛,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常用的教具有地图、地理画片、标本、模型、仪器、板图板画、幻灯、电影等,它们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配合,合理使用。如在讲到各种地理景观时,尽量展示景观画片,没有专用画片就从大型画册上寻找代用画片;在讲到等高线地形图时,要运用山体等高线模型(可自制),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山体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表示地形的,等高线的疏密、走向与山坡陡缓和山体水平延伸方向的关系;讲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时,用模型演示讲解,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讲山河城市、物产分布和交通线,则利用黑板空白图边讲边绘。如讲我国西南三省交通线,先在黑板上标出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四城市的相对位置,然后边讲边绘铁路、公路、水运,最后构成“井”字形交通网络,板图直观简明,一目了然,学生边听边绘,很容易掌握。
古今中外的诗人名家及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对千姿百态、错综复杂、发展变化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以及人类在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问题,有过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述,透澈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他们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文字,以诗歌、谚语、成语、散文、故事等文学形式,记录下来,这不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也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借鉴。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引用,寓地理知识于文学艺术享受之中,它能发挥出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兴趣盎然,印象深刻。如讲“长江三峡”景观,引用诗人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讲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征,引用“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山喊得应,相会要一天。”的诗句;讲高山气候的垂直变化,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讲中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引用民间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内蒙古草原景色,引用诗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如讲高中《地理》食物链,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七)不断变换刺激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兴趣所在往往是注意力的集中点。一个人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的对象特点有关。简单而无变化的对象,注意集中的时间就短,反之,复杂多变的事物,则可延长注意集中和稳定时间。另一方面年龄越小的学生,注意力就越难集中和稳定。因此,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尤其应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用灵活、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能有较长时间的集中和稳定,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如讲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先是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边讲边填,学生跟着在地理填充图册上边听边填。接着让学生在填好的政区图上熟读熟记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轮廓形状及相对位置。为了便于学生识记,指出可按六大区顺序分别识记,对省区轮廓形状按其相似形记,如山东形似卧姿骆驼,黑龙江形似天鹅,陕西形似钥匙,河北形似火炬等,并在黑板上写出用31个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编成的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两宁青甘陕,海南内台北上天。”说明各字代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让学生抄记下来背诵。最后复习检查,让一部分同学背诵顺口溜,并问“五江疆”、“四西”是指那些省区?让一部分人按教师所指说出该省区的名称,让一部分人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填写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和简称。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变换刺激,使全班学生的眼、耳、口、手都得到活动,既维持了注意,又活跃了情绪,培养了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同样,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课,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就象吃饭调换口味能增加食欲一样,使学生提高学匀兴趣,增强求知欲。如讲山区在发展旅游事业方面的特殊作用,采用讲述法,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诵一些描写泰山、华山、峨眉山、普陀山、黄山、庐山等名山秀丽风光的诗句,并配以这些名山的彩色画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使学生学到地理知识,而且得到是一种美的享受。又如讲《中国地理》“农村、牧区和城市”这一节教材,采用了地图旅游法。上课开始就向学生宣布:“全班学生组成一个旅游团,由我率领大家乘火车到全国各地作一次长途旅游”。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大脑神经很快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沿着地图旅游路线,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到之地的农村和牧区的气候、景色、主要农牧产品、风土人情,以及城市的特色和职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个个兴致勃勃。
再如在讲高中《地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时,采用了读图设问法。要求学生观察一月、七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2.在一月、七月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上气压高低有何不同?为什么?3.北半球一月、七月各有那些高气压和低气压中心?它们是怎样形成的?4.一月、七月的东亚和南亚盛行风的风向和路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教学过程中,这样读图设疑,前后有序,步步深入,可使学生大脑神经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诱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八)适当补充一些旅游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内容
从中学调查中得知,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内外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学生都很向往观光旅游,更多地了解祖国和世界因此,对我国和世界各国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方面的地理知识最感兴趣,而现用教材却涉及不多,因此在教学中,围绕教材内容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地理知识,不但能增加学生对祖国和世界各国的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南亚印度,可补充印度人民有80%以上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把牛奉为“圣牛”,不能屠宰吃肉,因此,印度成为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在农村,牛作为主要畜力使用,而在城镇,牛可以在大街上自由行走。作为印度第一大河的恒河,不但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摇篮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还流传着许多宗教传说。印度教徒称恒河为“圣水河”,认为圣水可以延年益寿,又可洗刷自己和祖先的罪孽,是“赎罪之源。”因此,印度教徒一生中最大的宿愿就是到圣河边的圣地朝圣,以喝到无比洁净的圣水,到恒河沐浴以洗刷自己的过失。位于恒河与其支流朱木拿河汇合处的阿拉哈巴德城,每年1月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宗教庙会,参加人数之多为世界罕见。据报道1982年1月25日,印度的男女老少竟有一千万人到这里洗澡。其中包括著名宗教领袖和政府官员。早在几天前,人们就在这里搭起了临时住宿的帐篷,沿恒河两岸可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这些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印度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九)巧记地理知识
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山河、资源、城市、工农业、交通运输等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特征知识,有的是需要很好记忆的,这正是学生在学习地理中最感头痛的一件事。众多、零散、陌生、枯燥的地名,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不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能将它们用精炼的文字编成诗歌或顺口溜等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变难记为好记,变枯燥为有趣。如将我国陆上和海上邻国编为:“朝苏蒙古阿富汗,巴印锡尼和不丹,缅甸老挝接越南,十二邻国陆相连,日菲马文和印尼,隔海相望也不远。”将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18个少数民族编为:“蒙回藏维黎傣彝,朝满壮苗哈布依,侗瑶白土加哈尼。”把我国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的锌、钼、锑、钨、锡、稀土、钛、钒、用谐音编成:“新木梯污,洗洗太烦”。将世界中低纬洋流分布规律概括为:“南北半球,各有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国家的特征用其美称:如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新加坡—花园城市之国,南非—黄金之国,巴西—咖啡王国等。
(十)指导学习方法
成功的教学,不但是教师能较好地教会学生所要学的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地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获得满足,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地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学会从图象系统中获取地理知识,这样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分布和联系。
第二,注意通过直接观察、生活体验、画报图片、电影电视、课外阅读等手段,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识,为进一步学好地理打下基础。
第三,掌握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学会用分析综合法掌握区域特征,用比较法掌握区域差异,从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找出规律和分析出成因。
第四,理清地理知识网络,掌握地理知识体系结构,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框架”,使地理知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结构层次清楚的有机结合。
此外,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组织地理小组,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地理科学,立志成为地理科学工作者,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指导学生进行地理数据计算
下一篇:分析和评议地理课堂教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1544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1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