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国土整治
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 国土整治
国土整治是为全国或国内某个具有经济联系的广大区域拟定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其任务 是,结合广大区域的经济建设进行组织管理。
从科学性质来看,国土整治研究是带有横断科学性质的综合研究。20世纪40年代以前形成的注重分析的专门学科,构成了一个缺乏相互联系的分析性学科体系。40年代以后,富有远见的科 学家大力倡导源于边缘科学的综合研究,综合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系统科学。
一、国土整治基本理论
国土整治工作,首先要求对所涉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条件和资源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并在其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拟定合理的区域开发规划方案。因此国土整治工作包括国土调 查研究,制定区域开发规划方案,规定相应的政策和进行管理四方面的内容,而区域规划是所有工作的中心环节。
区域规划的含义主要是根据区域的自然结构设计生产力布局,进而确定相应的经营管理体制。自然结构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四方面:
1.气候水热结构,主要影响区域的大农业构成,决定其适宜发展何种作物、草树、饲养动物等,即决定农业区域专门化的商品生产方向;还影响建筑物、构筑物和交通工程的设计标准, 从而影响造价与投资。
2.土地结构,影响大农业构成,交通和其他建设的选址或选线及其设计标准。
3.矿产资源结构,影响矿业开发条件,若缺乏矿产,必要时需从外地调入。
4.水资源结构,决定区域的灌溉条件和城镇发展规模。水利开发可以改变水资源利用结构,但必须附加投资。
生产力布局需依据上述四种自然结构进行,同时还需考虑属于技术经济条件的区位因素。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必要保证。总之,农业布局要依据气候水热条件和土地结 构确定大农业的合理构成和生产专门化方向;交通运输布局应力求改善区位关系,促进节约;工业布局要依据原料来源、水资源和交通条件、再加工与生产协作关系,以及社会生产物质条件 进行规划设计。居民点、风景旅游区和休养区规划的重点是布置一个包括居住区、工业、服务业及郊区农业在内的城镇系统构成的多等级发展和服务中心,并配备相应的风景旅游区和休养区 。这一实体布局可称为生产力硬件系统。与此相应还需要一个生产力软件系统,即产销和消费结构。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也必不可少。区域规划结构可归结为下列框架图式(图8.1.1)。在 这个框架图式中,各种结构的关系不外以下三种:①因果关系,②不适应、不协调、不协同关系,③适应、协调、协同关系。区域规划的目的是以因果关系为基础,消除不适应、不协调、不 协同关系,建立各种结构的适应、协调和协同关系,实现满意的生产力布局。
区域规划的任务是在不破坏生态、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生产力布局。生产力布局不一定需要所谓最优方案,但需要提出满意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97/875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97/8754.html