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貌(9)
一是峰丛,山 体巨大,顶部为分割的峰林,基部彼此接联,相对高度可达 500~600 米,峰 丛之间有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等。
二是峰林,形状如圆柱或锥体,溶洞 极为发育,有“无山不洞”之称,如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等,溶洞长达数 公里,高有数十米。三是孤峰,即分散的、孤立的峰林,相对高度一般在 50~ 100 米。孤峰之间,地表有串珠状的落水洞,地下常有暗河。四是残丘,丘 体低矮,星散在喀斯特平原与谷地上。这四种类型反映喀斯特发育从不成熟 到更成熟的不同阶段。
黔中、黔南和滇东高原上,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与厚度亦都较大。这些地 区目前属亚热带型气候,在高原面未抬升的新第三纪时则为热带型气候,喀 斯特地貌是当时气候条件下发育起来的。一般情况:在海拔 2000 米或 2000 米以上的高原面上主要是溶蚀小洼地、漏斗和落水洞等以及散布其间的一些 低矮的峰林和石林,石林分布于路南、宜良、东川、弥勒、罗平一带,其中 以路南石林最著名。在海拔 1000~1500 米的地面上,则以大型溶蚀洼地、矮 小的丘陵或石林为特征,大型洼地中有许多落水洞和漏斗,它们成连串分布, 其地下往往是暗河。
贵州南部向广西盆地降落的斜坡地带,地下水运动以垂 直方向为主,高大的峰丛往往伴以深陷的圆洼地,地表河流多半转入地下。 黔北、鄂西、川东、湘西一带,碳酸盐岩分布亦广泛,但多属复杂的褶 皱构造,地表出露的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成条带分布,因而较前述地区的 喀斯特发育较弱。然而,在靠近长江、乌江地带,由于地面向河谷倾斜,地 下水垂直循环旺盛,所以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等的密度和深度都很大, 水流往往从出水洞注入河流[见中国的喀斯特(岩溶)]。
海岸地貌
中国海岸类型,根据海洋所接触的陆地形态,可以概括为平原 海岸与山地丘陵海岸。此外,还有生物海岸(见中国的海岸)。 杭州湾以北的平原海岸从第四纪以来都是沉降的,山东、辽东半岛及杭 州湾以南的山地丘陵海岸都是上升的。平原海岸下降的幅度,根据海岸带的 第四系厚度,一般变化于 300~400 米到 500~600 米。山地丘陵海岸上升的 数字,比较难以确定,估计最大上升幅度总在 200 米以上。即第四纪以来, 由陆地构造变动而产生的海岸升降最大幅度至少有 800 米。由冰期与间冰期 交替所引起的海面变动,就世界范围而论,也不过一百数十米。所以整个第 四纪的海岸带的水平移动范围,仍然取决于构造升降运动。然而就全新世的 海岸带变化而论,冰后期海面的回升幅度就具有重大的作用,因为,如以最 近一次冰期的最盛时间起算,冰后期也只有 2 万年左右。即使外在构造变动 很活跃的海岸带,升降幅度亦很有限。
本文标题:中国地貌(9)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70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702.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70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