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集体的形成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水平,能否把教师队伍建成设成一个团结战斗 的集体,是影响教师群体效能的关键因素。 达到集体水平的教师群体,通常都具有以下特征: ①教师对学校各项工作目标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全面认同;对学校工作有 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能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 性。 ③有严密、完善的组织系统和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有一个充分发挥作 用的领导核心。 ③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成员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能自觉维 护集体利益。 ④有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风气,能保持高涨的士气和振奋的精神,每个 成员的积极性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在教师集体的形成过程中,规范、舆论、风气和凝聚力等因素起着重要 的作用。 (1)集体规范的形成 集体规范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起作用的心理机制 主要有模仿、暗示、从众、服从和认同。 第一,模仿。模仿是对榜样的一种效仿行为,模仿一般都是出于自愿, 有时还可能是无意识的。产生模仿行为的条件是:①榜样的提供;②榜样对 主要具有足够的影响。 榜样对主体是否有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它对主体是否具有参照价值。只 有当某人或某事使人感到确有学习效仿的价值时,它才能真正成为榜样。在 学校中,领导者若能成为教师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集体规 范的形成。 第二,暗示。暗示是一种通过隐蔽、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活动 施加影响的行为过程。通常可通过言语、表情、行为和情境等多种途径来进 行。不同的人因主、客观影响因素不同,受暗示的可能和程度也就有很大的 不同。学校管理中如能成功运用有关规律,就能有效地促进学校集体规范的 形成。比如,领导者的以身作则就是一种行为暗示,表扬、批评的运用是一 种言语暗示,其效果同领导的威信有直接关系,领导的威信越高,暗示的效 果就越好。 第三,从众。从众是一种由于群体压力的影响,使群体成员放弃个人意 见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在群体中 经常发生从众行为的人数比例大约在 40%左右。从众现象的产生同个体的性 格特征、认知水平、自我意识和生活经历等因素有关,少数人有时还会表现 出反从众的倾向。学校领导者若能团结一致,形成一个核心,并在教师中建 立一支骨干分子队伍,来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各项工作的开展就能比较顺 利。当然,对从众行为的消极方面也要加以限制。当学校中出现不正之风或 少数人持有正确意见时,领导者要敢于旗帜鲜明地抵制歪风邪气、支持少数 派。 第四,服从。服从是一种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行事的社 会行为,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从众是因某种非强制性影响而与多数人保 持一致;服从则是由于某种强制性影响(如纪律、权威、制度、命令…)而 接受他人意愿。服从可以是对组织,也可以是对个人。服从包括被迫的、盲 目的和自觉的三种。在学校中必须提倡自觉的服从,防止机械的盲从,尤其 要防止“唯命是从”的现象。这样才能使集体规范的形成建立在高度理智行 为的基础上。 第五,认同。认同是个体对其它对象(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在认知、 情感乃至行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接纳和同化现象。认同的基础是认知,核 心是情感。只有当主体意识到与认知对象之是在根本利益、价值体系、奋斗 目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一致性,从而在情感上愿意接受时,才会产 生认同现象。群体成员的许多重要情感和行为,如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情感等,都要以此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个人才会把自己看做是整 体中的一个部分;才能同集体休戚与共、荣辱相依。一所学校及其领导者只 有取得广大教师的认同,才能使组织要求成为全体成员自愿遵循的集体规 范,使组织目标转化为每个成员自觉接受的个体目标。 (2)集体舆论的形成 形成某种舆论,一般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有广泛而迅速的信息传播手段。一种信息,只有当它能在较短时间内 和很大范围中广为传播时,才可能形成舆论。 ②信息内容要与多数人的需要相吻合。也就是说,传播的信息内容必须 能引起一定范围内多数人的赞同和共鸣,才可能形成舆论。 舆论对群体成员的行为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正确性与一致性是 集体形成的标志之一。在学校中要培养健康舆论,方法和途径很大,但首先 应抓住以下三条渠道: 第一,要充分利用正式沟通渠道,宣传正确主张。领导者可以通过各种 正式渠道,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如会议、报告、文件、讲话等,宣传学校制 定的各种正确主张,如政策方针、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 第二,要通过各基层组织中的骨干分子和核心人物,一起开展宣传。基 层组织中的骨干分子和核心人物,一般都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假 如他们能统一认识,统一宣传的口径,便很容易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领导班子要统一认识,团结一致。只要领 导班子能做到这一点,就比较容易控制舆论的方向。当然,所有这一切,都 必须建立在宣传内容正确的基础上,学校中只有做到是非分明,赏罚得当, 对正确言行敢于鼓励、支持,对错误言行敢于批评、抵制,使正气上升,浊 气下降,健康舆论才可能形成。 (3)集体风气的形成 集体中良好风气的形成通常依赖于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树立正确、远大的集体目标。良好风气的形成要有强大而持久的 动力,对广大教师来说,这种动力主要来源于对共产主义和现代化大业等理 想目标的追求,学校工作只有以此为根本方向,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广大教师 教书育人、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和追求,由此而获得强大而持久的行为。 第二,领导要起表率作用。领导者的行为表现对集体风气的形成有着重 要而直接的影响。如果领导者在学校倡导的目标方向上,能够身体力行,以 身作则,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就会影响和带动一大批人, 从而有助于良好风气的形成。有人说,校风是校长的一面镜子,这话是有一 定道理的值得学校领导者深思。 第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风气的形 成也不是一日之功,只有靠平时的严格要求,坚持经常,使良好的行为形成 习惯,达到自觉、自动、自然的程度,这样才能成为一种风气。因此,学校 工作中必须把经常性教育同集中性教育结合起来,重点抓经常性教育,同时 要正确运用定势和强化,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4)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集体凝聚力是指集体对成员以及集体成员之间的心理吸引力。集体凝聚 力的形成是增强集体成员团结的重要条件。 集体凝聚力的形成除了要有远大正确的集体目标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 几方面条件: 第一,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尽可能满足他们多 方面的需要。这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首要条件。只有学校把教师的事当成学 校的事去抓、去管、去解决,教师才会把学校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讲、去 做、去考虑。只有学校对教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教师才会形成强烈的归属 感,做到以校为家。 第二,要协调、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这是形成凝聚力的情感基础。 在学校中,只有形成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能得到充分的理解、 信任、关心和友谊,凝聚力才可能形成并得到增强。 第三,学校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可以通过建立民主监督制度,完善决策 咨询机构等途径,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活动,以此来增强教师们的主 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加强学校的组织建设。通过完善学校中的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 度,落实岗位责任制等措施,使学校组织系统更加严密,使集体对成员具有 较大的约束力,这也有助于凝聚力的形成。
本文标题:教师集体的形成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8/1992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8/19927.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8/1992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8/1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